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通过在《金匮要略》中实施医案案例式结合PBL模式的教学方式,探讨在中医经典课程中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此模式可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医特色临床思维,是中医师承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中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中医思维培养方面,许多专家也进行了大量地研究。《中医临床思维》一书中对中医临床思维的特征与特点、思维方式的分类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从古至今40位名中医对中医思维的贡献,并对中医人才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2020年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医药发展、稳固中医药文化基石、培养“能看病、会看病”的青年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开设了中医经典与临床课程,鼓励学生学经典、用经典,并加入经典传承工作中。经过3年实践,获得师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中医类专业课程优化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课题立项的背景、目的及实验设计 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现行的课程体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基本上满足了社会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求,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医药课程体系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医基础理论内容重复,课程体系庞杂臃肿,学科界限不清;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体现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中医理论学习与临床运用脱节,只注重理论学习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学的理论根源与精髓,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占有关键性地位。根据中医药专业本科生的实际培养情况,亟待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解决教学模式单一、中医思维缺乏等问题。基于此类问题提出了教、思、练、赛、评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并将该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对经典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课堂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提升中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中的“标”与“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赛美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34-2135
《内经》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试将此认识引申到中医经典教学中,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赛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34-2135
《内经》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试将此认识引申到中医经典教学中,作一探讨。1教学环节与过程教学环节(三体):学生是主体(本),教师是客体(标),教材是载体(标);教学过程:学生是内因,教师为外因,教材为工具;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导入,使书本(外部)知识为学生(内部)感、知、用,从而变成学生个性化的认知和发展能力。2现状分析2·1关于教师目前学术带头人,主要由新中国成立后中医院校培养的第一代(上世纪50~60年代毕业),他们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事业笃信不移;第二代,毕业于上世纪70~80年代,中医…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两个贯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各院校大都压缩了经典课时数,部分院校还将其设置为选修课程,其选修率有下降的趋势。认为经典课程教学的滑坡有其自身因素,经典课程之间缺乏学术内容的联系,经典理论与临床现实缺乏联系是主要的两个方面。据此,提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课程间、理论和临床间两个贯通的教学改革设想,并进行了部分尝试。  相似文献   

9.
背诵是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中有重要意义。立足学生视角、把握教学目标,在整理、归类、分析所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凝练、深化认识,浅谈背诵在学生、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相关认识,以挖掘一些现代中医教学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10.
<内经>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试将此认识引申到中医经典教学中,做一探讨. 1教学环节与过程 教学环节有3体,即学生是主体(本),教师是客体(标),教材是载体(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教师为外因,教材为工具.教学目标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导入,使书本(外部)知识为学生(内部)感、知、用,从而变成学生个性化的认知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杰  赵文景 《中医药导报》2013,(11):136-136,139
《内经选读》是中医专业主干课,是基础理论提高课,也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课程将实践教学的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从参观实践、走出课堂,改变主体、自主讲授,名家传授、提升高度,参与科研、拓展思路,见习临床、学以致用5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使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中医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师承制、小班化的特色与优势,探索了一种以经典课程为牵引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即:基于内经的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的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与临床技能培养,基于中医各家学说的中医临床视野拓展与临证能力培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经典课程的教学,中医经典课程对于学生辨治思维模式的建立至关重要。然而,当今各大中医院校面临经典课程压缩,经典人才培养后继乏力的尴尬局面。笔者认为应该从增加经典课程的教学时数、建设完善的临床教学基地、提高经典课程教师的水平等几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质量的中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以“厚基础、强能力、重思维、显特色”为特征。为顺应新时代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基于中医思维培养进行了经典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岭南班一、二年级经典与临床课堂讲座教学和五年级临床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及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推广价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中医经典教学的特殊性与现状、情感教育在经典教学中的作用、中医经典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3 个方面,分析了在中医经典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优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经典教学效果的教学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16.
中医经典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既是中医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又是难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授课前后调查的缺失化、教学内容的模式化、教学方法实施的随意化等问题.主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医教育除开设经典课程外,还开设现代模式的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临床课程。关于经典课程与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关系的探讨,现有研究多以理论探讨或临床经验为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揭示经典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的研究少有发现。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经典导读课程作为中医学必修课于2008年在本校正式开课,时属国内首创。该课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典中的内容重新整合,分为总论、辨证、病证、症状、治法、方证六大部分,教学中注意寒温的对立和并立及统一、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的关系、中医外感热病与西医感染病等问题。这门课程承上启下,既巩固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方剂、中药知识,又为中医临床经典原著和中医临床各门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典中蕴含中医临床诊疗的思维方法,最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个要素。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学重要学科门类,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中医思维可形成独特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但是,目前中医骨伤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课程构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中医思维弱化,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力不足等问题,使中医骨伤专业逐渐失去了其特色。因此,此文以紧密结合中医思维模式的中医骨病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中医骨伤教学中,通过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教材与课程建设、师承教育及临床带教等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对培养中医骨伤思维模式,促进中医骨伤科学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临床现场教学是将临证疑难病诊治的讲授引入课堂讲学的新模式.以熊继柏教授临床现场教学中引经辨析病症、阐发方药等内容展开研究分析,探析熊继柏教授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的特色,同时汲取熊继柏教授有关中医经典理论治学与实践的体会和认识来分析中医经典学习与应用的思路方法,总结得出经典学习务求全面系统而不能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