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阶段麦冬根部的内生真菌。方法:采集不同生长阶段的麦冬根段,切片染色法观察麦冬根内真菌显微结构及真菌侵染的特征,分析麦冬内生真菌与麦冬发育的关系。结果:麦冬根内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苗期根内逐渐出现菌丝并形成大量菌丝团,块根发生初期菌丝连续分枝形成丛枝,块根生长和块根膨大期内存在大量泡囊。结论:麦冬根内的真菌为丛枝菌根真菌,不同生长阶段,根内出现内生真菌的菌丝、丛枝、泡囊,显示内生菌可能与麦冬生长、活性成分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杭麦冬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筛选及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杭麦冬根际菌根真菌孢子的筛选及萌发.方法:采集杭麦冬块根及其根际土壤.块根切片、透明、染色、脱色后镜检观察菌根真菌.土壤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菌根孢子,并研究孢子的萌发.结果:麦冬块根内发现丰富的菌根真菌菌丝和泡囊,偶见丛枝.根际土壤分离鉴定了10种菌根孢子,球囊霉属和巨孢囊霉属为主要优势类群.球囊霉属孢子体外可萌发,能形成次级菌丝,但168h后自溶;含10~1 000 μg·mL-1的麦冬汁能促进孢子的萌发,100 μg·mL-1时萌发率最高.结论:杭麦冬块根组织含丰富的丛枝菌根真菌,根际土壤含丰富菌根真菌孢子.菌根孢子实验条件下可萌发,但随后出现自溶,麦冬汁能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杭麦冬根际菌根真菌孢子的筛选及萌发。方法:采集杭麦冬块根及其根际土壤。块根切片、透明、染色、脱色后镜检观察菌根真菌。土壤湿筛倾析 -蔗糖离心法分离菌根孢子,并研究孢子的萌发。结果:麦冬块根内发现丰富的菌根真菌菌丝和泡囊,偶见丛枝。根际土壤分离鉴定了10种菌根孢子,球囊霉属和巨孢囊霉属为主要优势类群。球囊霉属孢子体外可萌发,能形成次级菌丝,但168h后自溶;含10~1 000μg·mL-1的麦冬汁能促进孢子的萌发,100μg·mL-1时萌发率最高。结论:杭麦冬块根组织含丰富的丛枝菌根真菌,根际土壤含丰富菌根真菌孢子。菌根孢子实验条件下可萌发,但随后出现自溶,麦冬汁能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2种丛枝菌根真菌复合与独立接种对田间栽培多年生乌拉尔甘草生长与有效成分积累的长短期效应。方法:选取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与根内根孢囊霉Rhiaophagus intraradices 2种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在大田条件下对乌拉尔甘草进行单菌种与复合菌种接种处理,分别于栽培的第1年和第2年采集乌拉尔甘草样品,分析其形态指标和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接种和摩西斗管囊霉单接种均对乌拉尔甘草中甘草酸与甘草苷含量有提升作用,其中复合接种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摩西斗管囊霉单接种,根内根孢囊霉单接种处理无显著提升作用。接种处理组乌拉尔甘草种苗的生长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草苷含量与甘草酸含量的比值,接种组甘草苷、甘草酸的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揭示了大田条件下复合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的长期效应,发现摩西斗管囊霉与根内根孢囊霉复合接种可以提高大田栽培乌拉尔甘草的品质,并对甘草苷与甘草酸的含量比例有调节作用,为人工栽培乌拉尔甘草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贵州地区栽培及野生半夏丛枝菌根及丛枝菌根真菌.方法:通过染色镜检法观察栽培及野生半夏根系,通过湿筛-蔗糖离心法分离半夏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并对照Schenck & Pérez及一些近期分类文献的描述,鉴定到种.结果:半夏具有典型从枝菌根结构,从贵州省6个野生及栽培半夏根围土壤采集地中共分离到隶属3属的21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鉴定到种的有隶属3属的7种,其中球囊霉属5种,巨孢囊霉属1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分别是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沙漠球囊霉、黑色球囊霉、聚丛球囊霉、白色巨孢囊霉、粟色盾巨孢囊霉.其中粟色盾巨孢囊霉为我国新纪录种,且为毕节地区栽培半夏的优势种.结论:贵州省野生及栽培半夏中丛枝菌根真菌具有丰富多样性,孢子种类、优势种均差异较大,如白色球囊霉仅出现于栽培半夏根围土壤中,黑色球囊霉仅出现于野生半夏根围土壤中,而摩西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在2种土壤中均有出现,且毕节地区半夏根围土壤中有专属性较强的丛枝菌根真菌,可为栽培半夏退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侵染强度对三七生长和药效成分皂苷的影响;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三七种子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二年后,随机采集100株三七,分株测定菌根侵染强度、地下部生物量和皂苷含量;结果: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的增加,三七地下部生物量、人参皂苷Rd和四种皂苷总含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而后出现下降趋势。同时,随着丛枝菌根侵染强度的增加,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以及这四种皂苷的总产量均出现明显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丛枝菌根侵染强度与三七地下部生物量、皂苷含量及皂苷产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具有低侵染增加,高侵染转而降低的现象。丛枝菌根适度侵染时三七有最大的生物量和最高的皂苷含量及皂甙产量。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对半夏产量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对半夏叶形指数、繁殖系数、产量及化学成分等的影响.方法:半夏生长期间常规测量叶长、叶宽、株高及叶柄直径(茎粗)直至倒苗,计算叶形指数;收获块茎后,测量并计算块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鸟苷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测量收获块茎和赫章县栽培半夏块茎中生物碱含量.结果与结论: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产量,提高繁殖系数;接种AM真菌提高半夏叶形指数,使叶片趋向竹叶型,推迟半夏倒苗时间;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1批处理(gm+gi 1)对提高半夏块茎鲜重、干重及繁殖系数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接种时间越长对提高半夏块茎产量和繁殖系数效果越为明显.