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进入我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0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100例,稳定性心绞痛100例,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100例,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组100例,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组(PCI治疗),评价12个月MACE事件。结果:保守治疗组总发生25例(12.5%),介入治疗组发生7例(3.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成功率,临床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标准介入治疗方式。PCI期间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约半数STEMI患者出现多支冠状血管病变,使其成为高危病死率的亚群。虽然梗死相关动脉(IRA)血运重建对STEMI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但近期也有研究报道关于一次性PCI以及分次PCI多支血管血运重建术的有效性。本文综述了STEMI患者行多支血管PCI治疗的研究现状,并且基于先前研究基础提出优化血管重建策略。对于STEMI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MVD)患者,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的阶段性治疗(PCI-S)治疗策略可能更具优势。但应更多考虑个体化因素,选择治疗过程中切实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本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4.12%,82.35%,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半年内死亡率以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且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心内科接受直接PCI治疗的9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血清Hcy水平分为2组:A组Hcy<15 μmol/L,B组Hcy≥15 μmol/L.评估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TMPG心肌灌注分级;发病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结果 冠脉造影结果中两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比例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8.1%,65.9%,P>0.05).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3级两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90.4%,90.9%,P>0.05),心肌灌注分级(TMPG)0~2级A组低于B组(分别为21.2%,45.5%,P<0.05),3级A组高于B组(分别为78.8%,54.5%,P<0.05).PCI术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A组LVEF高于B组[分别为(56.6±8.9)%,(49.0±8.1)%,P<0.01].结论 血清Hcy水平可能影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灌注与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45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组)与4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糖尿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总结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糖尿病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较非糖尿病组明显增多[64.4%(29/45)比35.6%(16/45)和82.2%(37/45)比 40.0%(18/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较非糖尿病组多见[37.8%(17/45)比17.8%(8/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重,三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多见,梗死类型以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梗死部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121例行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前壁组(46例)、下壁组(53例)和下壁合并右室组(22例),分析各组临床表现、ECG、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并进行随访.结果 与下壁组、下壁合并右室组相比,前壁组患者CPK同工酶-MB(CPK-MB)、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387.2±45.7)U/L和(1.9±0.4)ng/L],侧支循环形成少(4.3%),3支病变血管少(13.0%),但ST段回落差,住院期间及出院1年时病死率高;下壁合并右室组患者休克及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36.4%和50.0%),3支病变血管多(45.5%),血栓形成多(86.4%),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住院率高.结论 前壁及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是PCI治疗后患者预后差的强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共3854例)后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25例)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情况.结果 25例支架内血栓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25例(100%),多支血管病变22例(88%),合并大量吸烟史14例(56%),高脂血症13例(52%),高血压病11例(44%),糖尿病11例(44%).血栓靶血管累及左前降支16例,血栓靶血管为小血管(直径:<2.5 mm)11例,长病变(>20 mm)15例.18例患者经介入干预后血流达TIMI 3级;7例血流达TIMI 1-2级.25例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大量吸烟、前降支病变、小血管(直径<2.5mm)、长病变(>20 mm)、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等.急诊尽早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旨在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分析12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3例,前降支9例,回旋支26例,右冠状动脉71例,多支病变13例。②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者共82例,其中右冠状动脉病变58例,占70.7%:ST段抬高幅度Ⅱ>Ⅲ导联者19例,其中左旋支病变18例,占94.7%。伴前壁导联ST段压低者共22例,其中16例(72.7%)为左冠状动脉病变或多支病变。③左主干、前降支及多支病变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有复杂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多,预后差。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具有多变性;心电图有助于估价梗死范围和判定梗死相关血管;左主干、前降支及多支病变所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特点和心电图分布特征,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提供线索。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血管病变的142例初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梗死相关动脉的病变特点。结果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血管病变82%(3644)在前降支中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犯罪血管病变80%(2430)在前降支近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抬高者,犯罪病变54%(2037)在右冠状动脉,46%(1737)在左前降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病变主要在前降支近段85%(2327),P<0.001;前壁心肌梗死是否合并下壁导联ST段偏移,其血管病变程度与侧支循环建立相近,均好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根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异常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变的部位,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助于限制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分析安全性。[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10月,88例围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期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顽固性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在PCI围术期应用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79例CHD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再据冠心病分型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律失常组30例。