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实施星级护士评选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星级护士的评选,激励护士的工作热情,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自2005年1月起开展星级护士评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环节考核等方式对护士进行评估.每半年评选1次,按护士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几个方面评选优质服务星、工作质量星、护理安全星、理论水平星、技术能手星、辛苦星。最高取得“五星”。满意度是根据客户服务部自2004年1月起每月对每位住院病人和门诊输液病人进行病人满意率调查结果;自2005年1月起以科室、护理部每月的差错登记为依据进行差错发生率统计;技术水平以2005年1月和2005年7月全院技术操作竞赛静脉输液和心肺复苏按比例产生11名护士定星;工作质量用来评价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及护理质量,满分100分,按科室20%护士产生。结果截至2006年1月,两个阶段共评选出五星级护士6名、四星护士11名,三星护士14名,二星护士24名,1星护士31名,通过星级护士评选,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大为提高.特别是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明显提高.满意率由2004年度的95.1%上升2005年度的98.9%,提高3.8%;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由2004年发生3起降低到2005年发生1起,技术操作合格率由2004年度的90%提高到96%。结论行之有效的星级护士评选能够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护理之星”评选信息 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月由病人投票评选病区的“护理之星”,通过分析选票得到的信息是:(1)护士下病房的时间少于实习护士;(2)大部分护士的名字不被病人所知;(3)低年资护士评上“护理之星”的难度更大;(4)每次评选完毕后护士们有个懈怠期;(5)病人参与评选的意识不断增强等。将此信息及时反馈给护士们,引导和要求大家在工作中不断调整服务细节,人人争当“护理之星”,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病人的满意度由91%上升至98%-99%,使得评选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海红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36-1838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自2010年2月我院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构建层级管理组织机构,设立由科室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分层级管理模式,职责明确,做好护士分层级培训与考核,实施层级的工作权限与待遇以及改革护士排班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操作技能和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整体护理、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件、护理差错缺陷、健康教育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护士操作技能和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次管理在精神科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四个封闭病房全体护士为观察对象,2008年3月~2009年2月采用传统管理方法2,009年3月~2010年2月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比较护士分层管理前后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病人在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三个方面8个项目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且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P<0.001)。结论:实行护士分层管理,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评选护理服务明星护士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树立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护理理念,为病人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连续3年评选护理服务明星护士,并进行考核、评价、奖励等系统管理。结果科室护理各项指标(护理质量、基本理论、技术操作、病人满意度)显著上升,病人投诉率逐年下降。结论评选护理服务明星护士可以激发护士潜能,建立医院护理服务文化,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护理管理中实施星级护理服务的效果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优质高效的新型护理服务模式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护理部、科室考评及病人投票相结合的动态考核方法 ,确定三、二、一星级护士 ,并佩星上岗。结果 实施“星级服务”后科室护理综合质量总分由实施前的 ( 92 .74± 3 .3 6)提高到 ( 96.5 4± 2 .12 ) (P <0 .0 1) ,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总分由实施前的 ( 89.86± 3 .2 5 )提高到 ( 94.5 5± 1.92 ) (P <0 .0 1)。结论 护理工作中开展“星级护理服务” ,能促进护理业务技术、服务水平两大要素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9月~2 0 0 3年8月开展“护理服务明星”评选活动,并把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评选的主要依据,使护士群体效能得到积极发挥,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具体操作如下。1 设立评选机构“护理服务明星”评委会由院党委书记任主任,分管副院长和护理部主任任副主任,各科护士长任评委会成员。评委会负责制定评选规则,组织评选活动,实施奖励措施。2 确定评选对象全院各病区护理人员(护士长除外)均参加评选,手术室、急诊室、门诊输液室等科室护理人员另行评选。3 公告评选办法3.1 “护理服务明星”设置。“护理服务明星”分为月度和年度2…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全方位个体化控制和清理(OEC)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管理中,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建立护理管理目标,健全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通过病人评价、同行评价及质量考评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值的不同评选出三星、二星、无星护士,不同星级护士享受不同待遇。结果 通过星级护士评选前后的满意度调查及护理质量检查两方面内容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经X~2检验,P<0.01,P<0.05。结论 以星级护士评选的形式引入OEC管理模式与护理管理中可以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按"五星护士"评选标准,结合护理服务满意度、科室综合满意度,对评选出的"五星护士"进行物质奖励并授予"五星护士"胸牌.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从38件降到16件,护理纠纷投诉事件从9件降到5件,全院19个临床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达90%以上.结论 通过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营造良好护理团队,增进护患关系,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綦江县人民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为使护理管理由惯性运行转向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认真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科自2006年4月开始对护士实行精细化量化考核管理,制定了量化考核的标准,并启动奖励基金。通过精细化量化考核管理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每一个护士的潜能,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科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量化考核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润霞 《现代护理》2007,13(24):2303-2304
