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IL 1ra 1mg/mL结膜下注射组。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并检测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IL 1ra 3、5mg/mL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可明显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P <0 0 5 )并减少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IL 1ra滴眼液可以用于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刘颖  接英  潘志强  武宇影 《眼科》2007,16(3):175-178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T细胞(NKT)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8只Fisher344大鼠为供体,16只Lewis大鼠为受体。方法无菌取Lewis大鼠脾脏中淋巴细胞,RPMI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三周后,流式细胞仪分选出NKT细胞(浓度5×10~4/ml)。取8只Fisher344大鼠为供体,16只Lewis大鼠为受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治疗组在手术结束时结膜下注射0.1ml上述浓度的NKT细胞,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术后观察记录植片的存活情况,术后第10天,每组2只大鼠取材,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主要指标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对照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8.00±1.58)天,NKT细胞治疗组为(26.00±1.34)天。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对照组大鼠角膜植片重度水肿,角膜基质纤维板层排列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长入植片。而治疗组植片仅表现为轻度水肿,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对照组植片中大量CD4 和CD8 淋巴细胞浸润,治疗组中仅见少量CD4 和CD8 淋巴细胞浸润。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表明在治疗组脾脏中NKT细胞为(3.90±0.32)%,明显高于对照组(1.85±0.21)%;外周血中治疗组NKT细胞为(1.34±0.12)%,对照组为(3.59±0.23)%。结论NKT细胞结膜下注射可延长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为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Zhai C  Zhang W  Zou L  Pan Z  Li N  Wu Y  Lu L  Zhang S  Ma D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270-272,T00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正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将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完全不同的近交系F344大鼠的角膜植片移植到另一近交系LOU大鼠的角膜上,将手术成功大鼠分为实验Ⅰ、Ⅱ、Ⅲ组及对照Ⅳ组,均于术后第1d起结膜下分别注射50、100、200μg的IL-1ra,对照组(Ⅳ组)结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周.对角膜植片存活情况进行评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各实验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天数(meansurvivaltime,MST)分别为(11.13±1.46)d、(12.00±1.60)d及(13.44±1.13)d,明显高于对照组(8.00±1.25)d,差异有显著性(t=0.00,P<0.01).IL-1ra200μg组与50μg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0.00,P<0.01).结论结膜下注射IL-1ra可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IL-1ra的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李佳  李雪  孙建华  李兵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439-144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角膜穿透性移植模型,探讨IL-10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将受体SD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GFP-DC组、8-DC组及IL-10-GFP-DC组,分别于角膜移植术前3 d尾静脉注射等量的PBS、供体Wistar 大鼠骨髓源8-DC (培养8d的DC)、转染48h的GFP-DC及IL-10-GFP-DC。术后每天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植片情况,记录排斥反应指数及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在移植术后第14 d行各组角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IL-10-GFP-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GFP-DC组、8-DC组比较显著延长( P<0.01)。术后第14 d时IL-10-GFP-DC组角膜植片的混浊、水肿、新生血管及排斥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各实验组角膜植片的炎症反应较阳性对照组轻,植片中央未见明显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10-GFP-DC组的CD4+、CD8+、CD25+、IL-2+、NK+及NF-κB+阳性细胞数量较阳性对照组、GFP-DC组、8-DC组减少,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供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预处理的受体,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成功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 CD4+、CD8+、CD25+、IL-2+、NK+及NF-κB+阳性细胞参与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调控,IL-10-GFP-DC可降低CD4+、CD8+、CD25+、IL-2+、NK+及NF-κB+阳性细胞的浸润,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s cells derived exosomes,MSCs-exo)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MSCs结膜下治疗组、PBS结膜下注射组、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术后第3天开始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植片排斥情况,并对MSCs-exo进行染色及示踪观察其结局。结果 空白对照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9.67±0.56)d,MSCs结膜下治疗组为(12.33±0.76)d,PBS结膜下注射组为(9.50±0.34)d,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为(16.5±1.15)d。PBS结膜下注射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SCs结膜下治疗组与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PBS结膜下注射组均明显延长(均为P<0.05),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植片存活时间长于MSCs结膜下治疗组(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植片部分厚度比植床角膜厚度显著增厚,上皮层及基质层内见大量CD4+细胞聚集。而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植片中CD4+细胞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MSCs-exo结膜下注射后72 h时,仅有少量外泌体可在结膜下被观测到。进一步将观测时间前推至注射后24 h,发现大量外泌体存在于结膜下,而角膜组织和前房内也可见到外泌体的定位表达。 结论 结膜下注射MSCs-exo可以显著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外泌体治疗可能成为无细胞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宫妍  宋丽艳  孙海成 《眼科研究》2012,30(3):209-212
