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35例(52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控制及术后滤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41眼(78.85%),比术前视力≥0.3者(3眼,5.77%)明显增多。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平均眼压(14.71±4.01)mmHg,无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术后功能型滤过泡47眼(90.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2例(52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4.38±4.37)mmHg(1kPa=7.5mmHg),较术前平均下降10.75mmHg;矫正视力≥0.5者28眼;功能性滤过泡41眼,非功能性滤过泡11眼.术中2眼后囊膜破裂,术后早期11眼角膜水肿、5眼浅前房,术后晚期4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视力恢复快,降压效果好,适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46例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 ,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 3月~ 12月 ,平均眼压为 (14 3 7± 5 3 8)mmHg ,较术前降低 10 82mmHg(1mmHg =0 13 3kPa)。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 2 5眼 ,占 54 3 %。术后功能型滤过滤占 80 4% ,非功能滤过泡占 19 6%。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视力恢复快 ,降压效果好 ,适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进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效果。方法28例(28只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完成了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前视力〈0.1者22只眼,0.1~0.3者6只眼。术后视力〈0.1者13只眼,0.1~1.0者15只眼。术前平均眼压(34.30±9.32)mmHg,术后平均眼压(16.42±5.36)mmHg(1mmHg=0.133kPa)。25眼眼压降至正常范围,3眼经药物治疗达到正常范围。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和浅前房。术后随访3~6个月。结论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对于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表麻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5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很好配合,无一例更换麻醉方法。术后随访3~24月,患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由术前平均(31.8±4.3)mmHg降至术后(13.1±5.2)mmHg,功能性滤过泡者42眼,占(93.3%),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爱尔凯因表麻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64例(66眼).其中43例(45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21例(21眼)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视力:晶状体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术后视力比术前提高者44眼(97.78%).晶状体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视力比术前提高者18眼(85.72%).术后眼压:晶状体超乳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术后第1天眼压正常;8周后有2眼眼压>30 mmHg,给予二期行小梁切除术.晶状体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第1天19眼(90.48%)眼压正常,有2眼(9.52%)低眼压,4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或联合小梁切除术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并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48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眼压、视力等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30~45 mmHg(1 mmHg =0.133 kPa),术后随访最终时眼压8 ~ 15 mmHg,术后矫正视力0.4 ~1.0者30眼(62.5%).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发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表面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0.4%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能很好配合,术后26跟(61%)视力≥0.5,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眼底病变。随访6~24月,32眼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平均15.5mmHg.10眼加用0.5%噻吗心胺后眼压控制,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表麻下行品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安全和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89例89眼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标准小梁切除术加可调节缝线,术后观察眼压、视力及并发症,随诊6-12个月。结果 89例中81眼(91.01%)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其中47眼(52.80%)在15 mmHg以下。术前平均眼压(25.17±2.58)mmHg术后降至(15.69±2.89)mmHg。58眼(65.17%)矫正视力≥0.5,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以在降低眼压的同时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0月~2003年2月收治的争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22例22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6个月。结果术后22眼眼压全部控制在2.8kPa以下,其中15眼(68.2%)控制在2.0kPa以下。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控制抗青光眼滤过术后高眼压,改善视力,是治疗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术后高眼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汪志明  周渊 《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41-1142
目的:回顾152例16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通过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过程和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用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152例16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进行6~24(平均16)mo的随访。结果:术后视力0.3~0.5者89眼(54.3%)。眼压<15mmHg的有87眼(53.0%)。滤过泡呈扁平状的功能性滤过泡者138眼(84.1%)。并发症中角膜水肿较多见,占15.2%。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两病并存时的一种较好而且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35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联合手术后的临床效果,在术后随访的12~48个月中,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5眼中32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20只眼在15mmHg以下,眼压由术前平均(28.16±2.63)mmHg降低至术后(16.32±3.45)mmHg,t=21.60,P<0.05;所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由术前平均(2.59±0.49)种减少至术后仅3只眼需1种.30只眼(85.7%)术后视力提高.并发症主要是短暂角膜水肿及虹膜睫状体炎.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时,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9例29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镜检查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患者28眼(96.5%)术后视力提高。25眼(86.2%)不需要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均维持在正常水平,3眼(10.3%)局部应用抗青光眼眼药水眼压控制正常,1眼(3.5%)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恢复正常。29眼房角镜检查房角较术前增宽。8例(27.6%)术后早期出现轻度角膜水肿,经治疗恢复正常。 结论: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270°者,可以考虑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开放房角,提高视力,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两种疾患并存的疗效。方法对20例(26眼)在小梁切除同时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及抗青光眼手术。结果术后随诊时间平均3-12月,平均眼压14.23±3.47mmHg。16眼矫正视力〉0.5,10眼矫正视力0.12-0.5,术后三月屈光检查,11只眼散光值为0.25-0.75D,6只眼散光值为1.00-1.25D,9只眼无散光。结论此术式具有切口小、二次手术一次完成,患者痛苦小、对眼损伤小、对房角小梁不产生损坏,术后眼压易控制,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16例91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白内障旋转切削亏声乳化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 梁切除术。结果 16例术后3月眼压均控制(72.2%)。结论 该术式具有视力恢复较好,降眼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78例(8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及房角分离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三月视力提高65只眼,有效率80.24%,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六月视力提高69只眼,有效率85.19%,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六月本组病例的眼压控制率为97.53%。术后六个月68眼形成扁平滤过泡。手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无菌性炎症、前房出血等,经治疗后缓解。讨论超声乳化、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及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生乳化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咬切术(三联手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术对58例(58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18月,分别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成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术后除8只眼经按摩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外.其余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滤过泡均扁平弥散,属功能性滤过泡.术后3只眼角膜内皮皱褶,5只眼虹膜少许后粘连,并有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1只眼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后病情恢复正常,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咬切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和人口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5例(28眼)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者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或合并小梁切除术。手术切口根据结膜滤过泡及眼压的情况选择巩膜隧道及透明角膜缘2种,随访3~12月。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7.86%术后矫正视力达0.3~0.8,所有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跟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同时强调保护角膜内皮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