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γ射线照射引起氧化损伤促进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γ射线照射引起氧化损伤,观察氧化损伤与衰老的关系。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半乳糖组、γ射线组和D-半乳糖+γ射线组,共4组,每组15只。D-半乳糖组于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γ射线组给予γ射线全身照射,D-半乳糖+γ射线组在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给予射线照射,对照组给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小鼠按上述处理80d后处死,取材,观察肝、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脂褐素含量,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和肝组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组小鼠肝、脑组织的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血清AGEs水平和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肝脏β-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改变;γ射线组小鼠肝、脑组织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肝脏β-半乳糖苷酶染色呈阳性改变,血清AGEs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与D-半乳糖组相比,D-半乳糖+γ射线组小鼠肝、脑组织的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血清AGEs水平和脂褐素含量升高(P〈0.05),肝脏β-半乳糖苷酶染色表达增强。结论:γ射线全身照射后可加重氧化损伤,进而促进衰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BALB/c小鼠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模型,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BALB/c小鼠给予60Coγ射线6.0 Gy一次全身照射。观察小鼠照射后一般临床表现、外周血细胞计数、股骨病理组织学及骨髓细胞集落生成情况。结果 小鼠照射后第3天活动量即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均无呕吐、稀便,照射后第11天白细胞降至最低值(基础水平的3.0 %),照射后第28天恢复至基础水平的53.7 %;照射后第14天血小板降至最低值(基础水平的8.1 %),照射后第28天恢复至基础水平的60.4 %;照射后第14天骨髓病理示骨髓腔呈空虚状态,骨髓有核细胞集落培养亦提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明显下降;照射后第28天骨髓病理、CFU-GM及CFU-Mix未完全恢复;照射后2个月全部小鼠存活。结论 6.0 Gy 60Co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BALB/c小鼠可成功构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模型,可用于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小鼠肝癌休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鼠肝癌休眠模型并验证休眠细胞的存在。方法:30只昆明种小鼠均右侧腋下接种1×106个H22腹水型肝癌细胞,常规喂养2周,第15天选择表皮肿瘤直径〉0.5cm的小鼠,进行姑息性手术,将肉眼可见肿瘤组织全部切除。手术后的小鼠再常规喂养8周,如接种处未见肿瘤组织生长,即认为肝癌小鼠休眠模型建立成功(按照平均寿命折算,小鼠生存期8周,即相当于人类寿命5年)。其后模型小鼠分为复发对照组和复发实验组,复发对照组小鼠常规喂养;复发实验组模型小鼠给予连续外伤刺激。6周后处死全部模型小鼠,接种部位取材,组织固定和HE染色观察肿瘤再生成情况确定休眠细胞的存在。结果:肝癌细胞接种于小鼠并行手术后,有20%小鼠成瘤,80%处于休眠状态。复发实验组给予连续外伤刺激6周后,100%小鼠成瘤,而复发对照组只有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本方法成功建立了小鼠肝癌休眠模型,并用外伤刺激引起肝癌休眠细胞增殖,验证了休眠肿瘤细胞在体内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肿瘤与衰老     
肿瘤与衰老发生机制的相似性提示肿瘤可能是衰老的自然结果.通过线粒体置换、基因组编辑、端粒维护和免疫编辑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衰老或抵抗机体衰老,从而突破人类寿命的自然极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电离辐射联合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能够加速肿瘤细胞衰老,衰老的肿瘤细胞分泌水平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探讨X射线照射联合Veliparib诱导小鼠乳腺癌细胞衰老及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的变化.方法 采用X射线照射联合Veliparib处理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诱导衰老肿瘤细胞模型;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SA-β-gal作为评估衰老的指征,根据细胞大小及颗粒流式分选大衰老肿瘤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衰老相关分泌表型,比较对照组、Vel组、X射线组、X射线+ Vel组的相对表达量,观察X射线+Vel组细胞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采用多重液相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s array,CB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FN-β和IFN-γ的浓度;荧光定量PCR检测流式分选出的大衰老细胞和非衰老细胞的分泌表型.结果 X射线+Vel组细胞在照射后第4天出现明显的衰老指征;对照组、Vel组、X射线组、X射线+Vel组中大衰老肿瘤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633±0.961)%、(2.867±1.069)%、(20.133±3.570)%和(58.200±6.583)%,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X射线照射(F=273.720,P<0.001)及药物Veliparib(F=75.691,P<0.001)的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射线照射与药物Veliparib的交互效应显著(F=73.858,P<0.001);X射线+Vel组大衰老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14.468,P<0.001)、Vel组(t=14.371,P<0.001)及X射线组(t=8.805,P=0.001).在SASP mRNA相对表达量方面,X射线及Veliparib的主效应与两者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X射线+Vel组p21、IFN-β、TNF-α、CCL5、CXCL9和CXC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Vel组、X射线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各细胞因子在联合处理后第4天出现表达高峰,随后下降;X射线+Vel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IFN-β、IFN-γ的浓度最高,X射线+Vel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与X射线组,P<0.001;流式分选出的衰老细胞较非衰老细胞p21、SASP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X射线照射联合veliparib诱导4T1细胞衰老并导致其分泌表型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免疫刺激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百余年中,小鼠模型在医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肿瘤基础研究以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肿瘤研究进展的不断加深,从最初的肿瘤移植模型到近年的基因编辑模型,模型小鼠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人体环境中,不同的肿瘤在发生、发展及转移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因此,建立合适的小鼠模型是开展肿瘤研究的必要条件.本研究总结目前肿...  相似文献   

7.
