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3 547例患者择期手术和/或输血前4项指标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择期术前和/或输血前患者的HBsAg、抗-HCV、TP—ELISA和抗-HIV 1/2单项或多项重叠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05年12月在本院所有拟手术和/或输血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23547例受检标本中有3312例检出1顶或多项阳性,阳性率达14.07%。其中HBsAg阳性2535例(10.77%);抗-HCV阳性396例(1.68%);TP—ELISA阳性357例(1.52%);抗-HIV 1/2阳性24例(0.10%)。多项重叠阳性116例(0.49%),以HBsAg和TP重叠感染、HBsAg和抗-HCV重叠感染居多,分别为57例(49.14%)、42例(36.21%)。结论对择期手术和/或输血的患者进行4项指标检测,是对患者、医院和供血单位三方同时负责,对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前、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的情况。[方法]对11045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实验(RPR)、梅毒特异性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抗体(抗-HIV1和抗-HIV2)的检测分析;并对前4种指标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11045例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726例,抗-HCV阳性50例,RPR和TPPA阳性45例,单独TPPA阳性120例,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除了HbsAg、抗-HCV阳性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IV1和抗-HIV2阳性4例。[结论]HBsAg、抗-HCV、单独TPPA阳性患者中50岁以上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手术前、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3.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305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PPA)检测。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1.58%、1.69%和0.50%,其中92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捡出阳性;61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10.00%。ALT〉40U/L者567例,除并发HBsAg和(或)抗HCV阳性外,单独ALT升高者207例。抗HIV阳性者1例,TPPA阳性者1例。结论:对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1963-1964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测4项指标在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中的临床意义,以便做好自我防护及预防交叉感染,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2010年3 237例住院输血前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Ⅱ型)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检测样本总阳性数531例,总阳性率16.40%。其中检出HBsAg阳性362例、抗-HIV阳性13例、抗-HCV阳性50例、抗-TP阳性116例,经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确证106例。不同性别的检测情况来看,男性抗-TP阳性率(4.16%)明显高于女性(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测,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可避免或减少因输血产生的有关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疗纠纷,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有利于医患双方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术前和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580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1/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测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658例,抗HCV阳性48例,抗HIV阳性5例,TRUST阳性41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证38例,ALT异常684例。结论:输血前和术前患者检测经血传播疾病可为临床预防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控制经血传染疾病的发生,对医惠双方有很好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传染病血清学5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8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分析。结果血清学5项指标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22.84%。其中HBsAg为9.71%,抗-HCV为1.35%,抗-HIV为0.00%,TRUST阳性率为2.07%,ALT〉40U/L者为7.02%;HBsAg、ALT同时阳性为1.83%,抗-HCV、ALT同时阳性为0.19%,ALT、TRUST同时阳性为0.24%,HBsAg、抗-HCV同时阳性为0.14%。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5项指标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术前患者4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探讨在术前(包括输血前、产前)进行4种传染性病原体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2011年3 678例手术患者的术前4项检测结果,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每项结果都用酶标分析仪进行判定。结果 HBsAg阳性504例,占13.7%,抗-HCV阳性34例,占0.92%,抗-TPPA阳性79例,占2.15%,抗-HIV阳性3例,占0.08%。结论术前4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不但能早期发现患者疾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而且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段作用。  相似文献   

8.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9):695-696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手术前、产前血源性感染痰病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877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检测。结果8877例患者中HBsAg阳性1000例(11.27%),抗-HCV阳性88例(0.99%),抗-HIV1/2阳性58例(0.65%),抗-TP阳性166例(1.87%)。各指标均有交叉阳性。结论输血前、手术前、产前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重要意义,基本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医护的防范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国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2):201+211-201,211
