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介绍高马血清含量的液体法培养C_(57)BL/6J小鼠DFU—GM及其电镜标本制作方法。本法培养的CFU—GM产率与半固体琼脂法无显著性差异,用本法培养在电镜标本制作时有实验操作简便,节省试剂和时间,成功率高,细胞表面结构清晰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单层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及液体培养法检测了脐血中CFU—GM和CFU-F,并与成人骨髓和外周血对照。结果显示:脐血培养7dCFU-GM产率约相当于成人外周血的5~6倍,但低于骨髓;培养14d的产率略高于骨髓,与骨髓培养7d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脐血中CFU-GM的集落大小、细胞构成明显不同于成人外周血及骨髓;脐血中可培养出CFU—F,但产率仅为骨髓的1/5,而外周血中则无CFU-F形成。提示人脐血富含造血祖细胞,且有不同于骨髓及外周血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人脐带血与骨髓、外周血干祖细胞生物学特性虽基本相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特性。通过造血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发现3种不同来源的粒系祖细胞(CFU—GM)体外生长所需条件不同。骨髓和外周血CFU—GM培养需要外源细胞生长因子GM—CSF存在。脐血CFU—GM培养仅需要脐血浆单独存在即可获得较高的集落产率。揭示了脐血浆中存在一种脐血祖细胞依赖的成分。它不同于GM—CSF,也可能不是GM—CSF协同因子,尚待进一步探讨。此外,提出了一个脐血粒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简便易行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体外琼脂培养法检测了抗肿瘤药物阿糖胞苷对正常小鼠粒、单系定向造血祖细胞(CFU—GM)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10μg/ml浓度的阿糖胞苷即能明显抑制CFU—GM的产率,CFU—GM的自杀率为32.55%;当阿糖胞苷浓度增至20μg/ml时,CFU—GM产率进一步下降,自杀率增至50.55%;再增加药物浓度,CFU—GM的产率和自杀率不再随之改变。结果提示:低浓度的阿糖胞苷即能明显抑制CFU—GM的产率,降低其存活率,是其在临床肿瘤的化疗中导致外周血粒细胞或单核细胞减少的直接原因。此外,可以利用阿糖胞苷作为细胞毒剂,用于检测CFU—GM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5.
人参总皂甙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表达GM-CSF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参总皂甙(TSPG)对人骨髓基质细胞表达GM—CSF的影响及其与人粒单系血细胞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和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等技术。结果:TSPG能显著刺激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增殖;经TSPG诱导制备的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富含GM—CSF样活性;TSPG能显著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GM—CSF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TSPG可能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促进造血诱导微环境中的骨髓基质细胞合成和分泌GM—CSF,进而促进CFU—GM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6.
用液体法培养了小鼠的GFU—GM,并对培养不同时间的集落细胞进行扫描电镜观察。CFU—GM在分化成熟过程中有如下特点:(1)粒系细胞集落细胞表面由粗糙变光滑,主要变化在其表面的微绒毛。(2)单系细胞集落在培养早期成团,细胞表面光滑,4天后变粗糙,形状由规则变成多形性,由大小均匀至大小不一;培养中期有伪足形成.(3)同一集落位于中心的细胞较周边细胞幼稚.同时还发现粒细胞集落基底多存在一个贴壁细胞.  相似文献   

7.
脐血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培养最佳收获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脐血(CB)多系造血集落培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最佳收获时机。方法 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培养基,该培养基分别含单用人骨髓基质细胞、单用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联合入骨髓基质细胞(HBMSC)支持培养体系。在0、6、10及14d各时间点分别取细胞进行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红乐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及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结果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第10d时各组CFU—MK、BFU—E及CFU—GM数均高于组内其它时间点(P〈0.05);在含HBMSC支持培养的组集落生成数优于其它组(P〈0.05)。结论 脐血MNC体外培养过程中,第10d可能是收获的最佳时机。FIBMSC能更好地维持造血干/祖细胞的活性,使其集落形成能数得到有效扩增。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豚鼠胸腺与骨髓细胞混合培养,及其体外造血、上悬液中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细胞(FCFC)的再次培养,底层贴壁的基质祖细胞(CFU—F)分泌成集落刺激因子(CSF),粒一巨噬系祖细胞(CFU—GM)培养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胸腺与骨髓混合培养体外违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观察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 长期液体培养如前所述,迄今多数有关造血干细胞的研究,采用半固体培养进行细胞对外源性因子反应的观察,因属短期培养,缺乏对多向性造血千细胞的自我更新,细胞之问的相互作用,或造血干细胞与微环境的关系;以及造血干细胞增生与分化的动力学等的观察。Mc Culloch等1971年用肾脏作为滋养细胞,Sumner 等1972年用鼠胚或妊娠鼠子宫提取物,Testa 等1973年用胚胎条件培养液进行液体培养,发现大多数CFU—s,与GM—CFUc 迅速消失。Dexter 1974年用鼠胸腺细胞与骨髓细胞同时进行液体培养,则CFU—S 与GM—CFUc 数周后始消失。