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味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伴盆腔积液的疗效。方法: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均用氧氟沙星静滴,治疗组加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味灌肠,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味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伴盆腔积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活血化瘀汤保留灌肠配合丹萸饮内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SPID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活血化瘀汤保留灌肠配合丹萸饮内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盆腔积液、盆腔包块、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评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精力、疼痛、情绪、睡眠、身体活动、社交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盆腔积液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盆腔包块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观察组盆腔积液少于对照组(P<0.05),盆腔包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EGF、MMP-9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慢性盆腔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临床中医证候评分、抑郁状态评分、焦虑状态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符合标准的60名患者分为丹枝饮组和对照组,丹枝饮组采用自拟方丹枝饮治疗,对照组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连续治疗21 d,观察2组治疗前后慢性盆腔痛疼痛缓解率、慢性盆腔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临床中医证候评分、抑郁状态评分、焦虑状态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丹枝饮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3.4%,其中痊愈6.7%,有效56.7%,显效20%;丹枝饮可以减轻患者的慢性盆腔痛VAS评分,可以改善中医证候学评分、抑郁状态评分和焦虑状态评分。结论:丹枝饮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是临床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温阳化饮是中医治疗痰饮的原则.胸腔积液属中医学“饮证”范畴,应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法治疗老年肺癌患者合并胸腔积液需紧扣病因病机,结合癌瘤致病其气必虚的本质,虽与饮证有相似之处,也更加难治.老年患者应顾护脾阳,祛邪不伤正,杨国华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阳不足、痰湿内阻型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及辨证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药物杀胚治疗有效出院的瘀结成癥证异位妊娠患者,外敷双柏油膏及口服加味化瘀消癥复方对治疗异位妊娠包块与盆腔积液效果.方法 将经药物治疗有效出院的瘀结成癥证异位妊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双柏油膏外敷,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化瘀消癥复方口服,对比出院2周后与4周后的阴道彩超情况,观察2组患者异位妊娠包块与盆腔积液的变化.结果 出院2周后,治疗组异位妊娠包块缩小率、盆腔积液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4周后,治疗组异位妊娠包块缩小率高于对照组(P<0.05),盆腔积液缩小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2周与4周后,治疗组异位妊娠包块消失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包块尚未消失的病例,治疗组包块的R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药物治疗有效出院的瘀结成癥证异位妊娠患者,在外敷双柏油膏的基础上,继续服用加味化瘀消癥复方,可有效促进异位妊娠包块与盆腔积液的吸收,减少尚未消失异位妊娠包块的血供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走罐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干预慢性盆腔炎(CPID)合并盆腔积液寒湿凝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PID合并盆腔积液寒湿凝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26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走罐疗法.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腰骶部...  相似文献   

7.
通过理论分析、经验总结、临床试验及治法研究等不同类型文献报道,从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肝性胸腔积液等不同病种,分析了悬饮中医证候研究现状,认为悬饮证候研究多使用4字组合的复合证候,主要证候虽大致统一但各有侧重,而胸腔积液的发病过程及发病机理不同,决定着悬饮证候亦有所差异,并对悬饮证候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从悬饮角度论治的治法方药。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资料,开展临床观察。结果: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病程中可见合并外感的情况,但非外感所引发,治疗不可拘泥于《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及治疗方法,临证当从泻肺祛饮、调燮三焦宽胸理气、温阳化饮、饮瘀同治四个方面入手选方用药,可收良效。结论:从悬饮角度论治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恶性胸腔积液相关文献中中医证候及用药进行分析,应用Frequency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3篇文献。恶性胸腔积液属中医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中医证型偏于实证15频次(45.45%),其中瘀水互结证8频次(24.24%),饮停胸胁证7频次(21.21%);偏于虚证18频次(54.55%),其中脾虚水停证6频次(18.18%),脾肾阳虚证5频次(15.15%)。治疗多遵循"以温药和之"的原则,以经方为基础,选用泻肺逐饮、健脾益肾、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中药加减辨证治疗。结论目前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证候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有必要开展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相似文献   

