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扫描并记录影像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以中央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腰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的狭窄,而且常出现曲度变直现象;湿热痰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骨质增生样变和生理曲度的变化;风寒湿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腰椎管狭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发症较为复杂,腰椎的曲度变化、腰椎管的狭窄及骨质增生都多见。结论:从影像学角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T表现,为中医分型提供影像学指标。方法:对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进行分型并进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各证型的CT表现特点。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T表现特点: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旁中央型突出;风寒湿滞型表现为中央型突出;湿热痰滞型常表现为外侧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常表现为椎间盘膨出。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具有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统计患者的中医证型情况和CT影像学特征。结果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患者的腰椎间盘以后侧型突出为主。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肝肾亏虚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亏虚型患者的腰椎间盘变性比例、小关节退变比例、侧隐窝狭窄比例、椎管狭窄比例、黄韧带肥厚比例高于其他中医证型,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存在差异,临床上可通过CT检查来辅助判断其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影像表现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分析各证型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全部行CT扫描并记录CT征象,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CT扫描可见椎间盘向左侧或右侧突出,硬膜囊的神经根受压移位;风寒湿滞型CT扫描显示椎间盘呈中央型突出,硬膜及神经根受压移位不明显;湿热痰滞型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别;肝肾亏虚型CT扫描多为椎间盘膨出,常伴有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各证型在CT检查结果中具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磁共振(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19年1月—2022年4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就诊的8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分析该病中医证型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受压神经根以L4、L5、S1为主,其中L4占比最高,为46.25%;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为主,分别占42.5%、22.5%、20%、15%。结论: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创新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的对应关系,提高LIDP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准确性。方法:分别对190例LID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MRI检查,简单对应分析二者的关联性。结果:(1)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最靠近MRI诊断为无椎间盘退变的点集合,风寒湿滞证和湿热痰滞证的点集合与轻度退变的点集合最近,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与重度退变的点集合最近,χ2=88.053,P=0.000。(2)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最靠近外侧型突出的点集合,风寒湿滞的点集合最靠近偏旁型突出的点集合,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最靠近中央型突出的点集合,湿热痰滞证的点集合未显示出与突出部位类型的明显对应关系,χ2=17.056,P=0.009。(3)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投影最接近脱出型的点集合;风寒湿滞证、湿热痰证点集合与突出型点集合的投影位置接近,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最靠近膨凸型的点集合,χ2=15.954,P=0.014。结论:LIDP中医证候分型与MRI影像学参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MRI显示的椎间盘无退变、外侧型脱出多倾向于气滞血瘀证,椎间盘轻度退变、偏旁型突出多见风寒湿滞证或湿热痰滞证,椎间盘重度退变、中央型膨凸者偏重肝肾亏虚证,MRI显示的影像参数可作为LIDP中医辨证施治的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影像中各项指标与传统中医理论各种症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分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与患者中医证型的关联。结果:经对比分析,旁中央型突出多见于气滞血瘀型(P0.05);中央型突出多见于风寒湿滞型(P0.05);外侧型突出多见于湿热痰滞型(P0.05);椎间盘膨出多见于肝肾亏虚型(P0.05)。结论:CT图像所证明的结果与中医证型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临床处理中二者可相辅相成,互为诊断的参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和肝肾亏虚证,进行腰椎CT扫描,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瘀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以后侧型为主,寒湿型和湿热型以中央型和后侧型为主,肝肾亏虚型以后侧型为主;椎间盘突出数量、椎间盘变性程度和腰椎椎体、附件变化以肝肾亏虚型患者最重,寒湿型、湿热型次之,血瘀型患者最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借助CT检查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外热图技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照中医气滞血瘀型、湿热痰滞型、风寒湿滞型、肝肾亏虚型进行分类,分别选取50例,并相应选取各5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受检者均通过PFK-800医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腰背部、股后区、小腿后区。并记录相同区域的两侧体表温度差值结果:1、中医各证型与对照组之间双下肢温度差异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医各证型之间双下肢温度差异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中的健康人群双下肢温度高低不是非常明显。气滞血瘀型与湿热痰滞型患者的患侧温度要比对侧温度高;而风寒湿滞型与肝肾亏虚型患者的患侧温度要比对侧温度低。结论:1、通过红外热图技术结合相应的临床体征能够很好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双下肢温度差异程度有显著性差异)。2、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红外热图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出中医八纲辨证中的寒、热证型,为中医在辨证过程中判断寒、热证型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MRI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90例腰间盘突症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常规腰椎MRI影像学表现中的椎间盘本身的改变、椎体及附件的改变,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学表现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血瘀型22例、寒湿型16例、湿热型14例、肝肾亏虚型38例,肝肾亏虚型发病率42.2%最高;血瘀型多为青年人,肝肾亏虚型多为老年人;血瘀型多为侧后突,寒湿型和湿热型多为侧旁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多为中央型突出;椎间盘突出程度分析:血瘀型最重,肝肾亏虚型最轻;椎体和附件改变情况:肝肾亏虚型最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椎间盘突出MRI影像学存在相关性,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腰椎间盘患者的中医分型,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臀部压敏点与中医证型对应关系。