背景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导致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各种药物均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自然杀伤T(NKT)细胞可致器官移植患者免疫耐受,但目前有关NKT细胞用于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反应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体外α-GalCer活化的NKT细胞在防治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Lewis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加入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α-GalCer,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1周后,流式细胞仪分选出NKT细胞(密度为5×106个/ml).取10只Fisher 344大鼠为供体,20只Lewis大鼠为受体,受体角膜移植前1周角膜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NV).将受体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NKT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0只.Lewis大鼠行穿透角膜移植.NKT细胞组在手术结束时球后注射0.1 ml NKT细胞液,生理盐水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记录角膜植片的反应情况并按照Holland的标准进行评分.术后第14天,两组各获取3只大鼠角膜植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植片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7.90±1.37)d,NKT细胞组为(14.70±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1,P=0.00).术后2周,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重度混浊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长入植片,而NKT细胞组角膜植片仅轻度混浊、水肿,炎性细胞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生理盐水组角膜植片中大量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NKT细胞组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查结果表明,NKT细胞组大鼠脾脏中NKT细胞百分数为(5.67±0.2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的(1.21±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P=0.00).结论 α-GalCer活化的NKT细胞球后注射可以明显延长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植片的存活时间,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FK506纳米粒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FK506纳米粒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为供体,对70只SD大鼠行异体穿透角膜移植,14只SD大鼠接受自体角膜移植,观察不同组别植片的存活时间及免疫病理改变。结果各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Ⅰ组(不用药)(7.90±1.20)d;Ⅱ组(PLGA)(8.44±0.88)d;Ⅲ组(0.05%地塞米松)(10.44±1.42)d;Ⅳ组(0.05%FK506)(11.60±2.55)d;Ⅴ组(0.01%FK506纳米胶体)(15.09±4.81)d。Ⅰ组与Ⅲ、Ⅳ、Ⅴ组植片存活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Ⅴ组与Ⅲ、Ⅳ组植片存活时间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排斥反应的植片有多量CD8 、中等量CD4 T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浸润,ICAM、VEGF等免疫分子与炎症和排斥反应程度吻合。Ⅴ、Ⅳ组植片的炎性细胞较少。结论FK506局部滴眼可延长植片存活时间,FK506纳米胶体较FK506滴眼液能维持更长时间的植片透明。  相似文献   

8.
Zhang WH  Zhai CB  Pan ZQ  Wu YY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587-591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IL 1ra)的治疗效果。方法 角膜移植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 0只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各组大鼠角膜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术前、急性排斥反应期及术后 2周植片中白细胞介素 1受体 1 (IL 1RⅠ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表达情况及房水中白细胞介素 1 β(IL 1 β)含量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角膜中未检测出IL 1RⅠ表达 ,TGF β1 主要位于角膜上皮细胞基底层 ;在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上皮细胞层、基质层和内皮细胞层中均可检测到IL 1RⅠ和TGF β1 表达 ,其表达量按阴性对照组、50 μgIL 1ra组、1 0 0 μgIL 1ra组、2 0 0 μgIL 1ra组和地塞米松组依次递减 ,在急性排斥期 ,2 0 0 μgIL 1ra组表达IL 1RⅠ和TGF β1 的程度低于 50 μgIL 1ra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1 ) ;阴性对照组IL 1RⅠ和TGF β1 表达量显著高于实验各组 (P <0 0 1 ) ;正常大鼠房水中检测出IL 1 β含量为 (96 0± 1 1 3)ng L ,角膜移植术后房水中IL 1 β含量上升 ,于急性排斥期达到高峰 ,阴性对照组为 (552 2± 68 3)ng L ,明显高于其他各实验组 (P <0 0 1 ) ;在各实验组中 ,排斥前和急性排斥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雷帕霉素(RAPA)缓释膜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 将角膜新生血管白兔68只分为4组,每组17只,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为健康灰兔.A组为未治疗组;B组术中前房植入空白缓释膜;C组术后每天1%RAPA滴眼液滴眼3次共28天;D组术中前房植入RAPA缓释膜.术后隔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用CD.和CD8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T淋巴细胞的迁移和数量. 结果兔角膜植片存活时间:D组(44.89±8.95)d,较A组(11.11±1.69)d、B组(11.56±2.70)d、C组(17.78±8.41)d明显延长(P<0.01).免疫组化检查:术后14 d,B、c组植片中聚积了大量CD4和CD8 T淋巴细胞,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加.D组药物治疗后期,植片仅见少量CD4 和CD8 细胞浸润;当RAPA缓释膜消失后,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开始聚集.结论 RAPA缓释膜能显著延长兔高危角膜移植植片存活时间,减轻全身用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张琳  邹留河 《眼科》2010,19(6):413-417
目的 探讨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后同种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情况和CD25+细胞在角膜排斥植片的表达情况.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0只.方法 20只实验动物用摘除泪腺和Harder腺的方法制成千眼模型,随机分两组:实验组行自体颌下腺移植 对照组不处理.移植腺体成活后两组都行同种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主要指标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和CD25+细胞在角膜植片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37.0±5.4天)明显长于对照组(21.3±4.3天)(t=6.495,P〈0.001),两组植片CD25表达情况(实验组:22.80±1.61个/5个倍视野 对照组:23.05±1.87个/5个高倍视),无显著差异(t=0.287,P〉0.05).结论 颌下腺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失败主要原因是免疫排斥反应、血管化高危植床及泪液分泌不稳定.唾液泪液对角膜植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冯联兵  刘祥朝 《眼科研究》1992,10(4):237-240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方法对实验性兔眼球透热术后房水的纤维连接蛋白及丙二醛进行了测定,并对术后组织病理进行了观察。