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常规术后因滤过道粘连、瘢痕形成而发生阻塞致房水排出障碍、术后浅前房、滤过不足或过强导致手术失败。为了提高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笔者采用改良术式治疗青光眼,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燕尾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董勤黄山市屯溪眼科医院(245000)虽然近年来抗青光眼显微手术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滤过性手术后二年内的失败率仍高达15%~30%,其主要原因是手术滤过道瘢痕形成〔1〕。而再次行滤过性手术失败率会更高〔2〕。如何防止...  相似文献   

3.
隧道式巩膜瓣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应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对46例47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前眼压平均(24.35±3.64)mmHg(1mmHg=0.133 kPa),术后眼压平均为(14.70±2.49)mmHg,较术前平均降低9.65 mm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仅两例眼压高于正常,药物可控制.术前视力全部低于0.3,术后视力大于0.5者61.7%.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式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具有降压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燕尾状切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35例(48只眼),对照组38例(48只眼),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青光眼分类和术前平均眼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将两组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有效滤过泡形成率及前房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眼压控制率在观察组为95.8%,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效滤过泡形成率在观察组为91.7%,在对照组为75%(P<0.05);前房形成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技术能在术后早期灵活地控制滤过量,能更直接、长时间地建立良好的房水外引流通道,控制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切除层间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显微镜下做上穹窿为基底结膜瓣,浅层巩膜瓣为5mm×5.5mm大小,1/3巩膜厚度,瓣下做3.5mm×4mm大小尽可能厚的中层巩膜瓣,切除中层巩膜瓣,浅层巩膜瓣下切除2mm×2mm角巩膜组织,虹膜周边切除,固定浅层巩膜瓣,缝合筋膜、球结膜。结果 12例 (14只眼),随访12-38月,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2.59±3.76)mmHg。结论切除层间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式降眼压效果好,术式简单,适用于不同类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术改良制做巩膜瓣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8年以来,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采用一次性向上弯曲的新月型隧道刀制做巩膜瓣18例24眼,其效果优于现行手术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1~73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6眼。常规术前准备,球后及瞬目麻醉,开睑,固定上直肌,以穹窿为基底做结膜瓣,用隧道刀之侧刃,距角膜缘4mm,水平切开巩膜的1/3~1/2厚度,切口宽3mm(根据术前眼压的高低选择巩膜瓣的厚薄及大小),隧道刀由此向前进行板层分离,一直…  相似文献   

