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隆习军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081-1082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各种类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187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35只眼占18.72%,其中结膜伤口渗漏4只眼(11.43%),滤过过强28只眼(80.00%),脉络膜脱离3只眼(8.57%)。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及手术方式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患病类型无关,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2.
张杰勋  马艳红  罗翠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897-2898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相应预防、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0年6月~2007年6月我院316例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原因、类型及相应处理。结果:348眼中,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41眼,发生率11.8%。其中,滤过过畅28眼(68.3%),结膜瓣渗漏6眼(14.6%),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眼(9.7%),恶性青光眼3眼(7.3%)。结论:引流过畅是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青光眼滤过术术前有效地控制眼压、减轻眼部炎症反应,术中注意保持前房深度,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是预防浅前房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相应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期间118例(142眼)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及虹膜周切术病例,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原因、类型及相应处理。结果118例(142眼)中,虹膜周切术后未发生浅前房,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33例,发生率为23.23%,除手术治疗4眼外,其余29眼通过保守治疗均能恢复前房。结论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及时对症处理,是预防浅前房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何翠蓉  伍帆 《西部医学》2010,22(4):727-72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64例(76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64例(74只眼),在手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液。结果观察组术后浅前房12眼,占15.8%,对照组术后浅前房34眼,占45.9%,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眼压被控制在正常范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并且眼压控制效果与前房内未注入透明质酸钠相近。  相似文献   

5.
张伟忠 《当代医学》2011,17(20):33-3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巩膜咬切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2010年眼科收治的三种抗青光眼手术共402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1)术前眼压≤21mmHg者110只眼,其中行小梁切除术68只眼,术后浅前房10只眼,占14.7%,巩膜咬切术35只眼,术后浅前房8只眼,占22.8%,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只眼,术后无浅前房发生;(2)术前眼压22~35mmHg者175只眼,其中行小梁切除术105只眼,术后浅前房28只眼,占26.7%,巩膜咬切术45只眼,术后浅前房15只眼,占33.3%,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5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20%;(3)术前眼压〉35mmHg者117只眼,小梁切除术42只眼,术后浅前房13只眼,占31%,巩膜咬切术27只眼,术后浅前房6只眼,占22.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48只眼,术后浅前房5只眼,占10.4%。结论 3种抗青光眼手术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术前眼压控制正常后,有利于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等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分析。方法:回顾总结各类型青光眼的滤过性手术178例(196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术后发生浅前房32眼(16.33%),术前眼压≤21mmHg者146眼中发生浅前房14眼(9.59%),术前眼压22—30mmHg者30眼发生浅前房10眼(33.33%),术前眼压≥30mmHg者中20眼发生浅前房8眼(40.00%)。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有关,术前眼压控制正常者发生低;根据术后并发症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滤过术后浅前房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各类型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183例,228眼术后发生浅前房49眼的情况。结果①spaeth分类:发生浅前房49眼(21.49%)。②术前眼压:≤21mmHg者160眼,浅前房26眼;眼压22-35mmHg者45眼,浅前房13眼;眼压〉35mmHg者23眼,浅前房10眼。③术后并发症有结膜渗漏、滤过过强和脉络膜脱离。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①与术前眼压密切相关。控制正常者,发生率低。②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而且以滤过过强性和原因不明者多见。  相似文献   

