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下颌运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运动是受双侧颞颌关节支配下的整体运动。下颌关节结构复杂,并且下颌在做咀嚼、吞咽、语言等各种功能运动时,其运动形式也不是单一方向的转动,因而下颌运动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运动之一,唯有用三维运动分析的方法,才能正确深入地研究下颌运动。  相似文献   

2.
下颌运动是由[牙合]、咀嚼肌及颞下颌关节共同参与进行的一种复杂三维运动,对于我们行使并认识咀嚼、吞咽及语言等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对下颌运动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对下颌运动轨迹研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3.
偏颌畸形下颌开闭口运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发育性偏颌畸形患者下领开闭口运动的特点,探讨偏颌畸形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Sirognathograph,SGG)采集28例偏颌畸形者及41例咬合正常者最大开闭口运动的三维方向时间—位移信号,比较两组受试者下颌运动轨迹的形态、开闭口运动的位移及速度等参数的差异。结果 偏颌畸形患者开闭口运动轨迹在冠状面内主要分布在患侧,下颌向患侧移动的幅度明显大于向健侧移动的幅度,开口运动中下颌偏离中轴的程度较闭口运动时明显。偏颌者下颌开闭口运动三维空间内的位移、速度比正常咬合者大。结论 偏颌患者下颌运动处于能量消耗较高的状态,下颌运动功能的异常可能影响口颌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健康人下颌运动时头颈肩部肌电活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健康人的下颌息止位及运动时头颈肩部肌的协同活动。方法 用肌电积分值记录分析的方法调查 1 0名健康成人的下颌息止位和各种运动时颞肌前后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肌电活动。结果 无论在下颌息止位还是下颌运动中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均有相应活动 ,胸锁乳突肌活动的增加倍数与颞肌前后腹活动的增加倍数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斜方肌在不伴咬合的各种下颌运动时活动增加 ,而在大力咬牙和咀嚼时活动趋于停止。下颌不发生偏斜时 ,同一肌的左右两侧肌的活动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颞肌前后腹、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均参与维持下颌息止位及下颌运动。下颌功能和头颈肩部肌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下颌骨是人体运动最频繁的器官之一,咀嚼、吞咽、语言等口腔功能都需要其参与完成。口腔医学领域通过记录下颌运动轨迹,来分析、研究下颌运动规律,不断深入了解口颌系统的功能状态,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1]。本文回顾了下颌运动研究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下颌运动轨迹记录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线性总义齿和解剖总义齿修复患者的下颌运动特征及其与咀嚼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K5AR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对33例线性总义齿修复患者和30例解剖总义齿修复患者的下颌运动特征包括咀嚼循环的轨迹特征、咀嚼运动幅度及运动速度等方面进行检测。结果线性总义齿的下颌运动轨迹特征不同于解剖总义齿,线性总义齿的额状面轨迹无明显接触滑动,矢状面前伸运动轨迹为直线,其咀嚼循环运动时开口最大速度相对较大,闭口最大速度相对较小(P<0.05)。结论线性总义齿具有特征性的下颌运动轨迹,反映出线性总义齿依赖良好的稳定性以充分发挥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下颌运动教学辅助系统,利于口腔生理教学。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建立一个下颌骨三维数据模型,从三维六自由度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MT-1602(德国Hansen公司)获得了下颌运动轨迹原始数据,根据刚体运动规律,Microsoft Visual C 软件编程。结果:该系统能根据实测的运动轨迹真实显示下颌运动,轨迹和模型运动随意切换显示,并且此三维下颌模型能被任意旋转,从任何需要的角度来观察下颌运动。结论:该系统对下颌运动教学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羊颞下颌关节腔内压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山羊颞下颌关节上腔内压在5种运动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Mingograf7型多道生理记录仪对15只健康成年雌性山羊颞下颌关节测量在休息位、小开口位、大开口位、咀嚼及侧向运动时关节内压的值。结果 在休息位时,颞下颌关节上腔内压为负值,开口过程中负压值下降,在咀嚼、侧向运动等周期性运动中,关节上腔内压处于负压与正压交替的周期性变化中。结论 关节上腔内压可用于反映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9.
用X线电影和激光位移探测仪记录观察家兔,在刺激大脑皮质咀嚼区不同部位,诱发下颌、舌、舌骨运动。结果发现:1.刺激兔大脑皮质咀嚼区,下颌运动可分为泪滴状、椭圆状、垂直状、新月状4种类型。2.刺激下产生的舌和舌骨的节律性运动和下颌骨节律性运动一致。3.舌运动的类型不同于下颌4型运动。结论:1.诱发皮质性类咀嚼运动时下颌、舌、舌骨运动节律均与自然咀嚼相似,该实验可作研究咀嚼运动的运物模型。2.大脑皮质咀嚼代表区,无独立的下颌、舌、舌骨代表区存在。  相似文献   