8.
巩膜瓣下缝线架空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青光眼是临床工作中较棘手的眼病之一,我们在临床试用巩膜瓣下缝线架空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层间巩膜瓣切除联合小梁巩膜条转移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42例(51眼),分为治疗组(21例26眼)与对照组(21例25眼)。治疗组采用层间巩膜瓣切除联合小梁巩膜条转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及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组手术后眼压明显下降,至随访12个月时眼压为(14.46±1.92)mmHg(1kPa=7.5mmHg)。对照组手术后眼压亦明显下降,至随访12个月时眼压为(19.27±1.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所占比例为88.5%,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6眼中7眼出现浅前房,对照组仅3眼术后出现浅前房。治疗组Ⅰ级前房积血3眼,对照组Ⅰ级前房积血3眼,术后3~5d可完全吸收。治疗组5眼出现低眼压,对照组3眼出现低眼压,术后8d内眼压缓慢回升。结论层间巩膜瓣切除联合小梁巩膜条转移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安全,远期降眼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改进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以求减少传统小染切除术的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局限或阻塞。方法 对21例(2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瓣下纵形小梁巩膜形切除术,并进行1 ̄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近期眼压控制率为100%,术后未见前房不形成或迟缓形成,26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纵形小梁巩膜条形切除能有效地减少传统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阻塞等并发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法 ,将 49例 ( 63只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治疗组 2 4例 ( 3 0只眼 )和对照组 2 5例 ( 3 3只眼 ) ,前者为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后者为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随访 12个月。结果 术后 1年 ,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 ,视力有显著差异 (χ2 =4.5 8,P <0 .0 5 ) ;功能性滤过泡经 t检验 ,有显著差异 ( t=3 .88,P <0 .0 5 )。治疗组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90 .2 3 %和 97.3 6% ,对照组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76.8%和 83 .2 7% ,两组有显著差异 ( u=2 .3 6,P <0 .0 5 )。结论 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显著延长了滤过泡的功能 ,有效降低了眼压 ,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黎一 《眼科新进展》1996,16(2):127-127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的错位缝合疗效东风汽车公司中心医院眼科黎一青光眼滤过术在抗青光眼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以小梁切除应用较多.但2年后失败率在15~25%‘”.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区癫痕形成,伤口愈合.因此,如何保证术后滤道的通畅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现就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巩膜层间舌形活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青光眼34例(38只眼),认为该术式具有前房形成快,术后反应轻,视力好,瞳孔圆,并发症少等优点,半年以上随访,降眼压效果稳定持久,滤泡长期存在,不易破溃及消失,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许多青光眼患者初诊时就已发展至晚期而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我们对 41例 45眼盲目青光眼 (采用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盲目标准 )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1例 45眼初诊盲目青光眼患者 ,其中男14例 ,女 2 7例 ,年龄 2 5~ 75 a,平均 5 5 .4a。随诊时间 3~72 m o,开角型青光眼 12眼 ,闭角型青光眼 33眼。视力 :无光感 9眼 ,光感~ 0 .0 5者 2 9眼 ,视野半径 <10°者 7眼。所有病例眼底呈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 ,无其他影响力的并发症。术前眼压 3.5 4~ 8.83k Pa,平均 6 .0 8k Pa± 1.2 2 k P…  相似文献   

15.
巩膜瓣缝线松解在小梁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或激光断线松解术是近几年才被重视的一项改良手术。两不仅可促进术后前房迅速形成,减少低眼压发生,而且还可通过拆除或松解来调整并促进房水滤过量,增加眼压控制和功能性滤过泡的成功率。临床观察应用该方法术后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本综述该手术方法的操作与改良,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对15例20只眼行小梁切除时采用巩膜瓣松解缝线法,术后3~14天拆除缝线,前房在24小时内形成19只眼(95%),远期限压均值1.71±0.38kPa(1kPa=7.5mmHg),功能性结膜滤过泡17只眼(85%)。前房恢复时间、远期眼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0.001)。该手术方法具有促进术后早期前房形成,辅助长期滤过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减少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瘢痕及浅前房和低眼压的方法。方法:对50例(52只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人术后经3-20月的术后观察,眼压控制率为94%。结论:该方法可减少巩膜瓣瘢痕及主动调节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自 1999年开始 ,陆续随机地在部分抗青光眼手术患者中 ,使用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 ,术后 6个月内对其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了密切的观测 ,截止到 2 0 0 2年 3月共获得 41例 ( 44只眼 )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此为治疗组。以同期的常规小梁切除术为对照组 ,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第一天 ,3 5 %患眼视力保持不变和增进 ,眼压均值为 2 .0 2± 0 .73 k Pa( 1k Pa=7.5 mm Hg) ,未见有浅前房和并发症发生 ;术后 6个月 90 %患眼视力保持不变和增进 ,眼压均值为 1.96± 0 .5 2 k Pa,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可使前房尽早形成、视力尽快恢复、且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和并发症 ;并能够使眼压得到有效地控制 ,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临床上类桃形巩膜瓣下反矩形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4-01-01/2011-12-31我院进行治疗的青光眼患者96例100眼,按照住院时间进行分组,实验组48例50眼,采用类桃形巩膜瓣下反矩形小梁切除术;对照组48例50眼,采用常规治疗(梯形巩膜瓣下矩形小梁切除)。结果:采用类桃形巩膜瓣下反矩形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运用常规手术治疗效果更好。结论:类桃形巩膜瓣下反矩形小梁切除术对于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