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烧伤分离株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遗传标记.方法:测定分离自烧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Pa)和鲍曼不动杆菌(Ab)各20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检M9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I,aac(6')-Ib,aac(6')-II,ant(3"),-I、ant(2")-I)、3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D),1种I类整合子遗传标记(gacEA l-sull)和1种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结果 40株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达到95%-100%,38株(95%)非发酵菌携带aac(6)-II基因,39株(97.5%)非发酵菌携带gacEA l-sull基因.20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rmtB基因.结论 本组非发酵菌烧伤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aac(6')-II和qacEAI-sull基因在非发酵菌烧伤分离株中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中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间从临床分离28株IRPa和19株Sm,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8种B一内酰胺酶基因(blaIMP、blaVIM、blaTEM、blaSHV、blaOXA、blaPER、blaVEB和blaGES)、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基因)E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外膜孔蛋白D2基因(oprD)、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B)、氯霉素外排蛋白基因(cml1)。结果28株IRPa中bLatEM、blaOXA、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l1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20株(71.4%)、1株(3.6%)、23株(82.1%)、10株(35.7%)、15株(53.6%)、8株(28.6%)和24株(85.7%),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9.3%,blaOXA基因经序列分析确认为blaOXA-10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25株(89.3%)发生oprD基因缺失突变。19株Sm中aac(6’)-Ⅱ、ant(2″)-Ⅰ及qacE△1-sul1基因的阳性株数(%)均为2株(10.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IRPa中存在blaTEM、blaOXA-10、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l1基因,oprD基因缺失突变率很高。Sm中存在aac(6’)-Ⅱ、ant(2″)-Ⅰ及qacE△1-sul1基因。  相似文献   

3.
儿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从儿科肺炎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常见的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特征.方法 56株鲍曼不动杆菌(AB)收集自2006年分离的儿科临床肺炎患儿的深部痰培养标本,均采用 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GNI和GNS卡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结果 检测的56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有8株呈多重耐药性,阳性率14.29%,8株多重耐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均耐药,其余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均敏感,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14.29%.除呋喃妥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外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15%以下.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中检出2株aac(3)-Ⅱ(3.57%),2株aac(6')-Ib(3.57%),4株aac(6')-Ⅱ(7.14%),6株ant(3")-Ⅰ(10.71%);aac(3)-Ⅰ、ant(2")-Ⅰ和aac(6')-Ⅰad均阴性.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均检出了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 (1)儿科患者虽然极少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但由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可借助于整合子、转座子和质粒等在同种和异种细菌间传播,使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2)鲍曼不动杆菌儿科患者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与aac(3)-Ⅱ、aac(6')-Ib、aac(6')-Ⅱ和ant(3")-Ⅰ四种基因有关.不同地区细菌的修饰酶基因有很大差异,而儿童与成人患者亦有不同,因此要重视儿科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泛耐株”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研究"泛耐"铜绿假单胞菌中多种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2株"泛耐"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耐消毒剂基因(qacE△l-sull)和整合酶基因.结果 PCR扩增结果显示22株菌中oprD2、blaCAEB、gyrA、aac(6')-Ⅰb、ant(2")-Ⅰ和qacE △ J-sull基因均阳性;blaSHV、blaSPM、blaGIM、blaDHA、blaOXA-10、blaGES、blaPER、aac(3')-Ⅰ和aac(6')-Ⅱ基因均阴性;blaIMP、blaTEM、blaVEB、aac(3')-Ⅱ、ant(3")-Ⅰ、int Ⅰ1和blaVIM阳性率分别为95.5%、77.3%、13.6%、4.5%、4.5%、4.5%和4.5%.结论 oprD2基因阳性说明这些泛耐菌株中外膜蛋白并未缺失,多种耐药基因同时存在是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泛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建荣  刘群  王玉莲  张艳红  刘金伟  刘静 《天津医药》2007,35(4):259-260,F0003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oprD2基因和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以及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和分析。结果:PCR结果显示TEM、GES型β-内酰胺酶基因,aac(6’)-Ⅰ、ant(2″)-Ⅰ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扩增阳性。oprD2基因扩增检测呈缺失型。qacEΔ1-sulⅠ、intⅠ1基因扩增阳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抗生素灭活酶及耐消毒剂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逐渐增多,严重威胁烧伤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6.
