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外治法是将中药制成一定的剂型,用于体表的某一部位,使药物通过肌肤、经络的传导,达到病所,起到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对药物外治法非常重视,不仅为后世创立了外治的理论依据,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说:“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达脏腑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外治与内治机理一致,殊途同归。在对患儿的治疗中,因服药困难,采用外治方法,更为便当。笔者近年来,对小儿几种常见病,采用吸、吹、敷、洗等法,疗效较为满意,现录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敷脐疗法又称贴脐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现将近几年来有关敷脐疗法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一、敷脐类别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逐步从单一敷脐法,发展为多种敷脐法。主要有填脐法、贴脐珐、填贴混合法三类。填脐法有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等。贴脐法有贴膏药、贴布膏等。此外,还可根据治疗需要或用水调、醋调、酒调、药汁调拌等不同。1.填药末法:其方法是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适量填脐中,胶布固定。2.填药糊法:其方法是将所用药物研为细末。用温开水,或醋,或酒,或药汁  相似文献   

3.
<正> 治疗小儿口疮,除内服汤药,还需同时配合吹口药外治,以加速疮面痊愈。祖国医学应用吹口药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是治疗学上的一个特色。目前临床上用治口疮的吹口药,有锡类散、珠黄散、冰硼散、青黛散、砒枣散等。这五种吹口药中,除珠黄散外,均含有冰片、薄荷之类中药,涂在疮面上,清凉舒适,能减轻局部疼痛。这些吹口药,因组成不同,药效也有差列,临床使用时,必须结合溃疡程度、创面情况,合理选择。1.冰硼散:清火解毒的作用一般,能去腐生新,消肿止痛。2.锡类散:其清火解毒、去腐生新的作用都很强。3.青黛散:是五种吹口药中清火解毒功效最强者,但去腐生新作用不强。4.珠黄散:仅牛黄、珍珠两味组成,其药效均属中等。5.砒枣散: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用它来治疗有假膜  相似文献   

4.
药烟熏治疗法,是将某种药物或蒙药制剂用火焚烤之烟、味进行熏蒸而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属蒙医外治法中柔和性疗法之一.具有用药味数少、使用简便、作用快、毒副作用少等特点,主要是直接接触病变部位或间接作用于患病脏腑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清代吴尚先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即指用中草药捣烂或以散、膏、洗、熨、熏、敷、贴等皮肤疗法,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进入皮肤毛孔,凭借该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再经过经络的作用,使药气直达病所,达到治疗目的.笔者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外治经验和方药,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中医外治法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肺炎诊断标准的120例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敷背组、拔罐组、药熨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敷背组加用中医外治法的药物塌渍疗法治疗,拔罐组加用中医外治拔罐疗法治疗,药熨组加用中医外治法中的温药烫熨疗法治疗,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7、10天肺炎喘嗽的主要症状积分及减分率,综合评价不同中医外治法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作用与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第3天主要症状积分减分率比较,敷背组、拔罐组、药熨组治疗后第3天肺部听诊症状积分减分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治疗后第7天各主要症状积分减分率比较,敷背组、拔罐组、药熨组咳嗽及肺部听诊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0天,敷背组、拔罐组、药熨组、对照组各症状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用药物塌渍疗法、拔罐疗法、温药熨疗法治疗可提高小儿肺炎的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壮医常用外治法,广泛用于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疗效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负压吸拔、热敷作用、拔毒消肿、促进代谢、改善营养、通龙路火路气机、壮药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是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发挥内病外治作用的基础.壮医药物竹罐疗法遵循辨病施治理论,方中多采用祛风毒、除湿毒、散寒毒、消肿痛、通调龙路火路的常用壮药,如藤杜仲、山霸王、大血藤、三钱三、五爪风、三角风、八角枫、铁包金、宽筋藤等.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可作为多种风湿免疫病的外治手段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喉科吹药是中医用来治疗咽、喉、口、齿、唇、舌疾病的外用散剂。一般是用各种功用不同的药物,分别加工炮制后,再根据制方规律,配制成极细的粉末。临证时用喉枪或吹粉器将散剂吹布于咽喉及口腔患处,使药物直接浸渍患处而达到治疗目的。吹药的次数,可视病情的缓急而定,一般每日2~3次。若病情危急,可频频吹药。喉科吹药是中医喉科具有特色的传统疗法。笔者根据先父配制喉科吹药的经验和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概略地谈谈这方面的体会,以供医界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主要论述外吹乳痈在古籍中的记载,包括辨证论治源流及各种外治方法的来源、操作方法,体现古籍中针对外吹乳痈的病因病机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息息相关的特点,与中医临床治疗外吹乳痈的外治法即以清热解毒药物外敷为主的方法相契合;除此之外,外吹乳痈在古籍中多种外治法与现代中医学相近,即以通为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的治法。现总结本病在古籍中的外治理论与治法,认为清热解毒药物外敷是最适用于外吹乳痈的外治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灌肠疗法(直肠给药)属于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择中药煎剂或中药注射液等经肛门灌注于肠道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病治》中记载"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一时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效甚",开创了中药直肠给药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土家医外治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家医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千百年来流散民间,是药匠成名或传家之秘诀。土家医疗法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药物治法,二是非药物疗法,或分为内治法及外治法。现将土家医外治法简要述叙如下。1 拔罐疗法拔罐又叫打火罐、吸杂筒或扯火罐,是民间最常用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外治法。因古代以牛角制罐、多用吸脓吸瘀血,故称“角法”或吸筒疗法。拔罐是借助于热力或烧去罐中的空气,造成罐内负压而吸附于皮肤。拔罐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祛湿逐寒的作用。本法一般于用急性扭伤、挺伤、瘀肿、腰痛、骨节疼痛、寒咯,或因寒湿而致的肚子痛、头…  相似文献   

