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地尔硫革及胺碘酮控制老年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97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静脉注射毛花甙C(A组,30例)、地尔硫(艹卓)(B组,32例)和胺碘酮(C组,35例)组.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患者的心室率、血压、心律变化、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毛花甙C、地尔硫(艹卓)和胺碘酮均能有效控制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7%、91%和86%,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5.7±8.1)min、(9.7±2.4) min和(18.8±3.5)min.A组恢复窦律6例,低血压1例;B组恢复窦律5例,低血压2例,窦缓1例;C组恢复窦律8例,窦缓1例;均自行缓解.结论:毛花甙C、地尔硫(艹卓)及胺碘酮均能有效、迅速、安全地控制老年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但地尔硫(艹卓)更迅速,而胺碘酮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毛花苷C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胺碘酮和毛花苷C。结果 55例患者,胺碘酮组28例,转复成功22例(78.6%);毛花苷C组27例,转复成功10例(37%)。P<0.01。转复成功时间:胺碘酮组(6.8±4.6)h,毛花苷C组(8.8±6.3)h。P>0.05。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下降情况比较:胺碘酮组由(143.3±13.7)次/min降至(92.5±5.2)次/min,毛花苷C组由(142.1±12.0)次/min降至(92.9±11.0)次/min,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其转复率显著高于毛花苷C。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毛花甙C、地尔硫卓及胺碘酮控制老年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急诊诊治的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60岁)9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用毛花甙C(A组,30例)组、地尔硫卓(B组,32例)和胺碘酮(C组,35例)组。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5、l0、15、30、60、90min患者的心室率、血压、心律变化以及药物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毛花甙C、地尔硫卓和胺碘酮均能有效控制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5%、90%和85%,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5.4±15.7)min、(9.7±3.6) min和(18.8±7.6)min。西地兰组恢复窦律6例,低血压l例;地尔硫卓组恢复窦律5例,出现低血压2例,窦缓l例;胺碘酮组恢复窦律8例,窦缓l例;均自行缓解,未发生心衰加重。结论:毛花甙C、地尔硫卓及胺碘酮均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老年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但地尔硫卓、胺碘酮更迅速,而胺碘酮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与毛花苷治疗心衰伴快速房颤短时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贵锋  葛德元  胡桃红 《中国药师》2005,8(12):1024-1025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毛花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Af)患者的短时疗效.方法:60例CHF伴快速心室率Af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毛花苷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分别静脉应用胺碘酮及毛花苷,观察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用药2 h后胺碘酮组心室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毛花苷组(P<0.05);胺碘酮、毛花苷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6.5±12.7)min和(48.9±14.2)min(P<0.01);胺碘酮、毛花苷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70.0%(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CHF伴快速心室率Af短时效果显著,患者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和毛花苷丙静脉注射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效果。方法60例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维拉帕米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无效后予维拉帕米注射液5mg静脉注射。B组给予毛花苷丙注射液0.4mg静脉注射,无效后予毛花苷丙注射液0.2mg静脉注射。结果总有效率A组(97%)高于B组(70%)(P〉0.05);平均起效时间A组(6.5±1.7)min,短于B组(32,21±9.6)min(P〈0.01);A、B两组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9±15)次/分、(28±13)次/分(P〈0.01)。结论维拉帕米对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控制优于毛花苷丙。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与毛花苷C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毛花苷C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80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n=40)和毛花苷C组(n=40)。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注后,以0.8~1.0 mg/min维持静脉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毛花苷C组:近1周未用洋地黄者,以毛花苷C 0.4 mg静脉注射;近1周口服地高辛者,以毛花苷C 0.2 mg静脉注射,依疗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两组复律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胺碘酮组与毛花苷C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5%(33/40)和57.5%(23/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4.2±10.3)min和(30.5±5.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心室率,作用迅速、安全有效,不影响心功能,维持时间长,临床可作为急诊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靳培敏  崔宗来 《医药世界》2010,(8):834-834,836
心房颤动(房颤)时心室率增快是临床常见急诊之一。为进一步探讨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比分析我院2005—04—2008—06接诊的60例快速房颤患者分组应用胺碘酮、毛花苷C、普罗帕酮控制快速心室率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地尔硫[艹卓]对快速心房颤动(房颤)心室率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地尔硫[艹卓]组。胺碘酮组33例,接受负荷量150mg静注后,以0.5~1.0mg/min维持静脉滴注,并据心率变化调节胺碘酮用量;地尔硫[艹卓]组用0.25mg/kg静注后,无效者120min重复应用同剂量地尔硫[艹卓]。每隔5min及每次用药前、后记录心率、血压及临床表现。结果胺碘酮组与地尔硫[艹卓]组控制心室率有效率分别为84.8%和90.3%;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5.1±7.7)min和(8.7±4.1)min。胺碘酮组发生心动过缓2例,对心功能无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6.1%;地尔硫[艹卓]组心动过缓3例,心功能恶化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控制心室率与地尔硫[艹卓]相比,同样有效。地尔硫[艹卓]起效迅速;但胺碘酮不良反应少,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有无差别。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PSV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患者31例(普罗帕酮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患者34例(胺碘酮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分别为25(25/31)例和28(28/34)例,两组患者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为8.02±3.21min,胺碘酮组为14.66±5.29min,胺碘酮组转复时间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PSVT临床有效率及副反应无明显差别,但胺碘酮组转复时间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0.
