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腺苷脱氨酶(ADA)是三磷酸腺苷(ATP)代谢到腺苷酸(AMP)。AMP脱磷酸根后继续降解代谢脱氨时的调节酶,它的生化作用是催化腺苷或脱氨腺苷的脱氨基反应。目前,对腺苷脱氨酶的知识一般都来自对体细胞的研究,在体细胞中,该酶的活性与机体的免疫机能有一定的相关;而且,大部分研究证据显示ADA为可溶性的细胞质酶,虽然也有研究报道指出红细胞  相似文献   

2.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三磷酸腺苷制剂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磷酸腺苷(ATP)为辅酶类药物,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临床上用于肌萎缩、脑溢血后遗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ATP制剂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易带进或产生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因而目前卫生部部颁及地方标准中多采用纸层析或纸电泳分离ATP后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法繁琐费时,且只能测定ATP含量。近年有用HPLC法测定的报道[1],但其仅对ATP进行了定量分析。Shao等[2]曾用毛细管电泳法(CE)分析生物体内ATP,ADP,AMP等核苷酸。本实验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以对氨基苯磺酸钠为内标(IS),同时分析ATP制剂中ATP,ADP,AMP…  相似文献   

3.
腺苷的生物学特性及心血管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建民 《医学综述》1998,4(6):317-318
<正>腺苷是核酸的组成部分和机体物质代谢的中间产物,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尤为明显,近年来已从大量的动物实验逐步引入临床应用.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腺苷的代谢及调控1.1腺苷的形成 细胞内外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monophosnbaie.ATP)在能量释放过程中,去磷酸化成为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与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MP),AMP在 5’-核苷酸酶的作用下形成腺苷;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在细胞内的水解酶作用下是产生腺苷的重要旁路.大部分腺苷在腺苷脱氨酶与磷酸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为次黄嘌呤,最终形成尿酸.少部分腺苷进入细胞间液发挥生理效应.部分腺苷可再进入细胞内.在腺苷激酶的催化下重新合成AMP和ATP,外源性ATP进人体内后迅速分解生成腺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气虚证患者血浆环磷酸腺苷(c AMP)含量变化与CHD心气虚证发病的相关性,以揭示CHD心气虚证发病的机制。方法:选取年龄40岁~75岁的CHD心气虚证患者30例,非心气虚证患者30例,另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ELISA技术测定各组血浆c AMP含量。结果:CHD心气虚证患者组的血浆c AMP水平较CHD非心气虚证组、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CHD非心气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c A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c AMP含量升高与CHD心气虚证的发病具有相关性,提示血浆c AMP水平升高是CHD心气虚证发病的微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实验材料为家兔心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酸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过氧化物和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的含量。研究表明,缺血再灌组ATP、ADP、AMP、AN(腺苷酸总量)ATP/ADP、ATP/AMP和能荷均比缺血组(I)丹参组(D)的非缺血区与缺血区中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降低(P<  相似文献   

6.
利用明胶戊二醛制备的固定化啤酒酵母细胞,由腺苷酸(AMP)生产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在含有15 mmol/L AMP,75 mmol/L葡萄糖,5mmol/L硫酸镁(MgSO_4·7 H_2O)的0.2 mol/L磷酸缓冲液(pH 7.0)中,在34℃振荡反应1h,ATP转化率可达100%,分批连续反应10次,ATP转化率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平喘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礼星 《当代医学》2009,15(18):143-144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平喘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按常规给予吸入皮质激素。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10mg+生理盐水2mL氧气射流雾化吸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10mg+生理盐水2mL氧气射流雾化吸入。记录两组患者哮喘症状在吸入前、吸入后10min、50min、1h的变化。结果对照组20例中完全反应1O例,占50%;部分反应8例,占40%,无反应2例,占10%;试验组20例中完全反应9例,占45%;部分反应10例,占50%,无反应1例,占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期的病人,硝酸甘油10mg雾化吸入与沙丁胺醇10mg雾化吸入具有相似的平喘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来稿简报     
静滴三磷酸腺苷致心脏与呼吸骤停1例。女患,55岁,因支气管哮喘发作入院。经支气管解痉药治疗,病情缓解。4天后将三磷酸腺苷(ATP)2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缓慢静滴,5分钟后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停止ATP静滴,经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以及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吸入激素治疗能否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首选疗法.方法对25例哮喘患者进行3 a吸入激素(budesonide)治疗,每3个月测定一次气道反应性、肺功能和病情计分,与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气道反应性、肺功能和临床表现均显著改善,哮喘发作程度与频率大幅度改善,40%(10/25)甚至完全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吸入激素副作用少而轻,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期、长期吸入激素可作为哮喘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0.