目的分析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需输血治疗的1700例住院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感染率。结果男性组和女性组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仅19—35岁患者HBsAg阳性率与〈18岁患者比较差异具有佩著性(P〈0.05),其余年龄度患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查能够准确发现医源性感染并进行有效控制.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3 480例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48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并对前3种标志物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 3480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1.10%、0.40%、4.30%、0.08%;对197例HBsAg、71例抗-TP和22例抗~HCV阳性患者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除了HBsAg、抗-TP阳性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HBsAg、抗-HCV、抗-TP阳性患者中40岁以上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2)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治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输血前检查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700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ALT活性测定。结果7000例受血者中,HBsAg阳性患者553例(7.90%),抗-HCV阳性患者34例(0.48%),抗-TP阳性患者30例(0.43%),抗-HIV阳性患者4例(0.04%),ALT〉40U/L610例(8.70%)。结论输血前患者各项血清感染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0600例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TP、抗-HIV1+2血清四项检测。结果总阳性率8.8%,其中各单项阳性率分别为HBsAg7.1%(763例)、抗-HCV1.0%(107例)、抗-TP0.9%(97例)、抗-HIV0.09%(1例)、HBsAg与HCV同时阳性5例、HCV与TP同时阳性1例、HCV与HIV同时阳性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了解三甲医院输血前、手术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38104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抗体)四项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2385例,占6.26%,抗HCV—IgG阳性480例,占1.26%,TPPA阳性826例,占2.18%,抗HIV1+2抗体阳性7例,占0.02%。[结论]输血前和手术前四项血液感染性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不但能早期发现患者的疾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而且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2006-01/2008-12输血患者输血前的血液感染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的情况。方法:检测2805例输血前患者的4项血液标志物参数(乙肝三系、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源性疾病标志物总阳性率67.66%,而除去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单项阳性33.05%后,尚有34.61%的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合并其他标志物阳性397例(14.15%);抗HCV阳性63例(2.25%);梅毒阳性45例(1.60%);抗HIV阳性并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4例(0.14%)。结论:强化检测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治疗手段,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都存在着一定风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的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对于避免输血传播疾病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625例拟输血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型)指标检测,用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筛查梅毒抗体(RPR),讨论其意义。结果拟输血的1625例患者中 HBsAg 阳性患者77例,占4.7%,抗-HCV 阳性患者5例,占0.3%,抗-HIV(1+2)型阳性患者1例,占0.06%,RPR 阳性患者17例,占1.0%,检测阳性总数99例,总阳性率6.06%。结论对拟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源性感染疾病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它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输血前常规的血清检查,通过四项感染指标可以为相关血源性感染的疾病提供依据,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了输血的安全,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预防职业暴露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血前4项检测的必要性和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输血前1 700例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的联合检测。结果 1 700份标本中HBsAg阳性168例,占9.9%,抗-HCV阳性29例,占1.7%,抗-TP阳性36例,占2.1%,抗-HIV阳性1例,占0.01%。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相关的4项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对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了解三甲医院输血前、手术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对38 104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4项进行检测.结果 HBsAg阳性2 385例,占6.26%,抗-HCV阳性480例,占1.26%,抗-TPPA阳性826例,占2.18%,抗-HIV阳性7例,占0.02%.结论 输血前和手术前4项血液感染性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不但能早期发现患者的疾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而且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潘优敏  谢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769-770,773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输血前患者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辨别输血所致感染是入院前感染或是医源性感染,避免医疗纠纷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 421例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12.76%(819/6 421);抗-HCV阳性率0.72%(46/6 421);抗-TP阳性率1.83%(118/6 421);抗-HIV阳性率0.08%(5/6 421)。男性HBsAg阳性率为15.58%(569/3 652),高于女性的9.02%(250/2 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抗-HCV、抗-HIV、抗-T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8%~12.70%的阳性率;HBV、HIV、TP感染率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但HCV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2006~2010年拟输血患者输血前4项血液传染性检测结果,分析输血前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拟输血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患者再加作梅毒筛查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如阳性再测定其效价。结果 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总不合格率次11.6%,各传染性指标不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sAg、抗-TP、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对拟输血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输血前感染指标的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探讨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本院2016年4月1日~2017年4月1日共4177例接受输血前检查的患者血清中感染性指标(抗-HCV、抗-HIV、抗-TP、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对其中1509例患者血清中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4177例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患者376例(9%)、抗-HCV阳性患者54例(1.29%)、抗-TP阳性患者118例(2.82%)、抗-HIV阳性患者6例(0.14%)。进行核酸检测的1509例患者中,HBsAg阳性者的HBVDNA阳性率为55.56%,HBsAg阴性而HBVDNA阳性者所占比例为0.22%,抗-HCV抗体阳性者的HCVRNA阳性率为80.00%。结论对拟输血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有利于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发现与诊断,也有利于减少因输血和侵入性操作引起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