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张小凤 《当代护士》2014,(4):142-143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在老年便秘患者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方法将199例老年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注射器连接吸痰管进行保留灌肠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16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代替吸痰管,插入肛门20~25cm,气囊内注入10~20ml气体,延长药液在肠腔上段保留时间,比较2组患者的排便效果。结果观察组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治疗老年患者便秘排便彻底,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老年便秘更有利于减轻患者不适,提高疗效,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全解除晚期癌症患者便秘的理想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晚期癌症便秘患者2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4例,对照组108例。观察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结肠灌肠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和不适反应。结果(1)排便情况:观察组显效62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22例、无效46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适反应:观察组轻度不适54例、中度不适28例、严重不适22例,对照组轻度不适29例、中度不适25例、严重不适54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结肠灌肠明显优于常规灌肠法,对安全解除晚期癌症患者便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方法,以减少病人不适,提高灌肠效果。方法将10 0例需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 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灌肠时间5~8min ,实验组采用开放式膀胱冲洗装置连接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10~15cm ,气囊注气15~2 0ml,灌肠时间延长至2 5~3 0min ,观察灌肠效果及灌肠过程中病人的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量多,灌肠液保留时间长,灌肠效果好。结论改进后的大量不保留灌肠提高了灌肠效果,减轻了病人灌肠中的不适,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唐菁倩 《当代护士》2014,(11):104-105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灌肠法治疗患者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术后便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按改良灌肠法给予灌肠,对照组按传统灌肠法予以灌肠。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后解便次数、解便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改良灌肠法的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灌肠后解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便秘效果优于传统灌肠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灌肠法解除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及治疗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解除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及治疗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进慢性肾脏病保留灌肠方法。方法将80例需保留灌肠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保留灌肠法灌肠,实验组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进行保留灌肠,改进插管深度和方法。比较2组患者灌肠时间、药物保留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等变化。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灌肠时间短,保留时间长。实验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尿管进行保留灌肠改进灌肠方法,可明显延长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法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特诊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法行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法行术前肠道准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灌肠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每次灌入液体量、灌肠次数、灌肠液保留时间及自觉症状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每次灌入液体量较多,保留时间长,而灌肠次数减少,自觉症状减轻。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法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双腔尿管为老年患者进行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1月本院手术前需要灌肠的患者120例,按照灌肠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次性肠道清洗袋灌肠,观察组采用一次性肠道清洗袋连接双腔导尿管灌肠。观察2组灌肠效果和患者不适感。结果观察组灌肠液灌入量明显增多,灌肠液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液外溢量明显减少,不适感明显减轻,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双腔尿管为老年患者灌肠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改进老年性菜花型低位直肠癌患者清洁灌肠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灌肠效果。方法 将62例老年性菜花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32例和常规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清洁灌肠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灌肠措施实施(选择不同的灌肠卧位、肛管、肛管插入深度、灌肠液及灌肠量)。观察灌肠次数、每次灌肠量、灌肠液总量、灌肠液外溢情况、灌肠中的不良反应及洁肠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灌肠次数、灌肠液量、灌肠总量及腹痛明显减少(P〈0.01)、无灌肠液外溢情况及肠黏膜损伤情况发生,洁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进后的灌肠方法改善了老年性菜花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清洁灌肠效果,并减少了清洁灌肠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开塞露不同肛注方法对功能性便秘患者通便的效果。方法将77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开塞露直接肛注,观察组采用改良开塞露法,即在开塞露颈部前端接1根一次性吸痰管后进行肛注,比较两组通便效果。结果两组通便效果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开塞露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直接肛注法,而且体现了舒适护理在解决患者便秘中的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指探查插肛管法灌肠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便秘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在化疗期间并发便秘需要灌肠的肿瘤患者通过SPSS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手指探查插肛管法灌肠,对照组采用常规插肛管方法灌肠,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5, P<0.01);观察组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4, 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疼痛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3.505,P<0.01)。结论手指探查插肛管法灌肠灌肠较常规插管发灌肠更安全、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门指力刺激联合开塞露低压灌肠对缓解患者腹胀、便秘的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椎骨折和胸腰椎手术后合并腹胀便秘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各50例,试验组实施肛门指力刺激联合开塞露低压灌肠,对照1组实施开塞露塞肛,对照2组实施1∶2∶3灌肠液不保留灌肠。比较3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首次粪便排出量。结果: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首次粪便排出量多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肛门指力刺激联合开塞露低压灌肠对缓解胸腰椎骨折和胸腰椎术后患者合并腹胀便秘比传统通便方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使用开塞露肠道准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若  艾鹏  周斌 《护理与康复》2009,8(3):183-18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使用开塞露肠道准备的必要性。方法将732例患者按排便习惯分为排便正常组和便秘组,再将两组患者按手术日期先后分为排便正常观察组188例、排便正常对照组178例和便秘观察组202例、便秘对照组164例。排便正常观察组和便秘观察组术前晚使用开塞露40ml塞肛,排便正常对照组和便秘对照组术前不进行肠道准备。观察4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程度及住院时间,将取得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排便正常观察组和排便正常对照组术后各项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便秘观察组和便秘对照组术后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排便习惯正常患者术前可不行肠道准备;便秘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需使用开塞露进行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便秘病人安全有效的灌肠方法。方法将60例晚期癌症便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开塞露加生理盐水通便灌肠,对照组采用2g/L肥皂水通便灌肠,比较两组的灌肠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1)。观察组出现腹痛、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χ2=4.163~6.516,P〈0.05)。结论与肥皂水灌肠比较,开塞露加生理盐水灌肠治疗晚期癌症病人便秘效果更好,不良反应也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预防性末端回肠双腔造口患者应用顺行结肠灌洗法后的肠道准备效率及患者舒适度。方法将80例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末端回肠双腔造口术的病例随机分成顺行灌洗组(40例)和传统灌肠组(40例),比较两种方法灌肠后,患者的主观感受、灌肠时间和肠道清洁度。结果顺行灌洗组患者的主观感受好于传统灌肠组,且该组的灌肠时间少于传统灌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行灌洗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明显优于传统灌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造口顺行结肠灌洗法是预防性双腔造口患者肠道准备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直吻术式,观察组30例给予袋吻术式。评估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次数、大便失禁次数、便秘人数、排便排气感障碍及排便不尽感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近期应用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可能发生便秘的原因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降低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便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服肠道清洁剂联合不同时机灌肠对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消化科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86例慢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2)、观察组Ⅰ(n=62)和观察组Ⅱ(n=62)。对照组于检查日7:00服用2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9:00服用0.9%氯化钠溶液500 mL+温开水500 mL,10:00口服二甲硅油散溶液30 mL;观察组Ⅰ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检查日前1 d 19:00实施清洁灌肠;观察组Ⅱ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检查日10:30予以清洁灌肠。比较3组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排便总次数、各部分结肠的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及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肠道准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Ⅰ排便总次数、右侧结肠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和全结肠波士顿肠道准备总分明显高于观察组Ⅱ和对照组(P<0.05)。3组患者肠道准备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的腹痛和腹胀发生率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