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洁洁  陆奉驹  余鸽  周净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4):300-301,F0003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在普通彩超仪3.5MHz凸阵探头引导下行PTCD术。结果13例患者共行14次PTCD,其中1例左叶置管后滑出改行右前支穿刺置管,1例因肝内胆管内径小于4mm,穿刺失败后选用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手术成功率92.8%(13/14),术后观察黄疸明显消退。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它具有灵活、简便、创伤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80例,根据计算器随机法对患者进行1:1分组,分别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参照组行X线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5.0%,其数据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7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低于对照组的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行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对25例经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术后1例并发胆汁性腹膜炎,2例出现术后数天导管滑脱,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及加强术后护理观察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周密的出院指导。结果:45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7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28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7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39次并常规X线胆道造影。结果穿刺肝左叶胆管11例,右叶胆管28例,穿刺成功率100%,一次置管成功率98.5%,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8.6umol/L。结论超声引导下行PTCD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微小、安全性强、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的9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治疗后并发症及其预后,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丙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前白蛋白。结果97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成功率100%,PTCD术后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改善,黄疸减轻。97例患者,术后出现2例胆道感染,发生率2.06%;1例急性胰腺炎,发生率1.03%;上述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2周内痊愈。PTCD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丙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下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实施PTCD治疗,不仅能够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而且具有实时准确、安全可靠等特点,疗效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内胆道阻塞性疾病超声引导置管引流术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44例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其中36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入猪尾巴引流管行胆管引流术,一侧胆管引流术成功后,经引流管注入稀释后超声造影剂声诺维50 ml行肝内胆管超声造影,以观察左右肝内胆管是否相通,如不相通者行另一侧胆管置管引流;8例肝内囊性占位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抽出囊内液体后,根据囊液颜色及实验室指标确诊,经引流管注入稀释后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注入量为抽出囊液量的1/4,观察囊肿与周围胆管是否相通,如不相通者给予硬化剂注射治疗。结果 36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肝内胆管引流术均一次成功,其中一侧胆管引流术成功后,经肝内胆管超声造影发现有9例左右肝内胆管相通,遂行一侧肝内胆管引流,27例不相通,后行双侧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术后观察黄疸症状明显消退;8例肝内囊性占位患者经确诊为胆汁瘤,超声造影提示6例囊肿瘤体与周围胆管相通;2例与周围胆管不相通,后给予瘤体内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结论超声引导置管引流术是胆汁阻塞性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方法,联合超声造影可以直观显示左右肝内胆管是否相通,对于选择单侧或双侧置管提供可靠依据,且可明确胆汁瘤是否与周围胆管相通,决定可否行药物硬化治疗,避免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附15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9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其中肝癌84例,胰头癌31例,胆管癌19例,胃癌肝转移12例,胆囊癌13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178次。结果肝总管内置管86支,右肝管内置管41支,左肝管内置管51支,导管置入失败3支,PTCD成功率98%。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是较为安全、有效、病人易接受的胆道减压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486-1487
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纳入老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切开组和超声组。切开组采用细菌性肝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治疗,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体温复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血象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超声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切开组(P0.05);超声组相较于切开组体温复常时间、脓腔消失时间、血象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超声组相较于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体温和血象恢复正常,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脓腔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B超引导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阻塞性黄疸患者在外科手术前及术后由B超引导的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PTCD术)的应用效果149例,成功率为82.55%(123/149),目的在于找出在PTCD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利弊因素,便于更切实有效地改进操作手法及确定适应症。以期提高PTCD的一次成功率及减少患者的痛苦。本文对PTCD成、败原因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联合彩超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PTCD的穿刺成功率及内外引流率,减少并发症。方法: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穿刺进针,随后在DSA引导下推送导丝导管至目标区域,行内外引流。结果:36例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两次穿刺成功率为100%;置内外引流管一次成功率为81%,总内外引流成功率为94%;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DSA联合彩超引导PTCD置管内外引流安全简便、成功率高,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 目的 观察晚期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经皮肝穿刺弹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治疗患者为评估对象,PTCD治疗前、后行观察、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采用癌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FACT-G、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生活质量及抑郁状态,行卡方检验。结果 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舒缓这类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治疗依从性增加,生活质量改善,但患者抑郁发生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 个体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舒缓患者焦虑状态,有助于患者接受PTCD治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胆道造影,胆管内置管引流成功经验。10例病人均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成功9例,1例因肝内胆管畸形改变未成功。9例成功引流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无一例并发症。进行超声引导下行胆道造影,胆管内置管引流准确性及成功率高,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PTC胆道活检与PTC影像学特征的相关关系及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并接受PTCD和胆道内支架置人治疗及PTC胆道活检的连续8l例阻塞性黄疸病例,用Spearman检验比较PTC胆道活检与PTC影像学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PTC胆管阻塞长度〈2cm者的胆道活检阳性率低于胆管阻塞长度为2—4cm和〉4cm者的阳性率(H=10.176,P=0.006〈0.05)且呈正相关关系(L=0.320,P=0.002〈0.05),PTC胆管重度扩张者的胆道活检阳性率高于胆管中度和轻度扩张者的阳性率(H=7.616,P=0.022〈0.05)且呈正相关关系(r1=0.297,P=0.04〈0.05),PTC胆管活检阳性率与PTC阻塞形态部位和程度无相关关系。结论PTC阻塞段长度和肝内二级胆管扩张程度与PTC胆道活检成正相关关系,且对PTC胆道活验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B型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B型超声(简称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简称造影),对B超未能明确梗阻部位和病因的23例黄疸患者进行了检查。21例成功。结果表明:本方法除可确诊梗阻的具体位置外,还可依据造影后胆管阻塞端之影像特点判定梗阻的病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梗阻性黄疸32例,在超声引导下作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PTCD);对于超声显示导管不佳或位置不易确定,肝外胆道显示较差者,再在X线透视下作胆管造影术(PTC)行PTCD。结果: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1次性成功率达81.3%,2次性成功率达93.8%,3次性成功率达100%;单独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成功率达87.5%;超声引导结合PTC行PTCD术成功率达96.9%。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准确性高;PTCD术应首选超声引导;超声引导结合PTC可提高PTCD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16例梗阻性黄疽的CT图像分析了右肝管肝内水平段的分布位置。指出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与引流术(PTCD)术前借助CT片定位将提高穿刺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疏肝利湿方结合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在PTCD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利湿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3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7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临床症状、卡氏评分变化及治疗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并与单纯PTCD组27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DB、ALT、AST、ALP、γ-GT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卡氏评分明显上升;在降低TB、DB、ALT、改善临床症状、增加卡氏评分及每日胆汁引流量方面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利湿方能显著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TB、DB、ALT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