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毕Ⅰ式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远期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6年前在我科因胃、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而采取胃大部切除术的15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 2组,A组患者采用毕Ⅰ式,共63例,B组患者采用毕Ⅱ式,共95例,通过门诊随访复查,对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组患者的胆汁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而残胃及吻合口溃疡发生率则显著高于B组(P<0.05),而残胃及吻合口炎、吻合口息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残胃癌的发生率2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严格掌握胃大部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并选择合理的术式,并在术后定期复查诊断并早期的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崔永天 《包头医学》2012,36(2):87-88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内镜及转归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4月~2010年12月胃镜检查的所有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135例,按毕Ⅰ式和毕Ⅱ式进行分组,对其内镜下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结果:胃大部切除后残胃病变增多,残胃炎及吻合口炎约101例,反流性食道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93例,残胃吻合口溃疡30例,残胃息肉7例,残胃癌13例;毕Ⅱ式术后残胃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毕Ⅰ式(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严格控制胃切除手术指征是减少残胃病变的关键;定期做好胃镜随访观察,是防治残胃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胃空肠吻合输入襻部位封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2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将空肠输入襻近胃侧吻合部缝扎闭合。随访6~24个月。结果并发吻合口水肿5例,远期无吻合口明显狭窄及碱性返流性胃炎发生,无近、远期与本术式有关的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消化状况良好。结论胃大部切除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改良方法能减少碱性返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胃空肠吻合输入襻部位封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2例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将空肠输入襻近胃侧吻合部缝扎闭合。随访6~24个月。结果并发吻合口水肿5例,远期无吻合口明显狭窄及碱性返流性胃炎发生,无近、远期与本术式有关的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消化状况良好。结论胃大部切除后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改良方法能减少碱性返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可发生腹内疝、输入襻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吻合口及输出襻梗阻、碱性反流性胃炎、残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等并发症。我们自1997年始于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中加做Braun吻合,即空肠输入、输出襻间的吻合,以上并发症均明显降低,效果满意,分析原因均与加做Braun吻合有关,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镜检查结果,探讨残胃病变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残胃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结果。结果 198例患者发现各种病变143例,分别为残胃炎91例、残胃溃疡27例、残胃癌19例、其他6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残胃炎占56.94%、残胃溃疡占20.83%、残胃癌占15.28%、总残胃病变占94.44%,高于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的残胃炎(39.68%)、残胃溃疡(9.72%)、残胃癌(6.35%)、总残胃病变(59.52%)(P<0.05)。Hp检测阳性50例,合并胆汁反流140例;残胃病变Hp阳性率为30.77%,高于无残胃病变的10.91%;胆汁反流Hp阳性率为18.57%、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Hp阳性率为13.89%,低于无胆汁反流的41.38%、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的31.75%(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残胃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掌握胃大部切除手术适应证,定期胃镜检查判断残胃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具体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胃大部切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间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具体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毕Ⅰ式组和毕Ⅱ式组,其中毕Ⅰ式组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术式治疗,患者有62例,毕Ⅱ式组采用BillrothⅡ式吻合术式治疗,患者有50例。统计两组的临床资料,特别是术后并发症和溃疡复发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在胃排空障碍(DGE)、碱性反流性胃炎、肠梗阻以及营养性合并症的差异性较大,毕Ⅱ式组要比毕Ⅰ式组的发生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溃疡、消化道出血、倾倒综合征、肠黏连以及残胃癌等并发症情况的表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带来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不同,结合临床患者的实际并且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和减少疾病的折磨,进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残胃病变316例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对残胃病变的影响.方法 分析316例胃手术后的病人行胃镜检查、常规取病理活检及组织学染色检查资料.结果 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77.53%,残胃及吻合口溃疡者占8.23%,胆汁反流性胃炎20.25%,残胃癌者2.53%,幽门杆菌阳性者27.53%,毕Ⅱ式术后残胃炎、吻合口炎发生率高于毕I式(P<0.01).结论 残胃病变中以残胃及吻合口炎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且多数残胃病变发生于毕Ⅱ式术后.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且选择毕I式吻合术为宜.  相似文献   