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且接种菌剂的处理生物碱及鸟苷含量大多高于赫章县栽培半夏;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第2批处理(gm+gi 2)对增加块茎鸟苷、生物碱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多菌协同,且在半夏生长中期进行接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滇重楼丛枝菌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滇重楼根部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及根际土中AMF孢子的种类与数量.方法:采用Phillips和Hayman染色法挑选滇重楼丛枝菌根.同时,采用Gendemann的湿筛倾析法获得AMF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丛枝菌根真菌能侵染滇重楼根系并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AM),侵染率在35.3%~98.6%,且侵染强度较强.从滇重楼根际采集的10个土样中共分离出24种AMF,Acaulospora属11种,Glomus属7种,Gigaspora属3种,Scutellospora属3种,分别是附柄无梗囊霉、双网无梗囊霉、凹坑无梗囊霉、孔窝无梗囊霉、浅窝无梗囊霉、光壁无梗囊霉、柯氏无梗囊霉、多果无梗囊霉、波兰无梗囊霉、瑞氏无梗囊霉、细凹无梗囊霉、白色球囊霉、双型球囊霉、沙荒球囊霉、草莓球囊霉、纯黄球囊霉、微丛球囊霉、凹坑球囊霉、微白巨孢囊霉、珠状巨孢囊霉、分支巨孢囊霉、美丽盾巨孢囊霉、透明盾巨孢囊霉、吉尔莫盾巨孢囊霉.其中,双网无梗囊霉是滇重楼的优势种.结论:AMF是滇重楼丰产栽培中的一种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该文旨在初步探索接种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真菌不同时期丹参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实验设定对照组和菌根组,测定接种GV菌剂30,60,75,90,105,130 d丹参根系侵染率,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内源激素ABA,ZR,GA,IAA,Me J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菌根90 d丹参根部侵染率为90%,基本达到平衡;地上部分鲜重和叶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约为对照组的2.7,1.96倍;除ABA外,丹参接种菌剂75 d地上部分其他内源激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约为对照组含量的63%~75%;接种菌剂90 d后地下部分内源激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约为对照组含量的45%~81%;接种GV菌剂105 d后地下部分内源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高1.4~1.7倍;接种菌剂60,75,105 d地下部分ABA含量显著增加。因此,推论丛枝菌根真菌能促进丹参生长,且不同侵染时期影响丹参内源激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浙麦冬根际菌根真菌多样性以及种植地土壤性状。方法:用湿筛法获得麦冬根际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孢子,计数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及各物种的出现频率;分析浙麦冬种植地土壤性状及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结果:浙麦冬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资源丰富,孢子密度平均824.33个/100g土壤,球囊霉属、巨孢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优势类群;菌种丰富度平均为5。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分布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种植土壤含有丰富的钙、镁、锌、铜、铬等金属元素,无农药残留。结论:浙麦冬根际含有丰富的球囊霉属、巨孢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等菌根真菌,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根际土壤含有丰富的钙、镁、锌、铜、铬等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模拟土壤AM真菌关键影响因子,探索AM真菌对半夏根部侵染率和入药质量影响,筛选半夏、AM真菌和土壤环境的最佳组合.方法: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全苗期和成熟期测定半夏AM真菌侵染率,收获期测定半夏块茎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入药成分.结果与结论:半夏成熟期90mg.kg-1栽培基质速效磷(P)含量,30%含水量,与EM混合接种时,AM侵染率为最大.各因素对半夏药材水分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为菌剂>P营养>水分,对半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为水分>菌剂>P营养,对半夏块茎琥珀酸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均为菌剂>P营养>水分.30,90mg kg-1的低P条件,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AM真菌的侵染率,提高半夏块茎入药质量,但EM和GM混合接种对提高AM真菌侵染率和入药质量的作用上更具有优势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的半夏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半夏试管苗的叶柄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酚类物质、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间等对半夏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不经过预培养阶段,用含AS 40 mg·L-1的根癌农杆菌菌液侵染15 min后共培养3d时可有效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将转化后的叶柄接到含有100 mg·L-1 Kan和350 mg·L-1Carb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30 d左右在叶柄的两端分化出抗性的试管小块茎.对抗性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sHSP已经整合到半夏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3.
