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蒋洪宇  刘兵  王伟 《广西医学》2008,30(11):1688-1689
目的 观察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乳酸和血糖变化.方法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婴儿组20例,年龄<1岁;幼儿组22例,年龄1~3岁.分别于麻醉后体外循环(CPB)前(T1 )、CPB 10 min(T2)、停体外循环前(T3)采集动脉血测血浆乳酸和血糖水平.结果 体外循环中两组血浆乳酸和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婴儿组乳酸和血糖浓度高于同时点幼儿组.停体外循环前幼儿组乳酸有所下降,婴儿组无明显下降.两组血糖浓度均进一步升高.结论 CPB对小儿糖代谢及氧代谢有明显影响,CPB期间糖代谢紊乱,血糖明显升高,组织氧供失衡,血中乳酸浓度升高.CPB对低龄低体重患儿氧代谢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过程中运用异丙酚麻醉对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CPB下心内直视手术30例,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与咪唑安定组,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式。麻醉维持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0.5~4.0mg/(kg·h),咪唑安定组采用咪唑安定0.03~0.2mg/(kg·h)并吸入低浓度的氨氟醚或异氟醚。分别测定手术前、CPB0h、CPB5min、CPB停止时和CPB后1h等时间点NO和ET在外周血中的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两组的NO浓度均逐渐升高,异丙酚组在CPB前后的各个时间点的NO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咪唑安定组从CPB停止时到CPB后1h与CPB停止前的各个时间点相比NO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相比,从CPB停止时到CPB后1h,异丙酚组的NO浓度均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CPB停止前各个时间点的NO浓度无明显差异。两组的ET浓度均逐渐下降,异丙酚组在CPB停止前后各个时间点的ET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咪唑安定组CPB停止时与CPB停止前的各个时间点相比ET浓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PB后1hET浓度与CPB停止时相比显著升高并达到术前水平。两组相比异丙酚组的ET浓度在CPB停止时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而在CPB后1h却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两组在CPB停止前各个时间点的ET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异丙酚麻醉可以维持NO/ET的动态平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心肺转流期间麻醉深度的变化,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择期ASAⅠ~Ⅱ级,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术惠儿30例,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连接麻醉监测仪和麻醉深度监测仪,静脉诱导插管前用药为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依托咪酯.异丙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鼻咽温(NPT).结果 CPB开始后及升主动脉阻断后相较于CPB开始前各时点BIS降低(P<0.05);升主动脉阻断后5 min及10 min两个时点之间BIS无明显变化(P>0.05);升主动脉夹钳开放前后MAP无明显改变(P>0.05),但BIS和NPT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 CPB开始后小儿的BIS大部分会出现麻醉加深,但有少数病人可以出现麻醉变浅,有发生术中知晓的可能;在复温期间,体温持续升高,麻醉逐渐变浅,应当根据BIS结果调节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SMI)对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脑损伤标志物和乳酸的影响,为CPB心脏手术患者脑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浅低温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0例患者随机分为SMI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后,S组静脉滴注SMI(0.6ml/kg加至250ml生理盐水),C组同时间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转机前滴注完毕。分别于转机前(T0)、停机后1h(T1)、6h(T2)、24h(T3)由颈内静脉球部抽取静脉血,测定乳酸(Lacjv)、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β的浓度,记录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和麻醉维持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转机前血清Lacjv和NSE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血清Lacjv和NSE水平随停机时间延长而升高,于T2时点达高峰,T3时点有所下降(P<0.01或P<0.05),S组两指标均恢复至T0水平(P>0.05);S组停机后各时点血清Lacjv和NSE上升幅度均低于C组(P<0.01或P<0.05),两组血清S-100β均未测得。结论 CPB前静脉滴注SMI可以减少心脏手术围术期颈静脉球部血乳酸和NSE的上升幅度,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用于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28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分步诱导给药,B组人工推注异丙酚,观察HR、BP、SpO2、ECG、HRV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变化。结果:A组各时点HR、SpO2、DBP与T0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HRV、SDP各时点明显低于T0(P<0.05),但插管后无明显异常;B组T1、T2的HR、BP明显低于T0、T3、T4、T5,也明显低于A组各时点(P<0.05),T3的TP、HF明显低于T0和A组(P<0.05)。结论:异丙酚TCI分步诱导可以安全地用于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探讨它们造成脑损伤的差异。方法:4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分为A组(n=20例),在心脏停跳下施行手术。B组(n=20例),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均在CPB前,CPB20min,CPB停止,CPB后6h和24h采取血样本,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S-100蛋白和NSE含量。结果:CPB20min后两组患者血浆S-100蛋白均明显升高,CPB停止时达峰值(P〈0.01),CPB后24hS-100蛋白浓度低于CPB前(P〈0.01)。A组S-100蛋白升高程度较B组明显。两组NSE浓度CPB20min升高,CPB停止达高峰(P〈0.01),CPB后24hA组高于CPB前(P〈0.01),B组仍高但接近CPB前水平(P〉0.05),A组CPB停止时NSE浓度较B组水平高(P〈0.05)。