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瘤的CT特征,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8例胸膜结核瘤的CT资料.结果 8例均有或曾有过胸膜炎病史,单发胸膜结核瘤4例,多发4例,共16枚病灶,多数(10/16)位于右下胸腔;CT表现为自胸膜凸向肺野的“D”字形、椭圆形、乳头状、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与胸膜多呈宽基底相交,边缘光滑,多数密度均匀;增强后多数(10/16)呈环形强化,部分(3/16)呈脏层胸膜缘弧线状强化,少数(2/16)均匀强化,病灶基底部胸膜移行性增厚强化,形成“胸膜尾征”;6例伴有肺内结核,3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伴有胸膜钙化.结论 胸膜结核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多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肺结核瘤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片与胸部CT对非典型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非典型肺结核瘤影像征象.比较胸片与CT对非典型肺结核瘤的检出率.结果 胸片诊断正确7例,诊断符合率46.7%;CT诊断正确28例,诊断符合率87.5%.非典型肺结核瘤的诊断符合率以CT为高.结论 胸片与CT是诊断非典型肺结核瘤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CT对非典型肺结核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感染遍及全世界,可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讨论一些常见和少见热带寄生虫感染病累及胸部的X线平片和CT表现,介绍与之相关流行病学、临床和病理生理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胸膜结核球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膜结核球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3例,其中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伴有肺结核和8例病变同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经治疗随访确诊胸膜结核球的X线平片表现,其中CT检查18例和MRI检查6例。结果23例中X线胸部平片呈圆形9个,椭圆形6个,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CT检查18例,胸膜病灶形态为乳头状6例,卵圆形11例,1例形状不规则。CT平扫呈等密度11例,稍高密度5例,混杂密度2例。病灶边界清楚13例,部分模糊5例。6例MRI检查的病例形态为乳头状形4例,卵圆形2例。其中病灶表现为T1WI上呈略低信号,T2WI上中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增强2例;病灶表现T1WI上呈低、等信号,T2WI上略高或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中央呈低信号,周边呈薄壁环形强化4例。结论X线平片检查可作为发现病变的首选方法,而该病CT及MRI检查的表现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胸部X线摄影术与CT诊断胸壁结核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胸部X线摄影术及CT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证实的胸壁结核作了影像学分析,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在19—84岁,中位年龄34岁;全部病例均作了胸部X线摄影术和CT扫描,9例作了增强CT扫描。结果(1)胸部X线平片仅4例显示骨质破坏。(2)CT平扫则全部可见肋骨旁软组织肿块;16例边缘密度较高,中央密度较低,3例呈较高密度中有多发低密度,2例呈均匀较低密度。5例肋骨破坏,3例为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增强扫描时8例肿块呈边缘强化。(3)21例CT所见的胸壁肿块,胸片均未能发现(X^2=42.000,P〈0.01);4例CT上可见的4个纵隔及腋窝肿大淋巴结,胸片上均未能见到(X^2=4.421,P〈0.05);2种影像学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特别是增强CT扫描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肺外结核的诊断较困难,认识和熟悉其影像学表现,对诊断很有帮助.本文讨论了骨骼肌肉、中枢神经、腹部、淋巴结及乳腺等部位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侧肢体间断性抽搐4年,加重2天入院。患者缘于4年前出现右侧肢体抽搐症状,每次持续约半分钟,可自行缓解,发作周期几天到几个月不等,近日右侧肢体抽搐频繁,达数十余次,每次持续1—2min不等,  相似文献   

8.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颈部淋巴结结核CT诊断的认识。方法:女性15例,男性7例。CT平扫22例,增强扫描19例。结果:22例均为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100%)。以中下颈及颈后三角区受累最常见,Ⅳ区 锁骨上区占86.4%,V区占63.6%。CT增强扫描分4型:1型:均匀强化;2型:薄环状强化;3型:花环状强化;4型:不均匀强化。各种增强类型可同时存在,二种及二种以上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占86.4%,淋巴结融合占68.2%。结论:CT增强检查能清楚显示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的数目、部位、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多种增强类型同时存在反映不同时期病理改变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影像表现特征对儿童颅内结核的诊断、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儿童颅内结核病例160例的CT影像资料与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对照并结合疗效探讨CT影像表现特征对儿童颅内结核的诊断、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CT显示病变类型多样经常为2—3种合并出现。CT显示晚期、慢性期患儿脑积水明显多于中期,二者具有显著差异性。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预后取决于能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论:CT影像检查除帮助确诊外,还有助于选择恰当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0.
