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伤寒论》“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辨病论治”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王继明 《中医药学刊》2005,23(4):592-594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和规律,以及它和现代医学“辨病论治”的区别与联系。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医要有自信地走向未来,那么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肺系疾患的临床施治原则大都根源于《伤寒论》。通过对《伤寒论》太阳病篇 32条条文的研究 ,总结出从肺论治治则 10条 ,这对后世研究肺系疾病的证治 ,拓宽治疗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和规律,以及它和现代医学"辨病论治"的区别与联系,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医要有自信地走向未来,那么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5.
从《伤寒论》抵当汤谈老年痴呆症从络病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剑浩 《中医杂志》2007,48(7):657-659
老年痴呆症是典型的“络病”病证。《伤寒论》抵当汤证以“喜忘”为主症,而“喜忘”又往往是老年痴呆症最早出现的症状,为老年痴呆症的重要临床指征。通过对《伤寒论》237条原文以及抵当汤用药特点的分析探讨,认为张仲景对于“喜忘”症的“络病”观点和“络病”治法,为老年痴呆症从“络病”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深入研究张仲景的“络病”思想,对于提高老年痴呆症的理论认识水平和临床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变法,即采取不循于一般常法的一种治疗法则。它与常法其始则异,其终则同,实质上均为“治病求本”之法。变法的理论源于《内经》,仲景禀承其理,运用于监床,对后世治疗一些疑难杂证影响颇大,现粗浅归纳如下。1热因热用是以热性的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热性的症,多为因热而生,亦有因寒而致。前者本质为热,属于真热,后者本质为寒,属于假热,“热因热用”就是针对阴盛格阳,水极似火而设。11条云:“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虽大热而反欲衣,非真热也,乃阳虚阴盛,虚阳外浮,在表为热,在内为寒之证,此从喜欲虽为辨析…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机变化最为重视,"随证治之"强调始终围绕病机论治,深刻体现了《伤寒论》以病机为核心的辨证观。举小青龙汤证、太阳中风证、阳明病提纲原文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坏病”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承祖  王宁 《陕西中医》1994,15(9):426-427
<正> “坏病”之名见于后汉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分述于太阳、少阳两篇、近现代医家沿用甚少。十余年来,笔者在研读《伤寒论》时,反复推敲原文字句,旁参有关资料,力求弄清概念,俾其指导临床。故不揣(?)陋,爱将坏病的肤浅认识概述如下: 1 仲景以误治命坏病 《伤寒论》把热性病总称伤寒,是以《素问·热论》“人之感于寒,则为热病”为理论依据,同时观察到这类热性病的发病原因,是人体受寒的反应。可知把热性病命为伤寒,是以病原为依据。以病原命各是《伤寒论》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魏腾飞  李金田  李娟  张毅  梁建庆  杨阳  李博宽  田萍 《光明中医》2021,36(15):2505-2508
《伤寒论》是一部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学典籍,它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形成.在临证中,疾病的表现往往较为复杂,此时,需要根据病邪与正气的关系辨清主次,辨别虚实,辨明先后,再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治疗,故而分步论治学术思想在复杂疾病中显得尤为重要,此文将通过总结《伤寒论》表里同病、阴阳两虚、虚实同病、新旧同病的论...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六经病论治中,呕吐一证散见于各条,而呕吐同中有异,仲师辨证准确,论治精密、立法严谨、用药简练,不治呕吐而呕吐可止,诸症得以悉解.这对学习研究和发展仲景学术思想大有裨益.1 太阳病呕吐太阳为六经之藩篱,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太阳受邪,营卫不和,卫外失职,正邪交争,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外感表证,同时内犯于胃,失于和降而发生呕吐."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进者,名为伤寒";"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伤寒论》“心下”病证的有关条文内容,从痛、满、痞、硬、结、悸等6个方面予以详尽辨析,以示明“心下”病证轻重变化及遣方用药的特点,为“心下”病证辨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丰富了中医腹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中关于水饮的治法可分为以祛邪、扶正为主两大类。以祛邪为主的治法包括峻泻逐水、泻热逐水、清湿热逐水、解表化饮等法;以扶正为主的治法包括温胃化饮、健脾利水、滋阴利水、化气行水等法。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或证"辨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汉·张仲景《伤寒论》有关“或证”辨治予以探析,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诸方面,不仅示明了疾病“或证”发展变化的机理和复杂多变的本质,尤在针对主病证的主方中着重示明了对诸多“或证”具体加减用药的变化,从而强调,中医“或证”治疗同样是中医临证辨治的重要内容,其与疾病主证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论治方面,不仅重主证主方的选择,同样也要重“或证”药物的变化,以主证为主,“或证”为辅;主证选方,“或证”变药。实为中医临证辨治疾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4.
试论《周易》对《伤寒论》三阴三阳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周易》的十二消息卦为基础,探讨《伤寒论》三阴三阳随其消长演变的过程。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历法的二十四节气,看到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医”来源于“易”。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关于针灸的论述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药并用以增强疗效;二是单纯用针、灸治疗六经病证;三是列举针灸误治及其补救措施;四是以针或灸法来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对于虚人外感,误汗、误下所致阴阳两虚证,张仲景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原则指导下,制定了回阳益阴;扶阳益阴;温阳生津益气;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温中复阳,酸甘复阴等诸多大法,以平调阴阳。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关于邪热与有形之邪相结的辨证论治见于多个条文、多个类证中,如大承气汤证、结胸证、蓄水证、蓄血证等,它们或为邪热或与燥屎宿食相结,或与痰饮相结,或与瘀血相结,但它们之间组方又有其共同之处,即其共同病机为“邪热与有形之邪相结”,提示人们对于邪热与有形之邪相结之证,针对其共性治则,可确立软坚散结、清热、祛邪、复正四大组方配伍法则。  相似文献   

18.
分析《伤寒论》厥阴病篇之条文,论述了什么是厥阴,《伤寒论》中厥阴病之性质,其本证、变证、鉴别及其证治。从而认为“厥”有二个不同概念:一是文字义,二是病证名。不能将六经中的厥阴之“厥”与厥证之“厥”相混淆。  相似文献   

19.
“痰”是水液内停凝聚体内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与妇女“带下病”、“闭经”、“不孕”、“癥瘕”等疾病关系密切。治疗当以活血化痰、燥湿化痰、清热化痰、行气化痰、补益化痰为法。  相似文献   

20.
叶桂的《温热论》与薛雪的《湿热病篇》是温病的经典之作。两者在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及传变趋势、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论述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且两者存在着从属关系(叶氏的“温热”包含薛氏的“湿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