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余王芬 《中医正骨》2012,(11):79-80
目的:分析引起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减少血管危象,提高再植成功率。方法:对32例(35指)小儿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小儿生理因素、疼痛及情绪因素、室内环境因素及术后感染等是再植术后并发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后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及对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并发症及时有效的处理,对减少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提高断指成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儿断指再植术是指从出生到12岁以下儿童的断指再植技术.由于患儿年龄小且自我保护差等原因,常给治疗带来负面影响,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小儿断指再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再植指的成活,除依靠医生精湛的技术外,还依赖于护士对患儿的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1],我科于2004年2月-2007年8月进行小儿断指再植手术5例,再植指全部存活,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2004年2月-2007年8月,来我院行小儿断指再植患者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4-8岁,平均6岁,损伤原因为挤压伤,锐器离断伤,经过手术和护理,患儿再植指全部存活,随访6-9个月,再植指发育和外观好.  相似文献   

3.
断指再植术100例手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102指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包括常规护理、局部情况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及功能康复护理。结果:本组除4例5指坏死外均再植成功,成功率达98.08%。其中优92指,良6指,可4指,总优良率为90%。98例96指患者获24个月以上随访,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给予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84例完全离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5月—2009年11月84例完全离断指行再植术,术后给基础护理、用药护理、体位护理及疼痛护理,针对患者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疏导,重点进行再植体的末梢血液循环观察、血管危象护理,并及时处理动静脉危象,对成活患指辅以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断指再植术84例142指,术后成活130指,成活率91.0%,成活患指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对断指再植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治疗、精心的护理,是断指再植成活及促进患指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断指再植适应症的不断放宽,使再植术后血循环危象的发生率相对增加,再植指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护理实践中对断指再植患者的护理提出更高的护理要求,我院自2004年以来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断指再植术后记录单》,经过不断的完善与修改,日趋完善,体现了断指再植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使术后观察更加完善,客观,现对表格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断指再植术的护理经验,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方法:对49例患者认真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与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共52指,成活48指,失活4例,成活率较高,评价结果良好。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的护理方法,提高断指再植术的成活率。方法:对18倒断指再植患者术前加强护理,解除心理障碍;术后提供优良环境,密切观察患指血液循环等护理。结果:本组病例经治疗和护理后断指成活率92%。结论:断指再植成功的关键:高超的显微外科手术、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以及指导患者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
小儿手指外伤性离断常有发生,因小儿手指小,血管细,而且小儿断指再植术后不能主动配合,不能正确主诉症状,护理工作相当繁重,术后护理不当将会导致手术失败.2001年3月-2005年3月笔者对24例25指小儿断指再植术后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专科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术后断指成活的相关因素及对策,以提高再植成功率。方法对87例断指再植患者(94指)进行断指成活术后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成活86指,缺血性坏死8指,总成活率92%。根据断指再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术后功能优良率92%。结论对影响断指再植术后断指成活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对策,有助于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促进手指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李海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1):170-171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10例再植术的护理措施并进行评价。结果:10例断指患者中,均成活,再植成活率100%,再植术后都在1-2周出院,效果非常满意。结论: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指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手指功能锻炼,是促使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前术后护理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24例断指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心理疏导,术后密切观察患指血液循环,制定合理及时的康复锻炼计划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手术成功率达91.6%.结论:血管吻合技术是断指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自制针锯及微形指骨延长器,将指骨潜行截断延长,再造手指。方法:6例23指缺损患者用此法再造手指,其中男11例16指,女5例7指。随访半年至5年,平均2年。结果:按国际手外科联合会推荐的手掌与手指再植后功能评价法,优14例,中2例,优良率87.5%。结论:目前各种手指的再造方法均存在着各种缺点和并发症。本术式具有不切开皮肤、软组织损伤少,保留良好的血运、感觉,且不需显微外科技术,术式简单推广,不造成其它趾、指损害,病人更易接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川芎嗪在手外科断指再植术后防止血管危象的作用,为断指再植术后的抗凝治疗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28例手外伤断指再植术后病人,用川芎嗪注射液静滴及川芎嗪片口服作为断指再植术后抗凝用药,从血管危象发生的有无,再植指体血运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几方面来综合判断其疗效。结果:优23例,占82.15%,良2例,占7.14%,可2例,占7.14%,差,1例,占3.57%,总优良率89.29%,结论:川芎嗪 用于断指再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显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以优质护理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采用HAMA、HAMD及AIS量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的术前、术后1周的围手术期睡眠质量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术前、术后1周HAMA、HAMD及AIS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在改善断指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较佳,且能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中药熏洗疗法对断指再植术后患指屈曲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术后患指屈曲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于2002年12月至2005年12月间,对我院骨外科断指再植成功的56例(71指)均于术中关闭伤口前将几丁糖注射液注射到鞘管内及喷涂于肌腱缝合口周围,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其中我们选取30例(39指)作为治疗组,在术后3周开始运用骨洗方(我院协定中药外用方)对患指进行中药外用熏洗治疗,连续使用4周;另外26例(32指)患者未使用中药熏洗,其余治疗过程相同,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后6个月获得随访,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对患指屈曲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共56例患者均获得半年以上随访,随访率100%。治疗组39指,疗效优良者34指,优良率为87.2%;对照组32指,疗效优良者21指,优良率为65.6%。统计学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熏洗疗法(骨洗方)可明显改善断指再植术后患指的屈曲活动功能,显著促进手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脱套性断指的受伤机制、损伤的特点及再植的可行性。结果:本组15例18指成活14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脱套性断指是由于环勒或有一定间隙的物体卡压并在旋转或牵拉的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血管、神经、肌腱的断面常不在一个平面上,表现为长距离的撕脱伤;在认真分析受伤机制,仔细观察伤情后,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术方法,同样会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建英 《天津中医药》2018,35(9):681-683