10.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咀嚼时下颌运动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咀嚼不同食物时的下颌运动.方法: 对成人骨性Ⅲ类错伴下颌偏斜患者14 例,不伴有下颌偏斜患者10 例,以及10 例正常对照组,利用下颌定位仪测量咀嚼运动时双侧髁突运动中心点以及切牙点在矢状向、冠状向、水平向的移动范围的面积比值.结果: 咀嚼软食时,从矢状方向和水平方向看,偏斜组双侧髁突点的运动轨迹与非偏斜组和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而3 组样本切牙点运动轨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咀嚼脆食时, 3 组样本在三个方向上的差异更加明显.咀嚼韧食时,在矢状方向上偏斜组偏斜侧髁突点和切牙点运动面积比值明显高于非偏斜组和正常组(P<0.01),而非偏斜侧髁突点运动面积比值仅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下颌运动受食物形态和质地的影响相对较大,下颌偏斜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口腔医学各分支内,下颌运动的研究是一重要课题。在修复学领域中,不但设计出越来越合理、精密的(牙合)架,且认识到下颌运动轨迹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除口腔修复外,在口外、正畸、口腔生理病理等领域中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一、下颌标志点的选定: 下颌为一形状复杂的体,下颌运动是由旋转和平移合成的复杂运动。在运动中,下颌体各部份的运行路径是不同的,必须确定某些标志点,才能得到明确的运动轨迹。近百年来,大部份研究者沿用切牙标志点(以下简称切点)和髁突标志点(以下简称髁突点)作为下颌运动的标志点。髁突点运动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发育性偏颌畸形 (DLJD)患者咀嚼运动的特点 ,探讨偏颌畸形对咀嚼运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采集 35名咬合正常者及 2 8例DLJD患者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下颌运动信号。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咀嚼速度、幅度等特征值做组内及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①DLJD患者左右侧咀嚼运动不对称 ,运动轨迹一致率为 6 5 8%~78 73% ,较咬合正常者 (91 93% )低 (P <0 0 1) ,其咀嚼环在冠状面内有 9例分布异常 ,7例咀嚼顺序反向。②偏颌者的下颌最大后退幅度及平均咀嚼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1) ,总位移、水平面内及咬合接触时的平均咀嚼速度也大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偏颌畸形使下颌咀嚼运动型及水平面内的咀嚼速度和位移异常  相似文献   

