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父亲的笑     
小时候,我很怕父亲。因为他不苟言笑,严肃的样子让我不敢和他亲近。甚至是拍照的时候,他也是一脸庄重,突兀在画面中。母亲常常形容父亲:天大的笑话也不能让他露出一颗牙。尽管父亲不爱笑,但是不代表父亲不会笑,给我印象深刻的几次笑,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上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很好,考100分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些不足以让父亲"动容"。五年级的期末,我拿回家一个"劳动标兵"的  相似文献   

2.
每天早上我匆忙洗漱再去上班,总能听见父亲叮嘱母亲说:“丁同志,炉子上烧着水,我下楼锻炼身体,水开了别忘了关炉子,灌水小心别烫着了。”母亲应道:“你去吧,早点回来,能跑几圈就跑几圈,别逞能啊!”当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的父亲母亲在互相叮咛中开始了他们一天平平淡淡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分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给我家“续上香火”。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  相似文献   

4.
父亲自从离休后,便迷上了书画。由于一门心思于书画,他老有所乐,不仅精神矍铄,身体无恙,而且再经过几年老年大学书画班的深造,父亲的书画作品大有长进。去年在本市举行的一次老年书画作品大赛中,父亲的一幅《古稀老翁垂钓图》荣获二等奖,因此,他获得了组委会的奖品——《离退休干部保健手册》。然而,自去年底始,每当我经过父亲书画室时,我习惯性地朝里瞅瞅,发现父亲手捧那本《手册》埋头阅读。  相似文献   

5.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经不再年轻。那天,躺在床上,随意翻阅一张报纸,忽然一句话跃入我的眼帘:您的前半生我无法参与,您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这是台湾举办的“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征文中的一件获奖作品。这让我忽然想到,父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变得唠叨起来,有时候,一件鸡毛蒜皮的事情,也会重复三四遍,以至于常常让我不耐烦,甚至会顶撞父亲几句。年少时,顶撞父亲肯定会招致一顿训斥,而现在,在我的顶撞之下,父亲却有一丝妥协与唯诺。我一下子感觉到一种角色的互换,继而,内心生起一种酸楚。这就是父…  相似文献   

6.
入小学不久,我随父捕鱼。父亲在沟里捕,我随岸走。父亲要去别处捕鱼了,我得跃过沟才能跟上他。瘦小的我跃不过眼前的沟,求助父亲抱我过去。父亲却说:“自个儿看哪段窄些能跳过!”父亲表情冷漠,我不敢撒娇。到窄  相似文献   

7.
<正>马老师:您好!我父亲去年刚退休,到现在不到一年。我们心里想,好容易老两口都退休了,可以过几天安闲的日子了。没想到前几天,父亲却和我们正式提出,要与母亲离婚。虽然我们知道,父亲和母亲的性格不太合,但两人磕磕绊绊过了几十年,到现在老了却闹起离婚,说实话,真是让我们发晕,不知道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70年代,包饺子吃在农家是过节似的奢侈享受.父亲总拿小碟子倒上深棕液体蘸饺子吃,津津有味,吃完饺子还将剩液倒饺汤里喝掉.而我用筷子试着沾点儿到嘴里,酸不拉几的受不了.父亲见状笑说:吃吃你就习惯了,以后不给你吃你都不肯呢.果然,要强的我努力试吃几回,渐渐爱上醋香.  相似文献   

9.
父亲今年63岁。他的一生很曲折,由于经济条件,七岁从浙西山区的农村来到杭州郊区的养父母家。听母亲说。父亲来杭州那年得了麻疹,结果落下了支气管炎。我从小就在父亲沉重的喘气声中长大。而我又遗传了父亲的体质,我跟父亲成了家里名副其实俩药罐。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信     
记忆中,父亲很能写信也极爱写信。他的钢笔字有一点草,但很清楚好看。从小,因父母的工作地点不在同一处,我家经常分两地的时候居多。小学六年跟父亲在重庆,上初中就随妈妈去了浙江。后来我去北京读书及工作。不管到哪里,父亲的信总是不断。后来他日渐年迈,较少提笔,信也越来越少了。今天整理旧物,看见几封大三上学期父母写给我的信,其中一封洋洋洒洒四张,生活琐事,殷殷叮咛,巨细靡遗。  相似文献   

