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58例脑瘫高危儿的喂养情况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以口头、书面指导以及讲座示教和家庭随访指导的方式进行全程宣教干预,对高危儿家属的不正确辅食添加方式、以及早期轻症进食障碍进行干预训练,使其能正确进行辅食添加喂养.干预后患儿家属对高危儿辅食喂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34%提高到96%,辅食制作的正确率从51%提高到93%,对干预指导的认可度从74%提高到99%.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高危儿早期干预后智力发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瘫高危儿分成 干预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仅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随访及智力测定由专人进行;发生脑瘫后的治 疗相同。结果:干预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四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且DQ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 著性(P<0.05)。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能有效改善智力及运动发育,减少伤残,降低脑瘫、癫痫的发生 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IHRCP)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脑瘫高危儿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6个月,干预组另加用门诊早期家庭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干预前和干预后3及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进行疗效评估。纠正胎龄后12月龄进行随访,判定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GDD)、脑性瘫痪(CP)、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ASD/IHRASD)的人数。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2组GMFM评分、FMFM评分、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1)。纠正胎龄后12月龄,干预组诊断为GDD、CP、ASD/IHRASD的人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期家庭康复可以提高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认知、语言功能,能够改善脑瘫高危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脑性瘫痪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目的 :通过探索脑性瘫痪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的方法 ,并观察其疗效 ,试图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减轻脑瘫的伤残程度。方法 :对 90例平均月龄为 (3 .83± 2 .56)m的可疑脑瘫高危儿及脑瘫患儿 ,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康复评定采用Gesell量表、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法及脑瘫功能评定等综合方法。结果 :经过约 2年的康复治疗和追踪观察 ,2 2例治疗前明确诊断脑瘫的患儿 ,68.2 %治愈 ,1 8.2 %临界正常 ,1 3 .6 %异常。可疑脑瘫早期的 68例高危新生儿 ,除 3例失访外 ,65例全部成为正常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等高危新生儿的脑瘫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对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脑瘫后遗症的发生。脑瘫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脑瘫并非是不可治愈的疾患  相似文献   

5.
凌飞  赵权英 《全科护理》2013,(16):1464-1464
[目的]总结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与护理。[方法]对68例高危儿实施视听触刺激、前庭功能训练、手功能及肌张力训练及综合康复治疗等早期干预措施及护理配合。[结果]≤6个月患儿痊愈43例,脑瘫1例,7个月~9个月患儿痊愈22例,脑瘫2例。[结论]加强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
临床、保健、康复相结合的脑性瘫痪早期干预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索脑瘫患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工作模式。方法临床、保健、康复相结合,采用产前检查、孕妇学校、产时儿科医生进产房、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测定、高危儿抚触训练室、婴儿期儿童保健监测、各街道防治站常规体检筛查转诊等多种形式结合早期发现并干预脑瘫高危儿。结果 此工作模式较模式前显著提高了脑瘫的早期诊断率及康复疗效。结论 临床、保健、康复相结合的方式整合了医疗资源,起到了促进脑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按照国家的基本统计,高危儿的数量占了新生儿10%的比例,一般新生儿脑瘫的发生率为3‰~5‰,而高危因素的存在使高危儿患上脑瘫的机会比正常婴儿高8~10倍。了解高危儿发育的特点,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高危儿发育过程中的偏倚和障碍,是降低残障率、消除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高危儿的生存质量及预后,脑瘫(CP)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抽取高危组113例及正常组108例进行体格发育及精神神经发育纵向监测。结果:高危组在6个月及12个月体格发育落后于正常组且高危儿造成神经系统损伤较正常组明显,但CP发生率1.92%较相关报道低。结论:生后早期对高危儿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CP发生率,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可塑性更大,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正>早产儿死亡率随着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进步呈下降趋势,但早产儿存活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医学问题随之而来。研究发现,早产儿可能出现脑性瘫痪(脑瘫)及其他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如动作技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适应困难和学习困难等神经发育后遗症~([1]),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影响的研究发现,高危儿早期系统干预2岁时可达到正常同龄儿水平,可减少伤残,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2])。早产儿早期干预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结论虽有待扩大样本重复  相似文献   

10.
脑瘫高危儿不同时期干预的预后临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开始干预脑性瘫痪高危儿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将95例临床诊断为脑瘫高危儿分为早期干预组(48例)及晚期干预组(47例);早期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接受系统干预,晚期干预组在6个月以后进行干预,并在6、9、12、18月龄时进行运动发育和智力测定。结果早期干预组平均智力发育指数(MDI)高于晚期干预组(P〈0.05),早期干预组平均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晚期干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早期干预组脑瘫、智能低下发生例数明显低于晚期干预组。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尽早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减少伤残。  相似文献   

11.
脑性瘫痪高危儿的早期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系统综述脑瘫高危儿标准与监测,早期干预操作模式、措施与效果,探讨适合国内脑性瘫痪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脑性瘫痪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随着围生医学和新生儿急救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立,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3.
早期物理治疗对改善脑瘫高危儿的远期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将患儿父母作为治疗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的早期物理治疗方案,对于患儿的运动发育有较大影响。脑瘫高危儿的早期治疗主要包括Vojta 法、Bobath 法及Doman-Delecato 法等,而其中Vojta法呈现出决定性优势。目前还缺少一种特定的治疗方案在脑瘫高危儿中应用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康法作为早期干预手段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62例具有高危因素患儿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0),治疗前及3个月后对两组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并定期随访。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MDI和P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降低其他功能障碍上,干预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结果:干预组在降低脑瘫发生率上存在一定优势。结论针康法作为早期干预手段能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和促进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瘫脑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小儿脑瘫脑血流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6 例患儿与60 例正常健康儿脑血流参数进行对照检测。结果: 小儿脑瘫组的三个年龄段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舒张末期及平均血流较同年龄段的正常小儿显著下降,而脑血管阻力指数则显著增高。同时年龄较大组的脑瘫患儿的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及脑血管阻力指数较同年龄组的正常儿差异更显著。结论: 通过检测脑血流有助于对脑瘫患儿的诊断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超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及智能发育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及智能发育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63例高危新生儿分为两组,干预组83例,除常规治疗外,施行早期环境干预和康复功能训练,出院后依据0~3岁小儿智能发育规律及教育大纲,随访干预治疗至2岁;对照组(常规育儿)80例,只接受常规治疗及常规育儿指导和评估。结果干预组神经行为评分第3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在3、6、12、18、24个月的发育商(DQ),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高危新生儿发育落后及后遗症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环境干预、系统的康复功能训练,以及足够的治疗疗程和随访可降低高危新生儿脑瘫和智能低下的发生率,提高高危新生儿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07 -2010-12在我院产科出生或在新生儿科就诊的180例具有脑瘫高危因素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早期干预)和对照组(未早期干预)各9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育儿指导,研究组患儿在3个月内开始接受早期的综合性康复训练.结果 1岁时研究组脑性瘫痪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2.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儿童3月龄、6月龄及1岁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明显优于非干预组,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给予康复干预是预防或减少高危患儿脑瘫发生的有效手段,同时可提高高危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O-2岁中枢性协调障碍脑瘫患儿的早期智力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智力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脑瘫(CP)患儿的影响。方法:对115例<2岁ZKS的患儿(干预组)予以早期智力干预及综合康复治疗,采用Gesell量表中的适应性行为DQ值进行评定,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23例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5%、8.7%,P<0.01);平均DQ值干预组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智力干预能改善脑损伤患儿的感知认知水平,且年龄越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