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度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科自2003年以来,积极将心理护理应用于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8例,女14例,年龄8~86(平均32)岁,烧伤面积37%~96%,平均61%,其中23例伴吸人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35例的排痰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科2004—05~2005—05收治烧伤面积〉50%以上合并吸人性损伤35例。排痰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属于严重烧伤,死亡率为45%~75%。早期认真观察,正确分析,仔细护理,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吸人性损伤的治愈率。作从严重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94例的护理中,总结呼吸道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保持呼吸道通畅;(2)合理氧疗;(3)重视呼吸功能的训练;(4)做好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加强气道湿化,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是保证重度吸人性损伤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而气管切开后及时有效的气道管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1].笔者对2005-12/2008-12收治的32例重度吸人性损伤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董莉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425-6425
吸入性损伤为烧伤患者常见的复合伤,也是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吸人性损伤是指致伤因素和有关物质中的化学成分,在挥发和散发中被吸入所造成的呼吸道和肺部损伤,以及毒性气体和物质吸入引起的全身性化学中毒。现将我院2007—2009—08收治5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吸人性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害。吸人性损伤已成为当前烧伤的重要死亡原因,病死率可达30%~90%,气管切开术的广泛应用,使很多严重烧伤并伴有吸人性损伤的病人避免了因窒息而死亡的危险,通过对20例气管切开病人气囊定时放气与不定时放气的对照观察,结合气管切开的护理,对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重度吸人性损伤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吸人性损伤往往是热力和化学物质的混合损害,可见,气道管理不仅是吸人性损伤的主要治疗护理方法,更是吸人性损伤患者抢救和监护的重要课题之一。1994年1月~2003年12月,通过对76例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我们逐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头面部为人体最大的暴露部位,被烧烫的机会较多,并易合并吸人性损伤,我科2000~2003年共收治小儿头面部烧伤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10天,烧伤面积最大16%,最小〈1%,合并上呼吸道烧伤4例,行气管切开1例,脑水肿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烧伤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面积烧伤和严重头面、颈部烧伤的病人常合并呼吸道烧伤,据国外文献报道,烧伤病人中吸人性损伤的发生率可高达20%-3O%,合并有吸人性损伤的病人,休克和败血症的发病率高,病势严重,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多且发生得早,因而成为当前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故早期注意呼吸道烧伤的观察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3年-1997年共收治大面积烧伤病人30例,男29例、女1例,合并呼吸道烧伤6例,入院后出现呼吸困难最早为伤后3h,最晚为伤后10h。2病情观察呼吸道烧伤的病人,常见颜面、颈部水肿,口唇粘膜水肿外…  相似文献   

10.
严重烧伤病人吸人性损伤发生率高,死亡率高。主要因为烧伤早期休克尚未复苏,组织缺氧,加之肺脏受烟雾或热力等损害,进一步加重了组织器官的缺氧性损伤所致。我院自2002年-2003年共收治严重烧伤并吸人性损伤病人9例,由于治疗及时,护理措施得当,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就其护理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5-08~2004-11我院共收治大面积烧伤伴有呼吸道吸人性损伤126例,对其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的密闭式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并密闭式吸痰的新生儿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层吸痰组和传统深层吸痰组各23例.分别记录24h吸痰次数、脉搏氧饱和度(SpO2)恢复时间、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浅层吸痰组24 h吸痰次数为(1.78±0.83)次,SpO2恢复时间为(8.67±1.66)s,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有2例(8.7%),肺部感染有3例(13.0%);深层吸痰组24h吸痰次数为(4.22±1.56)次,SpO2恢复时间为(15.89±2.47)s,吸痰引起的气道损伤有11例(47.8%),肺部感染有10例(43.5%).以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7,6.94;x2值分别为8.69,5.25;P均<0.05).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并密闭式吸痰的新生儿来说,与传统深层吸痰相比,浅层吸痰能有效减少吸痰次数,缩短SpO2恢复时间,减少气道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科从1989年3月~1995年1月治愈了烧伤面积90%以上的病人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在26~41岁之间.烧伤面积最大的97%.Ⅲ度50%.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最小面积90%.N度27%。7例烧伤病人中,除一例无吸入性损伤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7例烧伤病人都有头面部烧伤。首先应考虑到是否有呼吸道烧伤的可能,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子床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声音的变化,并如实作好记录.