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62例进行随机比较,头孢吡肟组28例4g/d,头孢他啶组34例4g/d,疗程7-10天,静脉注射。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别为89.3%及70.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5%及67.9%。人体外药敏试验上看,细菌对头孢吡肟敏感率优于头孢他啶,尤其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两组患者无皮疹及其它副作用。结论 在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头孢吡较头孢他啶更加安全有效,而且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者疗效明显优于头孢他啶,可作为首选经验性用药。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疾病以及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 [1 ]。过去常规的经验用药已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准确、及时的细菌鉴定及药敏结果 ,对临床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了解本地区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状况 ,对近年来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的常见 5种革兰阴性杆菌进行了药敏分析 ,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45 4株革兰阴性杆菌均分离自新疆奎屯州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的痰、咽拭子、中段尿、脓液、血液及各种体液标本 ,包括大肠埃希菌 (15 8株… 相似文献
3.
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利用K-B法测定头孢吡肟对临床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并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氨曲南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共测定376株细菌对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分别为5.8%,10.0%,6.8%,14.1%,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9.7%,10.0%,15.6%,37.8%,阴沟肠杆菌分别为9.0%,47.3%,42.9%,27.2%;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39.7%,42.6%,44.1%,55.3%;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7.5%,16.7%,12.8%,16.7%。结论:头孢吡肟对革兰阴笥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于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特别是对产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如阴沟肠杆菌的稳定性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头孢吡肟组46例,头孢吡肟1.0~2.0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头孢他啶组46例,头孢他啶1.0~2.0g/次,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2周。结果头孢吡肟组及头孢他啶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65%及73.9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3.3%及6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及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吡肟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显著而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5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79例)和B组(78例)。A组给予头孢吡肟,B组给予头孢他啶,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痊愈时间、药物敏感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痊愈时间、药物敏感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方面均有一定疗效,但头孢吡肟细菌清除率更高,在临床用药时可考虑首选。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细菌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细菌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细菌性肺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6例。治疗组接受头孢吡肟治疗,对照组接受头孢他啶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33例,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学疗效分别为90.2%和7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33%和9.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细菌性肺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究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重症肺炎且经细胞培养显示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多重耐药分为多重耐药组(n=26)与非多重耐药组(n=20).比较两组理化指标、急慢性APACHE-Ⅱ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变迁。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从蚌医附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2256株,42个细菌种,肠杆菌科细菌1258株,占55.76%,非发酵菌751株,占33.29%,分离率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除聚团肠杆菌外,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10.00%,肺炎克雷伯菌6.94%和大肠埃希菌4.8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洛菲不动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66.84%、35.29%、28.00%和25.00%。结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非常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非发酵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对常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治疗的可行途径。方法用自制中药液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采取试管内药液稀释法和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中药液对全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多重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作用较大,对多重耐药菌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用较弱。结论由于中草药的多作用机制,一般在临床不易形成耐药,但中草药目前的炮制和使用情况下难以达到如此高的体内浓度,难以替代抗生素,应在中草药和抗生素联合使用上进一步研究,以减少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2.
头孢吡肟抗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方法:以头孢噻肟钠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10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给予盐酸头孢吡肟,每日2次,每次1g;对照组51例给予头孢噻肟钠粉针,每日2次,每次2g。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6.6%,总有效率94.3%,痰菌清除率为84.9%;对照组的痊愈率25.5%,总有效率68.6%,痰菌清除率为62.7%。结论: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好,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头孢吡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吡肟(Cefepime,CFP)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其特点是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很好的稳定性。而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越来越多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产生耐药。为评价头孢吡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我们以头孢噻肟为对照药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617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GNI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7版操作和判断结果。结果:分离率居前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3%)、鲍曼不动杆菌(16%)、肺炎克雷伯菌(15%)、大肠埃希菌(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肠杆菌属(4%)。以上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产超光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总检出率为54.1%;铜绿假单胞菌何鲍曼不动杆菌泛滥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3.4%和6.1%。结论: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多为多重耐药病原菌,应熟悉细菌耐药特点及耐药机制,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我院从2003~2007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结果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亚胺培南是对革兰阴性杆菌(除外嗜麦芽假单胞菌、黄杆菌,因二菌对亚胺培南高度耐药)抗菌作用最强的抗生素,在本监测年度内耐药率变化不明显(P>0.05)。头孢类抗生素中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最强的是头孢他定,但其耐药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不同年度其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米卡星是本监测12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外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作用较好的抗生素,且其耐药性较稳定,各年度其耐药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已非常普遍,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要及时掌握其耐药性的变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鉴定仪从各类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杆菌2282株,用K-B法进行细菌的耐药监测,并加以分析。结果228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占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8%)、铜绿假单胞菌(27.9%);亚胺培南对所有革兰阴性杆菌有最好的抗菌活性,其余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都有升高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分离率为60.0%。结论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及时向临床反馈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2006年本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方法采用Micro—Scan4半自动细菌分析仪及MIC药敏试剂对678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8株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424株(62.54%),较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不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254株(37.46%),较常见的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呈多重耐药趋势;亚胺培南是最敏感的抗革兰阴性杆菌的药物之一。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病原菌,其耐药性呈多重耐药趋势,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并持续有效地开展药敏监测。 相似文献
19.
革兰阴性杆菌是引起各种感染及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c由于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致使病原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而且细菌的耐药性也有较大的变迁,耐药菌株不断增加,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解我院的细菌感染及药敏试验情况,现将本院1998年度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557株革兰阴性杆菌的四种常见菌属细菌的药敏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1”8年1~12月本院临床各科送检的血液、尿液、痰、咽拭子及各种分泌物。1.2药敏试验按WHO推荐之K-I3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药敏纸片由卫生部中国药品检定所生产。1.3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50抹G^-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状况,比较产酶菌与非产酶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其他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临床治疗产酶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纸片扩散确证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分别检测ESBLs和AmpC酶。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50株G^-杆菌中,53株(21.2%)产AmpC,98株(39.2%)产ESBLs,6株(2.4%)同时产AmpC ESBLs。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ESBLs菌株,AmpC菌株和AmpC ESBLs菌株的耐药率分别为3.1%,3.8%和0,较其它抗生素低。结论:对产酶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