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血管新生、炎性因子浸润和关节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新生推动RA的发展,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HIF (hypoxia-inducible factor)-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钙网织蛋白(CRT)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活动期RA 患者、骨性关节炎(O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C)血清以及RA 和OA 患者关节滑膜液中CRT 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CRT 在RA 和OA 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应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模型,分别采用MTT 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构建体外血管生成的三维模型检测 CRT 在HUVECs 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中的作用。结果RA 组血清中CRT 含量([ 6.4±3.1)μg/L]明显高于OA 组([ 3.7±0.9)μg/L]及HC 组([ 3.4±1.0)μg/L];RA 组滑膜液中CRT 含量([ 6.9±3.4)μg/L]明显高于OA 组([ 3.9±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RT 在RA 滑膜组织中高表达,主要位于滑膜衬里层和衬里下层的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内外等,而OA 滑膜组织中CRT 仅见极少量的表达。MTT 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体外血管生成三维模型检测结果显示,CRT 具有明显促进HUVECs 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的作用。结论CRT 在RA 患者血清、滑膜液及滑膜组织中表达均升高,CRT 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参与RA 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中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吴丽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0):1098-110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中血管生成增加 ,血管增生是造成滑膜炎 ,血管翳生长 ,骨和软骨破坏及骨赘形成的原因。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有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被表达 ,它们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生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尤其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Ang-2和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和病情进展的意义。方法选取34例RA和30例OA患者的滑膜组织,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g-2和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RA滑膜组织衬里层与衬里下层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样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见Ang-2和VEGF的阳性表达分布,两者比较,阳性细胞的染色程度、染色细胞数与分布范围大致相等。RA患者滑膜Ang-2和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ng-2和VEGF与R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EGF可能通过上调Ang-2促进RA的血管新生.阻抗Ang-2和VEGF有望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病理改变中滑膜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是RA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滑膜炎为显著病理特征、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临床特点的自身免疫病。其表现主要为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关节局部肿胀僵硬、淋巴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殖、毛细血管增生、血管翳形成和软骨组织的破坏等,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因素在RA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抗原驱动和T细胞淋巴介导的B细胞淋巴活化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导致滑膜破坏是RA的主要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1]。滑膜中被抗原激活的T淋巴细胞引起血管和滑膜细胞增殖形成血管翳,引起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畸形、功  相似文献   

8.
蔡辉  常文静  商玮 《安徽医药》2015,(3):417-421
血管新生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就血管新生在 RA 中的重要性,低氧、生长因子、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蛋白酶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以及抑制 RA 血管新生的一些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莉 《中国药店》2013,(12):68-6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滑膜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关节受损、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侵蚀性软骨及骨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
内抑素抗血管生成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血管生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滑膜病理改变特征之一,也是产生和维持RA血管翳的主要因素。内抑素可特异性抑制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诱导其凋亡而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应用内抑素抑制滑膜新生血管生成可成为治疗RA的一种全新方法。内抑素还可通过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发挥抗RA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迁延性、对称性、多关节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异常增殖与血管翳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造成骨与软骨不可挽回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与功能障碍[1]。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机制较复杂,其中基因对RA的发病及后续病情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已被人们公认,而滑膜细胞增殖是RA主要病理特征,因此从基因水平研究RA滑膜细胞的增殖将给RA的诊断与治疗带来进一步的突破[2]。人类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作为转录因子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过度增生、血管翳形成,最终导致软骨、骨及关节结构破坏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各种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及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在其炎性发展及关节破坏过程中起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7(IL-27)可以调节上述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提示它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本文就IL-27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江  程伟  潘发明 《安徽医药》2009,13(11):1308-131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是一类主要累及滑膜及其周围组织的多系统炎性疾病,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近年对RA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RA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梦颖  姚瑶  葛卫红 《中国药房》2012,(41):3926-3928
目的:了解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破坏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MTX抑制滑膜T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抑制T细胞因子以及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以及对RA滑膜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MTX通过抑制滑膜T细胞、T细胞因子及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抑制滑膜血管异常新生,达到抑制RA骨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出自《金匮要略》的热痹经方白虎加桂枝汤(BHGZD)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确切。但针对该方的作用机制研究多围绕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对其抑制滑膜血管新生的药效与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转录组学数据挖掘、生物网络分析与“动物-细胞”实验验证相整合的研究策略,探讨BHGZD干预RA热证滑膜血管过度新生病理环节的潜能和分子机制。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中医科学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 BHGZD干预RA热证的候选网络靶标显著参与多条血管新生调节相关通路。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A-VEGFR2)信号通路包含多个BHGZD候选网络靶标,如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激酶(AKT)等。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BHGZD可有效降低佐剂诱导性关节炎热证大鼠膝关节滑膜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血清中VEGF的水平、内皮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关节组织中磷酸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p-VEGFR2)、p-PI3K以及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血清中内皮...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约70%的患者疾病早期可在血液或滑膜液中检出自身抗体, 目前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是临床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最常用的自身抗体, 但ACPA并非RA的特异性抗体, 血清ACPA阴性RA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运用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改善预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就ACPA阴性RA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为免疫紊乱导致滑膜炎及侵袭性新生血管翳形成,晚期往往会引发软骨及骨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但至今RA仍得不到完全根治,原因在于其确切病因尤其是骨破坏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及高致残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0.4%[1]。目前对RA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关节软骨表面的血管新生是RA病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却得到了一致公认,它在RA病程的早期便开始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是参与调控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关键分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与分化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双重功效。本文对VEGF的来源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在RA中的作用等做一简要综述。1V EG F概…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高度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发病过程中,滑膜炎是最具特征性的改变,滑膜组织表现为增生性侵蚀性生长,在许多方面类似于肿瘤组织的特性[1].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软骨和骨的破坏。白细胞介素-17(IL-17)是新近发现的白介素成员,是Th17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研究发现其在RA中有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滑膜炎症、软骨和骨的破坏,在RA的发病和病情进展中有重要作用。干预IL-17成为治疗RA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IL-17靶向治疗药物、传统抗风湿药、中医中药对IL-17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就IL-17在RA发病及针对IL-17治疗RA的相关研究进展简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