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步健康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脑瘫患儿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后,筛选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GMFCSⅠ-Ⅲ级的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按照一般健康教育宣传模式进行常规指导。治疗组除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外,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情况给予家长同步健康教育,观察时间6个月。结果同步健康教育后,治疗组GM—FCSⅠ级的患儿21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患儿康复至GMFCSⅠ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康复6个月后,56项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价积分均较同步健康教育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积分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同步健康教育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玲  朱胤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214-214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脑瘫患儿的家长实施入院时、治疗中及出院后的系统地健康教育。结果:72例患儿家长经过系统健康教育指导,采用医院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措施,治疗总有效率94.4%。结论:健康教育不但能提高脑瘫患儿家长对脑瘫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信心、提高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促进康复,而且也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出院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脑瘫的康复和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庭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出院健康教育就尤为童要,根据不同的家庭成员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训练的方法,保证患儿出院后继续得到康复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学科健康教育对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应人应物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应人能力评分、应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引导式健康教育(CE)联合悬吊运动训练(SET)在痉挛型脑瘫(SC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SC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CE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SET干预。评价两组护理满意度、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收缩期血流度(PSV)。结果 干预前,两组GMFM、CSS、PI、PSV、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CSS、PI、PSV、VM降低,GMFM评分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P患儿经CE联合SET干预可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痉挛程度、脑血流灌注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临床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途径帮助人们学到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意识,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使人们达到最佳健康状态[1].小儿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2].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脑瘫患儿家长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以及对开展家庭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家长仅简单告知脑瘫基础知识、患儿病情及回家训练项目;对实验组的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康复前后采用PALCI评价法对P、A、L、C、I五个项目进行评分。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配对t检验。[结果]训练后两组PALCI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很好地改善脑瘫患儿家长的康复治疗依从性,能科学有效地指导家庭开展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脑瘫患儿口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新收受的及过去收受的脑瘫合并口运动障碍的患儿28例,对其进行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的延续性护理,于护理后4个月,比较护理前、后口腔运动评分及构音测试结果。结果所有患儿的口运动能力均明显改善,且护理后口运动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25例患儿护理后的构音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例患儿的构音能力已经正常化。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的改善脑瘫患儿的口运动功能,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小儿脑瘫患儿72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均予运动功能强化训练(Bobath法),观察组同时联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间歇20 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GMF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8,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421、2.235,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7,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功能训练较单纯的功能训练对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效果更好,二者联用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92例确诊并在该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脑活素输注、针灸、水疗及高压氧等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早期运动功能强化训练(Bobath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GMF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48% vs 71.74%)(P<0.05)。观察组GM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62±4.22) vs (49.26±4.53)(P<0.01)。结论早期运动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并促进脑瘫患儿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4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的患儿进行爬行训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性运动治疗,并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爬行训练的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恢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助于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运动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新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辅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进行针灸结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流程对脑性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中心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脑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引导式教育流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适应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较对照组72.22%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适应性发育商(DQ)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及DQ指数均较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引导式教育流程可提高脑性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程序对脑瘫患儿实施健康教育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实施。结果 42例患者经过精心手术,充分评估,制定详尽的计划,具体实施与评价后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运用护理程序对脑瘫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是一种严密和科学的方法,对促进早日康复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医学应对方式对脑瘫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脑瘫患儿6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儿自理能力,并采用家庭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评估患儿照顾者(每位患儿仅选取1名照顾者)的医学应对方式,比较不同基线资料患儿ADL评分,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医学应对方式对脑瘫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 63例脑瘫患儿ADL评分为(50.21±5.85)分;粗大运动分级Ⅰ~Ⅱ级、主要照顾者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居住地在城镇的患儿ADL评分均高于粗大运动分级Ⅲ~Ⅳ级、主要照顾者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居住地在乡村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基线资料患儿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例脑瘫患儿主要照顾者面对维度评分(19.13±5.33)分,回避维度评分(13.33±3.72)分,屈服维度评分(11.44±3.48)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50.030+0.495X1-0.347X2-0.407X3,其中,回归模型F值为13.468,R2为0.406,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运用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提高其综合康复效果.方法:将76例3~6岁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运用运动疗法和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康复方法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运动疗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2.63%,运动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组的有效率86.84%.结论:运用运动疗法和引导式教育综合疗法比单纯运用运动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判断脑瘫患儿智力改善对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4 ~6 岁轻度智力落后、GMFCS II级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5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 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定中国比内智力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观测2组患儿智力水平、粗大运动功能量表( GMFM-88)之 D 区 、E 区分值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以比较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智力水平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后2组GMFM-88之D区和E区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 P<0 .05 ) ,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分值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脑瘫患儿智力改善会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童康复科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儿童康复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运动干预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评定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提高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引导式教育对我国脑瘫(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搜索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截至2022年4月27日有关引导式教育对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疗效研究的资料,检索词为“脑瘫”“引导式教育”“康复”。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亚组和meta回归分析探寻研究的异质性来源。采用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法)探索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纳入的3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3 651例CP患儿,干预时间1个月至1 a。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康复护理相比,在此基础上引入引导式教育能够有效提高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SMD为1.46,95%CI为1.14~1.77)。结论:对CP患儿实施引导式教育结合传统康复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