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1]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  相似文献   

2.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以指导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养生康复为目的的一门学科.近几年随着对体质学说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因此通过梳理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以期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是中国特有的医学理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指导预防和治疗的学说。对月经病、妇科杂病中的中医体质学说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瑶医体质学说是以瑶医盈亏平衡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向,提供诊疗依据的学说。本文简述瑶医体质学说及其理论基础,瑶医早期应用的二分法及在二分法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六分法,展望细化的体质分型能在个性化诊疗、养生保健与机体恢复方面提供更好的指导,体质学说将成为瑶族医学和其他医学交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结合中韩两国的体质学说,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治疗.发现本病的病因病机与中医体质学说中的腻滞质、韩国体质学说中的太阴体质密切相关.治疗上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原则,用迎随补泻法,主要以五输穴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体质学说自本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近20a来,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 理论研究1.1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被比较明确地提出后[1],受到中医界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已得到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2]并认为其基本原理概括为:(1)体质过程论—…  相似文献   

7.
周佳  潘文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54-2455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以体质学说来正确指导妇科病的防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决定了妇科病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都具有独特性。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不仅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差异,而且是机体发病的内部因素,它不但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着某些疾病的类型。体质的偏颇对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的特点,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妇女体质是归纳妇女体质共性的基础,研究妇女体质共性的差异性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妇女体质的整体概貌,以便有效地指导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任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3):111-113
体质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目前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内容日趋深入,研究水平日趋提高,研究思路日趋拓宽,本文是对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疾病发病、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提出增加疾病病种与体质关系的研究、临床经验的总结及突出“治未病”在体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医体质学说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体质的病理生理特点,分析疾病的发展趋势、预后及病变特点,进而指导临床疾病防治的一门学说。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出发防治肺部疾病,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论治”和“治未病”的优势。文章通过总结近年来名家经验和学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从发病、辨证、防治等方面探讨不同中医体质与各类肺病的相关性,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肺部疾病的中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体质学说在咳嗽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龙梅 《国医论坛》2007,22(1):19-20
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1].咳嗽既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咳嗽是由外感、内伤等病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不利上逆而发生的一种肺系病证.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属于本病范畴.笔者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到咳嗽的治疗中,辨质论治[2],通过改善脏腑经络的偏颇和精气阴阳的盛衰,达到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间歇期是疾病自身客观规律的体现。分期并特别重视间歇期的辨证施护是临床的需要,也是正确合理应用中医辨证的具体体现。根据偏头痛的发病特点和病理机制,在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下筛选合适的专病专药、制定有别于偏头痛以外人群的体质干预即偏头痛间歇期中医药干预的具体措施十分必要。体质辨识在偏头痛间歇期中医辨证干预中的运用是体质辨识从普遍人群的干预到特殊疾病干预的积极尝试,运用体质辨识理论对偏头痛间歇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无疑是对偏头痛的分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体检的方法和内容,研究中医体检的优势和特色。[方法]在研究、分析现代健康体检的基础上,着重叙述中医健康体检理念,讨论中医体检的内涵,在中医体检对象的类别中分析中医特色及合理运用。[结论]健康体检对于现在社会的人们越发重要,中医体检理论体系正在逐渐丰富。总结和归纳中医体检的原则和优势特色,为促进中医健康体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中医健康体检的广泛应用而做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古人认为小儿体质"纯阳"之说应当理解为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而非体质偏热;"稚阴稚阳"说从阴阳的角度概括了小儿体质敏感且变化多端的特点;"五脏有余不足"说则从临床应用入手总结了小儿五脏的脏气特征。因此,结合临床实践,合理诠释和发展古典文献,才能正确把握小儿体质现象,为疾病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五行体质,禀赋于先天,调养于后天,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具有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征,兼稳定性、变异性于一体。王晖主任医师以其四十五载行医经验,总结、归纳了五行体质各阶段特点,以宗《内经》"有诸内必行诸外"、"以常衡变"之旨,分龄论治,屡试不爽,现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分别以结构母核相近的黄酮类及生物碱类中药单体为乳膏所载药物,以稳定的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乳化体系为乳膏基质,采用近红外稳定性分析技术定量表征乳膏的物理稳定性,基于乳膏凝胶网状结构理论、溶度参数理论、双电层理论、界面膜理论,探寻中药单体对乳膏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延胡索乙素、苦参碱、柚皮素、氧化苦参碱中药单体与乳膏基质辅料具有接近的溶度参数,其制备的乳膏具有较高的Zeta电位值,较强的物理稳定性,且与基质乳膏具有较为接近的微观结构信息;而黄芩苷、小檗碱、黄藤素、黄芩素中药单体与乳膏基质辅料的溶度参数差异较大,其制备的乳膏具有较低的Zeta电位值,较差的物理稳定性,且与基质乳膏的微观结构信息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论中医气质的结构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中医形神学说,对中医“气质”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气质的“二部结构”设想,即气质心理结构和气质生理结构。指出中医“气质”具有整体性、稳定性、恒动性、社会性的特点。明确中医气质的结构和特点对深入研究气质学说、研究气质诊断客观化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楼英在长期医学实践的基础上,编著《医学纲目》,对后世影响甚深。楼英私淑丹溪学说,特别是其脾胃部的理法特点,更是结合了丹溪脾胃学说的内容,与丹溪学派脾胃学说的内容互为补充。《医学纲目》脾胃部中很多思维和方法出自丹溪学说,尤其是丹溪顾护脾胃的思想,并结合痰这一病理特点,形成独特体系。楼英在这一部分中,结合丹溪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并大量引用经典,和自身对医学的感悟与看法,形成独特纲目性的体系,因此,其著作对后世影响甚大,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孙丽平教授基于肺炎喘嗽之热、咳、痰、喘的临床特点,以热毒理论为基础把握肺炎喘嗽的核心病因病机,"热毒"为肺炎喘嗽的主要病因,痰为主要病理产物.对于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以清热解毒为法,临证处方以清肺饮和苈白饮为主.针对肺部啰音难消的症状,辨别啰音的类型,可使用疏风清热、化痰开闭之法.根据患儿体质特点辨选中药,注意护助...  相似文献   

19.
王艳荣  宋月晗  杨毅玲 《光明中医》2016,(10):1371-1372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老年人体质特征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从而为中医体质辨证在健康管理、老年人疾病防治、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门诊就诊方式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调查总数13.8%,8种偏颇体质占86.2%。患有四种慢性病人群体质类型构成不同(P0.05)。结论本次调查揭示了三里屯社区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四种慢病人群的体质类型构成。今后工作中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进行健康宣教与指导,使其改善体质,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运用"场"学说探讨针灸经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运用物理学场理论,应用化学软物质体系探讨针灸经络的实质。方法本于自然辩证思维结合现代物理学场论的研究,分析研究针灸经络与场理论的关系。结论笔者认为经络是一切人体信息的传递和调控系统;“得气”是人体的生物场发挥功能的具体体现;循经传感现象(PSC)与人体生物场的量变和质变有密切的联系。人体内各个生物场的场强互不相同,就产生一种梯度,反映人体一定部位的功能以及其变化的信息性,从而具有传递外来各种刺激的传导性。同时还提出中医“血”乃是一种软物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