肺撕裂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肺撕裂伤的影像表现。方法10例肺撕裂伤患者,均于伤后1-5h行X线和CT检查,其中7例行X线和CT复查。结果10例肺撕裂伤患者累及10侧14叶肺,共21个病灶。其中右肺上叶1例1个病灶,右肺下叶2例2个病灶,右肺上下叶受累1例2个病灶,左肺下叶受累3例9个病灶,左肺上下叶受累3例7个病灶。X线片表现:9个病灶呈边缘光滑的空洞样团块影,12个病灶呈边缘模糊的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夹杂或不夹杂密度减低区。16-32d大多呈小斑片或索条影。CT表现为:高密度肺血肿6个、气液囊腔15个。21个病灶中,15个病灶内见到16个囊腔,其中单腔14个,双腔1个。16个囊腔内均可见气-液平面。动态观察,气囊在伤后1-5h初诊时最大,肺出血则在伤后2-3d复诊时最大,血肿吸收速度明显慢于气囊。16-32d后大多呈小斑片或索条影。结论影像检查是发现、诊断和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方法,CT优于X线片。气液囊腔是肺撕裂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肿型分支杆菌病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确诊为脓肿型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X线、CT表现。结果:胸片异常征象:斑点状、细网状阴影16例(89%,16/18),空洞8例(44%,8/18),肺叶体积缩小8例(44%,8/18),实变4例(22%,4/18),支气管扩张8例(44%,8/18)。CT异常征象:支气管扩张12例(66.7%,12/18),其中表现为柱状支气管扩张9例(50%,9/18),囊状支气管扩张5例(27.8%,5/18),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3例(16.7%,3/18);直径小于10mm结节17例(94.4%,17/18),树丫征15例(83.3%,15/18);直径大于10mm结节13例(72.2%,13/18),肺叶实变6例(33.3%,6/18),段或亚段实变9例(50%,9/18),空洞9例(50%,9/18),肺体积缩小7例(38.9%,7/18)。结论:脓肿型分枝杆菌感染的胸片和CT表现主要为小结节样斑片状、细网状影、支气管扩张和空洞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X线胸片和CT表现.术前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扣描,9例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 15例中周围型肿瘤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 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呈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X线胸片和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胸部块影的X线与CT特征及其与纤维支气管镜所见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25例肺部块影,均行胸部正侧位片及CT平扫和增强检查,采用纤支镜检查对照分析。结果普通胸部X线诊断符合率64.0%,CT诊断符合率84.0%,对胸部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优于常规胸片。纤支镜检查符合率88.0%,纤支镜检查对肺周围型病变存在一定局限性,可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同样能得到准确诊断。结论胸部X线、CT检查对多数疾病可作出准确诊断,肿块阴影、结节阴影和肺门肿块多见于肿瘤,班片状阴影多见于炎症和结核。纤支镜检查对胸部块影的病因和性质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肺结核球的CT增强表现及其与内科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肺内结核球的CT增强表现,探讨不同增强表现与内科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肺内结核球23例,全部在平扫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测得结节的最大增强CT值,SPN/AO值,时间-密度曲线,结节的增强形态,并对部分病例增强表现与内科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87%的结核球最大强化CT值小于20 HU,13%的病灶最大强化CT值大于20HU。87%的结核球SPN/AO值小于等于10%,13%的结核球SPN/AO值大于等于10%。