9.
范唱震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68-456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严重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发病情况,大多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均采用手工操作。结果 100例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患者中,1例并发空肠近端输入襻扭转,1例胃排空障碍,1例吻合口溃疡,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严重并发症,胃大部切除疗效确切,毕Ⅱ式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降低手术风险,可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13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Hp检出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快速尿毒酶试验、PCR法、组织切片Warthin-stary银染及血清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检出率为43.4%,与年龄、性别以及术后时间无关;毕I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65.8%)明显高于毕Ⅱ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34.0%),而伴有胆汁返流的残胃Hp感染阳性率(21.3%)明显低于不伴胆汁返流的残胃阳性率(56.0%)。同时,因溃疡、穿孔、出血行手术的残胃Hp检出率(47.7%)高于因胃癌手术的检出率(24.2%);不同病理学残胃中,残胃溃疡和残胃癌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及吻合口炎Hp感染率。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残胃癌,应及早进行Hp治疗,可减轻肠胃病变,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尹小波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873-1875
目的 研究双通道直视胃镜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于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67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进行双通道直视胃镜诊治,对照组则给予传统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比2组疗效,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2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1%(22/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7,P<0.05);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4.482、4.401,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血和肠穿孔发生率分别为3.03%和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59%、14.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244,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以及12个月病死率分别为12.12%和21.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9%和5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7、6.057,均P<0.05)。 结论 双通道直视胃镜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效果显著,应用安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对延长病患生命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因胃切除充分性、十二指肠残端长度、炎性水肿及操作熟练性等因素,多行毕罗Ⅱ式吻合。术后发生残胃癌为其远期并发症之一。本文就我院收治8例,对残胃癌的病因、诊疗体会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防止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的方法;方法对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出现十二指肠残端水肿或血运差的病例,采取预防性十二指肠腔内置管引流减压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取十二指肠腔内置管引流减压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十二指肠腔内置管引流减压,可以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发生,并可拓宽溃疡穿孔病例采用胃大部切除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理选择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方式,降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852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资料。结果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破裂9例,发生率为0.5%,无手术死亡。结论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时,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应持审慎态度,术中应仔细探查确认病灶切除后无张力封闭,否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旷置术处理残端。  相似文献   

15.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临床应用近120年,由于该术式改变了正常的胃十二指肠解剖生理关系,并发症较多,如吻合口溃疡,输入段空肠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碱性返流性胃炎等。1998年~2003年本院做了莫(Moynihan)氏法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手术186例,2000年~2005年做好莫氏法胃大部切除手术111例。这111例在重建消化道前做了Treitz韧带松解,缩短输入段空肠的长度的技术改进。对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做了统计分析,发现后者对预防并发症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把未作Treitz韧带松解的作为对照组,作了Treitz韧带松解的作为实验组,两组一般…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残胃功能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9年9月期间施行胃大部切除手术1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生残胃排空障碍13例,其中毕Ⅰ式吻合3例,毕Ⅱ式吻合9例,Roux-y吻合1例。全组患者均获得治愈。结论该并发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可经保守方法治愈。手术治疗很难帮助病人恢复,将增加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改良式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胃癌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胃大部切除术后常并发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再次手术,减少并发症,否则可以出现严重后果。收集我院2000-2006年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FDGE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54~76岁,所有病例术前均确诊为胃癌,术式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其中毕Ⅱ式胃肠吻合10例,毕Ⅰ式胃肠吻合5例。7例于术后12~16天行胃镜检查,见残胃无蠕动,内有大量液体潴留,吻合口水肿呈慢性炎症,但胃镜能通过吻合口。本组均采用保守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静…  相似文献   

19.
碱性返流性胃炎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之并发症历来被外科工作者所重视。我院外科应用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改进术,在预防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术式、种类、手术操作和预防。结果 46例患者中34例行BillrothⅡ式,12例为BillrothⅠ式。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胃肠吻合口破裂2例、吻合口出血8例、梗阻14例、碱性反流性胃炎13例、残胃胃瘫4例、倾倒综合征3例。2例死亡,其他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包括术式、手术操作、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等方面,其中术式和操作是预防重点,术前营养状态、术后处理为预防的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