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设立DCS组(52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DCS组采用DCS手术治疗,对照组常规确定性手术后ICU复苏治疗,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DCS组死亡率分别为37.8%、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C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1%、3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合适DCS治疗方式能有效降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总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燕重远  鲁利斌  苏丰鸣  王观涛 《中外医疗》2012,31(27):53+55-53,5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①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ITM)并行早期创伤控制性手术(DCS)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对达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8月救治的5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ITM及行DCS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存活46例(86.8%),病死7例,病死率13.2%,其中就诊救治时间≤1h的病死2例(6.3%),〉1h的病死5例(23.8%),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死患者比较,存活患者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M并行DCS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张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204-1206
目的:探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采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者50例(A组),限制性液体复苏者50例(B组),传统液体复苏者50例(C组)。对比3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PT)、患者存活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前输液量及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B组补液量和PT均高于A组(P<0.01);A、B和C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7.8%、27.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3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57.9%、63.6%,但3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严重创伤控制性手术(DCS)后ICU复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评价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3例腹部严重创伤病人(传统手术组)和2008年1月-2013年1月36例腹部严重创伤(DCS组)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疗效。结果:传统手术组23例腹部严重创伤病人痊愈出院12例,死亡11例;DCS组36例患者均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其中痊愈32例,死亡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部严重创伤及时采取DCS和有效地ICU复苏,能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崔永红  章晓华 《中外医疗》2013,32(4):114-114,116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伤害控制技术对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96例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对照组进行早期骨折确定性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创伤控制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治疗组,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多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组间AST、ALT、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幅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伤害控制技术对患有骨关节型创伤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魏文东  谭响 《广西医学》2014,(4):447-449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臀肌挛缩症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手术组30例与微创组34例,开放手术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关节镜下射频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放手术组与微创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开放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治疗臀肌挛缩症的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并具有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微创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毅  陆骁臻  蒋森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186-1187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CS)策略的疗效。方法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评分≥25)146例,其中92例患者抢救采取DCS策略(治疗组),54例患者抢救采用传统方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5)。结论DCS策略更符合病理生理特点,能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PT水平以及SpO_2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APACHE-Ⅱ、PT低于对照组,S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5/34),低于对照组的31.03%(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能够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吴畏  张建涛  王军堂  钱惠岗 《重庆医学》2018,(22):2972-2974
目的 通过回顾性的研究方法,评估损伤控制性手术对急性腹部创伤患者临床结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腹部创伤患者[美国创伤学会器官损伤量表(AAST-OIS)分级大于或等于Ⅲ级]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8)与观察组(n=42).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了1期确定性手术,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了损伤控制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00例急性腹部创伤患者中,AAST-OISⅢ级20例(20%),AAST-OISⅣ级24例(24%),AAST-OIS V级56例(56%).对照组有28例患者幸存,30例(51.72%)患者死亡.观察组有37例患者幸存,5例(11.90%)患者死亡.对照组有30例(51.72%)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有16例(38.10%)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损伤控制性手术对急性腹部创伤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肝胆损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取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外科肝胆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手术组与对照组(n=53)。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I期常规手术治疗,手术组患者给予控制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术后手术组中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94%,对照组中有I5例死亡,死亡率为28.3%,手术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肝胆损伤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  李卫东  李升  陈凡  秦博 《海南医学》2010,21(20):33-35,5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严重腹部损伤病人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方法及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37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21例(损伤控制组),达到损伤控制条件而未采用损伤控制的16例(I期手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死亡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三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腹部损伤病人,通过有计划实施损伤控制手术,其手术风险、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特别对于基层医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7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疗效确切,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Amplatzer膜部封堵器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住院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305例患者,其中行Amplatzer膜部封堵器治疗的200例患者(封堵器组)和开胸手术治疗的105例患者(手术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残余分流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瓣膜反流率)的情况.结果:两组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器组93.5%的手术成功率低于手术组100%的手术成功率;封堵器组的手术时间为(63.05±6.9)min,低于手术组的(146.08±1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器组中无输血治疗,手术组中平均输血量为(540.6±10.4)mL;封堵器组残余分流率为7.5%,手术组为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率失常发生率和瓣膜反流率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platzer膜部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时候,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加确定性手术前移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科抢救的2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分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与正压液体复苏组,再将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病人分成确定性手术前移组和片延迟手术组(非人为因素),常规限制性输液组和附加对抗休克的损伤因子药物治疗组,对患者的PT、APTT、开始手术时间、存活率、死亡率、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在PT、APTT、开始手术时间、存活率、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明显优于正压液体复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性手术前移组明显优于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损伤因子药物组的术后休克纠正时间、存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限制性输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安全,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DCS纳入标准入组的109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应用包括迅速控制出血和污染、临时关闭腹腔等简单快速手术,经ICU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结果 该组病例中93例患者复苏后情况良好,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复苏前,经过顺利,痊愈出院.16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严重脑外伤.复苏期患者pH、PT、T扣SO2监测指标与一般腹部损伤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应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急救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快速纠正创伤三联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严重腹部创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30例SAP患者按治疗时期分为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两组均先给予基础外科治疗后,行手术治疗。结果:30例总并发症发生率40.0%,总病死率16.7%,总治愈率83.3%。两组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9%和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与治愈率分别为22.2%和8.3%;治愈率分别为77.8%和91.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较为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邓代彬 《当代医学》2013,(33):68-69
目的:比较保守药物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采用头孢西丁静脉滴注和消炎利胆片口服,手术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高达10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患者未见并发症发生,手术组有1例出现T管引流不畅,2例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具有显著疗效,但在手术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适应证及术后切口感染问题,老年体弱或合并症者可考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亮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2):673-674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时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急性胆囊炎病例共181例,一组为发病48h内早期手术组(earlycholecystectomy,EC),另一组为发病48h后延期手术组(delayed cholecystectomy,。D比C)较2组术后并发症、胆管损伤、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手术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总并发症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延期手术组,且2组之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肺部感染和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在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尽早实施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20例SAP患者手术时机、术式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13例,其中早期手术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46.15%,延期手术组死亡3例,死亡率为23.07%,非手术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30.77%。早期手术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6.9%(20)、37.5%(24)、60.0%(18);早期手术组较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SAP手术时机是影响手术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应采取延期手术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