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量子降脂仪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和10%果糖自由饮水建立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级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量子降脂仪输出功率强度为70μW/(cm2·min),每天治疗1~2次,治疗时间为每次5~10 min。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类代谢和炎症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量子降脂仪明显改善由高脂血症引起的的血脂代谢紊乱、调节血脂平衡、降低炎症状态、缓解肝功能损伤、缓解氧化损伤、提高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抑制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量子降脂仪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的表达水平,缓解机体慢性炎症;通过调节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机体脂质代谢;通过调节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通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表达,缓解脂质代谢紊乱,调节机体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结论量子降脂仪具有明显降血脂作用,可作为降血脂医疗器械辅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组成、特异性菌种或菌群的变化与各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失调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肠道菌群的种类变化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调控肠道菌群有望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新靶点,如应用抗生素降低血压、益生菌调节高脂血症和降压;采用干扰肠道菌群代谢活性的药物,如降低氧化三甲胺水平来防治心血管疾病,通过地中海式饮食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LOX-1)和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LOX-1在吡格列酮调节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高脂饮食组(n=17),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LOX-1、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血脂明显升高(P<0.0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主动脉血管内皮基本完好,偶有脱落,平滑肌细胞增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LOX-1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LOX-1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高脂饮食可引起主动脉LOX-1和凋亡蛋白Bax、Bcl-2及Bcl-2/Bax比值的改变,而吡格列酮可降低血脂,调节LOX-1和凋亡蛋白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4.
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CD40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及高脂饮食加吡格列酮干预三组,比较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血脂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主动脉CD40L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兔主动脉凝血酶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mRNA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能减轻高脂饮食所致的内膜增厚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吡格列酮还能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脂饮食刺激兔主动脉CD40L的表达,吡格列酮能显著减轻这种作用。高脂饮食能上调兔主动脉表达凝血酶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mRNA的表达,而吡格列酮能显著抑制这种作用。结论吡格列酮能减轻高脂饮食兔主动脉CD40L的表达,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凝血酶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mRNA表达有关,提示吡格列酮可通过抑制高脂血症患者炎症信号通路而达到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淫羊藿苷对高脂血症大鼠粘附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高脂血症大鼠粘附分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 低剂量淫羊藿苷组、高脂饮食 高剂量淫羊藿苷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脂质水平及观察主动脉病理学改变。并采用荧光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比较主动脉壁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的表达。结果与高脂饮食组比较,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或0.01)降低,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显著减低(P<0.01),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泽替米贝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源性荷脂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乙酰化水平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20 mg/L胆固醇∶β-环糊精混合物处理原代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制备荷脂细胞模型,经30μmol/L依泽替米贝处理荷脂细胞24 h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及脂肪酸合成酶表达的改变,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与SIRT1的相互作用,转染shRNA抑制SIRT1的表达研究SIRT1在依泽替米贝调节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乙酰化水平中的作用。结果血管平滑肌细胞经20 mg/L胆固醇∶β-环糊精混合物处理48 h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升高,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增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与SIRT1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但依泽替米贝处理后能够改善胆固醇∶β-环糊精混合物所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这一系列改变。然而,若利用SIRT1 shRNA抑制细胞SIRT1的表达则能够废除依泽替米调节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过度乙酰化的作用。结论依泽替米贝通过SIRT1抑制血管平滑肌源性荷脂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过度乙酰化。  相似文献   

7.
氧化三甲胺(TMAO)是由胆碱等物质依赖于肠道菌群代谢生成的产物。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TMAO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MAO通过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信号和基因的表达、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上调清道夫受体和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影响胆固醇转运途径及其代谢通路等方式促进As。本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发现通过控制饮食、调节肠道菌群、抑制三甲胺前体代谢、抑制黄素单加氧酶活性等方式,可以降低血液循环的TMAO水平,阻止As进展。  相似文献   

8.
