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牙源性皮瘘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分析牙源性皮瘘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结果牙源性皮瘘的病因多为智齿冠周炎、慢性根尖炎、牙髓坏死牙等,经过对病灶牙拔除或根管治疗和瘘管搔刮后病变愈合。结论牙源性皮瘘多由牙病引起,治疗应针对病灶牙才能彻底治愈。  相似文献   

2.
3.
慢性根尖周炎并发皮瘘是口腔科的常见病。笔者自1996年10月~2002年8月共治疗16例,取得较好效果,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金川  周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519-3520
颌面部牙源性皮瘘由相应部位牙病所致,是牙齿周围组织的一种化脓性感染。病变多为慢性过程,大部分患者无牙痛病史,因此,常到其他科就诊,从而被误诊、误治,使瘘管经久不愈,形成面部瘢痕,给患者带来痛苦[1]。作者总结了2006—2011年本院口腔科就诊的22例颌面部牙源性皮瘘误诊、误治的情况,对其皮瘘部位、牙位、病因及例数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牙源性皮瘘常发生于颌面部,牙齿出现龋坏、外伤或其他原因尽可出现感染,若治疗不及时,髓腔、根管中炎性牙髓、坏疽牙髓、细菌和脓液等可作为感染源,经根尖孔到达牙槽、颌骨及其周围组织,致使口腔颌面部受到感染。此时,外观常呈突起的肉芽组织包块,没有明显痛感或不适,破溃后常有少量脓血溢出。因无明显的牙病症状,易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疖等其他疾病。虽经脓肿切开配合使用抗菌药物等治疗仍旧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和心理  相似文献   

6.
李志 《河南医药信息》2010,(18):115-116
目的探讨颌面部牙源性皮瘘的治疗方式。方法对牙源性皮瘘采用根管治疗术(拔牙术),根管治疗术(拔牙术)+瘘道搔刮术,根管治疗术(拔牙术)+瘘道切除术,采用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颌面部皮瘘的治疗很多情况下不需手术切除瘘道,仅行单纯的牙体治疗即可,其与手术治疗相比,唯时间及外形上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源性鼻旁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2例鼻旁瘘通过临床检查,X线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后证实诊断正确,2例术后1期愈合。结论牙源性鼻旁瘘管通过病史,相应的专科检查,X线辅助检查,可以避免误诊,清除病源灶即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牙源性面瘘较常见,其治疗多采用拔除患牙,根尖周病灶刮除的方法。为有效治疗面瘘并充分恢复患牙的咀嚼功能,作者采用常规根管治疗的方法治疗牙源性面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颌骨不同类型牙源性囊肿的CT特点,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牙源性囊肿的CT征象。其中,角化性囊性瘤8例(32.0%),含牙囊肿8例(32.0%),根尖周囊肿9例(36.0%)。结果 25例中,单发23例(92.0%),多发2例(8.0%,5个病灶),共28个病灶。单房型26个(92.9%),多房型2个(7.1%)。角化性囊性瘤单发6例,多发2例;含牙囊肿及根尖周囊肿均为单发。角化性囊性瘤以下颌骨磨牙区好发,根尖周囊肿以上颌骨前门牙区好发。角化囊性瘤下颌骨病灶易沿长轴生长,多呈长椭圆形,上颌骨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伴分叶,易突入上颌窦内;含牙囊肿均含牙,且牙冠朝向囊肿,囊壁包绕牙颈;而根尖周囊肿均与病牙相连,并见病牙的牙根突入囊腔。结论颌骨不同类型牙源性囊肿各具有一定CT特点,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最终诊断仍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牙源性钙化囊肿的临床表现,分型和治疗。方法:对1969-1998年本院收治的34例牙源性钙化囊肿的临床表现,X线影像,手术方式,临床分型进行分析。结果:牙源性钙化囊肿常以无痛性包块就诊(25/34),X线片常有点、片和团块状阴影(15/34),或含牙(13/34);治疗以刮除(25/34)和颌骨切除(6/34)为主。结论:牙源性钙化囊肿的诊断X线片仅为参考,不论各型的确诊最终都靠病理,手术刮除或颌骨切除为唯一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源性上颌窦炎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76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作为手术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加以分组,实验组39例,采用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传统柯陆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Lund-Kennedy评分、拔牙率和2年内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上颌窦炎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P<0.05);实验组拔牙率(20.51%)显著高于对照组(35.14%)(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2.35±1.1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94±1.62)分(P<0.05)。结论鼻内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更为适用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治疗,可较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较低的拔牙率,同时2年内无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3.
杜咏梅  张玉茹 《天津医药》2003,31(8):545-546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牙源性角化囊肿发生于牙源上皮发育异常的早期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并于始基囊肿 ,但不能解释其含牙率为何高达25%~43%。该囊肿为侵袭性生长 ,易复发 ,有文献报道复发率为5 %~62 % [1],但发生鳞状细胞癌变者则少见报道。我院颌面外科收治1例牙源性角化囊肿癌变患者 ,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总结讨论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 ,58岁 ,因右上颌牙源性角化囊肿于1999年6月16日入院。2个月前右面部被门撞伤 ,伤后面部肿胀 ,未经治疗自行消退后 ,即出现右上前牙剧烈疼痛 ,右上唇麻木。2d后右面部再次肿胀、疼痛 ,并自…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86年10月~1994年10月共诊治牙源性面部皮肤瘘21例。对其中记录完整的18例在治愈后随访2~8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因间歇性鼻阻,流粘涕4年,加重2周以“左侧上颌窦炎”于2002年7月8日入院。体查:鼻粘膜慢性充血,双下鼻甲饱满,1%麻黄素收缩效果好,左侧中鼻道有少许黄色分泌物,左上颌窦区压痛(+),鼻窦CT提示:左侧上颌窦粘膜增厚,窦腔内见一不完全性骨性分隔,隔后见一约2.5cm×2.5cm大小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滑,CT值  相似文献   

16.
颌骨囊肿是与成牙组织或与牙有关的囊肿,现就牙源性颌骨囊肿38例临床手术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侯彩凤  裴英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2):909-910
1999年5月-2004年8月共收治由患牙引起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4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牙源性颌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怡  邵益森 《江西医药》2009,44(8):840-842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的,可以分为根尖周囊肿(radicalcyst,Rc)、始基囊肿(primordial cyst,Pc)、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Dc)、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等。牙源性颌骨囊肿多发生于青壮年.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  相似文献   

19.
138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我院口腔科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38例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2例采用传统刮治术,无1例复发;31例采用开窗减压术,其中有8例补行二期刮治术后才得以治愈;5例采用颌骨部分切除术及同期自体髂骨单纯游离移植修复术,无复发及排斥反应。结论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治疗需根据病变的临床特征、患者的主观愿望及体质个体差异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29例口腔颌面部皮瘘病例的临床分析,对其病因、诊断、及其治疗进行总结,以便于口腔临床同业者对于此病进行诊治。方法我院颌面外科门诊及病房收治口腔颌面部皮瘘患者29例(2008年至2011年),依据不同的病因进行病源牙治疗、拔除,病灶搔刮,瘘道切除术,断根拔除/取出,并配合相应药物等进行治疗,定期进行回访,要求患者按时复诊,拍片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并经过适当的治疗29例皮瘘患者均治愈。结论面颈部皮瘘常需手术治疗,且会留下瘢痕,影响美观。合理的治疗应尽量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尤其由断根遗留造成的皮瘘,临床并不多见且发病会在几年后,病因易被忽视,在临床上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