强化类型分为4型:56.5%呈包膜样强化,17.4%为周围型强化,13%不均匀强化,13%无强化,时间-密度曲线:最大强化CT值小于20HU组,时间-密度曲线低平,近乎水平。不均匀强化组,时间-密度曲线5min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周围型强化及不均匀强化病灶抗结核治疗易于吸收,包膜样强化及无强化病灶抗结核治疗疗效较差,不易吸收。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可靠估计结核球的增强程度及增强形态,对确定诊断及预测内科治疗效果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显示肺叶间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统计学意义(M=6.7,P<0.05).结论 肺叶间裂的显示与MPR方位以及重组图像层厚有关.矢状面3 mm重组显示肺叶间裂最好,以3 mm层厚矢状面、冠状面及7 mm层厚横断面图像的联合运用为最佳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胸膜凹陷征的病理基础及其HR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为了从HRCT角度评价胸膜凹陷征的病理基础及其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完整胸膜凹陷的认识水平。材料和方法:搜集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101例,其中52例为HRCT前瞻性研究组,简称“前瞻”组;49例为回顾性常规CT薄扫组,简称“薄扫”组;良性小结节48例(30例为HRCT扫描)。比较观察“前瞻”组、“薄扫”组、良性对照组及术后标本胸膜凹陷HRCT表现。结果:通过比较分析,经统计发现完整胸膜凹陷在“前瞻”组见30例(57.7%);“薄扫”仅1例(2%);对照组2例(4.2%)。研究发现,HRCT扫描技术是显示完整胸膜凹陷的关键,良、恶性组之间完整胸膜凹陷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胸膜凹陷的中心位置与肿瘤生长的部位相关。结论:胸膜凹陷的形成除了与肿瘤内的瘢痕收缩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肿瘤发生的部位及其所致的节段性肺不张有关,HRCT像上完整胸膜凹陷征系周围型小肺癌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胸膜面SSD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表面遮盖成像(SSD)的三维肺表面表现. 资料与方法 比较30例周围型肺癌SSD及轴位图像的完整胸膜凹陷显示率,其中8例术后行充气标本制作和/或有肺叶术中充气照片. 结果 21例表现为三维完整凹陷征(70%),10例表现为轴位完整凹陷征(33.33%),SSD对完整胸膜凹陷征显示率高于横断位(P<0.05).8例有肺癌肺叶照片的患者中,4例表现为三维完整凹陷征,4例表现为三维非完整凹陷征. 结论 与薄层轴位图像相比,SSD显示出胸膜凹陷征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形式,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其与原发肿瘤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显示非典型肺转移瘤CT表现:空洞型转移12例,钙化型转移9例,肺炎型转移8例,孤立型转移6例,转移瘤内支气管充气征5例,自发性气胸2例。结论:肺转移瘤可以表现多种不典型征象,熟悉这些征象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侵袭型肺曲霉菌病CT影像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侵袭型肺曲霉菌病(IPA)的CT征象演变,提高对侵袭型肺曲霉菌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并且行一系列CT复查的侵袭型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结果:在IPA诊断第1天,“晕征”的出现率为82.5%;在中位天数3天、7天、14天,“晕征”出现率分别为68%、22%和19%,“新月形空气征”的出现率分别为8%、28%和63%,非特异性肺实变的出现率分别为31%、50%和18%。在IPA诊断后第1—7天(中位天数),病灶体积和数目逐渐增大;7-14天,病灶大小维持相对恒定,而病灶数目则呈下降趋势。结论:“晕征”是IPA早期征象。“新月形空气征”是IPA的晚期征象。“晕征”持续时间较短,对高度怀疑为IPA的患者,胸部CT扫描应及早进行,理想的CT扫描时间应在IPA发病5天以内,在早期积极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应注意积极恢复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