油脂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营养元素,它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长期以来人们对油脂的认识不足,造成了一些对油脂摄取的认知盲区.油脂摄入量不当会改变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脂肪肝、胃肠道疾病等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同时高脂饮食也会扰乱肠道微生物继而引发肠癌.目前研究发现饮食对于塑造肠道菌群至关重要,因此在无法大规模改变宿主基因组成的前提下,研究如何通过油脂影响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本文从食用油摄取不当—导致菌群失调—引发各种疾病的角度来作一些简单的探讨,引导人们正确选择油脂来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昼夜节律对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研究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的昼夜节律性,以及高脂饮食、节律调节因子的缺失等因素对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小鼠肝脏组织昼夜节律表达谱的相关数据,利用CirGRDB数据库Lomb-Scargle周期表算法预测时间序列的周期,分析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性,并分析胆固醇代谢通路中具有昼夜节律性的基因,分析肝脏胆固醇代谢基因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小鼠肝脏中具有昼夜节律性的胆固醇代谢基因主要功能在于胆固醇合成、胆固醇排泄、胆汁酸的排泄、脂蛋白脂解酶的抑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高脂饮食对节律性影响较少,节律控制因子影响相关胆固醇代谢基因的节律。结论:肝脏中部分胆固醇代谢通路基因具有昼夜节律性,其节律性不受高脂饮食影响,节律紊乱可干扰肝脏胆固醇代谢的节律性。  相似文献   

10.
人体脂肪细胞可分泌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肪因子,且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中存在分泌失调的现象.研究发现,妊娠早期瘦素的增加和脂联素的下降可能预示着GDM的发生;脂联素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转导改变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可能通过调节血脂间接调节血糖;内脂素和vaspin的表达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中心环节;抵抗素基因多态性亦在不同方面对人体产生影响.综上,脂肪因子作用机制复杂,其分泌失调与G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并影响其病理生理学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丙丁酚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抗氧化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丙丁酚对高脂高胆固醇饲养的C57BL/6J小鼠和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载脂蛋白E-/-)小鼠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比较丙丁酚对两种小鼠的作用差异。方法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饲喂小鼠,制作高脂血症模型。采用酶比色法及相关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小鼠血脂水平及与氧化应激相关的指标;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采用改良的Eckerson方法测定对氧磷酶1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对氧磷酶1mRNA的表达。结果与两种小鼠各自的基础饲料组比较,高脂高胆固醇组血脂水平均有升高;与各自的高脂高胆固醇组比较,丙丁酚处理后,C57BL/6J小鼠血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了41.0%、43.6%、44.8%和41.3%(P<0.05),载脂蛋白E-/-小鼠血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了36.2%、28.2%、31.3%、33.9%(P<0.05)。小鼠主动脉内膜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各自高脂高胆固醇组比较,C57BL/6J小鼠经丙丁酚处理后病变面积减少了61.1%,载脂蛋白E-/-小鼠经丙丁酚处理后病变面积减少了27.2%(P<0.05)。与各自基础饲料组比较,高脂血症小鼠丙二醛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增高,而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P<0.05);与各自的高脂高胆固醇组比较,丙丁酚处理组小鼠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上升,丙二醛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则降低(P<0.05)。两组小鼠高脂高胆固醇组血清对氧磷酶1的活性较基础饲料组均下降,经高脂饮食加丙丁酚处理后对氧磷酶1活性比单纯高脂饮食组有所增加;肝脏对氧磷酶1mRNA的表达在高脂高胆固醇组下调,而丙丁酚处理组则上调(P<0.05)。结论丙丁酚可以减轻高脂血症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氧化应激,而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则一定程度减弱丙丁酚的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改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脏疾病(NAFLD)诱发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 通过高脂饲料喂养的方式建立NAFLD的模型(模型组),并以正常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对照组,运用HE染色观察模型组与对照组肝脏组织形态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两组肝脏细胞内SREBP-1c蛋白水平的改变;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三甲胺以及氧化三甲胺的水平;运用16s rDNA高通量检测模型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改变。 结果 通过高脂饲料的喂养,建立了NAFLD的大鼠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细胞内脂肪过量堆积,炎性浸润增加(P < 0.05);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显著增加(P < 0.05),三甲胺以及氧化三甲胺的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发生改变,乳酸杆菌的数量及比例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 NAFLD能够引起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发生改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发生改变可能参与了NAFLD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建立肥胖模型,然后测定大鼠体脂、血脂以及脂代谢相关的激素和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大鼠①体重增加(P<0.05)、体脂和体脂百分比升高(P<0.01);②血清甘油三酯(TG)(P<0.05)、总胆固醇(TC)(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下降的趋势;③血清胰岛素(insulin)和瘦素(Leptin)均升高;④腓肠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下降(P<0.05)。结论①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②肥胖、血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以及骨骼肌LPL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肠道胆固醇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控肠道胆固醇代谢平衡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天然药物通过调控肠道胆固醇的吸收与转运、调节菌群平衡等途径有效改善肠道胆固醇代谢水平。