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在2000年7月至2004年10月间从临床分离60株鲍曼不动杆菌(Ab)、30株铜绿假单胞菌(Pa)、1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和15株黄杆菌属细菌(Fb),采用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9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结果 Ab、Pa、Sm和Fb中9种AMEs基因总阳性率分别为81.7%、86.7%、10.5% 和0.0%.Ab、Pa和Sm中分别检出8种、5种和2种基因.aac(3)-Ⅲ基因均阴性,各菌种中阳性率最高的基因分别是Pa中aac(3)-Ⅱ(76.7%)、Ab中ant(3')-Ⅰ (60.0%)、Sm 中aac(6')-Ⅱ和ant(2')-Ⅰ(均为10.5%).结论 临床分离的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除Fb外)中至少存在8种AMEs基因,Pa及Ab中AMEs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P)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用KB法对KP进行常规药敏试验,选取该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KP,并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TEM、SHV、PER、VEB、CARB、VIM、IMP、GIM、SPM、DHA、GES、OXA、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qacE△1-sulⅠ、int-Ⅰ、CTX-M、acc(3′)-Ⅱ、KPC。结果耐药基因TEM、DHA、aac(6′)-Ⅰ、ant(3″)-Ⅰ、qacE△1-sulⅠ为阳性,其他耐药基因均为阴性。结论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并非KPC所致,主要是TEM、DHA型β-内酰胺酶合并其他原因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3年1至3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共32株,用分子鉴定法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7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本组32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Ⅰb 32株(100.0%)、aac(3)-Ⅰ 15株(46.9%)、aac(6')-Ⅰb 19株(59.4%)、ant(3")-Ⅰ 20株(62.5%)、aph(3')-Ⅰ 19株(594%),与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 25株(78.1%).阳性基因共分为7种检测模式,其中以aac(2')-Ⅰb+ aac(3)-Ⅰ+ aac(6')-Ⅰb+ ant(3")-Ⅰ+ aph(3')-l+armA等6种基因均阳性的模式最高,为12株(37.5%).结论 产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2')-Ⅰb、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与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是本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检出aac(2')-Ⅰb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本地区临床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子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PCR技术对E.coli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的检测.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分为66.20%、63.38%、59.15%、18.31%,其中23株为多重耐药株(32.39%).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阳性40株(56.34%),aac(6′)-Ⅰ阳性22株(30.99%),ant(3″)-Ⅰ阳性14株(19.72%),未检出aac(6′)-Ⅱ阳性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74.65%;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53株(74.65%).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aac(3)-Ⅱ、aac(6')-Ⅰ、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ntI1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地区多重耐药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0.
陶真  阴晴  成静  陆建成 《江苏医药》2012,38(17):2021-2023
目的探讨ICU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表型及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K-B法测定29株PA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用PCR检测21种耐药基因,分析从ICU分离的29株PA的耐药表型及其基因型。结果 29株PA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较高。其中,对比阿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7.59%、51.72%、55.17%,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60.00%以上。29株PA耐药基因阳性率较高的有aac(6′)-Ⅱ、ant(3″)-Ⅰ、qacE△1-sul1及intⅠ1,阳性率分别为79.31%、72.41%、75.86%及51.72%。结论该组PA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耐药主要与Ⅰ类整合子、aac(6′)-Ⅱ、ant(3″)-Ⅰ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采取山东济宁某养鸭场腹泻雏鸭粪便病料,通过实验室分离培养,对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比较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PCR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和aph(3’)-Ⅱ的检测。结果 在24种药物敏感性试验中,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4种药物敏感,对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大观霉素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等16种药物耐药。在20株菌株中,检测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中5株细菌检测出aac(3)-Ⅰ,10株细菌检测出aac(3)-Ⅱ,5株细菌检测出aac(6’)-Ⅰb,6株细菌检测出aac(6’)-Ⅱ,8株细菌检测出ant(3”)-Ⅰ,17株细菌检测出aph(3’)-Ⅱ。结论此次试验分离培养出的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呈现普遍耐药性,普遍检测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c(3)-Ⅰ、aac(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情况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一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霉素类基因、耐消毒剂和磺胺类基因检测。结果:PCR结果显示该株PA的TEM,MIR,CTX-M1群,OXA-1群,OXA-10群,aac(6′)-b,aac(6′)-,aac(3)-,ant(2″)-,catB,qacE△1-sul1基因均为阳性,GES,DHA,VEB,cmlA基因均阴性,Opr D2未缺失。结论:该株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基因,而且对胺类、胍类消毒剂耐受。  相似文献   

13.