腺苷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苷是体内重要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 ,对心脏功能有多方面的作用。近年来 ,通过对腺苷的生理效应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发现腺苷在心肌保护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腺苷的来源、代谢腺苷全称腺嘌呤核苷 ,是由腺嘌呤和戊糖结合而成 ,腺苷既是腺嘌呤核苷酸的前体又是其代谢产物。腺苷结合 1、2、3个磷酸后分别形成一磷酸腺苷( AMP)、二磷酸腺苷 ( ADP)、三磷酸腺苷 ( ATP)。腺苷由 AMP在 5 -核苷酸酶的作用下脱磷酸而成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后可形成腺苷及同型半胱氨酸。腺苷可在全身组织包括心脏及血管产生。腺苷在血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FCER2基因T2206C位点多态性与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对153例哮喘患者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嗜酸性粒细胞,并应用DNA提取、PCR扩增、基因测序观察FCER2基因T2206C位点多态性,且153例哮喘患者吸入布地奈德200μg、2次/d,治疗12周,并于治疗前后均进行ACT评分、肺功能测定.结果 哮喘患者中T2206C位点存在基因多态现象,表型包括TT、TC和CC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9例(51.6%)、49例(32.0%)、25例(16.3%).哮喘患者T2206C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在TT基因型组与CC基因型组哮喘患者中,ACT评分及E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TT基因型哮喘组,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ACT评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者存在着FCER2基因T2206C位点多态现象,其中TT基因型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后肺功能、ACT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TC及CC基因型哮喘患者.FCER2基因T2206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哮喘患者ICS治疗反应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腺苷、白细胞介素 (IL) 1及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A3 腺苷受体 (A3 AR)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A3 AR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从基因水平为茶碱应用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Ficoll Hypaque液分离PBMCs ,并将其分成对照组、腺苷组、腺苷加IL 1组及腺苷加茶碱组 ,体外培养 18h ,收集细胞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联反应 (RT PCR)法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sA3 ARmRNA表达。结果 :哮喘患者PBMCs腺苷加IL 1组A3 ARmRNA表达较对照组、腺苷组明显增加 (P <0 .0 1) ;腺苷加茶碱组A3 ARmRNA表达减少 ,与腺苷加IL 1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哮喘患者PBMCs各组A3 ARmRNA表达与正常人对应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腺苷或IL 1对哮喘患者PBMCs表达A3 ARmRNA的影响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T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65 ,P <0 .0 5 ;r =0 .78,P <0 .0 1) ,哮喘患者PBMCs表达A3 ARmRNA及腺苷、IL 1对其的影响与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 )呈明显负相关 (r =-0 .72 ,P <0 .0 5 ;r=-0 .91,P <0 .0 1;r=-0 .64 ,P <0 .0 5 )。结论 :哮喘患者PBMCs表达A3 ARmRNA增加 ;腺苷、IL 1对哮喘患者PBMCsA3 ARmRNA表达的影响与机体过敏状态及气道阻塞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诊疗一直是非冠状动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重点。腺苷注射液和ATP注射液是目前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评估CMVD的临床常用负荷药物,两者有所关联,但具有显著区别。ATP是腺苷的前体,其价格低廉且血管扩张机制与腺苷类似,临床上常代替腺苷,但忽视了其潜在的不良反应。目的 比较腺苷负荷与ATP负荷在评估CMVD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因典型心绞痛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明确各支冠状动脉残余狭窄直径<50%的患者1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腺苷组和ATP组,腺苷组88例,ATP组82例。腺苷组给予腺苷注射液负荷测定CFR,ATP组采用ATP负荷测定CFR,检测过程中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扫描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腺苷组相比,ATP组患者胸闷[61.0%(50/82)和20.4%(18/88)]、头晕[72.0%(59/82)和31.8%(28/88)]、头痛[68.3%(56/82)和11.4%(10/88)]、胃肠道不适[13.4%(1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6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予吸入舒利迭100-200μg/次,每日2次,共用8周。观察吸入前后临床症状变化、肺功能及药物反应。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经舒利迭吸入治疗哮喘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峰流速(PEF)显著提高。仅5例(占8.3%)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吸入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吴昌归  孙滨 《医学争鸣》1989,10(5):312-315