文章对近年来天然药物调控肠道胆固醇代谢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与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脂代谢紊乱所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抑制剂BVT 2733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肪和骨骼肌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40只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BVT 2733(20 mg/kg)组,每组20只。另取20只普通饲料喂养的SD大鼠作对照组。分别观察BVT 2733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的影响,并测定肝脏和肾周、大网膜及睾周脂肪组织脂肪含量,测定腓肠肌组织中Rev-erba、FAT/CD36、SCD1及CPT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BVT 2733治疗后,高脂血症大鼠的TG、TC和LDL-C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肝脏和内脏脂肪的脂肪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腓肠肌组织中Reverba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FAT/CD36、SCD1及CPT1 mRNA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BVT 2733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紊乱,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并稳定骨骼肌脂代谢基因表达,提示抑制11β-HSD1活性对高脂血症相关的肝脏、脂肪组织和骨骼肌异常脂质代谢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淫羊藿总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脂联素受体1和2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26只)和对照组(9只).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高脂饮食加淫羊藿总黄酮低剂量组(9只)、高脂饮食加淫羊藿总黄酮高剂量组(9只),检测血脂水平及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通过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主动脉脂联素受体1和2基因的表达,Western boltting检测脂联素受体1和2蛋白的表达.结果 造模12周后,高脂饮食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总黄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淫羊藿总黄酮能减轻高脂饮食所致的内膜增厚和平滑肌细胞增殖,淫羊藿总黄酮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淫羊藿总黄酮高剂量组较淫羊藿总黄酮低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淫羊藿总黄酮组脂联素受体1和2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且淫羊藿总黄酮高剂量组脂联素受体1 mRNA的表达较低剂量组明显升高 (P<0.05);淫羊藿总黄酮组脂联素受体1和2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并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主动脉脂联素受体1和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脂肪甘油三酯脂酶的表达及罗格列酮的干预效果.方法 5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共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和高脂+罗格列酮组,在清醒状态下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评价胰岛素敏感性,RT-PCR法和Western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脂肪组织中脂肪甘油三酯脂酶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1)喂养4周末,高脂对照组的葡萄糖输注率低于正常对照组;8周末,高脂对照组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及内脏脂肪相对含量均明显升高,葡萄糖输注率降低;(2)罗格列酮干预后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和内脏脂肪相对含量降低,葡萄糖输注率升高;(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对照组大鼠脂肪组织脂肪甘油三酯脂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低,罗格列酮干预没有改变其表达;(4)ATGL蛋白的表达与胰岛素、游离脂肪酸负相关,与葡萄糖输注率呈正相关.结论 高脂喂养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脂肪组织脂肪甘油三酯脂酶的表达减低,这种变化在胰岛素抵抗早期可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滋阴益气、清热利湿、化痰消瘀组方的左归降糖清肝方对高脂饮食2型糖尿病(T2DM)转基因MKR小鼠脂肪肝发生中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MKR小鼠随机分为MKR组、MKR高脂组和左归降糖清肝方组,左归降糖清肝方干预治疗高脂饮食诱发脂肪肝的MKR鼠4w;观察各组小鼠肝脏形态,RT-PCR检测小鼠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 ①MKR高脂组较MKR组小鼠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α)、脂肪酸合酶(FAS)和内质网甘露糖苷酶样蛋白1(EDEM1)的mRNA表达增加,apoB100 mRNA表达降低;②左归降糖清肝方降低高脂饮食MKR小鼠肝脏ACC-α、FAS和EDEMl的mRNA表达,增加apoB100mRNA的表达.结论 左归降糖清肝方能通过调节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缓解肝脏脂肪性变.  相似文献   

19.
背景:表达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组蛋白脱乙酰基酶3(HDAC3)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而肠上皮细胞中的HDAC3可调节宿主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目的:探讨末端回肠HDAC3表达与肥胖以及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8只6周龄SPF C57BL/6小鼠和8只6周龄无菌C57BL/6小鼠分别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予喂饲相应饲料5周,每周记录体质量变化。获取末端回肠组织,以免疫组化染色和realtime PCR检测HDAC3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SPF普通饮食组相比,SPF高脂饮食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明显(P 0. 05),末端回肠HDAC3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 0. 05)。无菌高脂饮食组和无菌普通饮食组小鼠实验过程中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 0. 05),两组间HDAC3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肠道菌群对末端回肠HDAC3表达可能具有潜在调节作用,进而参与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20.
脂康对高脂血症家兔血脂及肝脏LDL-RmRNA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新西兰家兔高脂血症模型,探讨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水平与高脂血症形成的关系。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家兔模型;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水平。结果脂康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并能有效上调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水平。结论脂康可激活肝脏细胞膜LDL-R基因表达,使LDL-R的活性增强,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从而延缓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