8.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贵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47-1848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不同类型抗青光眼术后206例(278眼),按发生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类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278眼中,共有58眼发生浅前房,占20.86%。其中滤过过强31眼(53.45%),结膜瓣渗漏18眼(31.03%),脉络膜脱离8眼(13.79%),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眼(1.72%)。采用保守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形成。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高,注意术前降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术中操作准确,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56例(278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前房迟缓形成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在256例(278只眼)中,有31只眼表现前房迟缓形成(占11.15%)。结论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细心操作可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前房及眼压的变化,及时发现原因及对症处理,有利于前房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分析与对策。方法观察穿透性小梁切除术96例128眼术后前房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39例47眼(36.7%),其中结膜切口渗漏11眼(23.4%),滤过过盛29(61.7%)眼,脉络膜脱离5眼(10.6%)。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超量滤过、低眼压、房水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何锦 《现代医学》2002,30(4):245-246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接受滤过手术治疗的60例(60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10例(10只眼)发生浅前房,前房出血,虹膜睫状体炎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0只眼中,浅前房3只眼,发生率为5.0%,前房出血4只眼发生率为6.7%,虹膜睫状体炎3只眼发生率为5.0%,采用加压包扎、扩瞳抗炎,激素等治疗后均恢复,浅前房形成、前房出血、虹膜炎症全部吸收。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并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可达到预防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笑蓉  田瑾  郭葆青  同西龙 《吉林医学》2014,(21):4677-4678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患者144只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前房延缓形成46只眼,占总数的32%。其中低眼压性浅前房42眼,占浅前房数的98.1%;高眼压性浅前房4眼,占浅前房数的1.9%。结论:滤过过畅、滤过泡漏、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为前房延缓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相应预防、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00年6月~2007年6月我院316例青光眼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发生原因、类型及相应处理.结果:348眼中,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41眼,发生率11.8%.其中,滤过过畅28眼(68.3%),结膜瓣渗漏6眼(14.6%),睫状体脉络膜脱离4眼(9.7%),恶性青光眼3眼(7.3%).结论:引流过畅是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发牛的主要原因;青光眼滤过术术前有效地控制眼压、减轻眼部炎症反应,术中注意保持前房深度,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是预防浅前房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病机理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37只眼行各类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病率及处理方法。结果:浅前房发生26只眼,占手术人数19%,其中行双瓣下咬切术67只眼,发生浅前房15只眼,占22.3%,行小梁切除术46只眼,发生浅前房8只眼,占17.4%。所有浅前房均发生在闭角型青光眼中,滤过过强导致浅前房形成18只眼,占69.2%,色素膜炎导致浅前房形成8只眼,占30.8%;对浅前房处理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滤过过强和色素膜炎是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恰当的保守治疗是处理浅前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德换 《当代医学》2009,15(25):91-92
目的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眼科2005年~2009年2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34例,行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治疗方法。结果共行青光眼滤过手术161只眼,其中52只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32.3%。小梁切除+丝裂酶素为386%(35/88)。浅前房发生于术后1~7天,术后3~4天发生率最高。其中滤过过畅19只眼(36.54%)、睫状体脉络膜脱离12只眼(23.08%)、结膜瓣渗漏19只眼(36.54%)、恶性青光眼2只(3.08%)。其中需要手术治疗的有2只眼,其余56只眼均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畅、结膜瓣渗漏及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滤过术后,眼内环境的改变,促使房水分泌减少,也是浅前房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小梁切除术+MMC的浅前房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不同类型青光眼146例(177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45例(79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本组177眼中术后发生浅前房79眼,占44.68%。其原因滤过过强55眼,结膜瓣漏水5眼,脉络膜脱离9眼,虹膜睫状体炎7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3眼。其中57眼保守治疗、22眼手术治疗恢复前房。结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滤过过强是主要原因,应术前控制眼压,术后密切观察,针对不同病因做出相应治疗以及时恢复前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安阳市眼科医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进行常规小粱切除术的202例(271眼)青光眼患者,观察术后浅前房的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37例(39眼)术后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14.4%。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分级:Ⅰ级18眼,Ⅱ级20眼,Ⅲ级1眼。浅前房发生原因有:房水滤过过强37眼(94.9%),脉络膜脱离2眼(5.1%)。需手术恢复前房1眼(2.6%),其余均通过非手术方法即恢复前房。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7d。结论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常见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方法恢复前房。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青光眼患者 14 7例 182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  14 7例 182只眼术后发生浅前房 62例 70只眼 ( 3 8.4% ) ,时间在术后 1~ 14天 ,其中滤过过畅为 47只眼 ,脉络膜脱离 19只眼 ,结膜漏 2只眼 ,恶性青光眼 2只眼。手术恢复前房 6只眼 ( 8.5 % ) ,其余均非手术治疗恢复前房 64只眼 ( 91.5 % )。结论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最常见的原因为房水滤过过畅 ,通常发生在术后 1~ 2天。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恢复 ,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应密切眼压及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70例(89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观察。结果:发生浅前房37只眼,发生率41.57%。其中浅Ⅰ级27只眼,浅Ⅱ级6只眼,浅Ⅲ级4只眼。引流过畅9只眼,脉络膜脱离27只眼,合并瞳孔阻滞1例。结论:脉络膜脱离是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浅前房应积极查找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尽早恢复前房  相似文献   

20.
刘君 《吉林医学》2013,34(10):1891
目的: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伴低眼压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2例患者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伴低眼压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法及疗效。结果:12例患者经过处理后浅前房得到缓解,眼压维持在10~15 mm Hg(1 mm Hg=0.1333kPa),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减退,滤过泡形成良好。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伴低眼压应该及时处理,找到原因,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术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