12.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中药的疗效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地区部分老药工的炮制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有的药物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因此,必须经过炮制,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及副作用,使服后不致产生不良反应.如红芽大戟生品有毒,泻下作用较猛,除传统的枣煮、米泔水煮、醋煮、醋炒、面煨等可抑制其毒性外,清流县医院老药工郭玉椿师傅还采用每10斤红芽大戟与5斤豆腐共煮半小时至一小时  相似文献   

13.
继承发扬中医外治法的初步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继承(基础研究)及发扬(改革创新)两方面概述南通市中医院吴震西科研组在中医外治法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基础研究主要是对古籍中有关外治法的梳理,发掘民间的发泡疗法,明确中医外治(内病外治)的概念,阐明药物外治的吸收机理。改革创新主要是采用化学试剂做外治药的赋形剂,借助现代科技促进外治药物吸收,利用先进的外治器具,改进传统落后的给药方法,尝试剂型改革及用灌肠方法治疗内科疾病等。举办会议、培训班,出版著作、论文,促进中医外治法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外治法包括药物贴敷、灌肠、外洗、吹鼻、吹喉等药物外治方法.近年来,临床将其应用于消化系急症的救治中取得较好疗效,且具有简便、易行、经济、速效的优点,现总结如下.1 贴敷疗法1.1 中药敷脐疗法敷脐疗法是中药外治法中的一种独特而行之有效的重要治病方法.脐,中医又称“神阙”是贴敷外治法中最常用的主穴之一.所选用药物大多辛香走窜、药力峻猛,旨在“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由于脐与消化系脏腑部位相近,作用更为直接,且脐常为消化系急症病症反应点,所以敷脐疗法在消化系急症中应用相当广泛,具有较好疗效,临床多与灸法、熨法同用.  相似文献   