同时观察30例健康体检组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冠心病组及不同类型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均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类型冠心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梁孙英  张明  邓珍 《现代医院》2009,9(7):24-27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更高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120例诊断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a=nb=nc=40),三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分别于术前6h给予600mg、450mg和300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观察服药前?服药后2h、4h、6h血小板聚集率,30天主要终点事件(住院期间休克、死亡、靶血管重建、再发心梗、心绞痛、脑卒中)及术后30天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标准的300mg方案相比,氯吡格雷600mg比氯吡格雷450mg前6h内对血小板激活的抑制程度更大。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的增加可减少3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三组30天出血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00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相比,较高的氯吡格雷负荷剂量能够产生更快、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且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UAP)、稳定心绞痛(SAP)、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正常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以探讨NE与ACS、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的结果,139名患者分成ACS组(A组)、冠脉病变稳定状态组(B组),慢性炎症对照组为慢性支气管炎组(C组),正常对照组为正常人组(D组)。ACS患者在发病后24h抽取静脉血,其余患者在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行血常规和肌钙蛋白、肌酸磷酸激酶检查,并立即分离血浆,-40℃保存至检测。PMNElastaseKit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患者血浆中NE浓度。[结果]①A组NE浓度明显高于B组、C组、D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4.503,P﹤0.0001);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E浓度与肌钙蛋白、肌酸磷酸激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均呈正相关(P﹤0.001),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无相关性(P﹥0.05);同时,A组与C组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N)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比较同一患者在急性期和稳定期所测得NE的浓度,发现急性期组与稳定期组NE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05),从而更进一步证实NE浓度在冠心病不稳定期高于稳定期。[结论]血浆NE浓度与急性冠脉病变不稳定状态有相关性,可能是冠状动脉斑块病变不稳定性的炎性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林云  姚震  顾申红  杨新玮  张光星  崔开媚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97-1598,1601
[目的]研究他仃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患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的影响。[方法]将91名冠心病患者分成4组:(1)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5例,(2)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18例,(3)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13例,(4)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组)15例,AMI组和UAP组合并为ACS组,为冠脉急性病变(A组);SAP组和OMI组合为慢性冠脉病变(B组),两组同时给予氟伐他仃胶囊。患者在入组时、服药后1周、第1月、第12月内抽取静脉血,PMN Elastase Kit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患者血浆中NE浓度。同时观察患者在12个月内心绞痛发病率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A组和B组在入组时所测得的NE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4.503,P﹤0.000 1),(2)给予氟伐他汀干预后,发现A组所测得的NE浓度的差异在不同时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7,P﹤0.05);B组所测得的NE浓度的差异在不同时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523,P﹥0.05),(3)A组和B组在应用氟伐他汀治疗1年,心绞痛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浆NE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症有相关性。在氟伐他仃的干预下,血浆NE浓度在急性病程不同时段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慢性病程中变化不大;再次发生心绞痛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病率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氟伐他仃可以减少心绞痛和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孙向东  袁俊强  宋亚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584-2585,258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强化组和常规组,两组术前10d给予阿伐他汀20mg口服,强化组手术当日给予阿伐他丁80mg,常规组则仍给予20mg,术后两组继续应用阿伐他丁20mg。测定术前及术后1d,5d及10d血清中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2组患者间术后血脂均未见明显变化,2组间相比及2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强化组术后1d、5d、10d其C反应蛋白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他丁类药物不仅有降脂作用,其抗炎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确诊的ACS患者105例3h内取血测定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观察它们的变化水平。同时取65例健康体检者抽血测定IMA作对照组。[结果]病理组I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S胸痛病人在胸痛发作就诊3h内抽血检测IMA阳性率达到84.8%,明显高于其他4种心肌标志物(P﹤0.01)。[结论]IMA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比其他4个心肌指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激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资料及方法 :收治 3例冠心病患者均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有陈旧性心肌梗死 1例 ,3例均合并Ⅱ期高血压病。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为 0 .5 7~ 0 .6 2 ,FS 0 .2 8~0 .30。经心肌核素扫描 (99mTc-MiBi)及心电图检查均提示前壁及下壁缺血。在全麻下经左胸前外侧第 5肋间进胸 ,显露左心室壁 ,采用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打孔器 (梅曼公司HL - 10 0型 )在左室缺血区域打孔 8~ 14个。结果 :3例病人术后 2周全部康复出院 ,术后无心律失常 ,无心衰及心肌梗死 ,术后心绞痛症状均全部缓解 ,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结论 :激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国人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纤细 ,激光血运重建术适应症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方法 选择 5 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其中 2 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9例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Braunwald分级分为三组 :第一组 (9例 ) ,BraunwaldⅠ级 ;第二组 (8例 )BraunwaldⅡ级 ;第三组 (12例 )BraunwaldⅢ级。选择 1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由第一组到第三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是逐渐升高的 ,其中第三组较第一组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是激活的 ;随着不稳定心绞痛病情的加重 ,外周血白细胞活性也是增加的 ,白细胞活性状态可能提示了病变斑块存在着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性激素水平与男性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 5 0例男性冠心病病人和 5 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男性成年人 (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肾疾病 )的血清睾酮 (T)和雌二醇 (E2 )水平及E2 /T的比值。结果 :男性冠心病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处于失衡状态 ,其E2 水平和E2 /T比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2 ) ,而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性激素失衡与冠心病发病有明显的联系 ,而男性高雌激素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易患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