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骨转移瘤为首发表现肺癌10例临床X线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易发生骨转移,当以骨转移瘤为首发表现,无呼吸系统症状时,易将骨转移瘤误诊为它种疾病,或将原发肺癌漏诊。我院1980年11月至1995年10月共遇到10例,临床及X线均误诊及漏诊,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30~44岁2例,45~59岁3例,60岁以上5例。首发症状:局部轻度  相似文献   

2.
提高对骨转移瘤特殊X线表现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转移瘤在X线平片病灶不典型或原发癌症状不明显时,常易误诊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或其他骨疾患。我院1984年10月~2001年10月共收治骨转移瘤325例,其中32例X线平片误诊,误诊率9.8%。现分析骨转移瘤的X线特征及误诊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耀华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1):832-832
骨是转移瘤好发部位,恶性肿瘤患者尸检发现骨转移瘤约27.2%,由于骨骼具有良好自然对比,因此X线检查是诊断骨转移瘤主要方法。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骨转移瘤86例,选择其中X线表现较特殊11例进行报道,以提高对骨转移瘤的认识。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2~62岁,原发癌包括肺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肾癌,骨转移部位为股骨、肱骨、髂骨、肋骨、肩胛骨和手指骨,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疼痛和肿块。所有病人均摄中轴骨多部位照片。2结果2.1单发囊状扩张型:本组6例,转移灶呈单发囊状扩张破坏,其原发肿瘤为肺癌4例,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93例骨转移瘤X线征像的分析,旨在提高对骨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的再认识。方法:93例中,原发性肿瘤主要为肺癌(32例),占34.4%,胃癌(8例),占8.6%,乳腺癌、鼻咽癌各7例,分别占7.5%,原发灶不明11例占11.8%。结果:溶骨型骨转移瘤81例,成骨型骨转移瘤5例,混合型骨转移瘤7例,囊状型骨转移瘤2例。结论:骨转移瘤以40~60岁男性多见,转移部位以脊柱、骨盆及肋骨多见,转移类型以溶骨型为多见。X线对骨转移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CA15-3与骨扫描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病人全身骨扫描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高于CT、MRI及X线检查 ,但特异性相对较低 ,而肿瘤标志物CA1 5 3在诊断乳腺癌病人骨转移时有其独特的价值。本研究对 5 2例乳腺癌病人进行骨扫描及CA1 5 3测定对比分析 ,旨在探讨CA1 5 3对提高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特异性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5 2例乳腺癌病人全部为女性 ,年龄 30~ 5 6岁 ,平均 4 3岁 ,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其中术前 2 0例 ,术后32例。全部病人在做骨扫描前抽血检测CA1 5 3血清水平。其中经X线、CT、MRI等多种方法证实为骨转移 2 5例 ,骨无…  相似文献   

6.
杨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9):2105-2106
我科2005-07~2006-11应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择泰)为骨转移癌骨痛患者31例进行治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4~82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肺癌11例,乳腺癌9例,鼻咽癌6例,前列腺癌、大肠癌各2例,食管癌1例。原发灶均有病理,骨转移灶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疼痛,经ECT证实提示为异常放射性浓聚或经X线片及MRI证实有骨破坏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CT是确定骨转移肿瘤放射治疗区(GTV)常用的定位方法,而我们发现磁共振(MRI)在临床检出骨转移瘤的数目、确定瘤边界的方面均优于CT。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3例骨转移瘤,男9例,女4例,年龄39~67岁,中位年龄50岁,均无结核及外伤史。原发病为肺癌(6例)、乳腺癌(3例)、直肠癌(3例)、肝癌(1例),所有病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共10例。年龄43-85岁,平均74.7岁,对其X线,CT,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均估季X线平片检查,2例做了CT和MRI检查,3例做了骨核素扫描。结果 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中,先发现骨转移,然后查出原发病灶者8例,先发现原发病灶,然后查出骨转移者2例。其中成骨型转移8例。混合型2例。结论 前列腺癌属于亲骨性肿瘤,极易发生骨转移,成骨型多见。临床上以发病年龄较大,多数先发现转移病灶,后发现原发病灶为特点,影像特点;以骨盆和脊柱为主的向心性转移多见。X线,CT,MRI,核素扫描相结合对于发现和诊断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以骨转移瘤为首发表现的前列腺癌临床诊断经验。方法:对18例以骨转移瘤为首发表现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13例(72%),有泌尿系症状6例(33%),直肠指诊触及肿块或结节12例(67%)。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超过100 μg/L 15例(83%),碱性磷酸酶升高(超过150 U/L)13例(72%)。18例患者X线平片均发现骨质破坏,进一步骨核素扫描见多发、散在、无规律的放射性增高或浓聚灶,提示多发性骨转移瘤,主要见于腰骶椎体、髋骨占89%,伴一处或以上的脏器转移占44%。前列腺穿刺活检均提示腺癌。经追问病史发现前列腺癌诊断线索6例;经影像学检查提示为骨转移瘤,再经相关检查确诊9例;因病理性骨折怀疑骨转移瘤,经实验室检查发现前列腺癌诊断线索,进而行病理检查确诊2例。余1例首诊时仅处理骨转移瘤,直到术后盆腔CT提示前列腺癌及淋巴结肿大时,才行相关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结论:前列腺癌发病隐匿,遇有骨骼疼痛、病理性骨折、消瘦等骨转移瘤症状的老年男性患者,应考虑前列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4-09~2002-09共遇肺癌骨转移200例,误诊首发骨转移瘤20例,误诊率为10%,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5~50岁5例,51~60岁9例,  相似文献   