内生真菌在其宿主植物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探讨濒危植物八角莲菌根的结构及内生真菌的分布情况,对其野生植株菌根进行了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野生八角莲植株与内生真菌关系密切,其根中定殖着2种不同形态的真菌;真菌主要分布于表皮层和皮层,其中皮层中分布着膨大的菌丝结构。研究结果为八角莲属植物菌根结构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穆二廷  周建理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1):3795-3796
通过实地踏查,走访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对黄淮平原野生半夏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该地区野生半夏变迁原因;调查发现黄淮平原野生半夏资源匮乏,近于绝迹;黄淮平原长期以来的化学耕作导致该地区野生半夏的濒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源Ca2+在高温条件下对半夏植株的保护效应及对主要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土栽培,不同浓度外源Ca2+处理;测定半夏叶片抗逆性指标,统计半夏倒苗率,并测定不同部位草酸、块茎中总生物碱、总有机酸及鸟苷含量.结果:在较低浓度Ca2+处理下,半夏倒苗率高于其他处理.随着Ca2+浓度升高,半夏叶片中SOD,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叶片Pro含量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半夏叶片及块茎中可溶态草酸含量均低于未处理可溶态草酸含量,随着Ca2+浓度的升高,半夏叶片及块茎中可溶态草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产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态草酸含量变化一致;当Ca2+质量浓度为400 mg·L-1,半夏块茎总生物碱和鸟苷含量最高,低浓度Ca2+处理下,半夏块茎总游离有机酸含量较高.结论:通过外源Ca2+处理,半夏抗热能力有显著提高,倒苗时间有所推迟,生长期延长,产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半夏凝集素蛋白与半夏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半夏凝集素蛋白与半夏毒针晶毒性的相关性,揭示半夏产生毒性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腔炎症模型,以腹腔渗出液中PGE2含量为指标,研究半夏凝集素致炎作用的量-毒、时-毒曲线;采用家兔眼结膜刺激模型,以眼结膜的病理切片观察半夏凝集素与半夏毒针晶刺激性的相关性。结果:半夏凝集素可引起大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呈剂量依赖性;半夏凝集素可显著加重半夏毒针晶对家兔眼结膜的刺激性,且随着半夏凝集浓度的升高,刺激性显著增强,但单给药半夏凝集素对家兔眼结膜无刺激性。结论:半夏凝集素蛋白具强烈的致炎作用。半夏产生强烈炎症刺激的机制是半夏刺入机体,凝集素蛋白随针晶进入机体组织,诱导炎症反应发生而产生刺激性。  相似文献   

17.
以半夏为材料,采用蒽酮-浓硫酸法、考马斯亮蓝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反电位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等测量半夏在不同光质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还原糖、可溶性蛋白、鸟苷、琥珀酸、生物碱等含量变化。得到结果为黄光可以促进半夏生长发育,促进块茎可溶性还原糖、总糖、生物碱及琥珀酸的合成,而蓝光促进块茎可溶性蛋白及鸟苷的合成;红、黄光提高叶绿素a,b含量,蓝光降低叶绿素a,b含量;白膜透过的光谱最均匀也最有利于叶绿素a 的合成;单光膜中,蓝膜与黄膜较有利于叶绿素a 的合成,而绿膜和红膜相对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红光下半夏的珠芽形成数最多,繁殖系数最大,说明在半夏的人工栽培中可以利用红光提高半夏的生产产量。  相似文献   

18.
半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全国不同产地和表型的半夏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从80对引物中筛选出14对合适的引物进行半夏不同居群的SRAP分析,用SPSS 16.0软件分析,建立Jaccard相关系数矩阵,构建遗传树系图.结果:14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71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5.8%,35个半夏居群中表型先于产地聚类在一起.结论:SRAP标记适合于半夏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在半夏种质资源划分上产地较表型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