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老年常见肺部疾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310例住院治疗的肺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急性肺栓塞及原发肺癌患者及转移性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比较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肺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急性肺栓塞及原发性肺癌及转移性肺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急性肺栓塞、原发性肺癌及转移性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原发性肺癌及转移性肺癌组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原发性肺癌及转移性肺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急性肺栓塞、原发性肺癌及转移性肺癌均可引起凝血机制的异常,导致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在急性肺栓塞中最为明显.但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不是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特异性指标,也不是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其临床价值在于阴性排除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18例稳定期患者作为稳定组,69例急性期患者分为单纯组(22例)和肺炎组(47例)。对患者的白细胞计数、PCT、痰培养结果、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炎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白细胞计数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最高,稳定组最低。结论血清PCT能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炎症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不规则趋化因子(FKN)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2例,依据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组(n=50例)和稳定期组(n=72例),同期选取体检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员30例,所有人员均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及血清CTRP-9、FKN、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_1%pred明显低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TRP-9、FKN、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FEV_1%pred明显低于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组血清CTRP-9、FKN、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CTRP-9、FKN均与FEV_1%pred呈负相关,但均与IL-1β、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TRP-9、FKN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有关,其水平升高可能促进了患者肺部炎症反应损伤而导致急性加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D-dime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廊坊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133例单纯慢阻肺患者和70例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D-dimer水平,并用ROC曲线分析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患者的NT-proBNP和D-dimer较单纯慢阻肺组显著增高(P0.05)。NT-proBNP和D-dimer联合诊断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73-0.964),灵敏性为87.9%,特异性为94.0%,其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都较单独诊断时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D-dimer对慢阻肺合并肺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且简便、无创,值得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非侵袭性气道真菌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呼吸科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染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有无非侵袭性气道真菌感染分为试验组(有非侵袭性气道真菌感染)和对照组(无非侵袭性真菌感染),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发病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发生率为50%,高于对照组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有非侵袭性气道真菌感染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发病率比较高,对于有非侵袭性气道真菌感染的患者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及氧气驱动雾化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雾化组(A组)及氧气驱动雾化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时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在进行雾化治疗时,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脉搏增快(P<0.01),B组患者雾化治疗时血氧饱和度升高(P<0.01),呼吸、脉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结核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0例,其中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A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B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肺结核发生率及治疗前后QOL-100量表评分。结果 B组患者肺结核发生率为67.50%,高于A组的42.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OL-10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OL-100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比,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结核发生风险较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心钠素水平的检测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8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肺心病患者作为肺心病组,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肺心病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心钠素含量,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心钠素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患者心钠素水平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钠素可能参与肺动脉压的调节,检测心钠素水平可用于评估肺心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方法 检测124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30例治疗后吸收好转期(治疗后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FIB和D-D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升高,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后组血浆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D-D仍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变化与病情相关,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监测疗效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栓塞患者43例(观察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力上升幅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动脉压力上升幅度、血浆D-二聚体水平超过临界值与存在下肢非对称性肿胀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出现肺动脉压力明显上升、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界值及存在下肢非对称性肿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考虑是否合并肺栓塞,及时通过影像学诊断检查确诊,尽早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CA125在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丹  陈志飞  邱鸣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160-1161
