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26名护士调查,了解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为了预防利器的损伤提供预防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枣庄市中区人民医院手术室26名护士进行利器损伤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均在担任器械护士时被刺伤,利器种类有注射针头、缝针、安瓿、尖头器械(布巾钳、)利器伤大多发生在手术配合中,年轻护士发生利器伤比例较高,66%的护士损伤后用消毒液消毒伤口,27%的护士损伤后消毒并包扎伤口,有个别护士在抢救中被刺伤没有做出相应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利器伤的职业危害较大,用加强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利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2005年4月-2006年3月对17名护士的利器损伤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其防护措施,实施后有效的防护了其损伤.  相似文献   

3.
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调查及防护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探讨手术室护士预防利器损伤的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职务、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单位的100多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导致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为缺乏防利器损伤的规范程序、缺少有关内容岗前培训、工作不熟练、工作忙、利器用后处理不当等。结论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防污染利器损伤的发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分析医务人员因针头或其他尖锐器具造成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对61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和实验工作人员。被调查者通过回顾的方式,如实填写过去一年内皮肤损伤的原因,次数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回收有效问卷581份(95%),结果:在581名被调查者中,共发生1811例次皮肤务污染事件,其中54%是被污染血液后的内孔针头引起的,医务人员清楚地了解,有13%的病人患有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每名医师(技师)每年有2.85次皮肤损伤几率,每名护士每年有3.4次皮肤损伤几率,所有的损伤事故发生后,均采用强力碘等消毒伤口,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大量盐水冲洗,注射乙肝疫苗,高效免疫球蛋白等措施,结论:医务人员的这种损伤与他们的特殊职业有密切的关联,54%的损伤是在内孔针头充满血液的情况下造成的,具有很高的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安全教育,预防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供应室工作人员利器损伤原因的调查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凤然 《职业与健康》2007,23(11):896-897
目的 分析某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利器损伤的原因,探讨供应室工作人员预防利器损伤的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工作单位,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学历,不同职称、职务的52名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52名供应室工作人员中在1年内有37人(71.2%)被利器损伤过;损伤后伤口处理只有8人(21.6%)比较规范.被利器损伤的主要环节有污物回收、洗涤过程和器械分类、包装过程.结论 供应室工作人员面临利器损伤的危险,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主动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加强岗前培训.预防污染利器损伤的发生,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的危害及对策。方法分析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的危害及相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导致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的原因是对锐器损伤危害认识不足、标准预防执行不力,防护意识淡薄,医院现行的一些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结论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有效预防锐器损伤的发生,减少职业暴露及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珠海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职业损伤现状。方法采用自设的问卷,对珠海市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防护行为、影响其防护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院前急救医务人员防护意识欠缺,防护措施不严,职业性损伤形势严峻。结论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及防护设施,强化职业损伤意识培训,督促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中自觉采取防护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锐器损伤调查分析及管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医务人员进行锐器损伤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率66.67%,其中护理人员、工龄≤3年和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5.41%、78.26%、78.95%;发生锐器损伤的物品种类以各种穿刺针最为多见(50.51%);发生锐器损伤的环节主要为配药或加药(30.37%)、整理用物或清洗器械(20.82%)、回套针头帽(13.65%)、采血或穿刺(12.63%)等;锐器损伤后的紧急处理措施正确率为91.91%;损伤锐器被血液、体液及其他传染性物质污染的占损伤总例次的57.34%,损伤时79.86%的医务人员未戴手套.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职业暴露规范化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夏津县县医院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原因 ,探讨预防措施。 [方法 ] 2 0 0 3年 7月对夏津县县医院 3 0 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 48 85 %的医务人员曾经受到各种医疗锐器损伤 ,护理人员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医疗锐器损伤中 ,针刺伤占 43 62 % ,刀割伤占 2 8 19% ,安瓿等碎玻璃伤占 16 78%。 [结论 ]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 ,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0.
高树英 《现代保健》2009,(31):170-171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存医院内,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借手传播的,特别是医务人员手上常常携带细菌,甚至有时为耐药菌,使医务人员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早在150年前,Semmelweis在一项生殖干预的研究中,坚持要医生们在做过尸检后,先洗手再去接生,从而使产褥期葡萄球菌脓毒血症的病死率由22%降到3%^[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夏津县县医院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7月对夏津县县医院30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85%的医务人员曾经受到各种医疗锐器损伤,护理人员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中.针刺伤占43.62%,刀割伤占28.19%,安瓿等碎玻璃伤占16.78%。[结论]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2.
郭丽 《中国保健》2010,(10):104-104
利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医疗护理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有资料表明,医院内利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手术室护士,占88.32%。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性锐器损伤141例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有创性操作的增多,在有效救治患者的同时,增加了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性损伤的风险。为了解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性锐器损伤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达县人民医院近年来临床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性锐器损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医院工作人员利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损伤情况,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丰台区36所医院工作人员3年内利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医院工作人员利器伤现象非常普遍,利器伤发生率占调查人群的72.13%,在职业分布上护士的利器伤发生率最高,占81.49%,医生占60.05%,医院废物收集人员占20.00%;利器伤发生率较高的科室为手术室和外科,分别为88.32%和82.49%。结论为保护医护人员健康,职业暴露管理应纳人各级医疗机构的议事日程,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医院是各种微生物汇聚的场所,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中经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唾液、分泌液等,有被感染的风险.如何有效防止职业暴露发生,是临床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我院根据临床现状和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确保了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1 标准预防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均应视其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要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播至患者.(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利器损伤防护教育,增强护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以减少实习及工作过程中利器所致损伤.方法 将某医药专科学校2007级高护专业的6个班级33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计划讲授各种注射法;实验组在讲授各种注射法之前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一次题为"护理操作过程中,利器损伤的类型、原因、防护措施"的教学活动,比较两组在注射操作练习中发生利器损伤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发生利器损伤率42.77%,实验组发生利器损伤率为7.8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器损伤防护教育明显提高了护生自我防护知识与防护意识,有效地降低了利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日趋信息化,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实用的通讯工具已经在人群中渐渐普及开来,它的轻巧、可随时随地接听性,方便快捷联系业务,交流感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过度使用手机,不注意使用场所和时间,对工作的影响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8.
感染病科医务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感染病科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   总被引:143,自引:17,他引:126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原发病治疗与康复,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而且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病死率增加、消耗有限的医疗资源,因而,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对医院管理提出了严重的挑战[1]。 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医院内,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借手传播的,特别是医务人员手上常常携带细菌,甚至有时为耐药菌,使医务人员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医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早在150年前,Semmelweis在一项生殖干预的研究中,坚持要医生们在做过尸检后,先洗手再去接生,从而使产褥期葡萄球菌脓毒血症的死亡率由22%降到3%[2]。以后的许多研究均证实了医生在诊视不同患者之间,清洁手部能降低医院感染率[3]。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利器损伤防护教育,增强护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防护意识及防护措施,以减少实习及工作过程中利器所致损伤。方法将某医药专科学校2007级高护专业的6个班级33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计划讲授各种注射法;实验组在讲授各种注射法之前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一次题为护理操作过程中,利器损伤的类型、原因、防护措施的教学活动,比较两组在注射操作练习中发生利器损伤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发生利器损伤率42.77%,实验组发生利器损伤率为7.8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器损伤防护教育明显提高了护生自我防护知识与防护意识,有效地降低了利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