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大肠癌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对顺利进行手术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们选用105例大肠癌病人,用两种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其中灌肠的逆行肠道准备法(CBP)55例、口服甘露醇的顺行肠道准备法(OMP)50例,分别观察清洁程度、不良反应、依从性、切口腹腔感染率、吻合口漏等情况,随访1.5~4年观察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CBP组的清洁程度要好,不良反应较少,但依从性差,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对大肠癌手术后的近期复发率、切口腹腔感染率、吻合口漏等的差异无显著性。这可能与各项综合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2 2 4例中大肠癌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 10例 ,通过非手术治疗 7例 ,包括局部处理保持引流通畅 ,定时冲洗引流管。其中对 2例直肠漏病人给予放置直肠减压管 ,早期应用抗生素及加强全胃肠道外营养 (TPN)。手术治疗 3例 ,其中直肠漏 2例 ,左半结肠漏 1例均行横结肠造漏。结果  9例漏口愈合时间平均为 15天 ,1例为 40天。随访半年~ 3年 ,未发现吻合口狭窄。结论 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及手术医生正确良好的操作技术是减少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关键 ,术后监测体温、血象、腹部体征、引流物变化及B超检查有助于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直肠减压管对减少直肠吻合口漏的发生和治疗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自 1996年 5月至2 0 0 3年 5月治疗 14 8例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的临床经过。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1例 (0 .6 8% ) ,吻合口狭窄 2例 (1.4 % ) ,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扩大了保肛手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吻合口平面对结直肠术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永根 《当代医学》2010,16(14):12-13
目的探讨吻合口平面对结直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行结直肠手术患者456例,根据结直肠手术不同的吻合平面分为3组,A组吻合口平面在横结肠;B组吻合口平面在乙状结肠或者直肠上段;C组为直肠中下段。记录每组手术例数和发生吻合口漏例数,根据以上划分标准分析结直肠手术不同吻合平面对结直肠吻合口漏的影响。结果 A组、B组和C组吻合口漏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与A组吻合口漏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与A组吻合口漏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与C组吻合口漏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手术吻合口漏来说,其发生率与吻合口平面高低有密切关系,吻合口平面越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仕荣  郑仰  王俊江 《吉林医学》2009,30(13):1244-1245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保肛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1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3例采用经双套管冲洗,14例采用保持引流通畅,控制饮食,加强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等保守治疗痊愈,2例因漏口〉0.5cm,通过肛门行直肠漏口修补缝合而愈合。无再次经腹手术,平均愈合时间为12~18d。结论:吻合口漏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诊断要及时,必要时可通过造影等技术进一步早期确诊;治疗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可经肛门行直肠漏口修补缝合术;经腹行横结肠造口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吻合器技术的优越性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采用吻合器技术行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20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漏1例,经对症处理治愈。结论吻合器技术在手术成败中起关键性作用,吻合口漏的处理以充分引流、清洁灌洗为主,预防胜于治疗。  相似文献   

7.
不同肠道减压方式在梗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术前或术中肠道减压后梗阻性结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合并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减压方法术后吻合口漏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该组无围手术期死亡.39例一期吻合患者发生吻合口漏两例(5.1%),同期576例非梗阻性结直肠癌手术组发生吻合口漏33例(5.7%),P>0.05.2例吻合口漏分别发生于阑尾灌洗组和封闭式灌洗组.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另1例行近端结肠造口.该组切口感染7例(17.9%),非梗阻手术组67例(11.6%),P>0.05. 结论 通过术前或术中合理的肠道减压,合并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以行一期切除吻合.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分析结直肠癌患者608例,其中发生手术后并发症26例。发生吻合口漏11例中,6例行近端结肠造痿术,2例改行Hartmann手术。3例经保守治愈;骶前出血4例皆行纱布卷填塞;左侧输尿管损伤2例均行一期输尿管吻合术;造口坏死2例行二期造口术;造口狭窄1例行二期手术重建;腹内疝2例,行盆腔腹膜修补、部分小肠切除术;吻合口狭窄4例均行指法扩张术。结果死亡2例,1例为骶前出血致出血性休克,1例为吻合口漏致粪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认为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操作有直接关系,预防和治疗手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经肛门负压吸引灌洗治疗直肠吻合口漏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武文 《华夏医学》2006,19(4):751-752
直肠吻合口漏是结直肠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处理很棘手,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为4%~15%,国内报道3.2%~8.9%[1]。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5年5月共发生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12例,均采用盆腔引流管滴注灌洗液,蕈状管经肛门置于直肠腔内,外接低负压吸引装置引流而治愈。方法简单,效果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损伤和梗阻一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结、直肠损伤和梗阻行急诊手术 2 4例。术前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 ,术中结肠灌洗清洁后一期肠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结果 切口感染 11例 ,吻合口漏 2例 ,均治愈出院。结论 结、直肠一期手术是安全的 ,但要掌握手术适应症和采取防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工吻合在超低位结直肠吻合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1月以来4年间治疗低位直肠癌,应用手工吻合行超低位结直肠吻合术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4例,下切线病理均未见癌细胞残留,术后吻合口漏l(7.1%)例,吻合口狭窄l(7.1%)例,刀口液化2(14.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手工超低位吻合保肛术可做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12.