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6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各中医证型患者压敏点分布情况,利用统计软件中的对应分析模块对压敏点与中医证型进行简单对应分析。结果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58例,压敏点多见于棘突及棘间和小关节区;风寒湿痹型44例,压敏点多见于臀上皮神经、梨状肌区;湿热痹阻型9例,压敏点多见于臀中肌;肝肾亏虚型25例,压敏点多见于髂腰韧带。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臀部压敏点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联系,压敏点可作为中医外治的重要体征。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证型特点,并反推其病机特点。方法:对12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的证型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基本证型和复合证型各有15种;30种证型中占比例较高的前5种依次是: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并寒湿阻络证,寒湿阻络证,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证。所统计的4种证类按占比例高低排列依次是:肝肾亏虚证类,气滞血瘀证类,风寒湿热证类,气血亏虚证类。结论:气滞血瘀证(或证类)与肝肾亏虚证(或证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最常见的证型(或证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以及风寒湿热阻络,其核心是经气不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因子分析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其中西医临床诊断及基本资料,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6例,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要素。结果:通过对1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类变量37个,舌象变量7个,脉象变量5个。其中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4类,即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滞和湿热蕴结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因子分析法可以进行证型分类,在客观程度上揭示本病发病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5,(2):254-256
祖国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属于"腰腿痛,痹症"范畴,辨证分型为:血瘀证型、寒湿证型、湿热证型以及肝肾亏虚型。中医治疗方法有:口服药物、康复、推拿、针灸与牵引等。笔者收集近六年来以针刺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相关性资料,总结以针刺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讨论中医辨证分型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以及湿热内阻型患者各30例,按辨证分型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肝肾亏虚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气滞血瘀型(60.00%)和湿热内阻型(56.67%)(P<0.05);治疗后3组Harris髋关节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P<0.01;治疗后,肝肾亏虚型Harris髋关节评分与肝肾亏虚型、湿热内阻型比较,P<0.05,肝肾亏虚型优于其他两型.结论:以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股骨头坏死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诊治133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35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每份病例的基本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虚实证型、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的分布情况。结果:1335例病例的辨证分型以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分别占44.3%、29.4%及13.9%。将上述辨证从虚实归类,其中虚实夹杂包括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脾虚湿瘀互结等证型;实证包括气滞血瘀、湿瘀阻络、湿热瘀阻3种证型;虚证包括肝肾不足、肝肾亏虚、肝肾阴虚3种证型。不同年龄阶段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分布不同,在46~75岁的年龄阶段,虚实夹杂的病例数比单纯实证、单纯虚证多。1335例患者临床治愈683例(51.2%),显效484例(36.3%),有效163例(12.2%),无效4例(0.3%),其他1例(0.1%)。结论:对不同阶段的腰椎管狭窄症,应采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关系。方法:通过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按中医证候分型分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肝肾亏虚证四种证型各30例,均采用盘龙七片口服治疗,治疗后根据其疗效评定分析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与其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盘龙七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属血瘀证与寒湿证两种中医证型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性,而湿热痹阻、肝肾亏虚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盘龙七片治疗血瘀证、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有临床疗效,临床医生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选择使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关节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对275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证型分布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运用单因素ANOVA、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Pearson Chi-Square统计方法调查骨关节病不同性别、民族、年龄、病程及X线片方面的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本病主要证型为风寒湿痹、湿热蕴结、肝肾亏虚、痰瘀互结,其中以肝肾亏虚型为主,约占36.4%。女性患者居多,为男性的1.7倍。肝肾亏虚型、痰瘀互结型患者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延长,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风寒湿痹型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湿热蕴结型的变化无统计意义。结论骨性关节炎患者多见于女性,病变初期以风寒湿痹型为主,后期以肝肾亏虚型为主。湿热蕴结型是骨性关节炎病程发展中的一个常见证,针对各期辨证施治,有利于提高防治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颈椎病患者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扫描并记录影像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多见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多有增生样变,见椎间孔及椎动脉狭窄;风寒湿痹型多见骨质增生样变,尤以前缘为主,本证型多见颈椎曲度的变化及项韧带钙化现象;肝肾亏虚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多见椎动脉狭窄,并伴有椎间盘突出及横突孔狭窄;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骨质增生以后缘为主,并伴椎间盘突出和前后径狭窄;气血两虚型患者各种病理类型不典型,分布比较分散。结论:从影像学角度角度来看颈椎病的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腰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表现和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腰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分型提供客观性依据.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257例腰间盘突症患者进行常规腰椎扫描,所有病例中医辨证分为血瘀型60例、寒湿型58例、湿热型57例及肝肾亏虚型82例,观察患者椎间盘自身特征以及椎体关节及附件的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突出程度,血瘀型最重,肝肾亏虚型最轻;椎间盘突出数量和椎间盘变性程度以及椎体和附件退变情况,肝肾亏虚型最重而血瘀型最重.结论:3.0T磁共振提供影像学数据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腰椎间盘患者的中医分型,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