13.
第三讲 咬合紊乱(牙合)学是以咬合为中心的口颌系统功能和功能紊乱的生理病理学,咬合是通过下颌运动来实现的,而下颌运动又是以神经肌肉为动力,颞下颌关节及其靭带的配合,以(牙合)为程序来完成的。因此咬合、肌肉和关节三者是一个功能整体,是决定下颌运动的重要因素。其中(牙合)因素的变化最大,如乳牙列到恒牙列的更替过程、(牙合)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行垂直距离升高修复后下颌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对8例深覆He患在升高垂直距离修复前后进行切点下颌运动轨迹的描记和分析。结果:升高垂直距离后,开闭口和前伸边缘运动中垂直运动幅度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侧方接触滑动时,左右侧向运动幅度明显增加;咀嚼运动的各向运动幅度均有显性增加。结论:深覆He患升高垂直距离能改善下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研究髁突运动的规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设计(牙合)架的髁导结构,测定下颌的正中关系位,制订咬合治疗计划,诊断颞颌关节及有关组织的某些病症等。1737年,Monro等率先以解剖学方法探讨了下颌运动问题。此后的150年中,主要是通过尸解积累了许多形态学方面的数据资料,其中一些(如“Bonwill三角学说”等)至今仍有一定意义。1889年,Luce首次在人体实测下颌运动,用照相方法从矢状面记录了髁突、下颌角、下切牙三个标志点在开闭口运动时的轨迹。近百年来,除用普通摄影法  相似文献   

16.
引言人类颞下颌关节是口腔颌面的组成部分,是口腔颌系发挥咀嚼,语言,表情,吞咽等生理功能之运动器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颞下颌关节不应发生弹响、杂音。一旦因(牙合)、咀嚼肌、颞下颌关节本部等发生形态与功能不协调,以及组织异常改变,有的个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颌系机能异常,通称为下颌关节疼痛功能紊乱综合症。Schwarz(1959)曾对近代文献加以综述,并命名为“疼痛功能紊乱综合症[Pain-DysfunctionSyndrome(PDS)]”,这个带描绘的术语  相似文献   

17.
杨鸯  杨晓江 《口腔医学研究》2013,(12):1165-1167,1170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下颌定位技术指导下修正性调磨的骀垫对TMD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从北京口腔医院颞颌关节门诊2003年3月~2008年12月就诊的患者选用40例(男12例女28例)颞颌关节病并有关节绞锁的患者,超声三维下颌定位仪中的髁突运动中心电子位置分析(electronicpositionanalysis,EPA)检测指导下进行修正性调磨骀垫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下颌运动程度如张口度、关节绞锁运动、弹响和下颌运动疼痛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超声三维下颌定位技术指导下修正性调磨的殆垫治疗后,下颌运动明显改善,张口运动及被动最大张口度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绞锁运动症状明显改善。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三维下颌定位技术指导下修正性调磨的黯垫治疗TMD,能够改善TMD症状,在治疗绞锁运动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急性与慢性创物实验力法,同步记录兔的下颌运动轨迹与颌骨肌、舌肌、舌骨肌的肌电,在大脑皮质诱发类咀嚼(CIFM)运动与自然咀嚼运动之间进行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自然咀嚼运动各分期的下颌运动轨迹及肌电特征与CIFM中相应的基本类型相似。②咀嚼物硬度增大使闭口相活动肌肉组(嚼肌、茎突舌肌与胸骨占骨肌)的肌电活动量增大,而开口相活动肌肉组(二腹肌、颏舌肌与颏舌骨肌)反应微弱。这一调节规律在二类咀嚼中表现相同。③咀嚼物硬度对肌电时程的延长效应在二类咀嚼中略有不同,前者仅闭口相活动肌肉组有显著延长,后者二组肌肉的时程均延长。结果提示,CIFM与自然咀嚼的生理特性相似,可作为研究咀嚼生理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髁突轨迹描记曲线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运动面弓记录的髁突运动模式来判断颞下颌关节内各结构的形态位置关系、肌肉功能状态和下颌运动功能障碍,结合其他临床检测手段(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等),对口颌系统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作出诊断。目前国内尚缺乏对髁突轨迹描记曲线的系统分析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复习,结合笔者在临床多年的使用经验,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髁突轨迹描记曲线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该病的病因、诊治、命名等目前国际上还未统一认识。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咀嚼系统功能失调的疾病,主要表现在颞下颌关节(TMJ)和咀嚼肌的疼痛,TMJ在下颌运动时出现的弹响以及下颌运动障碍。其病因与精神因素、(牙合)干扰、偏侧咀嚼、夜磨牙、医源性刺激等有关。只要能避免或消除导致TMJDS的因素,对该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