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下瘀血是献血后一种常见的副反应 ,常给献血者身心带来一定痛苦。如何减少瘀血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轻献血者痛苦 ,笔者对此做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本市街头无偿献血者 6 5 2 3名 ,年龄 18~ 5 5周岁 ,其中初次献血 3475人 ,二次或以上献血 30 4 8人。1.2 方法 用ACD B采血袋 ,按操作规程采集 2 0 0ml或 4 0 0ml全血。采血针 16G。1.3 统计 采用 χ2 检验。2 结果献血者献血后皮下瘀血原因见附表。 6 5 2 3名献血者中有 6 7名针眼周围皮下出现瘀血 ,瘀血发生率占 1.0 3%。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 ,…  相似文献   

2.
<正> 用血清铁蛋白水平衡量体内缺铁或铁负荷过多,比用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浆运铁蛋白饱合度及血色指数更为灵敏.本文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66名献血者的血清铁蛋白的浓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研究组(献血者):共666名,来自吉林地区.每次采血量为300~400ml,依采血总量分为以下4组:  相似文献   

3.
许多国家一次采血量400~500ml,而日本是200ml。由于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需要量迅速增加,因此血源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作者研究了采血400ml后对血凝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第1次采血400ml的献血员(除外初次献血者)51名,平均年龄33.3岁,平均体重64.9kg;间隔1个月后第2次采血400ml 26名,平均年龄35.5岁,平均体重67.4kg。于采血前、采血后30分钟,3日、1周检查血常规、血凝及纤溶系统。  相似文献   

4.
全血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06年流动采血车的全血献血者随机抽取了20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血过程中和采血后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以便研究掌握献血反应在献血者人群中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改进采血工作,更好地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299例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程度不同及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 ,在献血时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 ,给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笔者对本地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6月参加无偿献血的1 5 894名献血者进行了献血反应原因的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 5 894名献血者中 ,发生献血反应 2 99名。他们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 ,经体格检查和血液初筛合格后进行献血 ,采血时采用坐位 ,献血量为 2 0 0~ 40 0 ml,两次献血间隔时间不低于 6…  相似文献   

6.
连锁性献血反应5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锁性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看到他人献血发生不良反应而十分紧张,尚未采血或刚刚采血即发生反应[1]。笔者在工作中遇到5例,报告如下。1资料2004年10月29日,本血站在本地部队组织应急献血,共62人参加。献血者4人一组进入采血车,2名护士同时采血,当第2组4名献血者进入采血车时,车内正在处理前一组1名因空腹献血引发不良反应的献血者,此4人见此后,相继于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及处理见表1。表15名男性初次献血者连锁性献血反应情况序号拟献血量(ml)反应症状处理1200献血至160ml时突感心慌、恶心伴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皮肤四肢湿冷…  相似文献   

7.
无偿献血中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过程中造成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以2000年1月~2005年12月到本院输血科进行无偿献血的63070名驻京部队官兵为观察对象,对献血过程中出现采血量不足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63070名献血者中,共出现569名采血量不足,占采血人数的0.90%。采血量不足的献血者中,静脉穿刺技术造成的有257人,占45.17%;心理因素造成的202人,占35.50%;其他因素造成的110人,占19.33%。结论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静脉穿刺技术是造成采血量不足的主要因素,献血者的心理素质、对献血的认识、采血环境等也会对采血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静脉穿刺拔针后两种止血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给献血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对采血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亦愈来愈高。笔者观察了2003年9~12月份2357名献血者献血后用两种止血方法的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无偿献血者中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源 《当代护士》2006,(1):105-106
目的寻求降低献血反应率的有效措施.方法观察长沙市无偿献血者36400名,用广州华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和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ACD-B采血袋,按操作规程采集300ml或400ml全血.结果初次献血者的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2次以上献血者的反应发生率(p<0.01),献血400ml者的反应率高于献血300ml者的反应率(p<0.01).结论加强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知识宣传和心理疏导工作,提高采血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减轻疼痛,劝告初次献血者最好只献300ml,将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手工血小板细菌污染的原因,以减少细菌污染手工血小板。方法选择经体检合格的无偿献血者1313例,其中应急献血者663例,自愿无偿献血者650例,将两类人群最初采集的10ml血液分别收集于样品采集袋进行细菌培养;选择体检合格的无偿献血者4224例,采血时弃去和不弃去最初的10ml血液,各制备手工血小板2112袋,每袋血小板均留血样做细菌培养。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和应急献血者采集的最初10ml血液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0和3.0%,弃去和不弃去采血最初10ml血液后制备的手工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0.09%和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污染率与献血人群和采血最初采集的10ml血液密切相关,加强无偿献血者选择,做好采血前皮肤清洁消毒工作,并去除最初采集的小部分血液能有效地降低手工血小板细菌污染率。  相似文献   

