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自1992年6月以来收治2例急性多发性指侧动脉栓塞患者,因不宜采用手术治疗而施行经烧动脉穿刺局部溶性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56岁,因“冠心病、阵发性房倾”入院,入院第毛天晨突感左肩以下发凉隐疼,指端苍白麻木,自行捶击上肢后好转,仅左手发凉伴指端紫纣疼痛。查体:左绕尺动脉搏动良好,手掌红润,左食、环及小指远端两节皮肤紫纣发凉伴触疼,中指末节苍白、发凉,即行解癌抗凝治疗无效,sh后,上述三指末二节及中指末节明显黑紫,皱缩,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消失,指侧多普勒探测无血管搏动直。诊为急性多发…  相似文献   

2.
用27个成人环指作组织切片,取近侧、中间和远侧指数横纹及相邻指横纹中点处的横断层切片,对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及静脉的位置、管径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3.
用29(男15,女14)个成人小指作组织切片,取近侧、中间、远侧指横纹及相邻指横纹中点处的横断层切片,对指侧固有动脉、神经及静脉的位置、管径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4.
古汉南  黄少耿  张喆  古小玲 《微创医学》2021,(6):845-846,854
目的 比较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桥接修复伴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患者(70指),根据患者的病例卡号,交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皮瓣修复,观察组给予SPBRA皮瓣桥接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瓣...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解剖教学中对一南充地区成年黄种男尸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右手三支指掌侧总神经分别夹持相应指掌侧总动脉的变异(见图1),查阅资料未见与此例变异相同的报道.为积累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尺桡动脉及指掌侧总动脉部分外膜切除治疗雷诺氏病的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切除腕部尺桡动脉及指掌侧总动脉的部分外膜。结果:治疗雷诺氏病21例,其中20例随访1年以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尺桡动脉及指掌侧总动脉部分外膜切除是治疗雷诺氏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断趾再植及断层解剖学提供断层参考资料。方法用30例成人第四趾(男16例、女14例),经组织学处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结果趾跖腓侧固有动脉和神经纵径和横径的平均值分别大于0.43 mm和0.65 mm,趾跖胫侧固有动脉和神经纵径和横径的平均值分别为0.55 mm和0.58 mm。结论神经与同名动脉基本上位于同一区内伴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中以指固有动脉在指侧方的走向为皮瓣血管轴,以指固有动脉掌侧分支为皮瓣血管蒂,根据受区的大小,形状在手指掌侧设计皮瓣,皮瓣内只携带指动脉,而将指神经留置原位,皮瓣蒂带5.0~1.0mm宽筋膜,皮瓣形成后,将手指轻度屈曲推进,修复指端缺损23例,其中示指指端缺损10例,中指指端缺损6例,环指指端缺损4例,末指指端缺损3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2.5cm×1.5cm,最小为1.5cm×1.0cm。结果术后皮瓣轻度肿胀瘀血,但均未出现血管危象,23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伤指术后皮瓣质地、厚度、色泽与受区相似,不臃肿、耐磨,手指伸屈功能满意,外形美观,皮瓣两点分辨觉10~15mm,感觉良好。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皮瓣切取后供区损伤小可以直接缝合,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费用低,有利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987年8月至1994年8月,我们采用伤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急诊指端、指腹创面76例76指,均获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5~29岁;男女之比为2∶1。76指中拇指18指,食指21指,环指23指,中指14指。其中离断伤59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在对手指掌侧静脉解剖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吻合指掌侧静脉替代指背侧静脉,以解决复杂性断指再植静脉回流重建的问题,共实施各种类型的断指再植51例(73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断指患者51例(73指),男34例、女17例;年龄3~61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病人14指末端软组织缺损采用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1.5 cm~2.1cm×3.2 cm,从同侧前臂内侧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供区缺损。结果:13例14指皮瓣术后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手指掌侧固有动脉侧方带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末端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手指外形恢复满意,是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吻合指掌侧浅静脉断指再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吻合指背静脉 指掌浅静脉、吻合指掌侧浅静脉重建静脉回流;采用指掌侧浅静脉动脉化法解决动脉缺损。结果:临床应用52例64指,其中重建静脉回流48例60指,静脉动脉化4例4指,成活62指,成活率96.9%。结论:吻合指掌侧浅静脉可作为吻合指背静脉的补充,又可完全替代指背静脉,是重建再植指静脉回流的有效手段;指掌侧浅静脉动脉化法可解决动脉缺损问题。  相似文献   

13.
手指外伤常有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指骨暴露,一般采用邻指指背皮瓣或盘膜皮瓣修复,但治疗周期较长,且因早期不能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容易造成手指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邻指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指外伤常有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指骨暴露,一般采用邻指指背皮瓣或筋膜皮瓣修复,但治疗周期较长,且因早期不能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容易造成手指功能障碍。2001年7月~2002年12月,我科采用邻指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含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带指神经背侧支的皮瓣修复26例(31指)伴肌腱或骨组织外露的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对远端指腹缺损患者,术中将指神经背侧支与创面指神经残端吻合重建皮瓣感觉;而对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者,直接采用邻指或隔指侧方岛状带指神经背侧支皮瓣覆盖。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获随访4—27个月,修复后指腹饱满,色泽正常,感觉恢复,静止两点辨别觉达4—8mm,手指功能按TAM法评定为优。结论采用带有指神经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不仅能修复缺损皮肤,且能重建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浩  黄飞  李和  黄荣华  李玉怀 《海南医学》2020,31(2):196-199
目的探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在手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的60例手指创面行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2例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者作为观察组,38例采用局部带蒂转移皮瓣修复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皮瓣存活率,创面愈合时间、28 d创面愈合率及伤指感觉和活动障碍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90.91%vs 68.42%)、皮瓣存活率[(96.51±2.62)%vs (90.62±3.51)%]、28 d创面愈合率[(95.26±2.37)%vs (91.12±3.65)%]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19.52±3.73) d vs (25.85±5.95) d]、伤指感觉及活动障碍率(4.55%vs 26.32%)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略低于对照组的15.79%...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21例(食指6例,中指12例,环指3例)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21例皮瓣完全成活,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3+。供皮区外观较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末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爽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1,23(4):218-218,220
展片是常规病理石腊切片制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要求切片伸展适度、平整、无皱褶、无溶散现象。但切片实际制作中很难令人满意 ,尤其是连续切片时 ,展片常出现皱褶、伸展不平 ,影响制片质量和病理观察诊断 ,其中影响展片质量的关键是水温。为此 ,笔者选取不同活检组织 ,进行不同水温的展片质量探讨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组织选材取含纤维组织较多的平滑肌瘤、纤维瘤、皮肤等组织 10块 ,为A组 ;取组织和细胞成分较多的胃粘膜、声带息肉、子宫内膜、淋巴结等组织 10块 ,为B组 ;取含胶质和脂肪组织较多的甲状腺、脑、脊髓组织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