陈园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25-2226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两组,胺碘酮组16例:胺碘酮(可达龙)300mg微泵持续匀速1小时静脉输入,未转复窦性心律者以胺碘酮1mg/分持续静脉滴注5小时;普罗帕酮组16例:普罗帕酮70mg加生理盐水20ml,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20分钟,未转复窦性心律者重复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mg,观察20分钟仍未转复者以普罗帕酮0.5mg/分持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超过2小时。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81.25%(13/16),普罗帕酮组75%(12/16),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7)。转复时间:胺碘酮组(209±133)分钟,普罗帕酮组(166±128)分钟,两组转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4,P=0.019)。转复后心室率比较:胺碘酮组(69.8±12.2)次/分,普罗帕酮组(83.5±19.7)次/分,两组转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0.010)。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均有较高的转复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转复后心室率胺碘酮较普罗帕酮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亚叶酸钙(CF)对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白血病小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5组,各12只。A组:正常对照组;B、C、D组:实验组,分别于腹腔注射HD-MTX后24、36、42h予以CF解救;E组:空白对照组,不予CF解救,余同实验组。观察各组小鼠病死率、一般情况及空肠大体形态,标本测定肠黏膜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结果 A组无腹泻,B、C、D、E组第2天开始出现腹泻,第3天全部出现腹泻,其中D、E组腹泻严重。A组肠壁无充血水肿,B、C、D、E组肠壁充血水肿变薄,其中E组最重。A组无死亡,C、D组各死亡4只,B组死亡3只,E组死亡8只。B、C、D、E组绒毛高度和隐窝凹陷深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绒毛高度与隐窝凹陷深度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间绒毛高度与隐窝凹陷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MTX化疗后42h开始应用CF解毒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研究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200例早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5组(A、B、C、D、E组),每组4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引流管拔出时间.结果 5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引流管拔出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手术时间A组(210±11)min、B组(169 ± 11)min、C组(163±8)min、D组(174 ±8)min、E组(15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术后住院时间A组(12.5 ±0.6)d、B组(9.5±0.4)d、C组(10.1±0.4)d、D组(10.4±0.4)d、E组(9.6±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5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是4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脂肪乳对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导致的大鼠心脏毒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SD成年雄性大鼠72只,体重200~280g,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n=8)、布比卡因对照组(B组)、布比卡因+脂肪乳组(C组)、罗哌卡因对照组(D组)、罗哌卡因+脂肪乳组(E组),B、C、D、E每组再分为致死组(1组)和取材组(2组)(每组n=8)。A组经大鼠静脉泵入0.9%氯化钠溶液3ml/(kg·min),6min后开胸取心,B、C、D、E组大鼠经静脉泵入0.9%氯化钠溶液或脂肪乳3ml/(kg·min),共5min,再以2mg/(kg·min)速度泵入相应的局麻药,取材组泵入局麻药1min开胸取心肌,致死组泵入局麻药致心跳停搏。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大鼠出现心律失常、心跳停止的时间及各对应时相局麻药的累积剂量,A组及取材组测心肌ATP含量。结果:C1组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跳停止的时间比B1组明显延迟、布比卡因用量大于B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1组与E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心肌ATP酶含量比较,A组〉D2组〉C2组〉B2组,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2、E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乳能够减轻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ATP含量有关,但脂肪乳对罗哌卡因的心脏毒性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rhFGF与rhEGF分期使用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杏  谭美云  熊爱兵  廖毅  何晓川  郭力 《中国药房》2010,(28):2656-2657
目的:观察分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FGF)与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同一患者4处深度相同、部位相应的创面进行自身对照,4处创面分别标记为A、B、C、D,2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共80个创面,相应归为A、B、C、D组:A组创面采用rhEGF治疗,B组创面采用rhFGF治疗,C组创面先使用rhFGF,10d后使用rhEGF治疗,D组创面为0.9%氯化钠对照组。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创面愈合质量,以及全身和局部反应。结果:A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8.20±1.67)d,B组为(19.15±2.01)d,C组为(16.45±1.57)d,D组为(23.65±2.41)d。A、B、C组的平均愈合时间较D组短,C组的平均愈合时间较A、B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B、C组的平均愈合质量比D组好。各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分期使用rhFGF和rhEGF能有效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和修复,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参松养心胶囊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异同.