目的讨论CA125测定在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菌阳肺结核、21例结核性胸膜炎及18例肺癌患者的血清CA125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其他11项肿瘤标记物的血清浓度(如CEA、CA199、CA242等),对以上3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血CA125浓度(75.43±28.74KU/L)高于肺癌组(42.09±16.41KU/L)及肺结核组(23.26±7.59KU/L),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组CA125高于肺结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肿瘤标记物阳性率:肺癌组(38.9%)高于肺结核组(3.7%)和结核性胸膜炎组(4.7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CA125检测在肺结核及肺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合肿瘤标记物其他项目的检测结果及动态观察CA125浓度的变化更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急慢性肺栓塞中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表现及其不同之处。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01年1月到2007年3月53例住院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对象被分为急性肺栓塞组(24例)及慢性肺栓塞组(29例);分析急、慢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包括右房右室大小,肺动脉压力,左房左室大小等)表现。结果:两组病人中绝大多数病人均有心电图的异常,急性组病人更多见SⅠ、QⅢ(P均〈0.05)。而慢性组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组(P〈0.01),且RⅥ增高,RⅥ〉1.0mV例数增多(P均〈0.05);两组病人超声心动图表现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力升高,慢性组右房、室扩大更为明显(P〈0.01,〈0.05)。结论: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在急慢性肺栓塞中表现不同,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22例病例的分析,加深临床医师对血浆D-二聚体正常的急性肺栓塞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2004年1月至2011年4月入院、血浆D-二聚体正常、经胸部强化CT和/或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22例.结果 22例血浆D-二聚体正常的患者中,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多见.Wells评分:临床可能性低度(评分<2)3例,中度(评分2~6)13例,高度(评分≥7)6例.Wells评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8分,中位数为4.5分.22例患者病程为1 d~2个月,其中病程<1周8例,1~2周6例,>2周8例.20例发生于双肺,2例发生于单肺,3例为主干肺栓塞,11例为叶段肺栓塞,8例为亚段肺栓塞.结论 对于D-二聚体正常,又不能排除肺栓塞的诊断时,可结合患者Wells评分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并积极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如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必要时行CT肺动脉造影,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漏诊、误诊率.免疫胶体渗滤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正常不能排除中或高度临床肺栓塞可能性人群,应推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含量检测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69例第一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测定入院时第一次采血的D-二聚体,其中D-二聚体阴性9例,阳性60例,对D-二聚体阴性及阳性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结果 9例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为(0.9±0.4)μg/ml,阴性率为13%(9/69);D-二聚体阳性肺栓塞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为(16.5±14.2)μg/ml,阳性率为87%(60/69).D-二聚体阴性与阳性两组之间在D-二聚体含量、发病时间及血栓栓塞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肺动脉压、下肢静脉曲张及血栓形成等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阴性并非100%排除肺栓塞,临床对高度怀疑肺栓塞的患者,不要只关注D-二聚体水平,还要进行肺动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不同水平血浆D-二聚体(D-dimer)肺动脉收缩压情况,以及高碳酸血症与血浆D-dime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86例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D-dimer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进行测定,按照血浆D-dimer水平的高低分组比较SPAP水平的差异性,同时对PaCO2与D-dime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浆D-dimer水平升高的肺心病患者,SPAP水平要高于血浆D-dimer水平正常的肺心病患者,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同时,PaCO2与血浆D-dime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血液凝血状态异常,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形成是导致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因素。肺心病患者的高碳酸血症是参与血液凝血状态异常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溶栓与单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3例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溶栓组(n=32)与单纯抗凝组(n=31)。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动脉血气指标及右心功能指标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统计两组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及右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1);与单纯抗凝组比较,溶栓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77.8±7.3)mmHg比(83.4±8.7)mmHg]、右室前壁活动度[RVAWM,(4.9±1.7)mm比(5.8±2.2)mm]显著上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 (A-a)O2,(23.1±2.8)mmHg比(16.5±2.4)mmHg]、肺动脉收缩压[PASP,(54.6±7.9)mmHg比(34.2±7.5)mmHg]显著下降(P<0.05或<0.01)。溶栓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抗凝组(100%比80.6%,P=0.002)。两组出血发生率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氧合及右室功能指标,无禁忌患者可考虑优先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CHF患者55例(CHF组),PHD患者47例(PHD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急性呼吸困难发作时及缓解后1周血浆BNP及CRP水平。结果:与呼吸困难发作时比较,病情缓解后1周CHF患者血浆BNP[(1885±745)ng/L比(207±124)ng/L]、CRP[(36±11)mg/L比(8±6)mg/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PHD患者血浆BNP[(584±178)ng/L比(162±59)ng/L]、CRP水平亦均明显下降[(68±24)mg/L比(15±7)mg/L],P<0.05;呼吸困难发作时CHF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PHD组(P<0.05),CRP水平明显低于PHD组(P<0.05),呼吸困难缓解后1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脑钠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发作急性呼吸困难时检测二者水平有助于鉴别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源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80例肺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组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肺癌转移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测定对肺癌与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娟  毛达勇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270-2270,2309
目的 研究各种肺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测定意义.方法 对55例肺癌、30例肺结核病、4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5例肺结节病、50例肺炎、30例肺心病、38例尘肺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结节病和结核病组ACE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组ACE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结节病显著高于肺结核病组(P〈0.01),肺癌患者组显著低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组(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对各种肺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73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86例并发肺部感染与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本纽673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率为12.8%。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以及慢性肺部疾病史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1);高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史等与肺部感染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脑卒中病情越重,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15.1%明显高于非肺部感染组的3.6%(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部感染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