人胃癌裸小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人化”SCID小鼠免疫模型可望为肿瘤免疫学研究提供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本实验利用APAAP法,间接荧光原位杂交法及细胞毒实验观察转输入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在SCID小鼠体内分布及活性,比较了静脉与腹腔法转输HuPBL建立短期细胞免疫模型,现报告如下,实验方法:SPF级环境下饲养的SCID小鼠共28只,分尾静脉和腹腔转输淋巴细胞各2组,每组7只,其中2组(静脉组和腹腔组)1次转输入PBL,2周时处死,另2组再次转输淋巴细胞,4周时处死.其间,实验当日开始,每2天断尾采血,APAAP法检测淋  相似文献   

9.
杨有文  沈锡中  张卫华 《肿瘤》1999,19(4):220-223
目的建立抗肿瘤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用BamHI酶切表达质粒pULB3238获取小鼠细小病毒非结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将其接种入小鼠受精卵内制备转基因小鼠。转基因鼠尾部组织DNA以PCR检测靶基因整合;整合转基因的G0A6小鼠与正常C57BL/6J小鼠配种所产G1代转基因鼠,通过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其肺脏等组织的转录;G1代鼠根据PCR检测结果分整合和未整合非结构基因两组,两组均腹腔注射致肺肿瘤化学致癌剂氨基甲酸乙酯水溶液。结果G0代有4只鼠整合靶基因;G1代(G0A6子代)转基因鼠的肺组织有靶基因转录;G1代整合转基因实验组小鼠被诱导肺瘤结节平均数显著少于未整合转基因的对照组(P<0.01)。结论抗肺肿瘤转基因小鼠模型已建立。  相似文献   

10.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金松  陈雪瑜  李伟平  杨岩  宋振兰 《癌症》2009,28(2):217-220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侵袭性NHL占了很大的比例,然而传统化疗方案提高NHL疗效的空间有限。本研究旨在建立淋巴瘤小鼠模型,为探讨治疗NHL新方案并研究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应用人弥漫大B细胞NHL细胞株SU-DHL-4及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Daudi,经尾静脉注射人SCID小鼠体内.探索建立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条件及特点。Daudi淋巴瘤小鼠分为对照组及美罗华治疗组.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SU-DHL-4淋巴瘤小鼠在中位时间39.5d后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消瘦、竖毛、活动迟缓,于小鼠腹腔、尾部或后肢部位出现肿块,未发现肝脏、脾脏、骨髓等脏器出现淋巴瘤细胞浸润。Daudi淋巴瘤小鼠于中位时间30.5d发病,出现双后肢瘫痪,于瘫痪后9.5d左右死亡。Daudi淋巴瘤小鼠的脏器大多受淋巴瘤细胞的累及,骨髓中出现大量Daudi细胞浸润。美罗华治疗使小鼠骨髓中的Daudi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对照组Daudi淋巴瘤小鼠的中位瘫痪时间及生存时间分别为30.5d及40d,美罗华治疗组的小鼠分别为52.5d及76.5d,美罗华治疗组小鼠的中位瘫痪时间及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应用SU—DHL-4细胞及Daudi细胞均可以成功建立B细胞NHL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金复康口服液对D-半乳糖诱导的免疫衰老模型小鼠肺癌移植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包随机取10只C57BL/6J雄性小鼠作空白对照、取83只C57BL/6J雄性小鼠连续42 d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mg/(kg·d)]建立免疫衰老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和金复康口服液进行干预;造模后取10只对照组和20只免疫衰老模型组小鼠,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摘取小鼠胸腺及脾脏,计算器官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及脾脏T细胞免疫衰老相关膜分子表达.其余63只免疫衰老模型小鼠左侧腋下前部接种肺癌细胞LL2-Luc-M38建立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金复康预防和金复康防治组进行干预,其中30只(每组取10只)小鼠于移植瘤造模14 d后处死,检测瘤体质量;其余33只小鼠观察成瘤时间、计算生存期.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 <0.05或P<0.01),小鼠胸腺和脾脏的CD3+ CD45RA+、CD3+CD25+、CD3+CD28+表达显著下降(P<0.01),CD3+ CD196+、CD4+ CD25+表达显著上升(P<0.01),血清SOD活力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明显上升(P<0.01);金复康干预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免疫衰老小鼠脾指数明显上升(P<0.01),脾CD3+ CD45 RA+和CD3+ CD28+表达明显上升(P<0.01或P<0.05)、而CD3+ CD196+及CD4+ CD25+表达显著下降(P<0.01),胸腺CD3+ CD25+表达显著上升(P<0.01)、CD3+ CD196+表达显著下降(P<0.05),血清SOD活力明显上升(P<0.01),而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2)免疫衰老小鼠皮下接种肺癌细胞后,金复康预防组小鼠的成瘤时间和生存期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P<0.05),金复康防治组的生存时间延长更为明显(P<0.01);金复康防治组移植瘤体质量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和预防组(P<0.05),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半乳糖可诱导小鼠免疫衰老发生;金复康可时间依赖性地延缓小鼠免疫衰老,从而防治肺癌的发生发展及延长小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明确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方法是目前研究热点。