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基本情况,以便早发现、早确诊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梧州市工人医院出生的500例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检测仪(TED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再次复筛,复筛未通过即采用脑干诱发电位诊断。结果本院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88.2%(441/500),复筛通过率90.7%(49/54);正常新生儿与NICU新生儿初筛与复筛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新生儿通过率更高;本组新生儿中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0.8%(4/500)。结论 TEOAE是一种准确、敏感、简捷、无创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手段,新生儿听力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高危新生儿,更应重点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初筛通过情况。方法:用耳声发射仪测试本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对不通过者42 d复测并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测定。结果: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为95.25%,复筛通过率95.74%。结论:耳声发射法可普遍应用于听力筛查,对尽早发现听力障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畸变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方法:采用国际上公认的耳声发射法,美国产GSI-70型便携式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筛查。结果: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527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93.21%,复筛通过率81.40%,6例新生儿诊断听力障碍。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并实施早期干预,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有效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畸变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初筛通过率、复查率以及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畸变耳声发射(DPOAE)筛查仪对出生2~5d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0~42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进行第3次筛查,未通过者转诊到听力诊断中心,采用诊断式DP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或听性稳态反应(ASSR)检查后确诊。结果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率89.2%,高危儿初筛通过率47.3%,复筛率66.7%;确诊先天性听力损失15例,占全部新生儿的2.08‰(15/7 230),其中正常新生儿确诊听力损伤7例,占正常新生儿的1.2‰(7/5 825),高危因素儿确诊听力损伤8例,占高危儿的5.69‰(8/1 405)。结论要重点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及随访,及时转诊以便早确诊、早干预。  相似文献   

5.
郑雪梅 《妇幼护理》2022,2(7):1622-1624
目的 评价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运用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模式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听力筛查的 118 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和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 干反应听力筛查。观察和比较两种方式在初筛和复筛中的通过率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耳 声发射初筛通过率分别为 78.81%和 88.98%(P<0.05)。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复筛通过率分别 80.51%和 91.53%(P<0.05)。联合检查方式下的家属满意度较单一检查更高(P<0.05)。结论 将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 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能够提高临床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391例有听力损害高危因素新生儿,于出生后3~20d行听力损害检查(初筛),其中双耳TEOAE检查均未通过者193例(386耳)为未通过组,均通过者198例(396耳)为通过组。分别于出生后42d和3个月时再次行听力损害检查(第1、2次复筛),比较TEOAE法、AABR法、TEOAE联合AABR筛查(联合法)3种方式以及2组初筛、复筛的通过率。结果 TEOAE法在初筛及第1、2次复筛中的通过率分别为50.64%、87.60%、90.28%,AABR法分别为77.62%、85.04%和96.55%,联合法分别为43.09%、83.76%和89.13%,联合法筛查通过率低于TEOAE、AA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通过组初筛及第1、2次复筛应用联合法的通过率分别为0、77.46%、81.61%%,通过组分别为85.10%、89.90%、96.46%,通过组应用联合法初筛及第1、2次复筛通过率高于未通过组(P0.05)。结论 TEOAE联合AABR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力受损筛查,可降低假阳性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顺态诱发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的重要性、可行性,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以便早期干预.方法 应用顺态诱发耳声发射对2915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复筛,外周听力在刺激频率范围内正常表示筛查通过.初筛未通过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技术诊断.结果 2915例中初筛通过2587例,需要复筛328例,实际复筛298例,通过286例;确诊为听力损失4例(7耳),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发病率为1.37‰.结论 应用顺态诱发耳声发射可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并进行及早干预,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动听觉脑干反应技术(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听力筛查未通过的1 212例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技术(OAE)和AABR对听力进行复筛,如果经过复筛仍未通过则进行听力脑干反应(ABR)等诊断性检查,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42d。结果经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仪(TEOAE)复筛的未通过率为23.3%,经ABR确诊后TEOAE确诊率为26.2%,假阳性率为17.2%。经AABR复筛未通过率为7.3%,经ABR确诊后AABR确诊率为83.1%,假阳性率为1.2%,两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具有简单易操作、高敏感性等优点。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作用强于TEOAE,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萍乡市安源区2018年至2022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数据为基础,统计近5年听力筛查结果并分析异常结果的随访。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安源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资料,每年有1 000余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本次共收集5 241例活产新生儿,筛查人员对出生后48~72 h后正常新生儿利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初筛,未通过者于42 d内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转至专门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一步诊断,并跟踪随访,记录萍乡市安源区2018年至2022年听力筛查结果及随访结果。结果 2018年至2022年萍乡市安源区共5 241例活产儿中,有5 199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初筛率为99.20%,共有4 865例通过初筛,334例未通过初筛,未通过率为6.42%;初筛未通过召回314例,复筛率为94.01%;复筛通过266例、未通过48例,未通过率为18.05%;共45例复筛未通过召回,转诊率为0.87%;5 199例完成初筛的新生儿中,有31例失访,完成程序筛查数5 168例,确诊听力障碍13例,发生率为0.25%。确诊的13例听力障碍患儿中,有10例家长接受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在新生儿听力损失筛查的应用价值,了解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生率。方法利用GSI70全自动便携式耳声发射仪,对我院2006年5月~2008年11月产房及新生儿病房出生2d内的新生儿1807例进行双耳听力筛查,分析可能影响因素。初筛未通过者30~42d后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进一步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等检查,做出听力学诊断。结果DPOAE初筛通过率为85.1%,复筛通过率为84.6%,经ABR等检查确诊为重度听力障碍11例,占6.1‰。结论DPOAE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有效工具。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在出生2d后进行,对筛查未通过者行进一步ABR检查可作出听力学诊断,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新生儿听力损失造成的残疾,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3年来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并评估北京市听力筛查质量指标。方法以2007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在北京助产机构出生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就其听力初筛、复筛、听力诊断和社区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共初筛新生儿470537例,初筛覆盖率90.2%,其中未通过43019例(9.1%);31009例(72.8%)接受复筛,其中未通过4568例(14.7%)。结合定点听力诊断机构和社区随访资料,复筛未通过者中有1262例(28.1%)有进一步检查结果,其中1087例接受了正规听力诊断检查,最终听力正常501例(46.1%),单耳听力损失266例(24.5%),双耳听力损失303例(27.9%),双耳重度以上听力损失61例(5.6%)。结论完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的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社区地段保健单位对可疑儿童随访工作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整体筛查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Universal Neonatal Hearing Screening (UNHS) has been gradually implemented since the mid-nineties in Austrian maternity wards and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UNHS on reducing age at identification as well as age of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and perinat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impairment.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394 Austrian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n at least mild degree (> 20 dB hearing level) of permanent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ge at identification and age at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children who underwent UNHS ('with UNHS') and those who did not undergo UNHS ('without UNHS'). RESULTS: The median of age of identification was 37.6 months in children without UNHS, and 3.9 months in children with UNHS. By six months of age, 69%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who underwent UNHS, were identified but only 6% of those without UNHS. At one year, the corresponding percentages are 80% and 12%, respectively. In children without UNHS, the degree of hearing loss was the most predictive factor of age at identification (median of age at diagnosis for profound hearing loss: 15 months; severe: 26 months; moderate: 52 months; mild: 73 months). In children with UNHS, age of identification was unrelated to degree of hearing loss (medians between 3.7 and 4.4 months). In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intervention began within one month after diagnosis, regardless of whether or not the child was identified by UNHS. DISCUSSION: UNHS greatly increases the proportion of children whose hearing impairment is diagnosed before six months of age. However, in some 20% of children, hearing impairment was diagnosed later than one year of age, despite having failed the screening. Additionally, data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bout 15% of childhood hearing losses manifest themselves after the hearing screening period. Efforts are thus required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these children as well.  相似文献   