表明兔眼术后房水中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1周时达高峰,1个月时基本降到正常。房水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3天至1周时下降明显。讨论了房水中丙二醛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变化及术后组织病理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角巩膜穿孔伤一期急诊手术在视功能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168眼角巩膜穿孔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角巩膜修补术3 6眼,角巩膜修补 虹膜复位术93眼,巩膜修补 热凝 硅胶外加压术2眼,角巩膜修补 白内障摘出2 4眼。角膜修补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3眼。结果 全部病例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前视力无光感6眼,光感~0 . 0 4者84眼,0. 0 5~0 .2 5者71眼,0 . 3~1. 0者7眼。术后视力无光感4眼,光感~0. 0 4者3 9眼,0. 0 5~0. 2 5者92眼,≥0 . 3者3 3眼。脱盲率5 2 . 2 2 %。脱残率3 6. 62 %。结论 角巩膜穿孔伤一期手术水平决定了伤眼治疗结果,应把角巩膜伤口的缝合视为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眼部电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出血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兔实验性玻璃体出血模型18只(36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2组,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观察出血的自然转归;用药组: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电导入治疗。分不同时间点抽取兔房水和玻璃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和玻璃体中的药物浓度。用检眼镜观察眼底的可见度,以判断玻璃体出血吸收的情况。结果:对兔实验性玻璃体出血,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组出血吸收较对照组快。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法可促进玻璃体出血的吸收,缩短病程,是一种简易有效的眼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屈光不正对人眼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17例和无屈光不正的受试者17例,按照屈光状态与眼别进行分组。屈光不正者未戴镜矫正条件下17只主导眼为ADa组,17只非主导眼为ANa组;屈光不正者戴镜矫正条件下17只主导眼为ADb组,非主导眼为ANb组;正常受试者主导眼为ND组,非主导眼为NN组。采用高速眼球运动记录系统对受试者双眼分别进行注视性眼球运动记录。采用自编的Matlab程序对微扫视性眼球运动成分进行识别、提取和分析。对各组微扫视幅度、峰值速度、发生频率、微扫视间隔时间等量化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采用Turkey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组间平均微扫视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Da组(5.42%±0.26%)、ANa组(5.48%±0.25%)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幅度变异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7,P〈0.01);ADa组[(55.25±2.40)°/s]、ANa组[(54.51±1.77)°/s]微扫视峰值速度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小(F=311.84,P〈0.01);ADa组[(1.56±0.03)Hz]、ANa组[(1.57±0.05)Hz]微扫视发生频率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低(F=155.25,P〈0.01);ADa组[(558±23)ms]、ANa组[(555±22)ms]微扫视间隔时间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长(聘102.12,P〈0.01);屈光不正者戴镜或不戴镜及正常受试者主导眼与非主导眼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不正者戴镜条件下与正常受试者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屈光不正可影响人眼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行为,表现为微扫视幅度变异度增加、峰值速度降低、发生频率降低及微扫视间隔时间延长。戴镜可矫正屈光不正患者微扫视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16.
改良型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钢  孟永安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56-1157
目的:探讨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1/2006-01在我科住院的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40眼,每位患者一侧眼行传统的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传统术),另一侧行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改良术),将两组疗效对照,随访观察18mo以上。结果:改良术组远期眼压控制与传统术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是常用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较易掌握,且远期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谢汝欣  黄敏丽 《眼科新进展》2016,(12):1184-118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现已成为20~74岁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早期的神经细胞凋亡以及后期新生血管形成。米诺环素作为一种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除了具有抗菌、抗炎症反应外还有抗新生血管、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着重于米诺环素对DR的抑制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米诺环素抑制DR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米诺环素在DR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ET-1的眼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内皮素1(ET-1)是体内已知的作用力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缩血管肽,目前在眼科有了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青光眼、角膜疾病中的作用研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眼位对主动追踪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金属环模拟虹膜及瞳孔,其上置3.5 mm厚透明PMMA板模拟角膜,将该模拟装置置于MEL-70准分子激光主动追踪系统下,分别标记模拟装置在中央位置及位置偏移5 mm及10 mm后主动追踪系统所指示切削中心位置,观测两种位置偏移引起的追踪效果偏差量。结果偏差量分别为0.15mm及0.25 mm。结论眼位对主动追踪有影响,这种影响对常规屈光手术是可接受的,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则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秀兰 《眼科》2012,21(1):3-6
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其现代的处理原则、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临床疗效等一直是讨论的热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发展对青光眼治疗具有重要贡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如前房角粘连范围、用降眼压药物数量、晶状体混浊程度以及视力情况等。规范、精细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青光眼手术技巧是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前提。要尽量避免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行联合手术。合并有白内障或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还是先青光眼后白内障手术抑或先白内障后青光眼手术仍需深入研究。对于其它类型的青光眼如恶性青光眼,急进地摘除晶状体也存在争议。(眼科,2012,21: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