结论:中低温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比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脑损伤更明显,不停跳体外循环脑保护优于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温心脏不停跳 (非停跳组 )与低温停跳 (停跳组 )心内直视手术两组病历围术期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综合征发生程度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非停跳组 2 1例及停跳组 2 3例术前、体外循环 (ECC)转流 10 m in、停 ECC10 m in、术后 2 ,2 4,48h血清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 T3)及促甲状腺素 (TSH)的浓度变化 ,分别与术前以及两组之间各时点进行比较。结果 :围术期两组均发生低T3综合征 ,但非停跳组发生程度比停跳组减轻。结论 :ECC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呈现低 T3综合征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低 T3综合征发生程度较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减轻。认为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损伤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加速度肌松监测法探讨低温体外循环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内直视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2组:T组(n=20),自麻醉诱导至手术结束,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并根据TOF值追加罗库溴铵;C组(n=20)为对照组,除诱导期间采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仪指导气管插管外,手术过程中根据临床经验追加罗库溴铵。记录以下指标:①诱导前、静注插管剂量罗库溴铵前、后及插管后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②两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围手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③T组体外循环(CPB)前、低温过程中、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结果①两组病人插管时、插管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与诱导前相比无显著性(P〉0.05),心率(HR)与诱导前相比明显增快(P〈0.05或P〈0.01);②T组患者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总用量明显少于C组,T组围术期罗库溴铵总用量也明显少于C组(P〈0.05);③T组低温过程中罗库溴铵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降温前(P〈0.05),复温后罗库溴铵维持时间与降温前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中罗库溴铵用量明显减少,作用时间明显延长;罗库溴铵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心内直视手术低温体外循环中应该对患者神经肌肉功能进行定量监测,便于指导肌松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跳与浅低温心脏停跳手术两组患者的血乳酸值及临床效果,分析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房间隔缺损患者50例,心功能(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常温不停跳组(A组,n=25)和浅低温停跳组(B组,n=25)。采集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5min(T1)、体外循环(CPB)中间时间点(T2)、CPB停机后10min(T3)、ICU 1h(T4)、ICU 6h(T5)、ICU 24h(T6)动脉血,检测乳酸(Lac)含量并进行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①T1时点两组La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T2、T3、T4、T5时点,A组Lac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T6时点两组Lac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另外A组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B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A组有缩短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温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对人体内环境影响小、且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中吸入异氟醚麻醉或静注异丙酚麻醉静脉血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与异丙酚组 ,每组 15例。两组诱异用药相同 ;麻醉维持分别为异丙酚或异氟醚。于诱异前、插管后、麻醉维持 30min及 6 0min采静脉血 ,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结果 :异丙酚组各时点血糖、异氟醚组各时点胰岛素浓度无显著变化 ;异氟醚组血糖浓度在麻醉后 30及 6 0min明显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异丙酚组胰岛素浓度在麻醉后 6 0min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麻醉下血糖显著升高 ,而异丙酚麻醉血糖无显著变化 ,故异丙酚麻醉较适用于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区屈肌腱断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219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显微无创技术对断裂屈指肌腱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腱吻合技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TAM系统评定法对两组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者60指,良45指,可5指,优良率达95.45%;对照组:疗效优者38指,良52指,可14指,差5指,优良率为82.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1)。结论应用显微无创技术高质量缝合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9.
某些疾病是有季节性的。某些有昼夜变动的周期性或一些角度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不能用传统的几旬构成比或月旬相对比的方法,应该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圆形分布法目前在国内应用尚不多,其应用的原理是通过三角函数的代换,对季节性或周期性资料分布及高峰期所在时间提供较确切的吋点,对疾病的预防和死囚分析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调查了荷泽医专一年级大学生244人(男159,女85)的身高、体重、胸围、最大胸围和腹围,并计算了有关指数,依其指数大小做了体型分类和体质分型。调查结果表明:1.身高、胸围、体重、最大胸围和腹围男均大于女,性差明显。2.体型分类,男廋长型占50.49%,中间型占48.1%,矮胖型仅占0.63%;女瘦长型占41.18%,中间型占58.5%,无矮胖型。3.体质分型,男性强占11.32%,好占18.24%,中等占53.46%,弱占16.89%,女性强占2.35%,好占31.77%,中等占45.88%,弱占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