11.
无偿献血300 ml与200 ml献血反应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法定献血量内献血反应与献血量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对无偿献血量为 3 0 0 ml和 2 0 0 ml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1 对象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驻耒部队无偿献血官兵中 ,按本人自愿原则 ,随机抽取 1 2 42人 ,全部为初次献血 ,体质及训练强度相似。其中5 3 8例采血 3 0 0 ml,70 4例采血 2 0 0 ml。2 方法 由采血护士和巡回医师观察并记录献血反应。结果采用两标本率差异显著性检验。结  果  见表 1、表 2。表 1 献血 3 0 0 ml与献血 2 0 0 ml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献血量例…  相似文献   

12.
20份不同保存期库血的血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血液在4~6℃保存期间各种成分均有所变化,我们收集了20份库血,在不同的保存期进行了血液气体分析,现报告如下。方法 1.采集20名献血者静脉血各400ml,用上海血液中心生产的塑料血袋采血,ACD-B保养液抗凝,存放于4~6℃冰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采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实施前、实施后2019年1~6月、2019年7~12月3个时间段量表,实施前后随机向献血者发放调查问卷,每位献血者发放10张问卷,分别对这10名医护人员打分,实施前后共调查100名献血者,共计1000张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80张.分别从倾听技巧、反思性写作、共情能...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1~ 12月 ,泰安市无偿献血者 182 0 0名 ,年龄 18~ 5 5岁 ,其中男 10 876人 ,女 732 4人。机关事业单位集体组织的有计划献血为计划献血 ,共 4 5 5 0人 ,其中 2次以上献血者占 2 0 % ;街头或站内自愿献血以及大中专院校、流动血库为非计划献血 ,共 136 5 0人 ,其中 2次以上献血者占4 0 %。1 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1.1 献血形式。计划采血比非计划采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高 ,见表 1。在观察的 5 2 6名献血反应中 ,有 4 79人是在采血过程中发生的 ,4 5人是采血后立即发生 ,2人是采血结束 2 0min以后在行走的路上发生的迟缓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承德市无偿献血现状,挖掘更多的潜在献血者,为献血者招募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信息,统计各采血点献血人次、献血总量及400ml献血比率等数据。结果承德市2008—2013年共采血164451人次,县城采血点献血人数达到73375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44.6%,献血量占到总献血量的49.5%,均排在第一位。结论在用血量快速增长、血源招募相对乏力的情况下,保持并提高400ml献血比率是保障供血的关键。同时,根据各采血点的特点,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提倡献血过程中的人性化服务,打动潜在献血者,提高招募实效,才能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6.
无偿献血200ml与400ml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实施无偿献血以来,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一次采血量一般为200ml,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本中心自2001年下半年起加大了采400ml血的宣传力度,首先在再次献血者中采集400ml,逐渐发展到在健康公民知情自愿情况下采集400ml,400ml采集率稳步提高。现将本中心200ml与400ml采血情况做一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提高采血一针成功率的方法和对策.方法 选择141 745人次的无偿献血者为对象,对其中1 051例非一针采血成功的献血者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原因.结果 非一针采血成功者中,因献血不良反应而终止采血的占大多数,比率为75.17%(790/1 051);18~25岁、26~40岁献血年龄组与41~55岁年龄组比较、首次献血与再次献血组比较、不同献血环境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此外,与采血者的工作经验与技术也有相关性.结论 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提高采血一针穿刺成功率的关键,应加大宣传的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年轻人和首次献血者更为重要),改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采血一针成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8.
街头无偿献血晕厥的因素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来 ,越来越多的公民走上街头采血车 ,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但在街头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多为初次献血 ,且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外出流动采血的特殊性 ,造成献血晕厥现象有增多的趋势。因此笔者研究了 33例街头献血晕厥情况 ,并总结出相应的预防及预后处理方法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  1 998年 9~ 1 2月 ,参加街头无偿献血共 45 1 6人次 ,献血者均符合卫生部规定的《供血者健康标准》。2 采血场所 街头采血车或采血帐篷。3 采血操作 严格按 1 997年版《中国输血技术…  相似文献   

19.
体重及体表面积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无偿献血中,发生献血反应者存在一定比例。献血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如献血心理、献血经验、性别、年龄、献血量、空腹及护士采血技术等[1~4],但献血反应与体重及体表面积等因素的相关性鲜见报道。笔者就此对杭州市的献血者做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随机抽取杭州市区2004年10月25日~2005年3月15日的无偿献血者19156名,18~55岁,男性11322名,女性7834名,其中248名献血者(男性135名,女性113名)发生献血反应。1.2体表面积(S)计算方法S=0.0061×身高(cm) 0.0124×体重(kg)-0.0099[5]1.3献血反应判断标准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以…  相似文献   

20.
ABend亚型1例     
一般资料 献血者,女,20岁,来本站无偿献血300ml,采血后复检正反定型:正定为A型,反定为AB。笔者遂对献血者作进一步的血液检测、唾液检测,发现为AB亚型中的ABend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