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血管插管进行疾病诊断而引起的医源性四肢血管损伤,文献中屡有报道,但由于疾病处理和手术而引起的报道并不多。因而对这种损伤的教训和处理经验进行总结,对防治这种损伤是有其特殊的价值。基于这一认识,把1964~1986年经我们处理的23例24次(其中包括发生于我院和外院的)医源性血管损伤的治疗经验,并着重讨论其原因和处理。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为6~48岁。除1例股骨下端骨折手法复位损伤腘动脉引起假性动脉瘤和2例大隐静脉损伤性闭塞而晚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1967年以来54例四肢血管损伤病例,其中有38例次行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损伤的血管,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有关问题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4例中男50例,女4例。年龄7~82岁。伤后到手术时间为0.5~31小时,平均13小时。其中有10例因在外院已急诊处理,或因形成假性动脉瘤于伤后3天~1年手术,其中2例因动脉瘤破裂而急诊手术。致伤原因:钝性损伤29例,枪弹伤5例,锐器伤19例,医源性误伤1例,共损伤血管70条。治疗方法:行端端吻合16次,结扎血管8次,人工血管移植1次,截肢5次,修补2次,行静脉移植38次。血管修复情况:施行自体静脉移植38次中,修复动脉损伤34次,修复静脉4次。采用大隐静脉26次,头静脉8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动静脉穿刺和介入手术的不断增多,医源性血管损伤(IVI)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医源性血管损伤常具有突发性,但在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医生手中,结果可能截然不同。损伤一旦发生,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必将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及早发现、及时处置是防范IVI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动静脉穿刺和介入手术的不断增多,医源性血管损伤(IVI)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医源性血管损伤常具有突发性,但在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医生手中,结果可能截然不同。损伤一旦发生,如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必将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及早发现、及时处置是防范IVI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四肢血管损伤15例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8.
医源性血管损伤8例分析刘生光吴允明汪善伦崔培元邓衍标医源性血管损伤通常是指手术及医疗操作中意外地损伤主干血管,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或造成严重后果而需重建修复者,约占和平环境下各种原因所致血管损伤的285%[1],作者曾处理8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我院骨科自1980年至1996年共收治的96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处理分析,其中84例按不同的损伤程度分别采用端一端吻合,血管切开取栓,大隐静脉及人造血管移植等方法重建血循,成功率97.75%,12例截肢,2例死亡。作者强调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重要性,并就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四肢血管损伤在临床上日超增多,其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预后,除临床医师重视外,Doppler超声的应用对早期直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彻底的清创及毛张力的血管吻合再遇,直接关系到肢体存活与功能恢复,早期预防性的筋膜宜切开战压,可避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医源性血管损伤28例,其中92%以上是在各类手术中发生的。在对28例血管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2.
四肢血管损伤在临床上日趋增多,其早期诊断直接关系到预后,除临床医师重视外,DoppIer超声的应用对早期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彻底的清创及无张力的血管吻合再通,直接关系到肢体存活与功能恢复,早期预防性的筋膜室切开减压,可避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征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5):322-323
目的探讨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原因、部位及类型。方法总结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27例(29支)医源性血管损伤的经验、教训。结果全组27例中,动脉损伤15例(17支):截肢2例,动脉重建术3例,假性动脉瘤切除行动脉重建手术5例,假性动脉瘤保守治疗治愈5例。静脉损伤12例(12支):修复10例,股动、静脉同时损伤截肢2例(4支)。结论造成医源性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与手术操作粗暴、解剖知识不牢及缺乏应急措施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失误和并发症,为吸取经验教训,我们将1973~1987年12例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包括我院和外院的)病例加以总结,并着重讨论其原因及处理。  相似文献   

15.
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探讨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的处理对策。分析近11年处理的17例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血管修复7例,血管缝扎5例,切开取栓术、肝动脉治疗加胆囊切除术、局部压迫止血终止手术、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保留肝Ⅶ段各1例。治愈14例(82.4%),死亡3例(17.6%)。14例近期随访疗效良好。提示:加强围手术期的准备,提高对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的防范意识和处理水平,是改善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医源性血管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血管损伤可发生于各种外科手术中,近来更多出现于微创或腹腔镜手术中,但绝大多数由经皮穿刺血管(行诊断或治疗等)介入手术所导致。在欧洲,医源性血管损伤约占血管损伤的40%以上。Giswold等统计美国一所大学医院1994—2002年252例血管损伤,医源性动脉损伤85例(33.7%),其中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导致损伤者达58.8%。如果对医源性血管损伤没有足够的认识及适当的处理,可能危及病人的肢体存活、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70年至1990年收治11例17条四肢闭合性血管损伤。男7例;女4例。年龄11~38岁。受伤原因:钝器挫伤7例;骨折端戳伤4例。损伤部位:股动脉1例;股动静脉3例;月国动静脉3例;肱动脉3例;锁骨下动脉1例。损伤程度:动静脉断裂7例;动脉内膜损伤血栓形成2例;动脉内膜损伤血栓形成伴静脉断裂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小时~10天。  相似文献   

18.
医源性脾损伤多发生在腹部手术中,如处理不当,常导致脾切除,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我院1995年10月-2004年9月共发生医源性脾损伤21例,经采用脾缝合修补或部分脾切除术,得以保住脾脏,未发生迟发性出血,亦无死亡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四肢血管损伤比较常见 ,文献报道约占总创伤的 3%。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这类损伤逐渐增多 ,对此类损伤早期诊断和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血管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截肢的关键 ,本文对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6月我院收治的 14例血管损伤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年龄与性别  14例中 ,男 12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4 9岁 ,最小 10岁 ,以青壮年居多。损伤动脉及原因 :14例中 ,股动脉 5例 ,动脉 4例 ,肱动脉 3例 ,尺、桡动脉各 1例。其中刀刺伤 5例 ,玻璃割伤 3例 ,车祸伤 6例。损伤类型及合并伤 :14例中 ,完全断裂 9例 ,捻…  相似文献   

20.
四肢血管损伤3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四肢血管损伤31例治疗分析刘建寅,程绪西,高雁卿,王洪业四肢血管损伤比较常见。DeBakey[1]报道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2471例血管损伤患者,四肢动脉损伤占90%。Hermreck等[2]报道四肢血管损伤占总创伤的3%。对这类损伤的早期诊断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