目的探讨量化考核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病区护理人员特点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通过护士长、质量管理小组长、科室护士的三级考核结构每月进行考核、汇总。结果2006年与2005年相比较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绩效考核、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病区实施量化考核管理后比实施前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均有提高。结论通过在病区实施量化考核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并在护理队伍中形成了勤于学习、努力进取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量化考核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病区护理人员特点和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通过护士长、质量管理小组长、科室护士的三级考核结构每月进行考核、汇总.结果 2006年与2005年相比较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绩效考核、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病区实施量化考核管理后比实施前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均有提高.结论 通过在病区实施量化考核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并在护理队伍中形成了勤于学习、努力进取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3.
“星级护士”两种评选方法的效果与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不同“星级护士”评选方法对护理行为的影响。方法2003年1~6月以病人满意度为标准进行“星级护士”评选;2003年7月~2005年3月以病人、医生、护士3方面满意度为标准进行“星级护士”评选。结果以病人满意度为标准的“星级护士”评选方法部分地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以病人、医生、护士3方面满意度为标准的“星级护士”评选方法较全面地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结论以病人、医生、护士3方面满意度为标准的“星级护士”评选方法比单纯以病人满意度为标准的“星级护士”评选方法更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许敏昭 《家庭护士》2009,7(8):719-720
[目的]评选病人最满意护士活动,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05年我院进行评选病人最满意护士活动,住院病人评选占70%,医生评选占20%,护理部综合考核占10%,以上各项综合得分作为评选标准.[效果]医生及住院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评选满意护士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在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6月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及计算机软件建立医院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收集眼科护士工作效率数据,综合考虑眼科护士护理工作质量及科室效益,根据各层级护士能力、岗位责任、班次综合考核护士的个人能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施绩效分配,比较实施前(2018年7~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6月)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总评分、护理质量及护士对考核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眼科护士绩效考核总评分、护理质量总评分及考核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可优化眼科专科护士绩效考评体系,量化护士工作量,提高眼科护士护理管理效率,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及其对考核的满意度,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成立科室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实施护士绩效考核,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设计护士绩效考核项目、具体内容及每项分值,进行量化考核、奖金分配。结果:实施护士绩效量化考核与奖金分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新建科室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绩效考核、奖金分配,有助于增强护士责任心,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责护士带班制在控制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所有病例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比较实施前(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与实施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基础护理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后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实施前提高(P〈0.001)。[结论]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可促使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标,保障了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妇科病房应用“零库存”耗材管理模式,提高后勤保障效率,节约护理人力资源,保障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我院妇科自2013年1月起,应用耗材“零库存”管理模式,科室安排专人统计收集2013年度科室后耗材使用率和成本、护士领耗材的时间、护士对后勤保障的满意度和科室病人满意度情况,并回顾性研究2012年度相关指标的情况,进行前后比较。结果 科室耗材使用率及护士领耗材时间下降,护士对后勤保障满意度提高,保障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时间,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结论 医用耗材“零库存”管理模式,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时效性,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为深入开展优质护理病房建设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住院病人口服给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科室住院的42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4月1日—2017年4月30日在科室住院的41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对两组病人服药相关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可缩短护士发药时间(81.62s±30.43svs 119.46s±46.78s),提高病人按时服药率(82.7%vs 58.9%)和药物知识知晓率(80.3%vs 50.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管理对住院病人口服给药进行管理,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责护士带班制在控制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所有病例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比较实施前(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与实施后(2006年1月-2008年12月)基础护理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后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实施前提高(P<0.001).[结论]实施主责护士带班制可促使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标,保障了病区护理工作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