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完全胃肠外营养在食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3月~2005年8月,我院对120例食道癌根治手术患者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20例,随机分为TPN组120例和常规组100例。TPN组男74例,女46例,40~74岁,平均53±2.3岁;常规组男58例,女42例,41~75岁,平均52±1.5岁。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急诊外科患者术后全胃肠外营养和经肠营养的效果,探讨最有利于急诊外科患者术后营养和康复的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的急诊外科术后患者92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另一组进行肠内营养(EN组),共实施7d,均给予等热量、等营养物质的临床营养治疗。并检测手术7d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及恢复情况,检测两组的效果。结果术前TPN组和EN组的预后营养指数(PN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PN组和EN组的PNI值较术前均降低,且EN组降低得更多,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TPN、EN均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EN比TPN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霁  任辉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51-145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排序分组法将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实施原位肝移植术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营养指标、营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感染率、死亡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胃肠道并发症。结果EN组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好;感染率、营养费用明显低于TP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TPN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营养指标、死亡率、胃肠道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EN能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  相似文献   

4.
胃减压肠营养组合导管(PS管)是一种新型的兼有胃减压管和十二指肠营养功能的特殊导管,特别适用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应用,起到胃肠减压和肠道营养作用,提高了食道癌术后的安全性。我院自1996年8月至1998年10月共应用于53例食道癌贲门癌术后病人,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食道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食道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食道癌术后早期经术中放置的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指标及肠内营养并发症。结果 82例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后,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总蛋白术后7d与术前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无严重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患者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均给予TPN,随时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50例患者顺利完成TPN,除1例死亡,49例均未发生TPN的并发症,并痊愈出院.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应用TPN,可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10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55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45例,分别检测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TPN组和EN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IgA、CD4 和CD4 /CD8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比TPN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肠内营养对患者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8.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由静脉供应患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腹部大手术由于创伤大,术后禁食时间较长,TPN无疑是一条重要的营养支持供给途径。我科2002年7月-2005年8月对422例腹部大手术后患者采用TPN支持治疗,能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结合临床,谈谈在其应用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患者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均给予TPN,随时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50例患者顺利完成TPN,除1例死亡,49例均未发生TPN的并发症,并痊愈出院。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应用TPN,可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5月我院行肝段切除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干预组术后早期给予序贯性肠内营养(SEN)。对照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比较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改善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8d前白蛋白恢复较对照组快,体重下降、上臂围减小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EN在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代谢方面优于TPN,是肝段切除术后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食道癌术后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应君 《浙江临床医学》2004,3(11):1019-1019
食道癌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不全,术后禁食、手术创伤,使患者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不全更为严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本科以往多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NP)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为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可行性及安全性,作者于2001年6月~2003年4月通过对38例食道癌患者实施术后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进行了细致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P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对其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监测分析。结果:EEN+P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值下降明显小于TPN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数也早于TPN组(P〈0.01)。结论:胃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高龄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在2004年3月~2008年10月间收治的56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给予以全肠外营养(TPN)、全肠外营养+肠内营养(TPN+EN)的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无1例出现吻合口瘘、肺炎等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结论:高龄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时,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术期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7例手术治疗胰腺癌患者设为TPN组,均行中心静脉置管行TPN;同时选择20例同类患者设为对照组,均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行TPN。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发生输液管路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发生残余漏者少于常规组(P<0.05);TPN组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TPN组仅出现1例输液反应,未出现高血糖、低血糖和高脂血症及空气栓塞、血液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提高了对胰腺癌患者围术期TPN的整体认识,更好地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8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的营养途径方式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7例(EEN组)、全肠外营养组35例(TPN组),给予术前术后营养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的变化,以及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EEN组术后第9天各项营养指标较术前及同期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T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安全、有效,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短肠综合征(Short-bowel syndrome)是因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肠道解剖学缺失,患者丧失营养的消化和呼吸功能,终生必须依赖静脉营养(TPN)维持生命.但由于TPN昂贵的治疗费用和复杂严格的操作程序,以及应用TPN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进行性肝损害等,都给病人生命带来威胁.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进行肝肠移植术.我院于1999年4月15日为一例短肠综合征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施行国内首例肝肠联合移植术,术后由于多种原因并发支气管痉挛,经应用呼吸机治疗和护理后,获得明显效果.现就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将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SEN)组(n=24)及全肠外营养(TPN)组(n=2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第7天,SEN组患者PA明显升高,术后第10天TP、ALB、PA均明显高于TP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术后营养支持费用也明显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SEN支持更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闫文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39-763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组(TPN39例)和肠内营养支持组(EN39例)。TPN组术后行标准全胃肠外营养支持7d,EN组在术后第1天始经鼻肠管输入肠内营养夜。两组提供的热量和氮量基本相同。记录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花费情况,术后第1天及第8天监测总蛋白、白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无死亡、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EN组肠功能恢复早于TPN,节约营养支持费用(P〈0.05),两种方法营养支持疗效相近。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的营养支持与TPN基本相同,肠功能恢复早,且操作方便和营养花费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TPN)支持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科2006年3月。2006年8月收治的1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液的输人、并发症的观察及相应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肠内营养治疗顺利,无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研究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EEN+PN)与肠外营养支持(TPN)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n=72)和TPN组(n=64),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监测并比较代表性营养相关指标、生化相关指标以及免疫及炎症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营养支持疗法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EEN+PN组在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在术后第3、7天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TPN组,EEN+PN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PN组,营养支持相关费用明显低于TPN组。结论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保护胃肠道功能,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