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氢元  黄秀霞  张海燕  辛萍 《中国医药》2013,(11):1556-155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BA)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IL-23、IL-3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BA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水平。结果BA组血清IL-13、IL-23、IL-33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1.6)ng/L比(1.6±0.5)ng/L,(15.9±13.6)ng/L比(5.9±2.2)ng/L,(61.4±28.6)ng/L比(5.3±4.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BA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3、IL-23、IL-33水平升高,提示这3种IL在哮喘急性发作中起到促炎作用,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 12、- 13和 IL- 18对哮喘患者 Th1/ Th2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药物对它们的作用。方法 采用 Ficoll- 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对 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 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进行分离 ,分别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分为空白组、地塞米松组和干扰素 -γ(IFN-γ)组共同培养2 4 h,用 EL 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IL - 12、IL - 13和 IL - 18的水平。结果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哮喘组 IL -12和 IL - 18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而 IL - 13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哮喘组加地塞米松后 ,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比空白组降低 (P<0 .0 5 ) ;加 IFN- γ后 ,IL- 12明显高于空白组(P<0 .0 5 ) ,而 IL- 13和 IL- 18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1IL- 18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它通过调节 Th1/ Th2的活性及细胞因子的产生 ,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2糖皮质激素和 IFN- γ联合应用可能是治疗哮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5(IL-15)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IL-18和IL-15的浓度,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IL-18和IL-15的表达在SAP组明显高于MAP组,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IL-18(78.32±15.45)ng/L vs(28.21±13.18)ng/L,P<0.01;IL-15(42.17±19.15)ng/L vs(5.88±2.01)ng/L,P<0.01]。血清IL-15和IL-18在MAP组及SAP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IL-18和IL-15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可能是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任志红  赵璇  曾玲  董琳 《安徽医药》2018,22(1):85-87
目的 探讨哮喘及肺炎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18、IL-16、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哮喘患儿(哮喘组)33例,肺炎患儿(肺炎组)38例,健康小儿4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研究对象血浆IL-18、IL-16、IL-4及IFN-γ水平,并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非发作期血浆IL-16、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87、18.359,P<0.05),血浆IL-18和IFN-γ水平,在急性发作期、非发作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25、4.367,P>0.05).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IL-18、IL-1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86、31.256,P<0.05),血浆IL-4和IFN-γ水平,在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328、5.587,P>0.05).哮喘患儿血浆中IL-18与IL-4、IFN-γ之间,IL-16与IL-18、IL-4、IFN-γ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IL-4与IFN-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肺炎患儿血浆中IL-18与IL-16、IL-4、IFN-γ之间,IL-16与IFN-γ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IL-16、IL-4、IFN-γ参与了小儿哮喘和肺炎的免疫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13、18(IL-8、IL-13、IL-18)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急性发作期组)和45例缓解期患者(缓解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测定,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21,5.13,4.99,5.32,5.48,5.59,均P<0.05);急性发作期组患者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患者(t=4.18,4.71,4.89,均P<0.05).结论 IL-8、IL-13和IL-18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可能与IL-8、IL-13和IL-18的上调有关.检测血清IL-8、IL-13和IL-18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进展及指导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3的含量.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血清IL-1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13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为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7.
IL-18是近年克隆鉴定的新型细胞因子,具有较广泛的免疫学活性。IL-18、IL-18R和 IL-18BP已经被广泛而深入地研究。文章综述 IL-18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旋西替利嗪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7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35例用左旋西替利嗪治疗的治疗组,35例用氯苯那敏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IL-13与IL-1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咳嗽评分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IL-13与IL-18分别为(46.7±17.3)ng/L和(145.2±27.1)ng/L,对照组分别为(98.5±30.7)μg/L和(179.6±30.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旋西替利嗪可能通过改善IL-13与IL-18而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IL)-18为最新命名的一种IL,国外对其与哮喘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学水平层面IL-18的分泌及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相互关系,小鼠模型层面IL-18与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关系探讨,发现IL-18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诱导干扰素(IFN)-γ产生,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保护作用。但亦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国内在基础性研究方面相关报道较少,且在儿童哮喘的临床科研方面分歧较大,尚未有定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哮喘炎症研究的重点已经移到了T淋巴细胞上。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整个炎症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T辅助细胞功能的认识取得重大进展,机体的Th1/Th2平衡倍受研究人员关注。