方法 将129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3例.A组予以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B组单纯予以参松养心胶囊口服治疗,C组单纯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3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97.7%,B组为93.0%,C组为69.8%.A组与B组总有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均有效,A组总有效率为97.7%,B组为95.3%,C组为76.7%.A组与B组总有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3%,明显低于C组的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无论联合,还是单用,均可有效改善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症状.2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优于单用参松养心胶囊或者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与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相比,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更具有安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邱晓拂  张治华  胡辉  王尉  王葵  胡卫列 《中国药房》2010,(22):2088-2089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前患者何时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较好。方法:将380例拟行IVU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190例,检查前4h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190例,检查前一天晚饭后2h口服同样剂量。观察2组服药后的排便情况、不良反应及X线摄片质量。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6.3%(12/190),B组为9.5%(18/19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首次排便时间、腹泻持续时间及排便次数分别为(21.4±7.4)min、(138.4±29.3)min和(4.7±2.3)次,B组平均首次排便时间、腹泻持续时间及排便次数分别为(20.9±9.8)min、(133.8±36.5)min和(4.4±2.1)次,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摄片质量良好率A组为73.7%(140/190),B组为57.9%(110/19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IVU检查前的肠道清洁准备,不良反应少、肠道清洁效果佳,X线摄片质量好,检查前4h开始服更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依伦平)和(或)倍他乐克对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选取CHF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和C组各30例。A组给予依伦平(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片/d;B组给予倍他乐克50-100mg/d;C组给予依伦平(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片/d+倍他乐克50-100mg/d。均服药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3组CHF患者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治疗后LVESV、LVEDV均较治疗前减少,LVEF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LVEVS、LVEDV低于A、B组,LVEF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伦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CHF效果明显优化于单用依伦平或倍他乐克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及载脂蛋白A-I(ApoA—I)和B族1型清道夫受体(SR—B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A组),ApoE-/-小鼠30只高脂饮食饲养,随机分为ApoE-/-高脂模型组(B组)、阿托伐他汀小剂量组(10mg·kg-1·d-1,C组)和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20mg·kg-1·d-1,D组)。给予生理盐水或药物干预12周后,测定小鼠血脂水平,HE染色和油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粥样斑块的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肝组织ApoA—I和SR-B1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ApoA—I和SR-B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血清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分别为(2.93±0.18)mmol/LcOS(0.59±0.09)mmol/L;(21.78±2.03)mmol/LVS(2.13±0.24)mmol/L;(2.86±0.26)mmol/LUS(0.57±0.10)mmol/L;(18.92±1.87)mmol/LUS(1.54±0.21)mmol/L;P〈0.01I。与B组相比,C组和D组TC、LDL—C明显下降[TCB组:(21.78±2.03)mmol/L,C组:(11.79±0.98)mmol/L,D组:(10.07±1.03)mmol/L;LDL—CB组:(18.92±1.87)mmol/L,C组:(8.76±1.15)mmol/L,D组:(7.91±0.77)mmol/L;P〈0.01]。胸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小[B组:(23.12±3.46)×10^4/am,C组:(11.42±1.25)×10,D组:(7.34±1.03)×10。P〈0.01];肝组织ApoA—I和SR—B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ApoA—IB组:1.08±O.10,C组:1.36±O.11,D组:1.78±0.14;SR—B1B组:0.72±0.07,C组:1.46±O.14,D组:1.50±0.21,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降低ApoE-/-小鼠胆固醇水平。上调ApoA_I和SR—B1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玲 《中国药房》2014,(8):722-72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组。所有患者行PCI术,术后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1个月后改为常规治疗;C组患者在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 mg/次,tid。3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所有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E波与A波峰值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评分、6 min步行距离,记录患者随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心绞痛发作例数、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需用硝酸甘油例数、硝酸甘油用量、LVESD、LVEDD、室壁运动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显著低于B组;B、C组患者LVEF、E/A、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A组,且C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