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广泛,但目前缺乏快速简便的质量控制方法。该研究将位点特异性PCR技术和酶联免疫检测方法(ELISA)用于金银花配方颗粒质量的快速检测,即利用位点特异性PCR技术对金银花配方颗粒进行真伪鉴别,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金银花配方颗粒进行指标性成分的快速检测,从而为金银花配方颗粒质量快速检测标准建立奠定基础,也为其他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双飞  张奥  王永刚  苏薇薇 《中草药》2023,54(13):4377-4384
中药化学成分组成是其物质基础,针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特征成分及有害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是阐明中药药效成分和鉴定其品质的主要方式。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mass spectrometry,DART-MS)技术无需或仅需简单的样品处理,具有快速、直接、现场检测等特点,将其引入到中药质量研究,有助于评价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对DART-MS离子源结构、原理及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药质量控制过程中,有效成分和有毒有害成分的检测是2个重要环节,传统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虽然能准确对上述物质进行定量,但往往存在操作复杂、成本过高、不能随时检测、难溶及大分子物质检测困难等缺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实现目标检测物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应用范围广、成本低等众多优点。近年来,ELISA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以黄曲霉毒素为代表的真菌毒素含量的检测和中药有效成分定性定量检测方面,ELISA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大批量中药的快速质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该文对近年来ELISA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应用该方法保障中药质量安全可控提供借鉴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药质量控制在确保中药安全有效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分析手段难以实现快速、无损的质量控制,光谱技术能较好地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IBS)具有可携带、快速无损等特点,能实现样品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检测,目前已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中。对LIBS的检测原理、装置构造进行介绍,归纳LIBS数据处理和建模方法,并对LIBS在中药产地溯源、真伪鉴别、含量测定、重金属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分析LIBS现存的挑战和问题,展望LIB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为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爱娟  刘春娟  辛杰  何珊  刘言娟  张波 《中草药》2018,49(9):2195-2202
黄曲霉毒素是中药中较易产生的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之一。建立黄曲霉毒素简单、快速、高通量、现场化的检测方法对实现中药黄曲霉毒素限量监控、保障中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色谱(GICA)技术为中药黄曲霉毒素的大批量快速检测和现场单个或少数样品即时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虽然现在已有较多关于此类检测方法的报道,但没有形成标准方法。对已报道的中药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形成方法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豚毒素的免疫检测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豚毒素抗原和抗体制备及免疫检测方法进展进行综述。河豚鱼中毒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近年来,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的免疫检测技术已经成熟,有望成为方便可行的实用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是中医药行业的基础,中药材质量问题关乎居民健康生活和国家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应用于污染物快速检测的方法层出不穷,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因其快速、无损的优点已在食品化学、环境分析等领域广泛应用,在中药污染物检测领域同样表现出巨大潜力。该文将回顾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中药常见污染物的检测应用,重点讨论其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特点和优势,包括检测原理、基底设计、农药特异性识别等方面,为中药中多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损、无污染、多组分同时测定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中红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真伪优劣鉴别、中药活性成分定量分析、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中药生产工艺过程中在线检测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随着红外技术及相关理论的发展,红外光谱将在中药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膜分离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环保等优点,近几年在中药领域迅猛发展,在中药提取分离与纯化、制剂生产等方面均有应用,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相关领域的应用,提出了膜分离技术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是一种快速、多元素同时检测的微区分析技术。激光脉冲通过对样品表面的激光灼烧,获取样品组成元素的等离子体光谱,从而实现样品的分析。作为一种绿色的、高效的元素检测技术,LIBS具有样品制备简单、无损或微损等优势,能够实现多元化对象(包括固体、液体、气体、气溶胶四种形态的物质)的原位、在线及远程检测。随着LIBS技术日趋成熟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发展,LIBS成为了中药行业的新兴分析检测工具。本文简述了LIBS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其在中药中的元素分析、产地鉴别、药材真伪掺假、重金属检测及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及进展。LIBS技术在中药测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潜力,必将成为中药质量评价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得多靶标的药物开发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药以其多成分、多靶标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整体水平上阐明中药的有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是当前中药研究与开发的关键,而原有研发模式已不能满足深入系统地挖掘中医中药精髓的需求。作者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发现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各种系统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研发领域,与此同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靶标发现、毒性预测、处方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也表现出独特优势。系统生物学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从整体水平阐明中药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药开发的模式、综述系统生物学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相结合的中药开发新模式,为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刘南岑  耿立冬  马丽娟  吴志生 《中草药》2021,52(21):6768-6774
中药逐渐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但还存在一些质量检测方面的问题,阻碍了中药的进一步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推广出来的一种新分析技术,在中药制造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用于制药领域的过程分析和鉴定。从申请量趋势、专利技术构成、申请人类型、当前法律状态、转让情况等角度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制造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情况,梳理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在线检测和质量控制、中药鉴定中的研究与应用,以及近红外检测装置的申请状况,为国内创新主体的专利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薛蓉  张倩  陈鹏  屈凌芸  秦宇雯  梅茜  季德  张伟  李林  毛春芹  陆兔林 《中草药》2022,53(5):1285-1293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保证其质量可控,引入反映中药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建立中药饮片专属性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中药Q-Marker在药材、制剂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饮片的Q-Marker研究亦逐渐引起重视,但尚缺乏对饮片质量的专属性系统研究。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中药饮片Q-Marker在物质基础识别、药理药效、性味归经、炮制机制、质量评价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形成以炮制机制和复方配伍为关键点的中药饮片Q-Marker研究策略,以期为中药饮片Q-Marker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制药过程工艺复杂,过程控制水平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进行制药过程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提高制药过程理解,对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氢谱已在中药质量评价与代谢组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氢核磁共振组学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提取等制药过程研究时,在辨识过程化学标志物、研究代谢物在过程中的转化转移规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展望了基于氢核磁共振技术的过程组学研究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药质量的评控问题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生物评价,继而更为全面地保证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是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保证临床功效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已成为中药质量标准化发展趋势之一。在此处主要论述了近年来基于生物活性与效应基准的中药质量评价技术和已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同时对目前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对其未来应用做出展望,从而更好的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干燥是中药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单元操作之一,中药物料干燥伴随着含水率减小的动态过程.物料含水率作为干燥过程终点判定的关键指标,在干燥效率提升、能源节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中药干燥生产过程基本通过取样离线检测对物料含水率进行监控,鲜有在线水分检测技术应用报道.该文介绍了不同领域物料干燥过程在线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中药毒性研究更是中药研究的重点。因此,寻找高效的技术辅助中药毒性研究尤为关键。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等优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技术理论已经趋于成熟,且在多个领域已被成功应用。通过对分子对接、机器学习、毒效团和分子相似性方法 4种主要的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进行综述,并分析它们在中药毒性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前景,为从事中药毒性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毒理基因组学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并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应用日渐广泛。毒理基因组学技术可从全基因组水平考察机体暴露于毒物后的系统变化,被广泛用于毒性生物标志物发现、毒性机制及毒性预测等研究。该文简要总结了毒理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并着重综述了其在揭示中药毒性作用机制、发现潜在毒性标志物、研究配伍毒性规律等中药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