吸氧吸痰。如:一例有严重吸入性损伤病人.吸入热水泥粉,致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吸人性肺炎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增多 ,文献报道[1] ,其死亡率高达 4 0 %~6 0 %。但是 ,老年吸人性肺炎的特点又与成年人吸人性肺炎不同 ,老年人吸人性肺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 ,多因进食水呛咳误吸人引起的吸人性肺炎。由于老年人体弱各脏器处于衰竭状态 ,免疫力下降 ,并伴有多种基础病 ,因而使老年吸人性肺炎治愈率低 ,死亡率高 ,本文回顾了我院 1990年 12月~ 2 0 0 0年12月住院病人中吸人性肺炎 30例 ,对其临床资料、护理分析讨论如下。1 病例选择收集 1990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住我院资料完整的病例共 30例次 ,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热水软化吸痰管在小儿吸痰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科收洽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需吸痰护理的患儿作为观察组,2009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需吸痰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吸痰操作前使用低热度生理盐水(50~60℃)加热软化吸痰管后,再行吸痰;对照组直接使用未经加热软化的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比较两组患儿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吸痰无阻力为67例,对照组为44例;观察组黏膜损伤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观察组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0%;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用低热度生理盐水软化吸痰管,可以增加吸痰成功率,减少息儿黏膜损伤的发生,减少出血,降低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增加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气道灌洗在烧伤合并重度吸人性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34例烧伤合并重度吸人性损伤病人采用常规的超声雾化吸人、吸痰、翻身扣背等护理方法,并增加气道灌洗4~6次,d,即两人一组配合用无菌生理盐水5~10 ml沿气管套管内壁缓慢注入气道内,刺激病人咳嗽反射并立即吸引排出分泌物及气道损伤脱落坏死组织.观察伤后2周内气道灌洗前后病人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变化情况及其痰液性状.结果 气道灌洗后,病人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显著升高,心率及呼吸频率减慢,血气分析结果趋于正常,与灌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予气道灌洗后,病人痰液性状稀薄易咳出.结论 气道灌洗能显著改善重症吸人性损伤病人发绀、低氧血症、呼吸窘迫等症状,提高护理效果,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对挽救病人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病情较重,病程持续时间长,一般自理能力较差,因此护理在此类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将我院收治的9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大面积烧伤患者70例,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13 ~70岁.Ⅲ度烧伤面积在15%~20%.合并吸人性损伤41例,其中轻度20例,中度9例,重度12例,21例行气管切开术治疗.其中火焰伤15例,爆炸伤13例,高压电击伤3例.  相似文献   

18.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吸入性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近2 a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吸入性损伤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均符合吸入性损伤诊断标准[1],包括单纯吸入性损伤或合并体表烧伤共25例,为痰热清治疗组。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1~67(平均31.23)岁;25例吸入性损伤中轻度吸入性损伤12例,中度吸入性损伤6例,重度吸入性损伤7例;烧伤面积1%~98%,平均32.65%;伤后入院时间1~38 h,平均13.67h。后退2 a随机选择既往没用痰热清治疗的吸入性损伤患者26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例,年龄18~62(平均33.42)岁;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13例,中度吸入性损伤7例,重度吸入性损伤6例;烧伤面积5…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2006-01~2006—10共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32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10月龄~64岁,烧伤面积为25%~93%,浅Ⅱ度~深Ⅱ度。致伤原因为火焰、蒸汽、开水、化学物质、瓦斯爆炸;受伤部位遍及头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并有14例伴吸入性损伤;23例于伤后4h入院,9例于伤后10~24h入院。查体:28例入院时神志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负压间歇吸痰法对头面颈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6月63例行气管切开的头面颈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的患者,将其按住院日期分为试验组31例(单号)和对照组32例(双号).对照组采用常规负压持续吸痰法;试验组采用低负压间歇吸痰法,即负压为6.7 ~22.6 kPa(50 ~ 170 mmHg),给予间断负压吸痰,每3s断开负压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黏膜损伤情况、吸痰效果、平均吸痰量及平均吸痰次数.结果:试验组患者行低负压间歇吸痰后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吸痰过程中气管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吸痰量和平均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负压间歇吸痰法有助于促进细小支气管中痰液的排出,降低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