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FAB分类的准确率。方法:骨髓穿刺涂片、瑞氏及细胞化学染色镜检。结果:瑞氏染色后阅片,按FAB分类诊断准确率达81.6%。配合四种细胞化学染色诊断准确率可达95.4%。结论:对不能开展M IC分型及血液病少的医院,用瑞氏染色及四种细胞化学染色对急性白血病进行FAB分类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细胞化学染色诊断急性混合型白血病(AHL)。方法6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结果AHL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和苏丹黑B(SBB)染色可表现阳性,但阳性率均较低。糖原(PAS)染色可呈粗颗粒、珠状和块状或部分细胞呈细颗粒,部分粗颗粒、小珠。双克隆型髓系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鉴别主要观察POX阳性物分布及单核反应较强的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和酸性磷酸酶(ACP)染色。结论联合应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应用髓系标志物检测,可以提高AHL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细胞化学染色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是FAB 分型诊断白血病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多和最广的分型及诊断方法.我们采用了POX、CE、PAS和a-NAE细胞化学染色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从1924年Feulgen等人建立了DNA-Feulgen染色方法以来,至今这种方法仍是DNA定量测定的主要染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蔡玉桂  观美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385-3387
目的:应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来鉴别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4、M5a、M5b中的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方法:9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结果:POX、SBB,原、早幼粒细胞染阴性或弱阳性,阳性物粗大.弥散分布,中幼粒以下阶段强度加大;原、幼单核细胞多为阴性.PAS,原、幼粒阳性物以细颗粒分布:原幼单较粒系强.酶型呈细、中、粗颗粒分布,可见珠、块状.CE,原、幼粒细胞多为细颗粒分布,强度以(+)为主;原、幼单为阴性或弱阳性,为细颗粒状散在分布,α-NAE,原、幼粒细胞92%为(-),不被NaF抑制:原单大部分呈局灶型.幼单可呈阳性或强阳性,酶型呈细小颗粒弥散状,可被NaF抑制.α-NBE,原、幼粒多为阴性;原幼单多为弱阳性或阳性。酸性磷酸酶(ACP),对粒系无特异性,反应不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阴性:单核为强阳性,酶型多为颗粒型.TRAP阴性。结论:POX、SBB、CE、PAS、α—NAE、α-NBE染色的阳性率、阳性指数和酶型分析对鉴别ANLL中的粒、单核细胞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幅度提高了对ANLL亚型M4、M5a、M5b分型的准确率,而ACP、TRAP对于鉴别粒、单核细胞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主要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 ,急性白血病分型普遍以形态学、细胞化学和免疫表型相结合为依据 ,由于不同实验室之间方法、试剂、设备不同 ,给统一诊断带来困难。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 (ICSH)确定以最低限度细胞化学和免疫学的诊断组合 ,作为急性白血病分型的核心部分。主要细胞化学方法包括髓过氧化物酶 (MPO)、氯乙酸AS D萘酯酶 (CE)及α 乙酸萘酯酶 (α NAE)。细胞化学不能提示者 ,再以免疫表型补充。这种方案可使大多数 (95 % )急性白血病获得诊断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即使在那些没有高级设备的实验室中也能达到[1] 。为了评价ICSH推荐的方…  相似文献   

7.
高晖  刘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51-665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小儿急性血液病70%,常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但有少数病例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往往易误诊,延误病情,现就我院3例不典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细胞化学染色是在组织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它是细胞学与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迄今,其研究与应用已历数十载。近年来,由于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使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和分型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反应在AL的FAB分型和MICM(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分子生物学M)分型方案中,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价值。 众所周所,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有: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B(SB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以多颗粒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点。苏州医学院血研室首先以光镜进行形态学分型,梁平等专门报道了早幼粒细胞的超微结构,但细胞化学方面材料尚未见报道。本文以18种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糖原染色(PAS)的不同阳性率及分布形态及与ALL亚型(B型及T型)的关系,探索PAS在ALL亚型区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对2009年以来每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送检的骨髓涂片均加做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将根据法国、美国、英国(FAB)协作组提出的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标准诊断的ALL患者骨髓涂片与流式细胞术(FCM,流式)分型结果作回顾性比较,计算吻合率;(2)对上述ALL患者骨髓涂片加做PAS,计算PAS阳性率并描述其分布形态,比较PAS不同阳性率及分布形态与ALL亚型(B型及T型)的关系。结果 (1)根据FAB分型标准诊断ALL 57例,其中FCM证实ALL 56例(1例微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与FCM吻合率为98.2%。(2)44例B-ALL中,PAS阳性38例(占86.4%),其中PAS阳性率大于或等于51.0%的32例(占72.7%)。12例T-ALL中,PAS阳性5例(占41.7%),其中PAS阳性率大于或等于51.0%的1例(占8.3%)。(3)38例PAS阳性B-ALL中,34例PAS颗粒(++~++++);5例PAS阳性T-ALL中,PAS颗粒均为(+)。结论 PAS阳性率大于或等于51%并且PAS呈粗颗粒状时,多数为B-ALL,PAS可作为ALL免疫亚型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自从 192 4年 Feulgen等人建立了 DNA- Feulgen染色方法以来 ,至今这种方法仍是 DNA定量测定的主要染色方法之一。我们在从事工作中 ,做了大量的 Feulgen染色以及 DNA含量测定工作 ,在传统的 DNA- Feulgen染色基础上 ,对经典的 Feul-gen染色方法 [1 ]进行了改良 ,获得了理想的特异性 DNA染色效果。经过多次与原 Feulgen染色方法及 DNA测定结果对比 ,改良的 Feulgen染色方法具有结果恒定、染色清晰、组织标本保留时间长、具有重复性和测定标本的稳定性。而且染液的放置时间明显延长 ,节省了染液的配置时间及染料用量 ,并在整个染色…  相似文献   