作者采用气道吸入不同浓度DL-盐酸心得安测定12例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并与乙酰甲胆碱吸入激发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2例对乙酰甲胆碱激发呈阳性反应,其中11例对心得安也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91.7%,心得安PC_(20)与乙酰甲胆碱PC_(20)无关(r=0.3770,P>0.05),与基础FEV_1也无相关性(r=0.1765,P>0.05),但乙酰甲胆碱PC_(20)与基础FEV_1呈正相关(r=0.6223,P<0.05)。以上结果提示,心得安吸入激发试验可作为非特异性气道反应性测定方法,为哮喘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其激发机制与乙酰甲胆碱不同,因而在哮喘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中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段蕴铀 《医学争鸣》1989,10(5):319-322
用自行设计的袋式吸入试验装置,对18例可疑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哮喘进行了TDI特异性吸入激发,确诊12例为TDI哮喘,其中速发型反应3例,迟发型反应6例,双向反应3例。吸入TDI后FEV_1,PEFR,V_(50)和V_(25)均有明显下降(P<0.01),提示TDI对大小气道的口径均有影响。用TDI和人血清白蛋白(HSA)交联剂作皮肤过敏试验,12例TDI哮喘中11例呈阳性;62例接触TDI但无呼吸道症状的工人中11例呈阳性;18例不接触TDI的普通哮喘患者均为阴性。因此,我们认为TDI-HSA皮试对TDI哮喘的诊断有辅助价值,但不能替代特异性吸入激发试验。并认为袋式吸入激发装置与方法,准确合理,且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哮喘患者、健康吸烟者及正常无吸烟志愿者肺部HRCT扫描中空气潴留的分布情况及呼气、吸气末肺容积之比。方法对30例哮喘患者,15例健康吸烟者及15例正常无吸烟者行肺部吸气末及呼气末HRCT扫描,并行肺功能检查,重点观察呼气末空气潴留象、呼气末与吸气末肺容积之比。结果哮喘组、健康吸烟组、无吸烟组所观察到空气潴留个数分别为12.5±3.2、3.5±0.6、3.2±0.7,呼气末肺容积与吸气末肺容积之比分别为0.67±0.21、0.58±0.12、0.56±0.10,两组数据哮喘组与健康吸烟组及无吸烟组比较皆具有统计学差异,健康吸烟组与无吸烟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空气潴留在哮喘患者及健康人肺部HRCT中皆有出现,但在哮喘患者肺部出现频度较高,健康吸烟者与健康无吸烟者两组肺功能皆正常,空气潴留出现频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急症 ,全世界哮喘的发病率正在上升 ,但是即使在发达国家 ,仍然存在对哮喘治疗不足的情况 ,有报道仍有部分哮喘患者未接受激素治疗。造成治疗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依从性差。现将我院 2 0 0 0年 1月 - 2 0 0 2年 12月门诊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非急性发作期的轻中度哮喘患者 10 6例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本院门诊非急性发作期的轻中度哮喘患者 10 6例 ,男 5 6例 ,女 5 0例 ;年龄 18- 63岁 ,平均 4 5± 12岁 ;病程 3- 60年 ,平均 2 7± 14年。轻度 3例 ,中度 10 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感染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天津南开医院收治的42例SAP患者及3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研究,42例SAP患者根据是否进入感染期分为感染组18例、非感染组24例,入院后于1、4、7、14、21 d用ImmuKnowTM免疫细胞功能测定试剂盒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ATP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入院后1、4 d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非感染组较感染组ATP含量升高(P<0.05);入院后7 d感染组ATP含量较对照组、非感染组明显降低(P<0.05),非感染组与对照组AT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4 d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AT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入院后21 d感染组ATP含量较对照组、非感染组明显降低(P<0.05),非感染组较对照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可较准确反映SAP患者的整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SAP进入感染期与否有密切的关系,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20.
曹霞  肖斌  朱涛 《西部医学》2015,(4):604-606
目的观察炎琥宁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炎琥宁雾化吸入+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对患者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FEV1/FVC%和最大呼气流量(PEF)个人最佳值%(PEF%)进行检测,并对患者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天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PEF%)及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PEF%)及血中TNF-α、IL-4、和IL-13水平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雾化吸入可以有效的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同时炎琥宁对支气管哮喘相关的炎症反应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推广炎琥宁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奠定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