15.
斑秃     
一、药物配制: 处方:金边龙舌兰(金边莲、金边假菠萝,Agave americana L var.marginate Hort)叶3张,白矾6克,酸醋(红醋为佳)半斤,新鲜生鸡旦4个。制法:先将金边龙舌兰叶剪碎包于纱布内挤汁于器皿中,把白矾研成粉末,把鸡旦的蛋黄取出。然后将半斤酸醋放入铁锅或砂锅内,煮沸后放入白矾粉末和金边龙舌兰汁,放毕迅速将锅由火上取下(白矾和金边龙舌兰汁不可久煮,以防有效成分破坏)待锅内药液冷却后再将生鸡旦黄搅碎倒入,即得复方金边龙舌兰汁,可贮于瓶内,封口,置阴凉处备用。二、使用方法:用棉签蘸上药涂脱发  相似文献   

16.
脐疗法介绍     
梁忠明 《中成药》1992,14(4):41-42
脐疗法是将药物制成适宜剂型敷于脐部使用,挥发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属透皮给药系统的范畸。脐疗法是我国民间沿用已久的外治疗法之一。此法源于《内经》,其后《五十二病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均有用外治法的记载。明代李自珍《本草纲目》中也有商陆敷脐治疗腹水的报道。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对外治方法进行了搜集整理,著有《理论骈文》,专论各科内病外治法。总结了历代治疗各种病症的方法和方药后  相似文献   

17.
鼻衄即鼻出血。《大明诸家本草》称之为鼻洪。祖国医学治疗本病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注重外治法。外治法大体可分为鼻腔内外治法、鼻背外治法、远端外治法三大类。一、鼻腔内外治法鼻腔内外治法即在鼻腔内用药,以达到止血目的的治疗方法。它又可以分为吹鼻法、滴鼻法、塞鼻法三种。纵观现代医家医著,鼻腔内外治法简便易行,所用药物大都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收敛作用的药物。 1.吹鼻法:吹鼻法应用简单,即将药物研成粉末,吹入鼻内。吹鼻药物有单方亦有复方,多采用收敛止血药物。如唐代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  相似文献   

18.
朱南方  李小苹 《陕西中医》2001,22(12):765-766
由于小儿口服药物困难 ,加上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药物经胃肠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针灸疗法及其推广应用的有关外治法在治疗小儿哮喘中日益发挥出其优势。针刺、艾灸、拔罐、穴位注射、耳穴贴压、磁吸针、穴位敷贴、药垫疗法等治疗小儿哮喘作用迅速、疗效确切。本文主要综述了上述疗法近 1 0年来在治疗小儿哮喘的概况和进展。内容包括 :1 .临床研究 ;2 .实验研究 ;3 .小结与展望。哮喘是中医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其患病率介于 0 .1 1~ 2 .0 3 % ,最高地区达 5 % [1 ] 。由于小儿口服药物困难 ,加之药物的毒、副作用和经胃肠道产生的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刺烙结合疗法与单纯刺营法和单纯烙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成刺烙组、刺营组和烙治组.刺营组刺割双侧扁桃体放血,烙治组用自制金属烙铁烧烙扁桃体,刺烙组则是将上述两者结合,即先刺割扁桃体放血,后烧烙扁桃体.治疗后三组均于患处喷锡类散.三组均每周治疗一次,...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腹水可属"臌胀""黄疸""胁痛""积聚"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医外治法具有简便效验等特点,主要包括中药灌肠、敷脐疗法、穴位敷贴、针灸疗法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法同内治法一样,八纲辨证,遣方用药,透皮给药系统亦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透皮吸收除具有消除药物浓度峰谷现象等优点,还可避免胃肠道刺激、肝脏"首关效应"等特点。外治法有单药,亦有复方,主要治则为攻下逐水、理气活血、温阳等。虚证常用黄芪、附子、肉桂等益气温阳之药;实证多为大黄、水蛭、莱菔子、芒硝等理气活血之药;攻逐水饮常用商路、甘遂、牵牛子等逐水药物;辛香类药物如冰片、麝香、远志、花椒、葱姜等药物,有促进药物透皮作用,根据中药引经药的属性,常被运用于外治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