[目的]观察向心性缠绕手指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2例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向心性缠绕手指,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每周进行手部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和疼痛的测量。[结果]治疗2 d后76例(92.7%)患者患手皮肤出现皱褶,患者自觉患手肿胀感觉明显减轻,指间关节活动度增加,并且活动时疼痛较前减轻。治疗1周后73例(89.0%)患者患手水肿较治疗前减轻40%;治疗2周后68例(82.9%)患者患手的关节肿胀程度较前减轻80%,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关节活动时无疼痛。治疗2周后患者的Fugl-Meyer量表得分高于治疗前,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肿胀程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向心性缠绕手指是治疗肩手综合征,尤其是手肿胀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弯形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Ⅱ°、Ⅲ°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Ⅱ°、Ⅲ°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0例44指,采用弯形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对照A组38例42指,采用直形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对照B组39例43指,采用腱鞘内局部封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个月,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患指疼痛评分以及患指弹响消失、屈伸活动度改善、葫芦状结节消失情况.并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3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1次治愈率.结果:①患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不同时间点间患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26,P=0.000).3组患者患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8.040,P=0.000).进一步比较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3组患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60±1.50)分,(7.20±1.50)分,(7.20±1.30)分,F=2.613,P=0.077;(1.20±0.60)分,(1.70±1.00)分,(2.30±1.20)分,F=1.569,P=0.212)];治疗后3个月3组患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4±0.60)分,(2.08±0.99)分,(3.23±1.43)分,F=50.460,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治疗组患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00,P=0.000),对照A组患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B组(P=0.000).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51.540,P=0.000).②患指体征.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指弹响消失数(37指,43指)多于对照A组(20指,32指)和对照B组(9指,11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90,P=0.000;Z=7.390,P=0.000);并且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增加,患肢弹响消失数增加(Z=-10.290,P=0.000).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指屈伸活动度改善数(35指,43指)多于对照A组(18指,32指)和对照B组(8指,11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20,P=0.000;Z =7.010,P=0.000);并且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增加,患指屈伸活动度改善数增加(Z=-10.300,P=0.000).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指葫芦状结节消失数(30指,40指)多于对照A组(15指,25指)和对照B组(0指,9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0,P=0.000;Z=9.040,P=0.000);并且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增加,患指葫芦状结节消失数增加(Z=-10.980,P=0.000).③总体疗效.治疗组痊愈42指,显效1指,有效1指;对照A组痊愈32指,显效6指,有效3指,无效1指;对照B组痊愈11指,显效9指,有效8指,无效15指.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治疗组=0.068,R对照A组=0.357,R对照B组=1.627x2=693.325,P=0.000).④1次治愈率.治疗组1次治愈37指,1次未治愈7例;对照A组1次治愈18指,1次未治愈24例;对照B组1次治愈5指,1次未治率38例.3组患者的1次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234,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α’=0.017),治疗组的1次治愈率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x2=15.848,P=0.000;x2 =45.731,P=0.000);对照A组的1次治愈率高于对照B组(x2=10.499,P=0.001).结论:采用弯形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能够明显缓解患指疼痛,改善患指功能,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1次治愈率高,可以作为治疗Ⅱ°、Ⅲ°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红波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7-798
目的观察十宣刺血对脑卒中患者手指集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脑卒中后不能完成手指集团运动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十宣刺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八邪穴治疗。两组治疗后采用上田敏偏瘫手指功能"2-6级判断标准"评定患指集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2星期后,两组手指集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宣刺血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指集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以100例行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完善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并在术后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单发病灶者及直径≤3 cm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含量术后7天、15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25例(25.0%),疼痛48例(48.0%),发热56例(56.0%),死亡5例(5.0%)。护理总满意率98.0%。结论: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采取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在改善肝脏病变程度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生存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