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荆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土荆皮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反复利用色谱方法 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 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 从土荆皮中分离并鉴定了1个新的苯甲酸甲酯阿洛糖苷(pseudolaroside C,Ⅰ)及12个由该植物中首次分得的化合物(Ⅱ~ⅩⅢ),包括莽草酸(Ⅱ)、莽草酸甲酯(Ⅲ)、芒柄花苷(Ⅳ)、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Ⅴ)、2'-羟基柚皮素(Ⅵ)、素馨苷E(Ⅶ)、长寿花糖苷Ⅱ(Ⅷ)、淫羊藿次苷B5(Ⅸ)、blumenol C葡萄糖苷(Ⅹ)、1,2-氧-异丙叉基-O-β-D-吡喃果糖苷(Ⅺ)、β-D-甲基吡喃果糖苷(Ⅻ)、β-D-甲基呋喃果糖苷(ⅩⅢ)等.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土荆皮苷C.化合物Ⅱ~ⅩⅢ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炒白芥子中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明确其中的有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乙酸-2'-醛基-5'-呋喃甲酯(Ⅰ)、对羟苯基乙腈(Ⅱ)、对羟基苯甲醛(Ⅲ)、胡萝卜苷(Ⅳ)、软脂酸-1-单甘油酯(Ⅴ)、β-谷甾醇(Ⅵ)、芥子酸(Ⅶ)、对羟基苯甲酸(Ⅷ)、对羟基苯乙酸(Ⅸ)和双(5-甲酰基糠基)醚(X).结论 上述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炒白芥子中分离得到,其中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白芥子醛(sinaldehyde),化合物Ⅱ,Ⅴ,Ⅶ~X为首次从生白芥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蓼科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离并鉴定.方法 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95%乙醇回流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解析分别鉴定为阿魏酸(Ⅰ)、香草醛(Ⅱ)、异香草酸(Ⅲ)、丁香酸(Ⅳ)、山柰酚(Ⅴ)、槲皮素(Ⅵ)、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Ⅶ)、L-卫矛醇(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结论 化合物Ⅱ~Ⅴ、Ⅷ均为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山核桃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山核桃树皮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4,8-二羟基萘酚-1-O-β-D-(6'-乙酰氧基)吡喃葡萄糖苷(Ⅰ)、双氢山柰酚(Ⅱ)、胡桃醌(Ⅲ)、胡萝卜苷(Ⅳ)、山柰酚(Ⅴ)、4,8-二羟基萘酚-1-O-β-D-[6-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吡哺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Ⅶ)3,3'-二甲氧基鞣花酸(Ⅷ)、柚皮素(Ⅸ)、槲皮索(Ⅹ)、4,8-二羟基四氢萘醌(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Ⅻ)、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XⅢ)、4,8-二羟基萘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XⅣ)、4,5,8-三羟基-α-四氢萘醌-5-O-β-D-[6'-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XⅤ).结论 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山核桃酚;化合物Ⅰ、Ⅶ~Ⅸ、Ⅷ、XⅢ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海南狗牙花中的吲哚类生物碱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海南狗牙花中分离鉴定了7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为:海南狗牙花素(hainanervatasine, I)、海南狗牙花新(hainanervatacine, Ⅰ)、老刺木碱(vobasine, Ⅱ)、冠狗牙花定(coronaridine, Ⅳ)、3-羟基冠狗牙花定(3-hydroxyl coronaridine, Ⅴ)、3-(2-羰基-丙基)冠狗牙花碱[3-(2-oxopropyl) coronaridine, Ⅵ]、山辣椒胺(tabernamine, Ⅶ).结论 化合物Ⅰ、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海南狗牙花素(Ⅰ)、海南狗牙花新(Ⅱ),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心叶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Ⅰ)、5,7,4'-三羟基黄酮-7-O-a-L-鼠李糖苷(Ⅱ)、宝藿苷Ⅰ(baohuoside Ⅰ,Ⅳ)、宝藿苷Ⅱ(baohuoside Ⅰ,Ⅴ)、淫羊藿苷C(icariside C,Ⅵ)、淫羊藿苷(icariin,Ⅶ)和淫羊藿苷I(icariside Ⅰ,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酚;化合物Ⅰ和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 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圆穗兔耳草的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获得10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二十六烷(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α-D-吡喃葡萄糖(Ⅳ)、桃叶珊瑚苷(aucubin,Ⅴ)、葫芦素E(Ⅵ)、葫芦素B(Ⅶ)、海绿甾苷Ⅰ(arvenin Ⅰ,Ⅶ)、丁香树脂酚-单-β-D-葡萄糖苷(Ⅸ)、松脂素-4'-0-β-D-葡萄糖苷(Ⅹ).结论 除化合物Ⅵ,Ⅶ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长枝沙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化学和色谱方法 进行分离,用IR、MS、NMR等方法 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3,6-二甲基-8-(4-亚甲基-3-庚氧基)-1-辛胺(Ⅰ)、棕榈酸钾(Ⅱ)、(2R,1'S,2'S,3'R)-N-[1'-羟甲基-2',3'-二羟基十七烷基]-2-羟基-12,13-亚甲基二十四脂肪酰胺(Ⅲ).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Ⅲ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沙菜胺和沙菜酰胺.  相似文献   

9.