哮喘的发生与Th2优势应答密切相关,Th2型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4、IL-5及IL-13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影响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浸润的T细胞子集变化的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在裸鼠皮下接种,形成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同时,以不同剂量IL-18分为4组治疗,4组分别腹腔注射IL-18 0.75,1.00,1.25,0(模型组)μg(0.1 mL)/只,治疗4周,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瘤体大小的变化。4周后处死取肿瘤组织和脾组织,免疫磁珠阴选组织中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及脾组织中IL-17+/IFN-γ-CD4+T(Th17细胞)、IL-17-/IFN-γ+CD4+T(Th1)和IL-17+/IFN-γ+CD4+T细胞的变化。结果 HepG2细胞株建立了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IL-18抑制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形成及转移,治疗时间越长剂量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织中Th17和IL-17+/IFN-γ+CD4+T细胞浸润数目增加,Th1细胞降低,与脾组织中一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IL-18后,随着剂量的增加,Th1细胞增加,IL-17+/IFN-γ+CD4+T细胞和Th17细胞浸润数目降低,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 IL-17+/IFN-γ+CD4+T细胞数目在裸鼠移植瘤及其脾组织中增加,可能是在肿瘤环境中,促进其向Th17细胞分化;IL-18通过诱导IFN-γ的生成促进Th1细胞的生成,呈正反馈效应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与脑梗死关系及其对血脂、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90例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210例的IL-18基因型,同时测定血浆脂质、脂蛋白水平。结果IL—18基因-137G/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脑梗死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624倍(OR=1.624,95%CI:1.134—2.324);携带C等位基因的脑梗死个体血清T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IL-18基因.137G/C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自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1例SLE患者按SLE活动性指数积分分为活动组(51例)和非活动组(20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患者血清IL-10、IL-18的水平。结果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49.4±12.2)ng/L、(423.7±40.8)ng/L明显高于非活动组(20.3±8.7)ng/L、(241.6±29.1)ng/L和对照组[(13.2±4.8)、(150.3±21.6)ng/L](均P〈0.01)。结论IL-10、IL-18的表达水平和SLE的活动度有关,检测IL-10、IL-18对SLE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白爱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66-206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I患者9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ACI组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依次逐级升高(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升高;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hs-CRP和IL-6有助于AC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老年和糖尿病是造影剂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本试验的目的是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增强CT检查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以及早期预测造影剂肾病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年龄大于60岁、糖尿病史1年以上、无明显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共30例,患者均采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ELISA法测定造影前和造影后24h、48hIL-18以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C)。结果观察对象均无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造影后血IL-18与造影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24h尿IL-18、血胱抑素C升高明显,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SCr升高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IL-18是可以早期反映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对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风疹病毒IgM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0例孕妇血清中的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结果230例中IgM阳性20例,阳性率为8.70%;多次妊娠者IgM阳性率(25.93%)明显高于初次妊娠者(6.40%)(χ^2=11.43,P〈0.05);IgM阳性孕妇的早期流产率为31.58%(6/19),而IgM阴性孕妇的早期流产率为8.53%(11/1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清风疹病毒IgM抗体的测定有助于预测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患者血浆中IL-18、IL-21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26例骨关节炎患者与27例健康成人血浆中IL-18、IL-21水平的差异,探讨其与骨关节炎的关系.结果 26例骨关节炎患者血浆中IL-18和IL-21水平均高于27例健康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8、IL-21水平在骨关节炎患者中明显增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8.
张祖贻  杨远  张见平 《江苏医药》2002,28(3):164-166
目的:探讨CpG-ODN对哮喘小鼠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及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中附法(ELISA)分别检测CpG-ODN对哮喘小鼠抗原首次激发后24小时和抗末次激发后24小时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2细胞因子IL-4和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的影响,并与激素治疗组和哮喘组对照。结果:(1)抗原末次激发后24小时,CpG-ODN 血清及BALF中IFNγ水平高于哮喘组及地塞米松组(P<0.001)。(2)抗原首次激发后24小时及抗原末次激发后24小时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低于哮喘组(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抗原末次激发后24小时,CpG-ODN组外周血和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哮喘组(P<0.001)。结论:CpG-ODN不仅有具有与地塞米松相同的下调Th2细胞因子表达和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地塞米松所没有的诱导Th1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说明其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而达到在早期抑制哮喘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志刚  申改青  黄玉焕 《安徽医药》2023,27(12):2479-248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哮喘发病的影响,分析H.pylori感染对免疫功能指标、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哮喘病儿(哮喘组)142例,及健康儿童(对照组)120例。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比较哮喘组和对照组中H.pylori阳性率。哮喘病儿根据是否合并H.pylori感染,分为H.pylori阴性组和H.pylori阳性组,比较两组间免疫功能指标、Th1/Th2及Th17/Treg。结果 哮喘组H.pylori阳性率10.6%显著低于对照组32.5%(χ2=19.13,P<0.001)。轻度哮喘组、中度哮喘组和重度哮喘组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22.2%(10/45)、6.6%(4/61)和2.8%(1/36),三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P=0.007),且重度哮喘组H.pylori阳性率低于轻度哮喘组(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