小鼠是肺癌临床前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根据不同的研究策略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小鼠模型。目前常用的小鼠肺癌模型包括诱发性模型、移植物模型及基因工程模型等,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小鼠模型。回顾国内外肺癌小鼠模型相关文献报道,归纳总结常用肺癌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为肺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方  胡明道  陈鹏 《现代肿瘤医学》2017,(18):2883-2885
目的:建立小鼠的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肝癌的侵袭转移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并进行传代,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ml,接种到小鼠腹腔,进行腹腔传代培养,腹腔传代3次后,收集腹水瘤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2遍,调整细胞浓度为2×107/ml,用50 μl的微量注射器无菌开腹直视下向小鼠肝脏左叶注入50 μl的H22细胞,术后常规饲养,14天后人道主义处死小鼠,解剖观察小鼠肝脏肿瘤形成情况,病理组织学方法鉴定肿瘤组织.结果:肉眼可见肿瘤结节形成良好,成瘤率高,病理鉴定为肝癌.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的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为后续研究肝癌的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裸小鼠人大肠癌淋巴道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一种人大肠癌简便、可行、稳定的淋巴道转移研究动物模型。方法裸鼠爪垫皮下注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接种后在1~6周及8周不同时间段取材;收集腹股沟、腘窝,髂血管旁,肾门淋巴结以及肝肺脏器;进行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种植瘤的成瘤率、生长情况以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爪垫种植1周后成瘤率100%。3周后淋巴结开始转移,到6周时第一级腹股沟腘窝淋巴结完全转移,转移率100%,其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阳性率76.9%(10/13);第二级髂血管旁淋巴结部分转移,转移率40%(2/5);未见第三级肾门淋巴结转移。到8周时见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率60%(3/5),肾门淋巴结开始转移(1/5),但均未见肝肺远处转移。HE染色及CEA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淋巴结有弥漫性癌细胞浸润。结论裸鼠爪垫皮下注射可成功建立人大肠癌淋巴道转移模型。此模型快速简便、转移集中、转移率高,可为研究结直肠癌淋巴道转移机制,药物干预等抗转移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肝癌模型,观察GFP蛋白在诱癌过程中荧光的变化。方法采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A)/四氯化碳(CCk,乙醇/DENA诱导肝癌共20周,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均为GFP转基因小鼠。每周监测小鼠体重的变化;常规HE染色动态观察病理组织学;第4、12、16周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制作冷冻切片观察荧光表达,并以石蜡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第20周时处死小鼠取其肝肿物进行原代培养,观察肿瘤细胞中荧光表达和分布。结果实验组GFP转基因小鼠死亡15只,死亡率30%(15/50)。对照组10只小鼠未发生死亡。GFP转基因小鼠在诱癌的第4、12、16、20周依次出现肝炎,肝硬化、癌前病变和癌变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诱癌开始前、第4周、第12周和第16周肝脏组织的冷冻切片有GFP蛋白的表达,诱癌第20周肝肿物原代培养中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GFP蛋白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GFP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的动物模型,可动态观察肝癌细胞中GFP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其磁共振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观察其磁共振表现。方法先建立H22腹水瘤小鼠模型,抽取癌性腹水,制备H22小鼠肝癌细胞悬液,然后开腹直视下分别将0.02ml的H22细胞悬液(5×105)注入20只BALB/c小鼠的肝实质内。MRI观察肿瘤体积及其影像学表现,取肿瘤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留取10只荷瘤小鼠观察自然生存期。结果肝的原位成瘤率为100%(20/20),肿瘤自发消退率为0(0/20),荷瘤小鼠自然生存期为18~28天,平均为21.7±1.1天。MRI检查术后7天肿瘤平均体积为(7.76±1.33)mm3;术后14天肿瘤平均体积为(126.31±42.03)mm3;肿瘤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病理切片证实肝脏成瘤。结论成功建立BALB/c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MRI是一种可用于发现、追踪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无创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姚明  孔韩卫  李江 《肿瘤》2000,20(5):351-351