11.
周珉 《江苏中医药》2009,41(10):81-82
先父周筱斋教授离我们远去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不仅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而且父亲一生正直的为人风范、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精神、高尚的医德医风.都在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使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像父亲那样做人做事做学问.是我终身的准则。思念之情促使我提笔回忆父亲的点滴往事.以寄托我深深的哀思。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性格非常“倔强”,母亲常开玩笑说父亲是喝“沭河”(父亲家乡的河)水的缘故。父亲的身上有着沭河岸边人的刚直,更有着沭河岸边人的倔强,就像一棵沭河岸边的白杨,任凭风吹雨打,仍旧牢牢地站在那一方沃土里,敞开它的胸怀,撑开它的翅膀,把绿荫洒向大地……小的时候,一直感觉父亲是个非常严肃的人,那个时候,父亲的工作很忙,每天很少能见到他的身影,因为与父亲之间的交流很少,兄妹几个都有点惧怕他。还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天,父亲一大早就要往外走,母亲追到门口给他围上了围巾,叮嘱他天寒地冻路上要小心,父亲答应着走了。我问母亲:父亲去哪了…  相似文献   

13.
<正>我叫刘立红,是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的一名医生。说起我的从医之路,首先要感谢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是生产队的会计,那个时候由于医药卫生的匮乏,疟疾还很多,父亲需要义务为村民发放治疗疟疾的药物,而且还要为村民经常肌注一些药物,如果在现在算是"非法行医"了,因为父亲只是经过些简单的培训,没有"医师证"。但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是准许的。  相似文献   

14.
茄子烩     
我遗传了父亲的口味,喜欢吃茄子。母亲也知道父亲好这口,隔三差五地就炒盘茄子。可父亲说,弄来弄去就这一种花样,现在都吃腻了。听父亲这么说,上个星期父母来我家,我决定显摆一下我这"特级厨师"的手艺,让父亲好好过过茄子瘾。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母亲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  相似文献   

16.
父亲买米     
父亲早早就出去了,可很晚还没见回来。我问母亲,她说父亲去借钱,不知借到没有。我明白,家里的米缸快空了,父亲去借钱买米。我与母亲坐在煤油灯下盼父亲,可是,这一夜他竟没有归来。  相似文献   

17.
前天,我出差路过老家,顺路去看望父亲。父亲见我来了,顿时喜不自禁,拎着篮子准备去买菜。我忙拦住父亲,笑嘻嘻地说:“爸,你就别买菜了,我想吃螺螺。”父亲一听,哈哈大笑,说:“你到现在还没改掉吃螺螺的习惯啊。家门口的螺螺多的是,不用花钱买。”说完,父亲就跑到码头边。  相似文献   

18.
赞叹与虚夸     
从前有个人,在众人面前,赞叹他父亲的德行,他说:"我父亲慈祥仁爱,不害人,不偷窃,为人正直,说话诚实,还乐于布施。"这时人群中有个愚笨的人,听了这番话,心起妄念,说"我父亲的德行,还要超过他的父亲!"众人便说:"你父亲有什么德行,愿闻其  相似文献   

19.
我和丈夫是经别人介绍认识的。他父亲是市委机关干部,母亲是医院妇产科医生。他那时大概看中了我的漂亮吧,只见过一面,第二天他就约我一起出去玩,去和他的几个哥们打牌。后来我才知道,在他们家,他是最贪玩也是最没有地位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去年“父亲节“的那一天,我生平第一次做了别人的伴娘,新郎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父亲。 父亲和母亲已经离婚好些年了,像两只受伤的刺猬,他们彼此都不肯为对方做一些小小的让步,离婚后她们不肯见面。作为他们都深爱的女儿,我左右为难,只有在母亲伤感的时候,赶去安慰母亲;父亲寂寞的时候,赶去陪伴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