自1970年1月到1990年8月,42例直肠癌施行直肠前切除(Dixon's operation),并发吻合口漏5例。本文分析了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根据临床特点,提出直肠吻合口漏早期诊断方法,介绍了骶骨前引流治疗直肠吻合口漏方法,本组5例吻合口漏在3周内愈合,这种治疗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吻合器联合肠道内分流术在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对38例接受直肠前切术的低位直肠癌病人行肠道吻合时,将一剪去顶端的避孕套缝合固定于吻合口上方,另一端拖出于肛门外。术后观察吻合漏发生的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无吻合口漏发生。有25例病人避孕套在2周内脱落,最快1例为术后第7天,最长1例术后第29天,中位脱落时间为13d.无直肠出血及直肠周围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吻合器联合肠道内分流术能预防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直肠手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以来大肠手术后出现的10例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资料:本组急诊手术作一期吻合的有3例;择期手术,有充分的术前准备,满意的手术操作过程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有7例。均作近端肠管造口后,病人均痊愈出院。在择期手术后出现的瘘的病人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一例年龄达81岁。结论:吻合口漏仍是大肠手术后最常见病发症,随作结直肠癌老龄病人的增多,吻合口瘘大多出现在此类老龄病人中,应引起重视;一但发生吻合口瘘,要尽早作近端肠管的造口术,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5.
急诊结直肠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文评价急诊结直肠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82年~2002年284例急诊结直肠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将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漏的病人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选择13个可能影响手术顸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可能影响顸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病例中切口腹腔感染39例(13.7%),吻合漏24例(8.4%),腹腔感染27例(9.5%),7例死亡,死亡率2.46%。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OR=1.42)、手术部位(OR=2.08)。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危险因素为低蛋白血症(OR=6.2)、腹腔严重污染(OR=2.5),影响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腹腔严重污染(OR=1.97)、糖尿病(OR=1.36)。结论:手术部位、糖尿病是影响急诊结直肠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腹腔严重污染是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危险因素;腹腔严重污染、糖尿病是影响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免抗生素肠道准备对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57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临床资料,其中免抗生素组115例;口服抗生素组142例;观察术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的发病率.结果 口服抗生素组术后肺部感染6例(4.23%);尿路感染5例(3.52%);切口感染8例(5.63%);吻合口漏2例(1.41%);免抗生素组术后肺部感染5例(4.35%);尿路感染3例(2.61%);切口感染10例(8.67%);吻合口漏1例(0.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术前免抗生素肠道准备并不增加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吻合口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屏  任明扬  黄卫 《西部医学》2004,16(3):220-221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否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至 2 0 0 3年我科完成的 132例全直肠系膜切除并作结直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结果  132例均未做预防性末段回肠造口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3例 (2 .3% )。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增加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手术肠道准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直肠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这与肠道准备的优劣有密切关系。Rosenberg分析87例结肠手术前准备:良好的肠道准备,吻合口瘘发生率由26%降至8%,切口感染率由38%降至10%;服蓖麻油及洗肠的传统肠道准备方法,临床观察证实效果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治疗直肠癌,尤其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6年10月以来5年时间内治疗直肠癌,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吻合结直肠60例的经验。结果 本组60例应用双吻合器使结直肠都能顺利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3.3%),吻合口狭窄3例(5%),切口感染1例(1.7%),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扩大了直肠癌直肠前切除的适应证,使更低位的直肠癌保留肛门,且比手法缝合更方便、整齐及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2年间32例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全组32例,I期行右半结肠切除7例,I期左半切除吻合6例,前切除1例,I期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口,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14例,转流捷径手术1例,单纯结肠造口3例。结果:吻合口漏1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30例(93.4%)恢复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重视围手术的处理,根据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病人全身情况和局部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