Dexter 1976、1977年始成功地建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组合对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细胞因子组合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方法 采用SCF、IL 3、IL 6、GM CSF、G CSF和EPO等 6种细胞因子组合在体外扩增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 5d后 ,收集培养细胞作体外半固体培养计数各不同阶段祖细胞数 ,并计数细胞总数 ,与未经扩增培养的细胞作比较以判断其扩增情况。结果 有核细胞总数扩增不显著 ,为 (1 .3 60± 0 .1 2 6)倍 ,但造血祖细胞却获得了明显扩增 ,其中CFU E达培养扩增前的 (7.0 4± 1 .2 6)倍 ,BFU E为 (4 .74± 1 .0 4)倍 ,CFU GM和CFU Cs则分别为 (1 .78± 0 .47)和 (1 .74± 0 .48)倍。由此可见 ,在此培养体系中以红系祖细胞的扩增最为显著。结论 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单纯细胞因子存在的扩增体系中具有一定的扩增其细胞总数和集落形成祖细胞数的能力 ,为进一步作体内实验判断其造血重建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粒系分化异常的主要特点,并体外验证以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为代表的肿瘤相关因子与 造血干细胞(HSC)粒系分化和乳腺癌血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52例乳腺癌患者与47例正常人的外周血粒系血象的 特点。通过小鼠脾脏HSC体外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TGF-β1对集落形成情况和Gr-1+CD11b+粒系细胞比例的 影响,以验证肿瘤关键因子TGF-β1在HSC粒系分化中的作用及与肿瘤血象异常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 粒细胞计数、粒细胞总数、粒细胞占白细胞比例、中性粒-淋巴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5),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分类显著降 低(P<0.05)。集落形成实验表明荷瘤小鼠脾细胞的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红细胞爆裂型集落生成单位、单核-巨噬细 胞集落生成单位显著多于正常小鼠(P<0.05)。加入TGF-β1后荷瘤小鼠脾脏HSC的粒系分化能力受促进。结论乳腺癌患者 存在明显的粒系分化异常,可能与癌组织分泌的TGF-β1等各类生长因子诱导HSC分化失衡有关。TGF-β1对脾脏HSC克隆、 粒系分化的调节存在矛盾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急性苯中毒对小鼠骨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用BALB/c小白鼠做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苯中毒影响了多个系统的血细胞,变性、坏死的血细胞多为分化成熟中的细胞,而且,对粒系细胞影响最为严重,超微结构的改变与末梢血粒细胞减少相一致。有孔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呈变性改变,另外,在某些粒细胞浆中发现一些巨大杆状包涵体,无论在外形和结构上都与Auer小体相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β-IFN(鼠)对C_(57)BL/6j小鼠CFU-GM的集落产率、吞噬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IFN能抑制CFU-GM增殖,但是100IU IFN能使单系细胞的吞噬力增强。讨论了IFN在正常造血调控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比较不同软性材料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细胞黏附情况。方法选择3类(每类各20枚)人工晶状体,包括亲水性丙烯酸酯、疏水性丙烯酸酯、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每枚人工晶状体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鼠腹腔巨噬细胞、人结膜囊成纤维细胞等细胞悬液中放置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4个象限细胞黏附情况并摄像,计数视野内的细胞数,每个标本记录8个数据,取平均值。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人工晶状体表面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结果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在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表面粘附的最少,其明显少于疏水性丙烯酸和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粘附少于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而与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无显著性差异;人结膜囊成纤维细胞在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表面生长最密集,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表面的成纤维细胞粘附较少,但形态健康。结论不同软性材料的人工晶状体表面细胞黏附情况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一例急性骨髓纤维化(AMF),男、52岁,严重贫血(Hb19g/L)经多种升血药物、胎肝细胞悬液输注等治疗20个月无明显好转;靠输血维持生命。经肌注维生素D_3(VD_3)后两个月病情显著缓解,不需输血,Hb稳步升至93g/L出院。随访9个月生活自理,Hb114g/L,髓象及骨髓活检均明显好转,无副反应。VD_3治疗AMF是一新进展,此病人是国内取得临床成功的首例。据文献证明VD_3在体内羟化为1,25(OH)_2D_3活性物质能抑制异常巨核细胞增生,减少促进MF的PDGF,并诱导髓细胞向单核细胞、臣噬细胞和粒细胞方向成熟,释放胶原酶促进胶原裂解,因而MF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去白细胞滤器(apheresis platelet leukoreduction system chambers, LRSCs)和全血去白细胞滤器(whole blood leukoreduction filters, LRFs)所收集的白细胞替代常规人全血白细胞进行实验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和表型。