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50%四氯化碳油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将30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10只);B组:对照组(10只);C组:SF保护组(10只).B、C组分别从尾静脉缓慢注入生理盐水1.5 mL、SF 1.5 mL(150 mg/kg)后,完全阻断大鼠肝门血流30 min,比较各组肝脏再灌注2 h后的肝功能,肝组织抗氧化能力、一氧化氮(NO)含量及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肝脏再灌注2 h时,与对照组比较,SF保护组大鼠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NO含量显著增高(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对肝脏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损伤较轻.结论:SF对肝硬化大鼠肝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在这种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雄性肝硬化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IP组以肝缺血5 min再灌注10 min作预处理;IP+5-HD组是在IP组基础上,使用微量注射泵经大鼠门静脉注射mitoKATP通道特异性阻滞剂5-HD进行预处理;DE组以静脉注射mitoKATP通道选择性开放剂DE作为预处理;DE+5-HD组是在DE组基础上再予静脉注射5-HD进行预处理;对照组(C组)以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预处理;上述5组均在预处理后行肝缺血45 min再灌注60 min;缺血方式为70%肝脏热缺血.假手术组(S组)仅行开腹,不作任何其它处理.完成预定实验操作后分别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ATP酶活力、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湿重/干重(W/D)的测定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C组ATP酶活性与肝损伤指标ALT与LDH活性、MDA含量与W/D比值均明显高于S组(P<0.01),肝脏在光镜与电镜下的显微与超微结构损伤明显;IP组与DE组的各项肝组织损伤指标均明显好于C组,ATP酶活性低于C组(P<0.05,P<0.01),而IP+5-HD组、DE+5-HD组的肝损伤指标分别差于IP组、DE组,ATP酶活性高于IP组、DE组(P<0.05,P<0.01);在SOD活性方面,C组明显低于S组(P<0.01),IP组低于S组,高于C组(P<0.01).DE组与C组相比无差异,IP+5-HD组、DE+5-HD组SOD活性分别与lP组、DE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 mitoKATP通道参与IP抗肝硬化大鼠肝I/R损伤的保护效应,其作用可能与下调肝组织ATP酶活性,减少ATP大量分解,改善肝能量代谢,增加能量储备;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肝组织微循环,减轻肝脏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限缺血预处理对硬化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作用,并寻找一种有效缺血预处理的时间窗和理想方案. 方法: 将64只雄性、肝硬化SD大鼠随机分为八组,每组八只: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1、2、3、4、5和6组(IPC1、IPC2、IPC3、IPC4、IPC5和IPC6).以肝组织ATP、ADP、AMP及EC(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ALT、AST、LDH(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和肝脏胆汁分泌量来评价肝功能. 结果: 再灌注末,IPC3组、IPC4组、IPC5组ATP含量均明显高于I/R组(P分别为0.01、0.07和0.000);同样,测定EC时发现,IPC3组、IPC4组和IPC5组均明显高于I/R组(P=0.000).与I/R组比较,IPC4组和IPC5组的血清ALT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13和0.000);其血清LDH差异亦有显著性(P=0.023,P=0.000),而血清AST却只有IPC5组显著低于I/R组(P=0.001).IPC3组、IPC4组和IPC5组肝脏的胆汁分泌量明显高于I/R组(P=0.028,P=0.023,P=0.008). 结论: 5~10min予一次或两次缺血预处理,能启动IPC对肝硬化大鼠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10 min的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饮食中亚硝酸盐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沣(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I/R组(对照组)、亚硝酸钠预处理组(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肝脏部分I/R模型,实验组的饮水中加入少量亚硝酸盐并喂养7 d后建模,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及活性.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AST,ALT,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程度均明显异常.实验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NO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NOS并未增多,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食中的亚硝酸盐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I/R组、IP+I/R组,采用Pringle法制作肝I/R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3h),IP采用I/R前肝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诱导。各组大鼠于再灌注3h后处死取材,行肝组织病理学、血请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同时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与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
  结果:除假手术组外,I/R组与IP+I/R组大鼠肝组织均出现肝损伤是病理学改变,IP+I/R组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与IP+I/R组大鼠血清AST、ALT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IL-1β与TNF-α水平、MDA与MPO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0.05),但IP+I/R组的各指标的升高幅度均明显小于I/R组(均P<0.05)。