抱茎苦荬菜具有清热解毒、排毒、止痛之功效。近年来,抱茎苦荬菜的化学成分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共分离得到100多个化合物,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甾醇类等化合物。抱茎苦荬菜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抗病毒方面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淫羊藿的叶子进行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化合物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硝基乙基苯酚(Ⅰ)、毛柳苷(沙立苷,Ⅱ)、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黄酮(Ⅲ)、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Ⅳ)、宝藿苷Ⅰ(Ⅴ)、箭藿苷B(Ⅵ)、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Ⅶ)、7,3′,4′,5′-四羟基黄酮醇(Ⅷ)、去甲基淫羊藿素(Ⅸ)、1-O-β-葡萄糖苷-1,4-二羟基-2-(3′-羟基-3′-甲基丁基)苯(Ⅹ)。 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Ⅹ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多枝柽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媛  屠鹏飞 《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764-1768
目的柽柳科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我国名贵中药管花肉苁蓉的主要寄主,为了促进管花肉苁蓉栽培基地建设,并为多枝柽柳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对多枝柽柳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UV、IR、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8个,三萜类2个,苯丙素类1个,逆没食子酸类1个。分别为aleuritolic acid(D-friedoolean-14-en-3-ol-28-oic acid,Ⅰ)、aleuritolonic acid(D-friedoolean-14-en-3-one-28-oic acid,Ⅱ)、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Ⅲ)、逆没食子酸3,3′-二甲醚(ellagic acid-3,3′-dimethyl ether,Ⅳ)、鼠李素(rhamnetin,Ⅴ)、山柰酚(kaemferol,Ⅵ)、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Ⅶ)、香橙素(aromadendrin,Ⅷ)、(2α,3β)-二氢鼠李素[(2α,3β)-dihy-drorhamnetin,Ⅸ]、槲皮素(quercetin,Ⅹ)、7,4′-二甲氧基山柰酚(7,4′-dimethoxykaemferol,Ⅺ)、3-甲氧基山柰酚(3-methoxykaemferol,Ⅻ)。结论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Ⅰ、Ⅱ、Ⅳ、Ⅴ、Ⅷ、Ⅸ及Ⅻ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婆婆针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用素质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而教师的信用素质是关键 ,但目前教师的信用素质不容乐观。因此 ,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信用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信用素质 ,要将教育引导与制度控制结合起来 ,建立集教育引导、监控督促、评议奖惩等措施于一体的行之有效的培养系统 ,才能收到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P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角鲨烯(Ⅰ)、木栓酮(Ⅱ)、正二十六烷酸(Ⅲ)、β-谷甾醇(Ⅳ)、豆甾醇(Ⅴ)、齐墩果酸(Ⅵ)、β-胡萝卜苷(Ⅶ)、5-羟甲基糠醛(Ⅷ)、丹参素甲酯(Ⅸ)、5R-5-羟甲基-2(3H)-呋喃酮(Ⅹ)、5R-5-羟甲基-2(5H)-呋喃酮(Ⅺ)。结论 11个化合物除β-谷甾醇外均为首次从东北铁线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甲醇室温浸提,溶剂萃取分段,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结构,体外换菌实验测试抗菌活性。结果 从该植物中全草中分离出4个phenylphenalenone型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2-hydr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Ⅰ)、2-methoxy-9-(4′-hydroxyphenyl)-phenalen-1-one(Ⅱ)、2-hydroxy-9-phenylpehenalen-1-one(Ⅲ)和2-methoxy-9phenylphenalen-1-one(Ⅳ)。抗菌实验表明,化合物Ⅱ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此外从该植物中还获得豆甾醇、豆甾醇葡萄糖苷和1个长链脂肪酸的混合物。结论 4个phenylphenalenkone型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紫牡丹P aeon ia d elavay 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aeon isu ffra l(Ⅰ)、芍药苷元(paeon iflorigenone,Ⅱ)、pa lb inone(Ⅲ)、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 in,Ⅳ)、槲皮素-3,7-二甲氧基(querc itrin-3,7-d im ethoxy,Ⅴ)、紫云英苷(astraga lin,Ⅵ)、单棕榈酸甘油酯(g lycery l m onopa lm itate,Ⅶ)、1-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1-lino loy l-3-pa lm itoy lg lycero l,Ⅷ)、没食子酸甲酯(m ethy l ga llate,Ⅸ)、香草酸甲酯(m ethy l van illate,Ⅹ)、丁香酸甲酯(m ethy l syringate,Ⅺ)。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地研究五加属植物细柱五加皮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热甲醇分别对细柱五加皮的根进行提取后,采用Diaion HP-20P,Chromatorex ODS,Sephadex LH-20和硅胶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以及直接和标准品对照进行结构确认。结果 从根皮中得到二萜类等6个化合物:五加酸(Ⅰ),异贝壳杉烯酸(Ⅱ),l芝麻素(Ⅲ),豆甾醇(Ⅳ),β-谷甾醇(Ⅴ)和刺五加苷B(Ⅵ)。结论 化合物Ⅰ,Ⅳ,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地衣植物太白花(又称雀石蕊)Cladonia stel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 太白花经石油醚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硅胶制备TLC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太白花的石油醚部分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萝酸(Ⅰ)、去甲环萝酸(Ⅱ)、珠光酸(Ⅲ)、漂红梅衣酸(Ⅳ)、2-羟基-4-甲氧基-6-正戊基苯甲酸(Ⅴ)和2,4-二羟基-6-正戊基苯甲酸(Ⅵ)。结论 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太白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nliticum uniflor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结合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祁州漏芦根里分离得到11个单体成分,其中6个噻吩类,2个甾醇类,1个五环三萜类,2个长链脂肪酸类。结构鉴定为牛蒡子醛(arctinal,1)、牛蒡子酮b(arctinone b,2)、7-chloroarctinone b(3)、5-methoxyl-5′-(1-propinyl)2,2′-dithiophene(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豆甾醇(stigmasterol,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棕榈酸(palmitic acid,8)、E7,9-diene-11-methenyl palmitic acid(9)、5-methoxy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