丁友法  王伟  毛剑锋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12):I0001-I000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结果40株菌中aac(6')-Ⅰ阳性18株(45.0%)、ant(2")-Ⅰ阳性21株(52.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丽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5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aac(3)-Ⅱ,aac(6)-Ⅰ,age(6’)-Ⅱ,ant(3″)-Ⅰ,ant(2″)-Ⅰ。结果该3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aac(3)-Ⅰ阳性4株(11.8%),aac(3)-Ⅱ阳性7株(20.6%),aac(6’)-Ⅰ阳性13株(37.1%),aac(6’)-Ⅱ阳性7株(20%),ant(3″)-Ⅰ阳性11株(31.4%),ant(2″)-Ⅰ阳性12株(34.3%)。共有26株(74.3%)检出AMEs。同一菌株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茵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AMEs)分子类型.方法 K-B药敏法测定2003~2005年临床分离的PA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的药敏表型,筛选出56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至少对一种受试药物耐药)的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6种AMEs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P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51.8%(29/56),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26.8%(15/56),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96.4%(54/56).6种AMEs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aac(3)-Ⅱ 48.2%、ant(2')-Ⅰ 48.2%、aac(6')-Ⅱ 41.0%、ant(3')-Ⅰ 17.8%、aac(6')- 12.5%、aac(3)-Ⅰ 0.0%.总AMEs检出率为68.0%.结论 南京地区PA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耐药主要由AMEs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亲缘性.方法 对20株从烧伤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等常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以这些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作耐药基因聚类分析.结果 20株中,blaTEM、blaCARB、aac(6')-Ⅰb、aac(6')-Ⅱ和sull等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亲缘性分析显示有3株克隆在烧伤病房流行,并发现同一患者被同种细菌不同株同时感染.结论 以耐药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作聚类分析对于烧伤病房临床分离株亲缘性及传播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贵阳某三甲医院阴沟肠杆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及其之间的同源性,指导本院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110株阴沟肠杆菌的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aph(3')-VI、aac(3)-I、aac(3)-II、aac(3)-III、aac(6')-Ib、ant(2')-I和ant(3')-I),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和整合子基因intI,并分析其与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用ERIC-PCR方法分析110株阴沟肠杆菌间的同源性。结果 110株阴沟肠杆菌共检出5种AMEs基因,aac(6')-Ib检出率最高,未检出aph(3')-VI和aac(3)-I,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46.36%(51/110),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总阳性率为8.18%(9/110),intI的阳性率为47.27%(52/110);10株阿米卡星耐药株中有9株检出aac(3)-III,庆大霉素耐药株和妥布霉素耐药株均以aac(6')-Ib检出率最高;82.73%的菌株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相符;110株阴沟肠杆菌被分为20个型别。结论 本院阴沟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间符合率高,部分菌株间存在克隆播散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0年临床分离的125株大肠埃希菌进行rmtB基因及整合子进行分析筛选。方法针对住院儿童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及其他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并采用PCR方法扩增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整合子。结果显示对12种药物耐药率达30%~75%。其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检出率12%,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基因aac(3)-Ⅱ和氨基糖苷类核苷转移酶基因aadA1检出率1.6%。rmtB阳性菌株携带I类整合子的检出率66.7%,主要携带了dfrA12+aadA2+orfF、dfrA17+aadA5两种排列形式。结论 rmtB基因及I类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中广泛存在,其在耐药性播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天津地区糖尿病足感染主要革兰氏阴性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A)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旨在指导临床抗生素用药的选择,减少耐药菌株的增加。方法 采集本院209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细菌学报告以及药敏结果,筛选出41株PA菌株,萃取菌株DNA后,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 (3’)-Ⅱ、aac (6’) -Ⅰb、aac (6’) -Ⅱ、ant (2″) -Ⅰ、ant (3″) -Ⅰ及aac (3’) -Ⅰ,结合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对耐药报告,对耐药基因型及耐药表型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分离出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G+)菌为主,为51.67%;PA的总检出率为19.62%,是革兰氏阴性菌(G-)的首位致病菌;在感染较深、较重创面中PA的检出率明显增高;感染PA患者的溃疡面积明显高于感染其他G-菌和G+菌患者。PA菌株对所检测的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的耐药率高达73.17,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最多的为ant (3″) -Ⅰ(65.85%),aac (3’) -Ⅱ,aac(6’) -Ⅱ,aac (6’)-Ⅰb及ant (2″) -Ⅰ分别为63.41%,48.78%,12.2%及7.32%,aac(3’)-Ⅰ未检出。结论 研究提示在创面较深较大、感染较重的创面PA感染几率大;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 ant(3″)-Ⅰ是最为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菌素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应用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判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对61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并比较分析。结果6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AMK、GEN、TOB、NET耐药率分别为52.4%、86.9%、91.8%、78.7%;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率(56/61)91.8%,其中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检出率分别为13.1%、60.7%、55.7%、4.0%、6.6%、26.2%。结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判断耐药与K-B纸片扩散法高度一致,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筛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