  结论:IP减轻大鼠肝I/R损伤的作用与抑制NF-κB活性,从而减轻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脏缺血预处理(经典缺血预处理IPC)的第一保护窗(FW)与肢体缺血预处理(远端缺血预处理RPC)的第二保护窗(SW)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5组:I/R组不行预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 min行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 min,反复3次行预处理;RPC+IPC组先行RPC,24 h后行IPC作预处理;S组仅行开腹,不行其他处理。3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 h再灌注3 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湿干比(W/D)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及RPC+IPC组ALT,AST,W/D及TNF-α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IPC,RPC,RPC+IPC组3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的FW,RPC的SW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脏I/R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三者在保护强度上无明显差异。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产生、诱导保护性蛋白HSP70的表达、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外源性药物麦角新碱预处理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的门静脉-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分流法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中,于肝门阻断前10 min经大鼠尾静脉注射麦角新碱;观察移植肝缺血前和再灌注后5 min、30 min、2 h时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以及NO/ET1的比值变化;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酶学差异和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再灌注2 h取肝组织检测肝细胞、肝小叶超微结构.结果 应用麦角新碱预处理的大鼠移植肝缺血前门脉血浆中ET1升高(P<0.01),但再灌注后5 min、30 min时,血浆中ET1水平降低(P<0.05);而缺血前NO/ET1比值降低(P<0.01),再灌注后5 min时,NO/ET1比值升高(P<0.01);再灌注后ALT的升高有逐渐降低趋势;再灌注后2 h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减轻.结论 使用麦角新碱预处理能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细胞是肝血窦内皮细胞,NO/ET1比值平衡可能是影响移植肝微循环血流量变化的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肝缺血预处理 (IP )对缺血再灌注 (I/R )致肝外主要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IP ,I/R组及S(假手术 )组 ,每组 2 4只。建立IP及I/R模型后观察术后 2 ,2 4h及 1周时小肠、胰腺、心肌、肾、肺、脑及骨骼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1)小肠组织损伤程度 :在 2h及 2 4h时IP组及I/R组显著高S组 (P <0 .0 1) ,且I/R组显著高于IP组 (P <0 .0 1)。 (2 )肾脏组织损伤程度 :I/R组在 2 ,2 4h及 1周时均显著高于S组 (P <0 .0 5 ,P <0 .0 1,P <0 .0 5 ) ,IP组 2 4h及 1周时显著低于I/R组 (P <0 .0 1,P <0 .0 5 )。 (3 )IP组胰腺和肺组织损伤虽较I/R组有所以改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但IP组及I/R组均显著高于S组。 3组的脑、心肌及骨骼肌组织未见明显损伤。结果 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对小肠及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6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肝硬化组(C组)、肝硬化+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C组、I/R组和R组采用四因素综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I/R组和R组在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后1周制备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R组于缺血前10 min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至再灌注结束.于再灌注4h时取静脉血样和肝组织,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细胞Bcl-2和Bax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升高,肝细胞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降低,肝细胞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R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轻于I/R组.结论 瑞芬太尼可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平衡肝细胞Bcl-2与Bax表达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依达拉奉组(E组),I/R组和E组采用肝脏缺血60 min进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组于再灌注前15 min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h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然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测定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肝细胞凋亡指数;制备肝组织单细胞悬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及E组血清ALT活性、AST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指数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或0.01);与I/R组比较,E组血清ALT活性、AST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指数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E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轻于I/R组.结论 依达拉奉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