13.
Episiotomy is a surgical cut of the perineum performed in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in order to widen the vaginal opening and thus facilitate the birth of an infant. Despite current recommendations against the routine use of episiotomy, 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performed surgical interventions during childbirth.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explores the number of episiotomies performed in Slovenian maternity hospital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episiotomy rates in relation to parity.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lovenian National Perinat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pooled for 2013. A causal and non‐experimental method of empirical research was use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episiotomy rates vary widely across Slovenian maternity hospitals, ranging from 2.5% to 51.7%. Moreover, the majority of Slovenian maternity hospitals exceed the recommended rate, with an overall incidence of episiotomy as high as 31.3%. Further research is recommended to obtain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women as well as from midwives and to draw new, evidence‐based conclusions related to the maternal benefits and adverse effects of episiotom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描述北京地区35家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工作现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地区35家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使用自制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工作现状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科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内容共有107项,其中有44项在所调查的35家医院(100%)均是由护士来做的;有88项在所调查的35家医院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医院(超过50%)均是由护士来做的;有67项在所调查的35家医院中不少于32家医院(90%以上)均是由护士来做的.结论 北京地区35家医院产科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内容繁多,护士工作量大,人力资源配置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5.
袁翠  陆虹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12-114
目的 探讨影响产科护士离职意愿的相关因素及其在解释离职原因时的权重,为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10所三级综合医院252名产科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编制、职称的护士离职意愿得分不同(P<0.05);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组织承诺度与离职意愿呈中度负相关(r=-0.451,P<0.01)...  相似文献   

16.
唐山市医院婴儿室新生儿脓疱疮预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所医院调查,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采取消毒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后,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主要压力源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城区6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产科护理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北京市城区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本身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问题,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与人际关系问题。一般资料中,只有年龄、职位两项因素与工作压力源的个别条目呈负相关。结论北京市城区产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压力源,而这些压力源大部分需要通过社会的关注以及领导的重视而得以缓解和消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区二级医院中级职称护理人员的工作现状。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某区5家二级医院的138名中级职称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结果:138名中级职称护理人员中有90人在护理岗位工作,48人未在护理岗位工作;其中在护理岗位工作的中级职称护理人员目前想脱离护理工作岗位的占62.2%,考虑选择工作轻松压力小或不上夜班岗位的占84.4%。结论:中级职称护理人员工作现状堪忧,应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中级职称护理人员队伍,发挥其中坚作用,使临床护理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士利用中文电子文献数据库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对电子文献数据库的利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市某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1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231名临床护士中,有207人(89.61%)知晓中文电子文献数据库,158人(68.40%)使用过中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这158人中,分别有44.94%、33.54%的人很少、极少使用中文电子文献数据库;60.76%的护士使用电子文献数据库为晋升、撰写学术论文准备资料,37.97%的护士为查找研究课题需要的有关资料信息,只有18.99%的护士寻找工作需要参考资料,14.55%的护士为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34.81%的人因缺乏基本检索知识而影响了其使用电子文献数据库。结论医院对电子文献的宣传推广、普及程度不够。临床护士使用中文电子文献数据库频率较低,目的较为单一。检索水平及客观因素影响了护士对电子文献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教学模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的教学效果。方法 依托“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项目,计划于2020年9月至2025年12月对北京市16个行政区的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第1年教学计划)2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及考核成绩,比较教学效果。结果 线上教学完成了3期共30次线上直播课程,参与学习25 000人次,其中包括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4757人;线下教学共举办82次现场教学活动,16家妇幼保健院参与学习的妇产科临床医生共1771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考核成绩分别为(90.88±4.88)分和(88.65±4.35)分。结论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考核成绩相当,但线上教学具有便捷、高效、经济等诸多优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