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 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 月1 日– 2011 年12 月31 日临床上报的603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年龄、性别、引发ADR 的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603例ADR 报告中,男性235例,占38.97% ;女性368例,占61.03%;> 60岁患者178例,占29.52% ;静脉滴注的ADR 发生率最高,占54.56% ;按药品分类统计,抗菌药物引起ADR例数最多,占45.44% ;引起ADR 频率最高的前10 位药品包括6 种抗菌药物、3 种中成药以及前列地尔注射液;按ADR 临床表现分类,最常见皮肤损害,共计312例,占51.74%.结论:ADR 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 报告与监测工作,提高抗菌药物和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降低ADR 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3月收集的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占首位;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慎用中药注射剂。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19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现将19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1资料来源与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3年门诊及病房收集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97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一般情况197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男性104例,女性93例,男女比1.12:1。年龄为8个月~87岁,其中8个月~10岁9例,11~20岁19例,21~30岁13例,31~40岁29例,41~50岁32例,51~60岁37例,61~70岁35例,71岁以上23例。2.2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及例数197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共涉及药物56个品种,其中中…  相似文献   

4.
郑丽丽  姚莉  范芳芳  胡兰 《中国药房》2014,(26):2454-245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3年收集到的211例ADR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例ADR报告中,男性95例,女性116例,男、女比例为0.82∶1;年龄段以≥60岁患者发生率最高,达44.55%;民族以汉族ADR发生率最高,占82.94%;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居首位(40.28%),其中β-内酰胺类引起的ADR最多,其次是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有104例(49.29%)。严重的ADR有6例,占2.84%。结论:ADR的发生有多种因素。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尤其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10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的10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所用药物、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名称及表现、转归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04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多为中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55.77%;以抗病毒药物引起的ADR居多,其次为肝胆药物、中成药和抗菌药物等。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院612例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9年6月自发呈报的抗菌药物致ADR报告6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致ADR以β-内酰胺类最多,其次为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有319例(占50.4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97例(占15.35%)。结论:抗菌药物致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慧 《中国药房》2015,(5):634-635
目的:了解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13年1-6月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病历中,每月随机抽取50份,采用Excel软件对其中发生的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份病历中,共有89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ADR。其中,7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例数最多,有31例(34.83%)。涉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最多,其中头孢替安引起ADR例数最多,占33.71%;其次是头孢唑肟钠和头孢曲松钠,分别占21.35%、16.85%。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27例,占29.03%。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以及一定的滥用情况,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6,(1):102-105
目的:分析该社区卫生中心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和分布情况,为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上报的166例病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远远多于男性;ADR集中在60~92岁,占46.99%;氟喹诺酮类居首位77例占46.39%,其次为头孢菌素类38例占22.89%;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160例占96.39%;ADR出现的时间在60 min内为占74.10%;抗菌药物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97例占58.43%。结论: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知识培训,临床要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注射剂的使用,以降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 174例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 1 174例ADR中,女性及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占比例较高;静滴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较高;涉及的药品绝大多数为抗菌药物类。结论抗菌药物类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32份ADR报告分别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332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为38例。引起ADR前10位药物中,抗菌药物60.00%。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6例,占53.01%。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类统计我院2009-2011年收集的161例抗菌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儿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系统和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161例抗菌药物ADR中,0~3岁患儿比例最高,占64.60%;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例数最多,为100例,占62.11%;ADR累及的系统和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系统,为124例,占77.02%。结论:抗菌药物ADR与患儿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工作,保证患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份发生的104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ADR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8.85%;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比例最大,占70.19%;累及器官/系统方面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2.16%。结论:抗感染药物应用及静脉滴注用药是产生ADR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ADR高发生率品种的监管,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的522份ADR报告,按照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反应分级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2例报告中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其中≤10岁的患者最多(30.46%);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最主要给药途径(97.70%);药品以头孢菌素类占比最高(41.18%);单品种以注射用左氧氟沙星(13.03%)所致的ADR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62.64%)。结论临床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我院8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87例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涉及51种药品,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54例(占62.07%);由中药制剂引起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其次,有6例(占6.90%);由静脉滴注用药途径引起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见,有61例(占70.11%);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1:0.64),65岁以上患者发生ADR多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57.4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静脉注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08~2009年全年上报的ADR报告共192例,按报告类型、用药方式、引起ADR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92份报告表中,男性95例,女性97例,男、女之比基本持平,提示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将年龄分成三段统计分析得到:18岁以下21例(占总例数的10.94%),19~60岁117例(占总例数的60.94%),60岁以上54例(占总例数的28.12%);治愈的有127例,好转的有63例,后遗症的有2例;静脉滴注导致的ADR占总例数的81.35%,其中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3例,占总严重不良反应例数的68.42%;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3类210种,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居前5位的依次是:抗菌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营养药、神经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引发ADR前10位的大部分为抗菌药物,其中环丙沙星居首位,有14例;报告中,由药物引起的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例数最多,占总例数的41.33%.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1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遂宁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药学室收到的112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112例ADR共涉及抗菌药物9大类,35个品种,以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引起ADR最多,其次为喹诺酮类药物,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和附件损伤最多(49.11%),其中11例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有关。结论抗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杨永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45-146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分布情况,旨在为指导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临床科室上报的5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并按抗菌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以静脉给药为主,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占41.07%)、喹诺酮类药物(占19.64%)及大环内酯类(占14.29%)居于前三位,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较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ADR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院347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庭超  李治纲 《中国药房》2010,(30):2865-286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收集到的34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347份ADR报告中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引发的ADR最多,分别占36.60%(127例)、22.77%(79例)。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14.70%、12.3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158例(占42.36%);由于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ADR有175例,占50.43%,其中,剂量选择错误是主要原因,无感染指征用药、选药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错误均占有一定比例。175例不合理用药导致的ADR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占比例最高,占46.29%。结论:抗菌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警惕可能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诱发的严重ADR,从而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颖 《海峡药学》2011,23(11):240-241
对我院2009年10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49例,女性55例,年龄范围在1.5~99岁;104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4类,共61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的品种和报告最多;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不良反应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应加强ADR的监测,提高ADR报告的质量,合理规范使用药物,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王杰  刘煌 《中国药房》2015,(5):639-64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上报的159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科室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联合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0~10岁患儿和>60岁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分别占23.90%、34.59%;抗菌药物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6.16%;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的ADR最多,占30.82%;联合用药致ADR高达31.45%;抗菌药物所致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2.08%。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抗菌药物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