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法和反冲洗获得LRSCs和LRFs白细胞,经人的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用CD3激发型抗体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IL-2)体外扩增培养10 d,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并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进行表型分析,对比两种滤器分离出的白细胞生物学差异。结果:(1)PBMCs镜下观察:LRSCs中细胞较纯,个体大小较均一;LRFs包含部分形态较小的血小板和形态较大的粒细胞。两者细胞活力无差异。(2)LRSCs所分离的PBMCs细胞亚群以淋巴细胞为主,单核细胞次之,含极少量的粒细胞;而LRFs淋巴细胞与粒细胞比例接近,单核细胞较少。初始状态淋巴细胞群体中各细胞亚群表型相似。(3)LRSCs-PBMCs细胞,经CD3与IL-2体外刺激后,细胞活化集落大且较均一,而LRFs-PBMCs细胞集落多但分布较散。(4)体外培养第6天、第10天两组滤器间淋巴细胞各亚群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种滤器血PBMCs细胞凋亡率类似,且均为早期凋亡细胞比例高于晚期凋亡细胞。(6)经体外扩增培养10 d,发现两种滤器血PBMCs细胞增殖速率相当,细胞活力等同。结论:两种滤器所得的白细胞均可用于相关的基础实验研究,且LRFs含有较多的粒细胞,这也为粒细胞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解决了临床用血与实验用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ports 6 cases of acute promyelocy- tic Ieukemia treated by all-trans retinoic acid (RA) with or without cytosine arabinoside (10 mg, IM, every 12 hours). All obtained complete remission. In vitro, bone marTOW leukemic promyelocytes from these patients matured morphologically in suspension culture with RA (1-5 µm). No changes took place in the controls. Chloroacetate esterase, alpha-na- phthyl acetate esterase stains and electron microsco- pic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at RA-cultuted cells differentiated into granulocytes with increased func tional maturation (measured by nitroblue tetrazolium reduction). The data suggest that RA may be an effective drug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E2(hnRNP E2)decoy RNA靶向阻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lpha(C/EBPα)基因的异常翻译,诱导小鼠白血病样32D-P210细胞株向粒系分化,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电穿孔法分别将野生型和突变型hnRNP E2 decoy RNA表达质粒转染入32D-P210细胞,经G418筛选出稳定株后,RT-PCR检测C/EBP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与髓过氧化物酶(MPO)基因的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C/EBPa,G-CSFR的蛋白表达水平;瑞氏染色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前后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抗原Gr-1,CD11b的表达.结果:筛选到分别稳定表达野生型或突变型hnRNP E2 decoy RNA的TG细胞株和TGA细胞株.与未转染组32D-P210细胞相比,TG细胞株C/EBPa mRNA水平无改变,但42ku-C/EBPa蛋白、G-CSFR mRNA和MPO mRNA水平分别升高了(43.8±4.9)%,(69.1±3.2)%和(37.8±4.2)%(P〈0.05);G-CSF刺激后,TG细胞出现中、晚幼粒细胞甚至成熟粒细胞形态学特征;同时Gr-1分化抗原的表达率上升至40.3%,未转染组32D-P210细胞的Gr-1表达率5.5%(P〈0.05);然而CD11b在3组细胞都是高表达,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以上各参数在TGA细胞株与未转染组32D-P210细胞株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nRNP E2 decoy RNA能够诱导32D-P210细胞向粒系分化,其机制可能与decoy RNA特异性阻断hnRNAE2与C/EBPα mRNA非翻译区结合,调节C/EBPα mRNA翻译,恢复42ku-C/EBPα表达,上调其下游G-CSFR和MPO等分化基因的表达有关.G-CSF可加速这一作用从而促进32D-P210细胞的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s of IFN on the colony-forming ability,phagocytosis andmorphology of cells of murine CFU-GM were repor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IFN could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CFU-GM,but 100IU IFN might promotethe phagocytosis of macrophagocytic cells.The significance of IFN in the regula-tion of hemopoiesis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aplastic anemia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GS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多数GS以淋巴结肿大或其他局部孤立性肿物为首发症状,组织学上表现为弥漫分布、形态相对一致的分化较差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6例,CD43表达6例,CD68表达5例,CD99表达4例,CD34表达3例,CD15表达1例。结论:GS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上的形态学特点与恶性淋巴瘤极其相似,易造成误诊。联合使用MPO、CD68、CD43、CD34、CD99等多种粒系抗体进行免疫表型的检测可使绝大多数GS得到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