骨肉瘤是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 ,约占骨恶性肿瘤的 1/ 3,该肿瘤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因此 ,建立相应的肿瘤模型对骨肉瘤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均有较大价值 [1 ]。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  BAL B/ c- nu/ nu裸小鼠 ,由本所实验动物室提供 (SPF级 ,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 0 2 - 30 - 1) ,鼠龄 5~8周 ,雌雄兼用 ,每代 4~ 6只 ,饲养和实验均严格按照 SPF规范要求。二、肿瘤组织 取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该病人为 32岁女性 ,左下颌骨长有一 5 .5cm× 4cm× 4cm大小肿块 ,病理诊断为骨肉瘤。三、肿瘤的移植和传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衰老对小鼠脊髓组织中锌转运体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材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脊髓组织,应用HE染色观察灰质神经元形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体视学技术检测锌转运体家族成员ZnT1、ZnT3、ZnT6和ZnT10的表达变化;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含量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老...  相似文献   

19.
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炎症微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建立稳定而模拟性好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及转移特性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建立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为基础,对肿瘤微环境进行分析,旨在探索炎症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保脾法通过脾脏原位注射SL4细胞建立模型,显微镜下观察肝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免疫表型及肿瘤炎症微环境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100%;显微镜下模型组肝脾组织有大量肿瘤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增多。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模型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3-B220+)减少,由62.6%降至30.2%,脾脏B细胞(CD3-B220+)增多,由33.6%升至42.4%,提示B细胞从外周血动员到脾脏以产生抗肿瘤抗体;模型组外周血单核粒细胞(Gr1+CD11b+)增多,由9.6%升至54.1%,在体内循环和炎症微环境作用下,转化为肿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Gr1+F4/80+),表达量49.5%,提示TAM可能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起关键作用。结论:采用保脾法经脾脏原位注射SL4细胞建立的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可成为研究肿瘤转移的理想模型,为探索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炎症微环境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骨转移占晚期肺癌的50%-70%。本研究以体外侵袭、迁移能力不同的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SPC-A-1、XL-2为基础建立肺腺癌骨转移裸小鼠模型,MicroCT观察骨转移情况。方法将50只6 w-8 w龄裸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4个实验组左心室分别注射相应四种细胞悬液(0.2 mL/只);对照组左心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二周起定期对各组小鼠进行MicroCT扫描,当小鼠明显消瘦时此组观察结束,结束前行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各实验组出现的骨转移部位按中轴骨和四肢骨归类,比较这两种部位之间的转移率;根据各组出现骨转移所用平均时间、骨转移率,对各细胞系骨转移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MicroCT、病理学检查确定,各实验组出现不同骨转移率,对照组小鼠无骨转移现象;各实验组中轴骨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四肢骨,这与临床上肺癌骨转移规律一致,模型建立成功。各实验组间发生骨转移的小鼠数目及出现转移所用平均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MicroCT能清晰地检测到骨质破坏,利于骨转移情况的判断;我们成功建立了肺腺癌骨转移模型,为以后探索出新的肺腺癌乃至肺癌骨转移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基础;4种肺腺癌细胞系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强弱不等,但体内骨转移能力没有明显差异,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