10.
熊曼琪  彭万年 《新中医》1989,21(4):18-19
小青龙汤是仲景治支饮、溢饮、肺胀、咳喘等证的著名方剂。笔者加减用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等。临证加减治疗21例均有效。其中痊愈9例,好转12例。将本方试用于胸膜炎、胸腔积液等病亦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例一、悬饮(胸膜炎、胸腔积液) 陈××,女,59岁,美国华侨。1986年9月17日  相似文献   

11.
饮与饮伤诠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所伤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金元医家李东垣提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混言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那么,什么是饮?怎样会致饮伤?通过对历代中医文献的研究,结合现实生活,对饮与饮伤进行了诠释。认为饮食之饮,包括水、酒、茶、乳等清稀之物。务饮是指过饮、久饮、劣饮、偏饮、乱饮对人体的损伤。充分认识饮与饮伤,有利于进行饮伤疾病的防治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提出的治疗痰饮病的大法.脾失健运,水精不能四布,是引起痰饮病的主要原因,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候.温通阳气为治本之法,另外,根据痰饮之部位不同又有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扶正祛饮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伤寒论》论治痰饮病的条文作了归类,分别以“痰病论治”和“饮病论治”逐条进行叙述。对痰病和饮病的概念、关系进行了探析,并对各汤证的病因、病机、治法和汤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临床提出了大陷胸汤既可治痰水凝结胸胁的结胸证,又可治痰水凝结腹部的结腹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中日古代医家对痰饮的认识源流,以及对痰饮的形成、鉴别、中医辨治方法 的认识.中日学者对痰饮的认识丰富了对痰饮的形成以及辨证论治方法 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杨常泉  马融 《天津中医药》2008,25(5):360-363
[目的]评价温肺定喘膏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寒饮停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患者按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双盲加载试验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氨茶碱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温肺定喘膏和安慰剂,治疗前后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最大呼气流速(PEFR)、嗜酸粒细胞等情况.[结果]试验组疾病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对证候计分和、主症计分和以及喘息、哮鸣、恶寒怕冷单项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1例药物周围黏膜处皮肤红痒,考虑系黏膜基质过敏所致,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结论]温肺定喘膏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寒饮停肺证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安全性好,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王旭高医书全集·环溪草堂医案>中以痰饮为主证的医案加以分析,归纳为:寒饮咳嗽,温肺蠲饮;溢饮阳衰,温阳利水;悬饮潴留,攻积逐饮;留饮阳微,健脾通阳;饮去正虚,调理善后.  相似文献   

17.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因温药有振奋脾肾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作用。痰饮之邪得温药始开,得阳始运。阳气运则水液行;温药和,则饮邪化。而苓桂术甘汤乃治痰饮病的基础方。  相似文献   

18.
论体质因素对恶阻发病与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恶阻是妊娠初期生理上的特殊改变与体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常见病理体质为脾胃素虚、痰饮素盛、肝火素旺,其发病机制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临床应辨体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为《伤寒论》中较有争议的一条方证。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参考临床典型治疗医案,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的病机及功效。认为本方证的病机为:少阳病,阳气郁滞,枢机不利;太阴病,阳气内虚,运化失司;兼痰饮内停。功效为:和解少阳,行气生津;温阳化饮,温脾散寒;祛邪扶正,斡旋阴阳。进一步指出此方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黏液性水肿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卵管炎性患者的盆腔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证候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使其更客观、更科学。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妇科住院,经腹腔镜检确诊为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患者的盆腔状况与其中医证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纳入研究的46例患者中,气滞血瘀型所占比例最大。②4个不同中医证候比较,4组均存在盆腔粘连,组间盆腔粘连程度无显著性差异。③4个不同中医证候比较,4组间充血程度有差异,其中湿热瘀结组与其他3组有显著性差异。④4个不同中医证候比较,4组间渗液程度有差异,其中湿瘀互结组与其他3组有显著性差异。⑤纳入研究的患者的腹腔液UU感染与宫颈分泌物UU感染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为“瘀”,瘀是致病因素,亦是病理产物。不同证型之间因其有不同的夹杂证,盆腔状况亦有不同的侧重,这些不同的侧重与夹杂证的病理本质相关。对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的腹腔液进行UU培养,阳性率较低,与取患者的宫颈分泌物作UU培养相比,腹腔液的病原体检测并不能更有效的说明盆腔炎患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