11.
周寒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89-4689
当脑转移瘤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磁共振病灶影像不典型时,常易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我院2008-06-2010-10共误诊16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4例,年龄40~50岁2例,50~60岁6例,>60岁8例,在发现脑转移瘤时,均未发现原发肿瘤。本组均为颅内首发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恶性、呕吐,  相似文献   

12.
99mTc-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 ,而转移瘤的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CT ,X线片及MRI检测提早 3~ 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 ,是发现骨转移的首选检测方法[1] 。我们对我院自1998年 12月~ 2 0 0 1年 4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共 2 76例的骨显像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76例癌症根治术后患者中 ,肺癌 83例 ,其中男 45例 ,女 38例 ,年龄 39~ 6 7岁 ;乳腺癌 118例 ,其中男 1例 ,女 117例 ,年龄 30~ 84岁 ;前列腺癌75例 ,均为男…  相似文献   

13.
骨膜下型骨样骨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膜下型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颐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骨膜下型骨样骨瘤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36岁,平均24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检查者3例,行MR检查者1例,3种检查方法都进行者1例.结果 5例病瘤巢表现为弧形骨陷窝,口径为6~16 mm,深为5~10 mm,其周围骨质硬化不明显;1例瘤巢表现为骨骼表面小丘状软组织影.影像学检查均清楚显示瘤巢.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骨膜下型骨样骨瘤的瘤巢的重要方法,多切面X线投照对于发现瘤巢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内照射治疗对骨转移瘤病人骨痛的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及病灶控制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我们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于骨转移瘤 89Sr内照射治疗前后病灶的修复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病人资料 自 1998年至今我们用 89Sr内放射性治疗10 9例转移性骨瘤两个疗程以上 ,治疗前后同时行X线片及CT检查 ,其中 3 7例行 89Sr治疗 3~ 6个月后行X线或CT检查提示 :骨转移瘤骨质破坏区有修复 ,新骨形成或部分钙化。男 2 2例 ,女 15例 ;年龄 2 3~ 73岁 ,平均年龄 5 4 .2 5岁。原发癌分别为乳癌 13例 ,肺癌 8例…  相似文献   

15.
对我科2000-08~2003-11采用在CT、超声或X线引导下对体腔深部肿块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16~75岁,平均56岁.本组均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肺部、纵隔或腹盆腔内占位;胸腔占位均经痰细胞学检查,纤支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腹腔肿块经肠镜、胃镜或大便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病灶性质,但临床恶性肿瘤的诊断成立,需在治疗前定性.  相似文献   

16.
骨转移瘤放疗止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于 1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5月间 ,对 4 7例各种实体瘤骨转移引起骨痛的患者行放疗止痛 ,经临床观察 ,止痛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标准 :(1)全组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 ;(2 )诊断骨转移均有ECT证实的骨异常放射性浓聚及CT、MRI或X线证实为“骨破坏” ;(3)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临床资料 :男性 2 7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8岁至 76岁 ,平均 5 5岁。原发肿瘤肺癌 2 3例 ,乳腺癌 11例 ,前列腺癌 4例 ,鼻咽癌 4例 ,食道癌、直肠癌、膀胱癌、舌癌、肝癌各 1例。单发性骨转移 2 5例 ,多发性骨转移 2 2例 ,共 66…  相似文献   

17.
ECT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对410例骨转移瘤患者ECT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410例骨转移瘤患者系我院1996年1月~1997年6月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216例,女194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53.4岁,显像前均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检查方法:静脉...  相似文献   

18.
骨转移瘤早期影像诊断:PET—CT与MRI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约为原发骨肉瘤的25倍。目前在临床上应用于骨转移瘤影像诊断的方法较多,包括:普通X线平片、CT、MRI、核素骨显像、PET和PET—CT。各种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对骨转移瘤而言,早期诊断意义重大,这对肿瘤的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均非常重要。另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骨转移瘤进行早期检测是肿瘤患者治疗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骨转移瘤常见,约占恶性骨肿瘤的22%,当以骨转移瘤为首发表现.而原发瘤症状尚不明显时,易误诊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或其它骨疾患。我院1981-09-2002-09共遇到45例,临床及影像学均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院自2009-01-2010-11 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采用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患者51例,分为两组:89SrCl2治疗组与云克治疗组.89SrCl2 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0~75岁,其中肺癌10例,前列腺癌10例,乳腺癌5例,鼻咽癌5例,胃癌3例,直肠癌3例.云克治疗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1~74岁,其中肺癌5例,前列腺癌5例,乳腺癌3例,鼻咽癌2例.所有病例原发灶均经病理检查证实,骨转移诊断均经SPECT全身骨显像,CT或X线片证实,治疗前均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WBC≥3.5× 108/L,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