12.
六例微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化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关于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M0 )细胞化学染色中的髓过氧化物酶 (MPO)和苏丹黑B(SBB)反应报道较多 ,并有明确标准 ,其它染色反应则报道很少。现将我所 6例M0患者细胞化学染色特点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为 1991~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的初诊患者 ,均按AML M0 诊断标准[1,2 ] 作免疫表型、电镜组化、TPA诱导分化试验及染色体核型等检查而确诊。同时还以M114例 ,M5a6例 ,M5b10例 ,M73例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 2 6例 ,T ALL 5例作对照观察。2 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MPO染色采用二氨…  相似文献   

13.
朱竑  崔雯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142-2143
目的 利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各型急性白血病(AL)进行鉴别诊断.方法 对188例门诊和病房初诊AL患者的骨髓标本做细胞化学染色测定,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PO和SBB的阳性指数强弱顺序均为M3>M2b>M2a>M6>M4>M1>M5>ALL,AS-D NCE的阳性指数强弱顺序为M3>M2b>M5>M2a>M4>M6>Ml>ALL,α-NAE的阳性指数强弱顺序为M5>M3>M2b>M2a>M4>Ml>M6>ALL,PAS的阳性率及阳性指数在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相差不大,但是形态表现各有特点.结论 细胞化学染色是鉴别各型AL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误诊误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7岁.主因咳嗽、咳痰20 d余,发热2周入院,患者于20 d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痰为白色粘痰,量多,容易咳出,无痰中带血,无盗汗、无咽痛、流涕头痛头晕及周身酸痛,自服感冒药后症状稍有好转,2周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相关检查后考虑为支气管炎予消炎、化痰等治疗体温可降到正常范围,停药后患者体温即上升,就诊于我院门诊呼吸科,查心肺CT示右肺钙化灶,查痰抗酸染色为阴性,随继续在当地输液治疗,并口服阿奇霉素、利福平,患者体温仍时有升高,今就诊我院急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5.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的诊断、治疗方案、疗效及其预后。方法:按照标准化疗方案及兼顾髓淋两系的方案化疗。结果:16例患者有6例达完全缓解,CR率为37.5%。结论:以兼顾髓淋两系的方案较传统方案为佳,但总的缓解率仍低于同期急性白血病缓解率。  相似文献   

16.
王彩云  马宝富 《临床荟萃》1997,12(17):800-801
浆细胞白血病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为罕见的血液病。徐瑞荣等综合国内浆细胞白血病47例进行了文献报道,主要是临床资料和形态学特点,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尚未介绍。我们最近收集3例浆细胞白血病骨髓涂片,对其进行了15种细胞化学染色,现将染色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选自我院血液病研究室确诊的3例浆细胞白血病(男1例,女2例,年龄38~58岁)骨髓片,按染色要求固定染色。 1.2 染色 1.2.1 酶类:过氧化物酶染色、氯乙酸AS-D萘酯酶染色、。-乙酸萘酯酶染色、酸性。-乙酸萘酯酶染色、酸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5′-核苷酸酶染色。 1.2.2 糖类:过碘酸——Schiff反应、阿利新蓝染色、罗丹尼蓝染色、甲苯胺蓝染色。  相似文献   

17.
细胞化学染色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亚型划分具有重要意义,形态学能分为L1、L2、L3,但难以进一步区分淋巴细胞免疫学的亚型。借助细胞化学染色来认识ALL各亚型,国内少见报道。我们总结不同类型ALL患者72例的细胞化学染色,发现有一定的鉴别意义,现将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要 男,15岁。于1998年因乏力、面色苍白经血象、骨髓象检查确诊急性白血病,VDLP方案联合化疗3个月,症状缓解,但骨髓象未完全缓解,以后服用强的松及中药治疗,未经联合化疗。于2005—06因发热、双下肢疼痛不能活动入院治疗,骨髓象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给予VDP方案联合化疗1个疗程出院,口服地塞米松。于2005—08因再次出现发热、双踝部肿胀伴疼痛,在当地应用抗生索治疗(具体用药名称及剂量不详)效果差人院。查体:T37.8℃,P90次/min,BP128/90mmHg,营养欠佳,重度贫血貌,双踝部及趾指皮肤有斑片状红肿,略高出皮肤,压痛明显,对症止痛治疗效果差,复查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其中粒系占3%,淋巴系统异常增生,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占73%,以大细胞为主,粒、红、巨三系明显受抑。经抗炎、止痛等治疗3d踝部疼痛症状未缓解且逐渐加重。结合骨髓象考虑皮肤病变为白血病浸润,再次采用VDP方案联合化疗,化疗第3天踝部皮肤红肿明显消退,疼痛减轻,化疗1个疗程结束踝部红肿消退活动自如,患儿出院。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以皮下游走性包块、牙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4岁。因皮下反复游走性包块2个月余入院。病期有间断发热,T38℃左右,无皮肤瘀癍、齿龈出血、便血史,精神、饮食欠佳。既往无便虫史,按期预防接种,无传染病接触史。  相似文献   

20.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浸润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院1984-08~2001-l2确诊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16例中,符合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NSL)诊断标准[1]2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